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旺財的樹洞
-
2 # 明白2大爺
北魏孝文帝,名為括拔宏,南北朝時期最有作為的皇帝,執政期間,整頓吏治,傾心於漢化,遷都洛陽,南征北戰,對北魏甚至中國文化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好像有一句詩是這樣說的:白日光天無不耀,江左一耦獨未照,表明了志向遠大,念念不忘南北統一,但是偏偏在三十三歲就翹辮子了,可惜,普遍都是認為被活活氣死的,為什麼啊,老婆偷情唄,我聽百家講壇說的,但事實上,太累了,又加上有病,活生生病死的。真可惜,
在古代,大多數皇族都是早結婚早生子,還沒發育呢孩子就出來了,他們括拔皇氏一族,就更扯淡了,十三四歲就結婚,????那玩意真的會動嗎?魏書記載:心容頓竭,氣體什麼什麼的,算了那兩字不認識,意思就是氣短而急促,呼吸有問題,就是自己老爸生的太早導致先天不足,自己又太早生孩子導致陽氣早洩,所以朋友們少擼點。加上吧,累啊,實在累啊,從小經歷不是很好,童年陰影,東征西討南征北戰的總會落下點什麼病,自己身子骨又不行,先天不足,又陽氣不足,又要想那麼多事又要獨攬大權,啥事自己做,加上正方老婆跟人私通,那不得氣的昇天阿。
可惜了這麼好的一位皇帝。
-
3 # 圖爸讀書會
孝文帝的改革從北魏自身角度看是有問題的,有點激進了,並最終導致了北魏的南北分裂,最終釀成了六鎮起義。只是孝文帝一心向漢,漢族的史學家比較喜歡他
-
4 # 浮生若淺
北魏孝文帝是勤於政事、心懷遠大的帝王,也是堅持漢化的一個帝王,但是他卻英年早逝,這究竟是為啥呢?
孝文帝拓跋宏,是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是北魏的第七位皇帝。我們也知道北魏有“子貴母死”的制度,所以在拓跋宏成為太子的那一刻,他的生母李夫人被賜死了,而他被祖母馮太后撫養長大。獻文帝暴斃後,拓跋宏繼承帝位,馮太后為太皇太后。
拓跋宏由馮太后一手養大,他即位的前期,因為年紀尚幼,很多政事的處理和詔令都是馮太后代為處理。拓跋宏對祖母也十分尊敬,也從中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經驗,可以說他是一位有才能、有遠大理想的帝王。
馮太皇太后去世後,拓跋宏親政,獨攬大權,準備大展拳腳,全面進行改革漢化。重用漢族士人,模仿漢族王朝的禮儀,仿照漢人官制,考核州郡官吏,廢除了北魏初年殘酷刑法等等,甚至進行了遷都,將都城從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遷到了洛陽。可是鮮卑人很多風俗習慣與中原人不同,嚴重地影響了北魏的安定和經濟發展。
公元497年,孝文帝舉兵南伐,在南伐回程途中,身患重病到要搶救的地步。身患重病的孝文帝依然堅持處理政事,在南齊再次打過來後,他再次抱病親征,也就是這次征戰途中,孝文帝病情惡化,公元499年駕崩。
孝文帝的英年早逝,最大的原因大約是心力交瘁。他確實是個勵精圖治、勤政的好皇帝,但是在朝堂政事上他漢化因為太過於激進,導致很多事情他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去處理。幾次親征都未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倉促行事,奔波勞累導致生病未能得到好好調養治理。除了朝堂上,他的後宮中也不安定,第一位皇太子鬧著要回舊都城,搞起了一波風波,第二任皇后馮妙蓮因為不甘寂寞,淫亂後宮給他戴了綠帽子。這樣的環境下,孝文帝很難肝火不旺,身心俱疲啊。
-
5 # 避而不談歷史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南北朝時期非常有作為的皇帝,比較重要的是他的改革,漢化自己的鮮卑族族制,提升文化底蘊。而這樣一個文治武功的皇帝,確英年早逝,死在了南征的道路上!
關於死因,其一是被自己的皇后帶了綠帽子,氣極而死。第二是患病而死,我比較趨向於後者,皇帝擁有天下,身邊美女如雲,即是真心相愛,也不會出這些問題!關於患病而死,孝文帝所患病是肺癆,且作為勵精圖治的皇帝,身心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肺癆身體虛弱且不能勞累,所以終於病入膏肓,死在南征的路上。
孝文帝都被認為是南北朝最有影響力的皇帝,而每個有成就的皇帝,必定是夙興夜寐,勞心勞力,所以患肺癆而死比較靠譜!
-
6 # 手機使用者德友之書齋
一、北魏孝文帝的歷史功績及評價
元宏,即拓跋宏,南北朝時期北魏皇帝(467~499)。鮮卑族政治家。
471~499年在位。
即位時年僅4歲,“由其祖母馮太后臨朝執政,並尊馮太后為太皇太后。馮太后儘管在生活上淫蕩不貞,但確是一位頗有才能的政治家。在她的主持下,北魏進行了重大改革。”(趙文博主編《中華上下五千年》以下簡稱《中華上下五千年》)
相繼頒佈班祿制、三長制、均田令等。太和十四年(490)24歲元宏親政後,繼續整飭吏治,加速北魏政權封建化,旋遷都洛陽,全面改革鮮卑舊俗,規定以漢服代替鮮卑服,以漢語代替鮮卑語;遷洛鮮卑人以洛陽為籍貫,死後不得歸葬平城;又改鮮卑姓為漢姓(如拓跋氏改元氏);鼓勵鮮卑貴族與漢士族聯姻;參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等。在改革中,曾嚴厲鎮壓圖謀抗拒的守舊貴族,並處死太子恂。經改革,加強了鮮卑拓跋部的封建化,《中華上下五千年》載:促進了北方各民族等融合,為中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死後諡孝文帝。
二、元宏英年早逝與皇后(馮昭儀)
(1)元宏本後宮李夫人所生,由馮太后扶養成人。其視祖母如親生母親一般。
《魏書卷十三-孝文幽皇后馮氏列傳第一》(以下簡稱《魏書》)載:文明太皇太后(馮太后)欲家世貴寵,乃簡(太師馮)煕二女,俱拔掖廷。
立次女為皇后,長女為昭儀。昭儀系是庶出,所以妹尊姊卑。只是娥眉爭寵,狐媚工讒,免不得搗亂宮闈。
皇后頗有德操,昭儀獨工姿媚,但求心安玉貌花容妹不及姊。
好德不如好色,元宏亦未免脫俗,也犯此病。於是乃以寵妃之讒構,竟把皇后廢去,貶入冷宮。未幾,即立馮昭儀為皇后。
(2)馮昭儀陰謀得逞,正位東宮,本來是魚水諧歡,無夕不共。
《魏書》載:(馮皇后)頗有失德之聞,高祖頻歲南征,後遂與中宮高菩薩私亂。
偏偏元宏連歲南征,害得皇后寂寞難耐,空守孤帷,漸日紅杏出牆,鬧出宮闈醜聞。
(3)元宏得知宮闈失德,“聞而駭愕”《魏書》,而累得憂憤交加,竟至成疾。
《魏書》載:此後,(皇)後漸憂懼,…禱厭無所不至,願高祖(元宏)疾不起。
竟幻想元宏死後,她能臨朝稱制。
太和二十三年(499),元宏親征班師回朝後,即刻秘察有關案犯,真相大白後,元宏大憤,隨即處死了皇后的若干男寵,並將其囚禁。此時元宏尚顧念馮太后舊恩及與妻之情不忍將皇后廢死。
《魏書》載:高祖尋南伐,後留京師,雖以罪失寵,而夫人嬪妾奉之如法。
其意是:不久元宏率軍南征,幽皇后留在京城,雖然她因有罪不再受孝文帝寵愛,但後宮嬪妃仍按奉事皇后的規矩侍奉她。
據(范文瀾《中國通史》)載:497年,魏孝文帝親率大軍攻齊,想擴大疆域,無功退回。498年,起大軍攻齊,又無功退回。499年,齊將陳顯達攻威,魏孝文帝帶病去抵禦,陳顯達敗退,魏孝文帝在歸路上病死。這三次戰爭,說明魏國武力已經衰弱到和南朝相等的程度。
元宏雖大敗齊軍,但跋涉奔波,終不免一番勞頓,病骨支離,禁受不起,又復病上加病。既而病亟,彌留之際,其下詔:“後宮久乖陰德,自絕於天,若不早為之所,恐成漢末故事。吾死之後,可賜自盡別宮,葬以後禮,庶掩馮門之大過…”《魏書》。
頃刻告終,年33歲。
結束語:
元宏在位二十三年,期間《中華上下五千年》載:對北魏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民族舊習,都進行了一系列的大膽的多方面的改革。在他的帶動下,北方各族人民在相互交往中漸漸融合,逐漸接受了漢族的先進生產方式以及與這種生產方式相聯絡的文化。
元宏一生仁厚英敏,雅好讀書,手不釋卷,所有經史百家,無不盡覽。禮賢任能,文武雙全,稱之為一時令主。
惟為色所迷,寵幸淫惡之豔妻馮昭儀,以至廢后易儲,有乖倫紀,併為元緒公,漸釀成宮闈醜事,禍起蕭牆;連年征戰,病體纏身,悲憤交加,天不假年,終至英年早逝,飲恨而終!
然天妒英才,元宏死後,諾大的北魏王國很快進入了內亂時期。
回覆列表
其一,拓跋氏皇族有早婚早育的傳統。拓跋宏之前的數代嫡祖,如景穆太子拓跋晃,十三歲生文成帝拓跋濬;拓跋濬十五歲生獻文帝拓跋弘;拓跋弘十四歲生孝文帝拓跋宏;皆在十多歲時,便已生子,因年幼,精子質量不高,很容易造成後代遺傳性先天不足。同祖輩一樣,拓跋宏也是早婚早育者,他十六歲生長子元恂,十七歲生次子元恪,而且,在生元恪之前,還生有華陽公主、蘭陵公主兩個女兒,可見,拓跋宏從十多歲時,就開始涉獵後宮,寵幸女人了。十多歲正處身體發育初期,這個時候過度行房事,很容易造成氣血虧損,體弱多病。
其二,早年經歷,對拓跋宏身心影響很大。拓跋宏三歲喪母(生母李氏依北魏宮廷“子貴母死”的祖制被賜死),十歲喪父(父親拓跋弘被馮太后毒死),受過寒冬“單衣閉室,絕食三朝”的責罰,遭過“食中得蟲穢物”的恐嚇,捱過杖打“數十”的體罰,甚至因為太過“聰聖,……不利於馮氏”(見《魏書·高祖紀》),險些被權欲極強、生性猜忌的馮太后廢黜。《黃帝內經》雲:“憂傷肺,恐傷腎”。親生父母的痛苦死亡,在位前期的膽顫心驚,這一系列悲苦遭際,使拓跋宏的幼小心靈遭到嚴重打擊和傷害,很不利於其健康成長。
其三,寵幸馮氏,使拓跋宏感染肺病。早年,馮太后的兩個內侄女入宮,其中一女馮氏,即後來給拓跋宏帶綠帽子的馮皇后,“有姿媚,偏見愛幸”。不久,馮氏因有病,被馮太后“遣還家為尼”。馮氏得的不是一般病,而是可怕的“素疹”。在古漢語中,“素疹”即“宿疢”,也就是熱病,多指肺病。這種病傳染性極強,且極難痊癒,讓人避之不及。馮太后死後,拓跋宏打著馮氏“素疹痊除”的幌子接其回宮,“寵愛過初,……宮人稀復進見”(見《魏書·后妃傳》)。拓跋宏身體本來就很差,在與馮氏親密接觸中,最終染上了肺病。
其四,心力交瘁,使拓跋宏病情加重。拓跋宏獨掌大權後,勵精圖治,勤於政務,掀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改革浪潮。特別是在遷都問題上,拓跋宏力排眾議,軟硬兼施,甚至不惜自編自演了一場冒雨“南征”鬧劇,可謂殫精竭慮,耗費心智,以至於“及遷洛,……體小不平,……令(徐謇)處治”。遷都後,拓跋宏不作停歇,御駕親征,發動伐齊之戰,恨不得畢其功於一役,結果,幾次倉促出征,均無功而返。急功近利,加之疲憊焦躁,使拓跋宏於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再次親征時“其疾大漸”(《魏書·徐謇傳》),幸虧徐謇救治才好轉。
拓跋宏久病心煩,侍臣稍有過失,動不動就要訓斥、誅斬,甚至對老婆孩子也不手軟。遷都洛陽後,第一任皇后馮氏,因為拒絕說漢語、穿漢服,被拓跋宏廢黜;第一任太子元恂,因為嫌天熱,不穿漢服,遭到責罵後又發動叛亂,被拓跋宏廢黜、賜死。先天不足,後天勞煩,事事親為,急於求成,性情暴躁,動輒發怒,平時又不注意養生和保健,使拓跋宏的病情由輕變重,以至於在親自審訊第二任皇后出軌一案時,已經力不從心,他先是“以疾臥含溫床”,後“取衛直刀柱之”(見《魏書·后妃傳》)才勉強支撐著站起來,可見其病之重。
有人說,拓跋宏此狀,是因為皇后讓他帶了綠帽子氣的,其實不然。首先,拓跋宏是個英武帝王,他雖然寵愛皇后,但不是個唯唯諾諾、忍氣吞聲、懼怕皇后、駕馭不了皇后的懦夫;其次,拓跋宏胸懷宏圖,幾乎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改革和統一大業上,他連年征戰在外,知道是自己冷落了皇后,所以,並沒有將其廢黜,只是將其幽禁,顯然是想通並原諒了皇后的背叛;再次,拓跋宏臨終前“遺詔,三夫人以下皆遣還家”(見《資治通鑑》),明令允許後宮眾多妃嬪在他死後再嫁,可見,拓跋宏心胸很寬廣,絕不是人們所想象的那種小家子氣。
皇后私通,可能會讓拓跋宏一時沮喪,但絕不是致命的傷害。拓跋宏之死,在於他明知自己“心容頓竭,氣體羸瘠”,還繼續忘我的創業,希望有生之年能夠一統天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皇帝。作為一個重病之人,拓跋宏這是在拼命。處理完皇后出軌一事後,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三月,拓跋宏為了實現政治抱負,再次強撐病體親征伐齊,途中鞍馬勞頓,“疾勢遂甚,慼慼不怡”(見《魏書·徐謇傳》),御醫迴天無力。四月,提前耗盡畢生精力的拓跋宏,在取得馬圈城大捷後,因操勞過度,病入膏肓,抱憾而死,令人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