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雨夜秋夢

    假如身在臺灣的父親需要你照顧時但你卻棄他不顧而跑去北京談戀愛,試問這樣做是不是就不渣?是不是這樣就是好男人?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當生活的無奈和浪漫的愛情同時到來,需要捨棄一方的時候,你會怎麼做出選擇?在《大約在冬季》的這部電影中,我覺得齊嘯是個偉大的可憐人而不是渣男。本該可以轟轟烈烈地談一次戀愛卻因為家裡出現這樣那樣的事情而不得不放棄,愛情對他來說,非常不公,他的做法,也是實屬無奈之舉。

    齊嘯是愛安然的,而且是很愛很愛的那種,但他同時也是孝順之子。當愛情與親情衝突時,他唯有忍痛割愛,回臺灣照顧年邁多病的父親,這不叫渣,這叫偉大!他若當初選擇留在北京,棄臺灣重病的父親而不顧,這樣才是真正的“渣”,是要揹負千古罵名的。

    孝字當頭,孝感動天。父母生我們養我們,難道我們還不能為了照顧年邁有病的父母而捨棄愛情麼?當然,假如兩者沒有衝突,皆可兼得的話那是另一回事。但假如兩者只能二選一的話,是不是還是應該將父母親情放在首位呢?

    我上述所說的,可能有很多人並不贊同,但我也是實話實說而己,各抒己見,不喜勿噴!

  • 2 # 小色吆影

    導語:《大約在冬季》有電視劇的版本,也有電影的版本,還有"小哥"齊秦的一首單曲也叫《大約在冬季》。我們直接回歸主題,探討一下電影版的《大約在冬季》。

    電影簡單的概述。

    這部電影上映於今年的11月15日,截止到目前,還在熱映,片長130分鐘,內地累計票房即將突破2億人民幣,很不錯的票房成績。電影主演有霍建華、馬思純、魏大勳等,之所以有這部電影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齊秦大哥的那首經典曲目《大約在冬季》。很湊巧,電影開頭就把齊秦1991北京狂飆演唱會還原在大銀幕上,給諸多80、90後的小夥伴們滿滿的回憶。為了劇本的完整性,電影的最後又落在了二十多年之後的齊秦演唱會上。當這首歌熟悉的旋律響起時,讓很多生活在這首歌年代的人瞬間感動不已,瞬間把很多觀眾都埋在電影情節的情緒裡,我想除了對劇中人物這麼多年的遺憾以外,也是很多人感情的真實寫照吧。

    為此,網路有小夥伴也開始吐槽了,他們說,"情懷這東西真是不能當飯吃,反反覆覆品多了,也容易身心不適"。或許是這首歌的魔力蓋過了這部電影吧,有人說"電影不電影的沒有啥,全片最感動的地方就剩下這首歌了",不過也確實是這樣,這首歌在引領著這部電影。

    那麼,齊瀟真的很渣嘛?

    電影劇情內容並沒有多麼的複雜深奧,本片主要圍繞著安然與齊瀟的愛情故事展開,兩個人相識於1991年的齊秦演唱會上,從青年到中年,分分合合,安然選擇愛情,齊嘯選擇親情和責任,倆人就這樣陰差陽錯。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他們完成了自己的成長與蛻變,他們子女後來的重聚,多多少少彌補了遺憾。真誠的人在生活選擇中,沒有誰對誰錯,我們都得順從和適應。

    迴歸到我們的現實中,真愛或許就像這部電影的臺詞說的一樣,"有的人見三百次也沒用,有些人見三次就足夠了。"人生本來就有很多的無奈,最遺憾的就是最美好的錯過,歸其原因,大概就是感情世界的有緣無分吧。

  • 3 # 十三盤娛樂

    【有人說齊嘯是渣男,這讓我想起了《情深深雨濛濛》裡的何書桓,坦率地說,他們都不是渣男!】最近電影《大約在冬季》的上映引起了不小的關注,因為這部電影改編自饒雪漫同名小說,而這部電影最初的拍攝初衷也是齊秦本人和饒雪漫碰撞出來的想法。正確的發生順序是,先有了把歌拍成電影的想法,結果先把小說寫好了,然後把小說拍成了電影。

    觀眾看完這部電影往往會出現兩種比較極端的觀感,一種是覺得年代回憶感滿滿,看了哭,哭了看,就像饒雪漫說的,每個人都能在這部電影裡看到自己。

    還有一部分觀眾看完以後覺得對那個時代的人所做的選擇根本不可理解,特別是對齊嘯的意見很大,甚至有人提出齊嘯就是個渣男。

    這個提法讓我想起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情,在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裡,趙薇小組重演《情深深雨濛濛》的片段的時候,陳凱歌導演直呼何書桓就是個渣男。這個提法一時引起熱議。現在齊嘯也被說成是渣男,兩者有沒有共同點呢?《大約在冬季》這部電影應該如何評價呢?

    時代背景很重要,如果找對了時代背景,觀感大不一樣

    《大約在冬季》寫的是90年代初的故事,電影開頭的齊秦演唱會,其實就是重現1991年在北京舉辦的齊秦狂飆演唱會。

    安然在1991年的時候19歲,也就是說,她生於1970年,剛出生的幾年我們國家還處於文革時期,到了1991年也才剛剛改革開放十年出頭,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現在有很大的不一樣。

    1、那個年代臺灣的感覺很遠

    在我們現在的距離觀念,臺灣其實很近,特別是之前還可以臺灣自由行的時候。但是在差不多30年前,臺灣是很遙遠的感覺,要去臺灣或者從臺灣到內地都不是特別容易的事情。

    2、社會還處於改革開發的初期,並沒有現在那麼開放

    那個時代正處於一個改變的時期,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像安然那麼勇敢的。在感情選擇上,很多的愛情都會因為一些外在的和感情無關的因素所阻礙,比如在電影裡提到的戶口問題。那個年代為了北京戶口、上海戶口或者改革開放的視窗深圳的一個戶口,嫁給那個人的,大有人在。

    還有就業問題,那時候找工作還沒有完全市場化,大部分還是組織關係的轉移。沒有辭職一說,而是你從一個單位調到了另外一個單位。在一些單位裡要謀得一個職位,那是得到處託人找關係,所以就業對於那個時代的人的人生來說也是影響非常大的。比如電影裡安然要想留在北京,如果沒有於楓的幫忙,很有可能會回到成都發展,所有的故事也就不會發生了。

    3、正是因為當時的社會處於那樣的階段,人的愛情觀也完全不一樣

    在那個年代,談戀愛可以有純粹的愛情,但是一旦涉及到終身大事,事情就變得複雜了。

    比如上文提到,要留在大城市很難,反過來有些不開明的家長有可能因為你的戶口不是同城的就直接不同意兩個人結婚,城市戶口成為了香餑餑。

    所以那時候的人擇偶,除了要考慮長相人品,還要考慮對方的戶口所在地,對方的單位,對方的家庭背景等等。如果按照那個時代的人的擇偶標準,於楓就是完美的伴侶選擇。

    找到了準確的時代背景,嘗試去理解它,你再去看這部電影,會有不一樣的觀感。

    齊嘯真的不是渣男,只是做了那個時代的男人的慣性選擇

    何書桓當年電視劇播出的時候沒有人說他是渣男,同樣齊嘯在那個年代也不算是渣男,讓現在的人們認為他們是渣男,是因為時代不一樣了,時代進步了。

    齊嘯在故事裡,其實一直還是堅守了一個原則,就是沒有同時腳踏兩條船,跟安然在一起的時候和原來的女友葉雨宸已經分手了,和葉雨宸在一起的時候,他也沒有回北京找安然。從這個角度,他不能算渣男,但是他身上確實有那個時代的男人的劣根性。

    1、對感情不夠清晰,該說清楚不說清楚,優柔寡斷

    其實當葉雨宸第一次到北京看他的時候,從他的表情就能判斷他已經不愛這個女人了,但是齊嘯選擇了遷就和妥協。久別重逢,葉雨宸千里迢迢到北京看他,結果他在暗房裡洗照片,而讓自己的女朋友備受冷落自己入睡。

    後來的片段,知道是葉雨宸提出的分手。也就是說,如果葉雨宸不提出分手,齊嘯可能還會維持和葉雨宸這種冷淡的關係相當長一段時間。

    這樣優柔寡斷的男人在那個時代還挺多的,齊嘯真的不是一個特例,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情,害怕先提出分手,好像提出分手那個都是壞人的感覺。

    2、葉雨宸在分手後第二次去找齊嘯,還接了安然打來的電話,齊嘯態度還是模糊不清

    其實這一次葉雨宸來的目的很明顯,又不是來北京旅遊,就是來想複合的,但是齊嘯在酒店裡的表現還是含糊不清,用一個不恰當的詞形容,真的有點“欲拒還迎”。

    正是因為齊嘯的這種態度才會造成這麼多的麻煩,也導致了他和安然的感情最終有緣無份。

    3、齊嘯有事回臺灣,因為父親病了,選擇了最愚蠢的遷就

    齊嘯因為父親病了,而且父親脾氣大,所以他選擇了不請護工親自陪伴。因為父親希望他儘快結婚,又因為前女友對自己的父親照顧有加,所以他妥協了和對方結婚。

    如果用現在的社會價值觀來評判,他的作為確實比較愚蠢,顯然不是最聰明的做法。因為這種做法看似很為別人著想,其實犧牲了葉雨宸的幸福,你不愛別人為什麼要承諾婚姻呢。

    4、勉強的婚姻是沒有幸福的,齊嘯最終離婚,被安然勇敢表白,他還是被所謂的道德綁架

    安然成了大明星,在臺灣和齊嘯再次相遇。安然都說了可以什麼都不要,可以留下來,但是齊嘯就像一個所謂道德的衛道士一般虛偽,他卻說不想耽誤安然的前程。

    安然在愛情中始終都是那麼勇敢和奮不顧身,但是齊嘯一直都是一個保守的男人,他很想去嘗一下自己夢中的“惡魔果實”,但是他就是不敢,總是小心翼翼。

    5、後來他們在北京好不容易重聚,齊嘯因為臺灣的前妻遇到麻煩,可能會影響到父親,他又再次拋棄了安然,這一次安然忍耐終於到達了極限

    齊嘯深愛著安然,但是卻依然選擇了心目中所謂的“大義”,而陰差陽錯的,每次安然都成為了他的“大義”的犧牲者,一次可能可以接受,但是整整3次,這是真的到頭了。

    電影的結局似乎預示著,他們還是重聚了,在齊秦的演唱會里重聚,但是這是個開放式的結局,到底是什麼樣的結果,大家自己去幻想了。

    齊嘯就是那個時代非常典型的男人

    為什麼說齊嘯不是渣男呢?就是因為他其實在那個時代具有很明顯的普遍性,不是特例,某個程度上他的每一次選擇都符合那個時代賦予的行為準則。

    齊嘯是真的喜歡安然,要不然他不會那麼多年都對她念念不忘,還去追她的節目,最後安排好臺灣的事兒還是到了北京想重新開始。他只是缺乏一點點勇氣,缺乏對安然的一種執著,但是真的不能怪他,那是時代的錯。

    在那個年代,我們見到了太多的這樣的感情,有緣無份的感情,都是被一些雞毛蒜皮的所謂障礙所阻斷。如果放在今天,你一定會覺得非常荒謬,比如上面所說的,也許你很喜歡某一個人,但是就是因為他/她不是同城市戶口,你的家人就不同意你們在一起,說什麼都不同意。

    這部電影到底在說什麼?

    在我的理解,其實《大約在冬季》講述的雖然是一個愛情故事,但是這並不是安然和齊嘯的個案。在那個時代,還有很多的安然和齊嘯,也有很多的於楓,只是造化弄人,他們的愛總是被這樣或者那樣的理由所阻斷,但是他們真的愛過。雖然很可惜,卻很真實,很遺憾,卻也很悽美。

    這部電影帶給那個時代的人很多的回憶,齊秦的演唱會,唱片鋪裡買CD,手寫的信件,工作和生活等等,都是滿滿的回憶。現在回首,那是一個夢幻的年代,生活很簡單,沒有現在的精彩,還有諸多的道德束縛和無奈,但是卻有著那個時代的特有的味道。

    雖然那個時代的人沒有現在的人敢愛敢恨,但是似乎那個年代的人的感情更加的真摯和長久,不容易被歲月磨去。無論齊嘯的行為渣或者不渣,那麼多年,齊嘯和安然依然相愛,這種愛情的長久彌足珍貴。在如今物慾橫流的時代,我們曾幾何時還見到如此的天長地久的真摯和美好?

    結語

    《大約在冬季》是一部具有很深的時代烙印的電影,要看懂它理解它,你需要把自己置身於那樣的一個年代,你才會明白。如果你不能理解齊嘯的行為,覺得他是一個渣男,那麼恭喜你,因為你還年輕。總的來說,這部電影是一部很有味道的電影,看似平緩,實則激烈的情感都內斂化了,就跟那個時代的人一樣。如果你想找尋那個時代的回憶,這部電影真的是不錯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俄戰爭的爆發是否具有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