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萌萌噠魯肅

    首先我們要知道,夏朝存在的時候,據考證,是還沒發現有夏朝文字的,因此史料記載也是相當匱乏,所以要想完全搞清楚夏朝疆域那是不可能的。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制的朝代,也就是從“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這種由多個部落聯盟或酋邦形式組成的國家,都城往往是不穩定的。也就是有多個“舊都”,有多個“新都”,數都並存的情況。但並不是有了新都就忘了舊都,夏朝建新都是為了擴大統治疆域,透過多個都城這個“點”來控制四周的“面”。於是,就有了“九州”的說法,“九州”是夏朝禹王時期劃分的,《尚書禹貢》把九州分為:冀州、徐州、兗州、青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如圖一所示:

    九大板塊又以黃河長江為界,分為北方板塊,上游雍州,中游冀州,下游兗州。南方板塊,上游梁洲,中游荊州,下游揚州。黃河與長江中間的板塊,上游豫州,中游徐州,下游青州。

    如圖二所示:

    又分別對應如今:

    徐州(今山東省東南部和江蘇省的北部)

    荊州(今兩湖,兩广部分,河南,貴州一帶)

    兗州(今河北省東南部、山東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東北部)

    雍州(今陝西中部北部,甘肅東南部除外,青海東南部,寧夏一帶)

    青州(東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東的東部一帶)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還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東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揚州(北起淮水,東南到海濱,在今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兩省的土地)

    梁州(自華山之陽起,直到黑水,應包括今陝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還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禹貢九州估計面積應該220萬平方公里左右。

  • 2 # 牧漁子

    夏朝作為中國古代的第一個朝代,至今仍然飽受爭議。到底她存不存在,為什麼至今沒有找到足夠的證據?今天我們看到的夏朝疆域圖都是後人根據史書記載,並加入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畫出來的。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夏朝到底有多大。

    一、夏朝沒有疆域的概念,對較遠的周邊屬於弱控制地區

    和夏朝談疆域,相當於和秦始皇談網際網路,因為夏朝根本沒有疆域的概念。我們通常說的疆域,是指行政力量能夠到達的範圍,被認為是中央行政力量可以控制的地方。包含了這裡的土地、資源、人口、經濟等。如秦始皇統一天下,直接採用郡縣制來統治全國,那麼設立了郡縣的所有地方都是秦朝的領土。這個可以成為強控制。但夏商周三代採用分封制,中央只直接控制自己所屬領地,其他諸侯國、方國都是接受分封,或者尊中央政權為宗主,以朝貢形式存在。中央並不直接管理他們。故而屬於弱控制。這些都可以稱為疆域內。

    但夏商周三代對於周邊方國或諸侯的管理還有所不同。周朝還算規矩,各諸侯都屬於周王室的子民,雖然東周時期已經亂套,但大家還認同周天子的名分。可以稱周朝有個較大疆域。不過商朝就不同了,商朝的天下本不是商族人本身就能完全統治的,不少屬於周邊部落臣服,尊商王為大哥而已。商末時期,商朝的軍隊不斷東征西討,也可以說行政力量到達的地方很廣,有個包含中原,並延伸到江淮流域的疆域。

    但夏朝則完全不同。夏朝的前身是三皇五帝時期,那個時候沒有國家的概念。由於生產力非常落後,人們能出行的距離非常有限。即便後來確立了夏政權,夏朝的行政力量主要集中在都城附近。周邊的部落尊夏王為大哥,常常帶些貢品去朝見。有人欺負我了,你要出來評理。換句話說,就是要交保護費。其實夏朝的政權就是這麼來維持中原大地上的秩序的。那個時候,行政力量很難達到離都城很遠的地方。叫你一聲大哥的,你的弱控制區域就能到達那個地方,不搭理你了,這個地方就跟你沒有關係了。所以,夏朝有地盤,但其實沒有什麼疆域概念。

    二、夏朝能達到的地方只有今天河南大部和陝西中南部

    商朝的時候,武丁的王后婦好曾受命出征攻打西羌,她這次出征帶了10000多人的部隊,幾乎已經達到了商王朝能承受的極限。我們可想而知,在交通更加不便利的夏朝,即便夏王要征伐異族,能帶出去的部隊也不可能超過5000人。除了當時的人口少,更加受限制的是後勤補給能力。從夏朝的統治中心到周邊200公里處,部隊負重行軍要走十天左右的時間。關鍵的是你的糧食是否能帶足,不但要帶上路程上的糧食,還要帶上打仗對峙期間的糧食,還要保證回來的路上有糧食吃。所以,不帶上兩個月以上的口糧,你是註定要失敗的。糧食的託運可以靠畜力、人力,由於道路的限制,車應該很少。所以,夏朝時期能將自己的軍事力量投射的周邊的半徑不會超過婦好徵西羌的一半。婦好徵西羌時從殷都出發,不過600-700公里,那麼夏朝能統治的區域最多超不過300公里。

    三、夏朝的統治區域主要集中在中原

    因為,目前考古發掘來看,雖然找到了很多夏朝時期的遺蹟,但由於缺乏文字等因素,至今沒有一個被確認是夏朝遺址的。根據考古界對夏朝同時期的遺址發掘,最有代表性的是河南偃師的二里頭文化遺址,曾在很長時間內被認為是夏都遺址。同時,還有幾處類似的遺址都在今日的河南西部、山西南部。可以確認豫西、晉南地區就是夏王朝的統治中心。

    根據我們計算的半徑,再加上部分遺址的發現,參照史書的記載,我們可以推斷出,夏王朝統治的區域包含了:東至山東河南交接處(再往東是東夷族的地盤),北至河北中部地區,南至淮河以北,西至陝西渭河流域。夏朝都城不斷遷移,也是為了加強都周邊的控制。不過都城遷來遷去,最終還是限制在豫西、晉南這個小圈子中,可見夏朝能實力能投射的範圍非常有限。

    夏朝的疆域不是狹義的疆域,而是廣義的疆域,由於受當時生產力的限制,他僅僅以一種比較原始的統治方式,維持著中原地區的秩序,除夏人外,周邊的其他部族或部落聯盟一起組成了最早的夏王朝。

  • 3 # 奚譽賢

    夏朝時代的地圖,及疆域。

    夏朝地圖制本

    關於夏朝時期地圖是什麼?這個問題應該還沒有考證。或許有,只是我不瞭解,不知道罷了,畢竟我不考古人員。極有可能是布匹、獸皮所制。再或者沒有地圖及疆域概念。不過商代已經有地圖出現,不然商湯怎麼可能制定周密路線計劃,繞一大圈滅夏呢?是吧!再或者是為,聯絡四方各諸侯國戎、蠻、夷、狄共同攻打中央王朝。

    得說明一點,在黃帝時代已經出現了紡織,麻、棉、絲,因為上衣夏裳起源於黃帝時代,創造發明者黃帝。具考古發現證明了九千年前,以麻為原料,所制的麻制布角一小塊。(沒有資料圖片給友友們看,抱歉!)

    夏朝疆域及行政區、世傳為:四方九州(或四海九夷)

    根據史書記載,九州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一、冀州,區域包括今天的河北、山西,遼寧西部。

    二、兗州,位於黃河流域,包括今天的山東西部、河北東南部。

    三、青州,瀕臨渤海,位於今天的泰山以東,山東半島。

    四、徐州,位於淮河以北、泰山以南,包括今天的江蘇省部分、安徽省部分。

    五、揚州,位於長江流域,包括今天安徽、江西、江蘇省部分、福建省部分。

    六、荊州,是九州當中面積最大的州,包括今天的湖南省部分、湖北省部分、四川省全境。

    七、豫州,位於九州中間,別稱中州,包括今天的河南省大部分,所以河南省也簡稱豫。

    八、梁州,包括雲南省大部分、貴州省大部分。

    九、雍州,包括寧夏省大部分、甘肅省大部分、陝西省大部分。

    夷、狄、蠻、戎為四方,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古也稱方國指四個方向的諸侯國,中央王朝的屬地分封地。史學界一些人推測為少數民族或獨立的國家,真是扯得蛋疼,兩個字奇葩。就問問你們,不繁衍不遷移的嗎?

    三皇五帝年表

    燧人氏 約公元前10000年 在位110年

    華胥氏伏羲氏約公元前7724年 在位118年

    女希氏(即女媧氏) 約公元前7000年 在位130年

    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慄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遷巢湖)、朱襄氏、葛天氏、陰康氏、朱襄氏、無懷氏

    ——————————————————————————

    少典

    廣州

    臨魁(炎帝之子) 前3076年~前2997年 在位80年

    帝承 前2996年~前2937年 在位60年

    帝明 前2936年~前2888年 在位49年

    帝直 前2887年~前2843年 在位45年

    帝來(釐) 前2842年~前2795年 在位48年

    帝裹(哀) 前2794年~前2753年 在位42年

    榆罔炎帝 前2752年~前2698年 在位55年

    黃帝(少典之子) 前2697年~前2597年 在位101年

    少昊(黃帝長子) 前2598年~前2525年 在位74年

    顓頊(昌意之子) 前2514年~前2437年 在位78年

    帝嚳(蟜極之子) 前2436年~前2367年 在位70年

    帝摯(帝嚳長子) 前2366年~前2358年 在位9 年

    唐堯(帝嚳次子) 前2357年~前2286年 在位72年

    虞舜(瞽叟長子) 前2285年~前2225年 在位61年

  • 4 # 秦客逸民

    夏禹文明開疆,技術開疆,平定九州。九州為雍州、梁州、冀州、豫州、兗州、青州、徐州、荊州、揚州。加上後來商侯相土的海外開疆,總面積大約560萬平方公里。夏朝九州的設定跟周朝時不一樣,面積也不一樣,周朝時的版圖比夏商有所萎縮。周朝初年佔有梁州的濮地,濮人還跟羌人蜀人一塊都參與了武王伐紂的戰役,但是到後來,周朝廢棄了西南梁州。春秋時期,楚軍踏上百濮之地,對梁州南部有所恢復,後來又退出,戰國後期又大舉進入。

    一、雍州

    雍州在流經壺口的南北段黃河以西,秦嶺以北,西涉流沙,總領西戎,有崑崙、析支、三危。崑崙即崑崙山、昆崗,析支為眾河之源,三危是橫斷山脈,三江並流之地。禹治河,自河源至於入海口,所以雍州北界當在河套一帶。

    二、梁州

    梁州在秦嶺以南,南至於海。也就是漢中一帶加四川重慶加雲貴高原,和薩爾溫江入海口。薩爾溫江上古時期稱黑水,流經三危而後注於南海。居此入海口的緬甸孟族人,至今還有4000年前華人南遷的傳說。

    三、冀州

    冀州在河內,也就是壺口黃河以東,入海故道以西,洛陽鄭州黃河段以北。那時黃河在天津入海。禹時冀州東北邊界是碣石,也就是秦皇島。後來商侯奉夏王之命向東開疆至於海外,開闢了遼河流域和大同江流域。商末箕子避周於北韓,應該是迴歸了老根據地。

    四、豫州

    豫州在河南,在神農架山區和淮河以北,為天下之中,也叫中州,是夏朝的京畿,相當於直隸省。

    五、青州

    青州在泰山以東的山東半島。有萊夷、嵎夷、濰水、淄水。

    六、兗州

    兗州在濟水與黃河之間,也就是黃河東營入海河道與天津入海河道之間的區域。泗水也是兗州的邊界。

    七、徐州

    徐州在泗水以東,泰山以南,淮水以北,有龜蒙山。

    八、荊州

    荊州在神農架山區和淮水以南,巫山以東,鄱陽湖以西,衡陽以北。

    九、揚州

    揚州在淮水以南,鄱陽湖以東,南至會稽之南,東至海。

    夏朝九州中最大的是雍州,雍州涉及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崑崙玉是夏朝的重要佩飾。黃帝曾經還在崑崙山下建過首都,崑崙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青藏高原是中國眾多江河的發源地,這個發源地集中在青海省的一片區域內,這片區域稱為析支,意為析出眾多支流,也有分出眾多氏族支脈之意。三危,危者高也深也,當為橫斷山脈三大峽谷地區。後漢書將三危解釋為青海東部的三危山,這無法解釋黑水流經三危而注南海,當是范曄誤解了。梁州是第二大州,南界孟加拉灣。這樣的冷知識一說出來,可能會有駭人聽聞的效果,但從夏朝到春秋,南海確實不是指廣東的南海,因為那時的版圖正南只到衡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智慧手機上,你認為最華而不實的功能和賣點是哪個。為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