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家一起聊影視
-
2 # 影子陪我歌唱
紀王其實是大智若愚,活的最明白的一個人。為何這麼說?聽我來分析分析。
《琅琊榜》中有很多人物,看似不起眼,但是仔細琢磨咧,又還蠻有戲。紀王就是這樣一個人。一開始對紀王這人的印象,就是有點傻傻的,憨憨的,不問朝政,愛好音律。
他作為梁帝最小的弟弟,親身經歷過了赤焰案。他深知自己皇兄多疑的性格,他如果不表現出這樣,怎可活命?
同時他對當年的赤焰案看的比誰都清楚,他
知道當年的太子跟林家都是被冤枉的,所以暗地裡替景禹保住唯一血脈—-庭生。他後來也對梅長蘇說:“都是一家人,一個血脈,有什麼謝不謝的。”
還有一個情節,就是衛崢被救走,梁帝肯定會懷疑是靖王所為。所以梅長蘇就設計,讓言豫津到紀王的府上,提醒紀王之前一起看到了懸鏡司掌鏡使夏冬,將衛崢秘密押解的場景。紀王也就立刻進宮了一趟,將所看到的全部講給了梁帝。事後梅長蘇謝謝他,他便回答到:不用謝我,我所說的,必是我所見的。
還有在九安山時,譽王兵敗時,紀王站在九安上獵宮走廊上,看著遠處起伏的群山:原來這天下,最終是他的,梅長蘇出來,謝紀王。紀王推辭自己並未幫助過靖王,可見,紀王的心境。他不愛權利,看重親情。與梅長蘇幾句對話以後,紀王說以後不來九安山了,年年都來,今年的風景不同了。不來了,以後再也不來了。
紀王說完,大搖大擺地甩著袖子走了。紀王心裡明白,這天下將是誰的天下,也心痛兄弟之間,為了奪嫡不顧情義,手染鮮血。所以,以後再也不來了,這也可見紀王是一個審時度勢,大智若愚的人。
所以綜合來看,紀王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人。不僅詩酒風流,而且大智若愚。不僅隨機應變,而且順水推舟。不僅重情重義,而且手段高明。總之是一個三觀正,情商智商都很高的人。
-
3 # 劇敢想
“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而紀王就相當於隱於朝堂當中的居士,不理朝政之事獨愛舞曲歌劇、風花雪月。紀王在其位卻不謀其政,對於天下百姓而言有點不負責,但大丈夫有可為有可不為。而紀王這種隱於朝堂卻不過問朝中是何嘗對天下百姓來說是一種保護呢?
一、庸庸碌碌、視權利為糞土紀王出身帝皇之家,卻是一屆風流人物。經過種種皇位的激烈鬥爭,紀王也是那薄情寡義梁帝所剩無幾的弟弟也就是“皇弟”。而紀王能在兄弟之間的刀光劍影中存活下來實屬不易,這也和紀王的性格、喜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紀王出生在皇家貴族,卻沉迷於風花雪月,以藝妓宮羽為友。雖兩鬢斑白但過的也是瀟灑快活,還和喜好音律的言豫津成為了忘年之交。
紀王也應該感謝自己的喜好救他於暗潮湧動的朝政。如果當年紀王站隊或者說與其他皇子相互爭奪皇位,那麼如今的紀王早就不復存在了。如果當年他參與皇位的爭奪,不知道又會有多少無辜人喪命。
二、為人耿直善良、重情重義梁帝雖薄情寡義但在紀王的眼裡他們畢竟是兄弟,而兄弟之間的坦誠相待紀王做的也非常的到位。雖說夏冬攜衛崢逃跑是言豫津想讓紀王看見的,但在不知道事情緣由的情況下他第一個考慮到的就是梁帝的處境。
在眾人對赤焰軍叛逆一案避之不及時紀王卻冒著生命危險就下祁王之庭生。
三、紀王為人機智圓滑無論是當年救下庭生藏於掖幽庭,還是於梁帝的機智對話。紀王勸梁帝帝:“皇兄,說好的不生氣的啊!”後來皇帝試探紀王:“你不也是皇子嗎?”紀王說:“我是皇弟,是弟弟”。
總而言之,紀王在大事大非面前懂得明辨是非,為人處事圓滑而且重情重義。在年邁之際依舊不忘行樂,也只有視金錢、名利為糞土的人才能明白“人沒了錢沒花了的痛苦”。“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或許這就是紀王的人生信條吧!
-
4 # 進擊號
紀王乃是大隱隱於市!
且來看看紀王在劇中的戲份。
1、紀王坐實了何文新殺人的事實,斬斷了譽王的臂膀
2、紀王又目睹夏冬帶走衛崢,使梁帝對懸鏡司心生懷疑。
3、梁帝想另立靖王為太子,也有紀王的功勞,譽王起兵造反,紀王奮不顧身保護眾人。
劇中雖然是配角,幾次出場都是被梅長蘇利用,但是沉迷聲色犬馬的紀王爺真正是個極為聰明的人,大智若愚!看似幾句糊塗呆萌的話偏偏能扭轉乾坤,若是說莽打莽撞碰巧?一次是巧合,兩次是巧合,三次那就是事實了。
所以紀王心裡有自己的一杆秤,也將這世間一切看的分明。知道什麼時候自己該做些什麼,偏生即把事情做了,又把自己置身事外,高明!
-
5 # 怪咖173
梁帝蕭選是個多疑的皇帝,同時也是孤家寡人一個。敢在皇帝面前很隨意,並讓黃帝很輕鬆的,通觀全劇,只有三人。紀王是一個
紀王是相當了不起的一個人。不僅詩酒風流,而且大智若愚。不僅洞察一切,而且明哲保身。不僅不計小節,而且不冒大名。不僅隨機應變,而且順水推舟。不僅重情重義,而且手段高明。總之,這是一個三觀特正,三商特高的高人!
-
6 # 河北農村桃子
帝王之家都是明爭暗鬥,稍有不慎就會萬劫不復,梁帝蕭選是個多疑的皇帝,只有讓皇帝放心的人,無大才不爭取地位之人,才敢在皇帝面前很隨意,並讓黃帝很輕鬆的,
紀王是相當了不起的一個人。不僅詩酒風流,而且大智若愚。不僅洞察一切,而且明哲保身。不僅不計小節,而且不冒大名。不僅隨機應變,而且順水推舟。不僅重情重義,而且手段高明。
-
7 # 影視圈Magazine
作為皇帝的弟弟,一個在宗親中頗負影響力的王爺,他可以被皇帝信任,這在皇權至上的天家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情。
首先,他能夠讓皇上親近,甚至訴說心理事,表明他無心權力之爭,早早的就把自己從權利的旋渦中摘除乾淨。不過,一個沒有殺傷力的人,皇上頂多是不會心生殺意,紀王能被皇上信賴還因為他心思通透,知道如何辦傻更知道如何不漏痕跡的做聰明事。最好的例子就是皇上詢問他如何在太子和譽王之間做選擇時,他那大智若愚的迴應。
其次,紀王看似沒有實權,只是活得瀟灑的風流王爺,但是他在朝臣甚至宗親中的地位無人敢小覷,而這種尊重是他從皇上身上掙來,最後又還到皇上身上去的。在《琅琊榜》最後一個高潮中,長公主帶著謝玉的遺書向皇上請願重審林氏舊案時,第一個事先不知道詳情但首先反應過來站隊的,並且身先士卒動員大臣們一起請願的,便是紀王。
這樣的人,無論朝堂上怎樣的風起雲湧,他也可以活到最後且活得很好。
-
8 # 木月風半
“可憐紅顏總薄命,最是無情帝王家”再看琅琊榜時白居易這首《後宮詞》不斷在腦海中浮現,無情帝王將任何阻擋或者威脅他們登上大位之人都視為必須剷除的敵人。王圖霸業路上,有著多少戰亂紛爭。琅琊榜中梁帝就是如此這般無情無義,狡詐多疑的帝王。但為何對紀王信任如此信任?
許多人以“大智若愚”四個字評價紀王,但我覺得三個字“真性情”足以概況紀王這一生。只有真性情方能過得明白。接下來將細細為您分析:
1.真愚這世界上有兩種愚。一種是笨,多思多慮依舊被人玩弄於鼓掌之中。另一種是不爭,一種洞察人心,悉知一切卻依舊風輕雲淡。我們的紀王恰恰就是這種人。
梁帝召見紀王詢問儲君一事一番談話中,紀王曾經說到“不要說景琰了,任何一個皇子對皇帝之位沒有興趣那都是假的。”這句下意識的內心寫照,不難看出當年紀王也曾經想過登上大位。但是他明白自己內無雄才大略,外無能臣志士。所以不爭。
圍獵時候,梅長蘇說出當年梁帝經歷兩次叛亂隱秘之事。當年五王奪嫡梁帝為登大位,借力於滑族、林帥和言闕。經歷一番血雨腥風才從眾皇子脫穎而出。如此之人為何能信任紀王?答案:不爭。紀王正是明白這一點方得平安。
自古以來帝王之家類似事情不勝列舉,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趙光義燭影斧聲。其實身為皇子,想得平安,除了不爭還必須讓人相信志不在此。
那麼紀王志在何處?
2.生性風雅紀王這一輩愛什麼,吃喝玩樂四個字而已。明白自己追求,自然無心謀權奪利。愛喝酒愛聽曲,也就出現劇中被宮羽和言豫津設計,邀其聽曲,恰好撞見夏冬攜衛崢逃跑,最後成功將夏江設計入局。
對這樣一個皇弟,梁帝如何能不信任。所以任何大事都與商量,無論是儲君之事還是處理江夏一案。
3.重情義紀王不和梁帝一般生性多疑,相反是一位重情重義之人,尤其對家人對族親。
①當年祁王一案,紀王冒著生命危險救下祁王遺腹子庭生。梅長蘇感激之後,紀王那一句“大家原本是一家人,誰和誰不是骨肉”。足以見其性格之善。
②梁帝質問譽王夏江朱越之事,以起殺心。也是紀王求情說“皇兄,我看就放過景桓吧。”就事論事,譽王十惡不赦,但是紀王念其親情,故而求情。
紀王不僅重情義,而且明白大是大非,堅持自己善惡底線。處理江夏一案,明知被利用但是依舊風輕雲淡說“我說的都是我看到的,不用謝我。”因為他知道誰才是大奸大惡。
也只有如此真性情的紀王才能在這錯綜複雜的朝堂鬥爭之中,活得如此明明白白,逍遙自在。
-
9 # 觀影先鋒剪輯
首先,紀王是個閒散王爺,不問朝政,每 日只專享樂之事。
雖談不上琴棋書畫樣樣 精通,但也是個逍遙自在的王爺,古往今 來也只有這樣只知享樂無意朝政的王爺有 好的 歸宿。當然在看過樑王是怎麼奪取王位的 時候紀王已經知道了該如何自保,並且如 何 和自己的這個哥哥相處。 紀王每日只縱情聲色,但是京城裡的大小 事情都能第一時間知道。 營救衛錚之後,在將髒水引向懸鏡司和打 壓譽王的時候都是紀王爺傻憨憨的一兩句 話 調轉的槍口。而這麼重要的一個人每次被 浴巾叫去的時候都是那麼牽強附會,後來 浴 巾即使不去告訴他衛錚被劫的事情他也會 主動去找皇上說清楚。 -
10 # 偶滴圈子
說起來梁帝蕭選對紀王的能力,包括大智若愚的表現是清楚的。對紀王並不是完全沒有懷疑的。他也清楚紀王是明哲保身。衛崢案發,紀王為靖王作證的時候,有一個鏡頭,皇帝回過頭以懷疑的眼光看紀王,結果紀王回以一個萌萌噠的一臉無辜的表情,加上紀王勸皇帝“皇兄,說好的不生氣的啊!”其實是暖到梁帝心裡去了。後來皇帝試探紀王“你不也是皇子嗎?”紀王賣萌“我是皇弟,是弟弟”。後來靖王找言侯爺,紀王幫忙。皇帝說過,“這兩人可是宗室近臣中最有名望的”。可見他內心裡是很清楚紀王的能力至少是和言侯爺對等的!
具體來說就是以下幾點:
1、看重親情的人。
從他暗中保住景禹唯一血脈—-庭生就可以看出來。他曾對梅長蘇說:“都是一家人,一個血脈,有什麼謝不謝的。”
2、善於和稀泥的人。
從譽王被牽扯進懸鏡司和私炮坊一案,梁帝盛怒之下摔杯子砸到譽王頭頂這一幕可以看出。紀王對梁帝說:“皇兄息怒。說好的不生氣。興許景桓真的不知道這個事呢。只是下邊的人自己做的,胡亂攀汙也說不準。”
3、聰明和開朗的人。
梁帝多疑,紀王不聰明怎可保命?不開朗一些怎可活得長久?從他對梅長蘇的那段對話也可看出:“我說的都是我看到的,不用謝我。”他明白自己在懸鏡司一案中可能被當作棋子,但他生性樂觀,總是朝好的方向看。
4、樂於助人的人。
從宮羽落難那一集可以看出,他帶著可能會得罪“未來儲君”的危險,仍然想要幫助宮羽,這種品性是非常難得的。
5、附庸風雅之人。
妙音仿常客,自己家中還有常駐樂妓班子,喜好音律可以算是如痴如狂。尤其是對待風流倜儻的豫津,態度更是有一種忘年交的模樣,還不是因為惺惺相惜的緣故。
總結一下,這個紀王是相當了不起的一個人。不僅詩酒風流,而且大智若愚。不僅洞察一切,而且明哲保身。不僅不計小節,而且不冒大名。不僅隨機應變,而且順水推舟。不僅重情重義,而且手段高明。總之,這是一個三觀特正,三商特高的高人!
-
11 # j淡紫色
梅長蘇後來向紀王道謝時,紀王說出的一句話,暴露出他多年隱藏的身份和秉性了,紀王默默嘆到“誰跟誰又不是骨肉呢?這句充滿了無奈又彷彿洞悉一切的話,表達出紀王對當年梁帝六親不認的心寒,也說明他看透時局,只是為了明哲保身才藏拙,裝瘋賣傻,做一個閒散的”
-
12 # 悠悠哉南小樓
整部琅琊榜以權謀天下,心機智鬥著稱。
但其實真正的大佬應該是活得明白的紀王,從二個方面來歸納:大智若愚,順勢而動。
1、 大智若愚
首先紀王的第一次出場,應該是琅琊榜中第三個案子——妓館殺人案,由梅長蘇設計,宮羽執行,藉助紈絝子弟爭風吃醋,失手殺人引動太子和譽王,借太子之手將吏部尚書拿下,削弱譽王,平衡梁國內部勢力,輔助靖王上位。
引出了紀王,皇帝最小的弟弟,只愛風花雪月不插手朝政,一個胖胖的中年老人。表面上看紀王只是一個愚笨的王爺,但是整個琅琊榜的故事其實採用的倒敘的手法,會在最後慢慢的推導前面隱藏的分支劇情。
梅長蘇曾說從前梁帝是會獵的進攻者,那麼可以得出結論梁帝當年的皇位也是其造反搶來的,而真正的名義繼承人並不是他,而是他的兄弟,而得大位後,梁帝很將其大部分兄弟都滅口了,而紀王活了下來。
梁帝曾經詢問紀王,蕭景琰(王凱飾)能不能得當太子,紀王回答是一切由皇兄獨斷,而皇子都對皇帝有野心,而後又試探問你不是皇子嗎?紀王一愣,趕忙回答我是皇弟,弟弟,不一樣的。
說明紀王對危局的把握獨到,能感知危險避開危險。
1、 順勢而動
如果說以上可以說紀王是個愚忠的臣子,那麼就理解錯了,紀王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忠臣。
紀王善於把握“時勢”,他其實很會站在勝利者一邊,琅琊榜臨近高潮,讓皇帝重審舊案(逼皇帝認錯)時,紀王是站在了新皇(蕭景琰)一邊。
而皇帝因為赤焰謀反案(整部主線)而將太子滿門誅殺時,是紀王儲存了太子的血脈(第二部劇的長林王),分兩個角度來看,從左面來看,可以說明紀王寬厚,不忍皇家血脈,而從右面這或許是一步閒棋(圍棋術語,平時閒置而在符合特定條件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也正是這一步妙手,導致了紀王得以鼎立三朝,成為了琅琊榜中最長壽的角色
第一,梁帝朝
風花雪月,逍遙自得。
第二,靖王朝
從龍有功,宗室重臣
第三,長林朝
晚年安逸
回覆列表
《琅琊榜》中的紀王給人第一印象是慵懶憨傻又膽小怕事的感覺,但這恰恰說明了他的高明之處。梁王此人生性多疑,小肚雞腸,而且冷酷無情。紀王作為他的親弟弟自然知道哥哥的性格,為了保護自己表現出一副玩世不恭,以世無爭,人畜無害的樣子,就像和珅在乾隆面前一樣。這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紀王這個人就像一罈美酒,一眼看去平淡如水,要細細品味才能體會到他的超凡脫俗、高人一等。所以說紀王才是活的最明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