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櫻桃番茄GO

    政府指導價:政府指導價是指依照《價格法》規定,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定價許可權和範圍規定基準價與其浮動幅度,指導經營者制定的價格。政府指導價是一種具有雙重定價主體的價格形式,由政府規定基準價與浮動幅度,由經營者根據市場供求狀況和生產經營成本在政府規定幅度內製定具體價格。政府透過制定基準價和浮動幅度,形成價格區間,以達到控制價格水平的目的,體現了國家行政定價的強制性的一面,而經營者可以在政府規定的基準價和浮動幅度內靈活地制定調整價格,體現了經營者自主定價的靈活性的一面。

    政府定價:政府定價是指依照《價格法》規定,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定價許可權和範圍制定的價格。政府定價的主體是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或者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政府定價具有強制性。調整政府定價的商品價格和服務價格,必須嚴格按定價許可權和定價程式,由價格主管部門或有定價權的業務部門依據《價格法》制定。凡實行政府定價的商品價格和服務價格,不經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無權變動。否則,屬於價格違法行為。

    市場調節價是由市場競爭形成的,屬於經營價格行為,政府對其不進行直接管理,但可以透過經濟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進行間接干預;政府指導價的具體價格水平是有邊界的、可控的,體現了強制性和靈活性的有機結合。當前,中國實行政府指導價或政府定價的商品和服務主要包括以下五類:一是與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關係重大的極少數商品和服務價格;二是資源稀缺的少數商品和服務價格;三是自然壟斷經營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四是重要的公用事業價格;五是重要的公益服務價格。

  • 2 # 八戒修行記

    簡單而言價格由供給和需求決定,以白菜為例:

    1、白菜產區歉收,導致白菜供應減少,老百姓吃白菜的習慣沒有改變,賣的少了、買的不變最終導致價格上升;

    2、突然發現白菜可能導致某種疾病,老百姓聽聞後都儘量少吃白菜或不吃白菜,白菜的需求減少,白菜產區的產量不變,賣的不變、買的少了最終導致價格下降。

    能夠導致商品供給和需求變化的因素千千萬萬,而價格是無數的買方和賣方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反覆博弈而成的,價格最終反映的是市場中買賣雙方對於一件商品認知的博弈結果。

    王石的第一桶金說白了就是靠對於供求關係的判斷實現的,1983年,香港爆出新聞說雞飼料裡面有一種叫做肥雞丸的東西,能夠致癌,一時間香港市民都不敢吃雞肉了,雞肉和雞飼料的價格應聲暴跌。王石判斷香港人吃雞肉的習慣是不會改變的,於是逢低大量買入雞飼料。後續港媒闢謠,指明肥雞丸純屬捏造,香港市民又重新開始消費雞肉,雞肉和雞飼料價格大幅反彈,王石在三個月的時間裡面透過囤積雞飼料賺了三百萬!1983年!三個月!三百萬!

    結合今年的豬肉行情繼續說說豬肉價格,去年受非洲豬瘟的影響,大量生豬被捕殺,不少聰明的人就已經預測到了今年豬肉價格的飛漲,提前佈局了豬肉相關的股票,今年果然賺的盆滿缽滿。目前,由於豬肉短缺嚴重、豬肉價格飛漲,大量養殖戶擴大了生豬養殖規模,在老百姓消費豬肉需求變化不會太大的前提下,明年的豬肉價格是什麼情況呢?我們拭目以待吧。

  • 3 # 小黃喜歡看經濟

    最直接的就是,供求關係。

    在經濟學中,需求demand和供給supply是決定價格的最基本原則。舉個例子,因為空氣的供給是源源不斷遠遠大於需求的,所以沒有人會為了在平時呼吸付錢。金子的總量相對全球人口來說是十分渺小的,而卻有很多需求,所以導致價格上漲。

    像您說的白菜,可以從需求和供給兩方面考慮。一是需求,有可能想以1元的價格買白菜的人多了,而市場上的1元白菜是遠遠不夠的。在這種情況下,會導致一部分特別想吃白菜卻沒買到的人願意以1.2元買一份白菜。這樣的人多了之後,1元買白菜的人買不到白菜,也會加價購買。自然而然市場的價格就被抬高。

    第二方面就是供給,每次菜農收穫白菜的數量和質量不是固定的,有些時候因為天氣好收成暴增,市面上的白菜到處都是,遠遠大於了需求量,這個時候商家會為了不讓白菜賣不出去,降價出售,吸引更多人以賺取最大利潤。

    而您說的這種情況,更像是天公不做美,導致白菜數量驟減,大量的人不能用1元買到,而會選擇接受1.2元的白菜價格。

    這是最最基本的價格變化原因,更深層的還有人工費用和其他隱形成本的增加導致商家不得不靠漲價來平衡收益。

  • 4 # 狼眼視界

    我是學經濟學的,這是經濟學中最基本的市場定價機制,市場定價就是有市場的供需兩方平衡來定價。

    我們一般人都瞭解的一個規律就是,供大於求,價格相應會降低,供不應求,價格相應會走高,每天價格都會變動,這是相對的供需關係所決定的,而非絕對供需,相對的供需,我們可以理解為對供應和需求的預期。

    最簡單的例子,明天台風要來了,很多菜市場可能會關閉,同時,交通會阻塞,但人們依舊還是要吃飯啊,於是,大家一致預期白菜短時間內會供應不上,那肯定會漲價的呀,漲多少呢? 這個也是一個過程,比如我原本批發1塊錢一斤,天氣預報說明天開始可能有颱風,我知道這個訊息後,會以1.5元的價格批發,但是呢,隔壁的批發商覺得可能沒多大問題,以1.4元的價格批發,這時候我就會觀察,如果明顯來我這裡進貨的人太少了,我賣不動,都去了隔壁,那我可能也會降價到1.4一斤去批發,然後,隨著時間流失,到了中午,我發現原本需要一天才批發出去的貨已經批發了一大半,比以前賣的更快了,可能讓我還沒等閉市,就沒菜賣了,於是,我開始提價到1.6,繼續賣,到了下午兩點多,隔壁的已經全賣完了,所有的菜販子都跑到我家排隊進貨,我一看,尼瑪這菜不夠了,於是提價到2塊,當然,很多進貨的意見大了,紛紛表示不進貨了,我覺得好像真有點貴哈,於是降價1.8,這時候,發現很多人嘴裡雖然罵罵咧咧的,但依然還是堅持要進貨,最後,就以1.8的價格繼續批發,等到快閉市了,眼看著我的白菜就快賣完了,突然一輛卡車停在隔壁批發商門口,開啟車廂門一看,尼瑪,一大車新鮮的白菜,於是,我立馬降價,1.5一斤,趕緊的,最後一點了,大家不聽,瘋了一樣的去隔壁排隊搶購,結果一聽,隔壁2塊,於是,有一部分人又回來,以1.5的價格全都買走了, 之後,所有人去隔壁排著隊,隔壁瘋了一樣的賣,突然,大家全都收到一條資訊,說颱風轉向了,不會來了,菜販子一聽,表示不買了,,,隔壁批發商一看,馬上降價了,8毛一斤了,菜販子一看,額,比平時還便宜呢,不錯,趕緊買。

    當然,這裡是以純粹的市場做的一個推演,實際上,考慮到商譽,信用,肯定不會這麼頻繁的改變價格,但這個案例可以在理論上告訴你,價格波動的依據是啥!

  • 5 # Ab仙作紅木

    這個問題我覺得我來回答是最接近真實狀況的,因為以前我家就是種菜去賣的。所以瞭解的比較深入,且聽我慢慢到來。寫的比較囉嗦,但句句都是實在話,希望大家耐心看下去。

    農貿流程:菜農~收購商~縣級綜合農貿批發商~鎮鄉農貿批發商~攤販~顧客,農貿流通的一般性流程就是這樣的。其中有的環節可以減少,比如在縣城附近的菜農,就少了收購商這一環節,可以直接和縣級批發商對接收購。有條件的攤販也可以從縣級批發商拿貨,不用再過鎮鄉批發這一環節。菜農~縣級批發商~攤販~顧客,這是最短的流通環節。

    那麼價格是誰說的算的呢?

    天氣,菜農,縣級批發商,收購商,是導致價格波動的主要原因。我以韭菜的價格波動解釋下他們之間的關聯。

    天氣:韭菜分為夏季,冬季品種,適應的溫度不同,外形和口感也不一樣。夏季品種因為高溫所以農民種植不多,暫且不談。冬季品種,天氣熱時韭菜葉三分之一直接枯黃,氣溫32度以下才開始正常生長,當然越冷生長越緩慢。植物生長都有個最佳溫度的。

    夏末秋初的韭菜是最老的,最難吃的,從五一左右到開學這段時間是不割冬季品種韭菜的。9月份的韭菜口感差外形差,所以價格就便宜些,甚至在成本之下。不割老茬不發新芽,菜農在成本之下也得割。韭菜的成本大概一斤一塊錢。

    遇到霜凍,下雨太久,乾旱等天氣問題價格和各種蔬菜一樣波動也就大。這是影響價格的不可控因素。有人說大棚種植就可以改變這個原因,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但是成本太高了,不適合小農經營,暫且不談。

    菜農:作為蔬菜的生產者,面朝黃土背朝天,永遠是生產環節中最累最苦的一環。今年價格好,來年盲目擴大生產規模將會導致價格下降,到頭來一場空。今年價格差,扔了就血本無歸,能保本就保本!不能保本也得認了,能賣多少算多少,只期望別人忍不住先扔掉。吃得苦中苦,忍別人所不能忍,這是全國各地莊稼人的真實寫照。

    菜農們的一天通常是這麼過來的。在天剛矇矇亮時就去田裡割韭菜了,七八點時運回家,然後就去田裡把韭菜頭蓋上土,直到做完才回家睡覺。運回家的韭菜自會有工人(都是大媽)把韭菜老葉撕下,尾端有發黃的捏掉,一根一根,一葉一葉的挑揀。到下午四點左右挑揀完成,然後開始沖洗韭菜莖上殘留的土。天氣冷時吃完飯就可以裝框並堆碼整齊,天氣熱時,得十一二點起來裝,因為韭菜堆在一起會生物發熱,時間一久就發黃。凌晨一點到四點把堆碼整齊的韭菜用水衝一下

    ,給韭菜降降溫保持新鮮嫩綠,也可以增加些重量,再運到縣級批發商那。

    菜農們怎麼決定價格呢?基本上沒有議價權,因為正常情況下價格一般比較公道,不會虧也不會賺太多!除非能聯合一些大的生產者一起囤貨,才能影響價格走勢。但還有一個外地的收購商,也可以說是貨車司機(下面會再詳細說)在攪局,而且菜農們基本上都是個體生產經營,很難形成產業叢集,所以散沙一盤,說話就沒有分量,這就沒辦法影響價格。

    縣級批發商:可以說是影響價格的權重人物!但是一眾批發商裡般能決定價格的就那麼一兩個,其他人都是跟價。作為定價者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首先,資歷要老,連續從事這一行業10年以上,熟知各種季節氣候蔬菜品種和長勢情況。

    其次,要有一定的地利人和和商譽。

    批發商通常都是本地人,佔盡地利。假如外鄉批發商想要提高收購價格,平價出售來拉客戶,那麼天沒亮就會有小混混去砸攤位,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比如昨天買了你的菜吃壞肚子。這種對本地批發商來說,擾亂市場秩序

    ,挑戰他的權威的事通常都是以失敗告終。

    人和。批發商也是人,不會壞事做盡,也懂得經商的道理,生意人的人情世故只會更圓滑。對農戶不會趕盡殺絕把價格壓到成本之下,沒錢賺的買賣沒人做,通常都會讓農戶賺一些血汗錢,除非外地購入的韭菜價格更低才會優先選擇便宜的產品。

    商譽,批發商不會把零頭省去,精確到一元兩元,都會拿給農戶,也不會缺斤少兩,但要求把優質的韭菜先供應他,從而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最後。穩定的進貨渠道和固定客戶。一個店鋪一天銷售多少韭菜通常是不會變化很大,除非是節假日,批發商會優先安排幾家菜相好看,又有種植規模優勢的農戶進貨,安排多少斤一般就是多少斤,今天你割多了送他都不要,因為賣不出去只能冰起來第二天再賣,品相不好看了又浪費電費錢。有時候天氣要變熱了或者價格高時,每個農戶會多割一些,批發商一看這麼多貨就會降價。也有些農戶想要割韭菜會詢問批發商是否可以安排銷售,這麼一來批發商就知道現在貨源充足就會降價,同理,貨源緊張時就會漲價。

    外地收購商:當本地的韭菜價格漲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有外地收購商(也稱物流司機)來和批發商洽談合作事宜。本地韭菜收購價漲到一斤2塊,外地卻一斤1.5元,5毛的利差就有賺頭,他就會外地收購韭菜和別的蔬菜一起運到本地來銷售,反正都要縣級農貿市場之間運蔬菜再多運些韭菜也沒多大關係。同理,外地貴時就會把本地的韭菜運到外地去賣。

    他們的存在導致價格一直比較穩定不會太高太低。精明的中間商一直在賺差價。

    這就是導致蔬菜價格每天變動的原因!按理論來說就是供需關係。按實際情況來說就是各環節的合作和博弈。

    囉嗦了這麼多,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去看完,你是不是其中一個呢?
  • 6 # 櫻桃番茄GO

    政府指導價:政府指導價是指依照《價格法》規定,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定價許可權和範圍規定基準價與其浮動幅度,指導經營者制定的價格。政府指導價是一種具有雙重定價主體的價格形式,由政府規定基準價與浮動幅度,由經營者根據市場供求狀況和生產經營成本在政府規定幅度內製定具體價格。政府透過制定基準價和浮動幅度,形成價格區間,以達到控制價格水平的目的,體現了國家行政定價的強制性的一面,而經營者可以在政府規定的基準價和浮動幅度內靈活地制定調整價格,體現了經營者自主定價的靈活性的一面。

    政府定價:政府定價是指依照《價格法》規定,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定價許可權和範圍制定的價格。政府定價的主體是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或者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政府定價具有強制性。調整政府定價的商品價格和服務價格,必須嚴格按定價許可權和定價程式,由價格主管部門或有定價權的業務部門依據《價格法》制定。凡實行政府定價的商品價格和服務價格,不經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無權變動。否則,屬於價格違法行為。

    市場調節價是由市場競爭形成的,屬於經營價格行為,政府對其不進行直接管理,但可以透過經濟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進行間接干預;政府指導價的具體價格水平是有邊界的、可控的,體現了強制性和靈活性的有機結合。當前,中國實行政府指導價或政府定價的商品和服務主要包括以下五類:一是與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關係重大的極少數商品和服務價格;二是資源稀缺的少數商品和服務價格;三是自然壟斷經營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四是重要的公用事業價格;五是重要的公益服務價格。

  • 7 # 八戒修行記

    簡單而言價格由供給和需求決定,以白菜為例:

    1、白菜產區歉收,導致白菜供應減少,老百姓吃白菜的習慣沒有改變,賣的少了、買的不變最終導致價格上升;

    2、突然發現白菜可能導致某種疾病,老百姓聽聞後都儘量少吃白菜或不吃白菜,白菜的需求減少,白菜產區的產量不變,賣的不變、買的少了最終導致價格下降。

    能夠導致商品供給和需求變化的因素千千萬萬,而價格是無數的買方和賣方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反覆博弈而成的,價格最終反映的是市場中買賣雙方對於一件商品認知的博弈結果。

    王石的第一桶金說白了就是靠對於供求關係的判斷實現的,1983年,香港爆出新聞說雞飼料裡面有一種叫做肥雞丸的東西,能夠致癌,一時間香港市民都不敢吃雞肉了,雞肉和雞飼料的價格應聲暴跌。王石判斷香港人吃雞肉的習慣是不會改變的,於是逢低大量買入雞飼料。後續港媒闢謠,指明肥雞丸純屬捏造,香港市民又重新開始消費雞肉,雞肉和雞飼料價格大幅反彈,王石在三個月的時間裡面透過囤積雞飼料賺了三百萬!1983年!三個月!三百萬!

    結合今年的豬肉行情繼續說說豬肉價格,去年受非洲豬瘟的影響,大量生豬被捕殺,不少聰明的人就已經預測到了今年豬肉價格的飛漲,提前佈局了豬肉相關的股票,今年果然賺的盆滿缽滿。目前,由於豬肉短缺嚴重、豬肉價格飛漲,大量養殖戶擴大了生豬養殖規模,在老百姓消費豬肉需求變化不會太大的前提下,明年的豬肉價格是什麼情況呢?我們拭目以待吧。

  • 8 # 小黃喜歡看經濟

    最直接的就是,供求關係。

    在經濟學中,需求demand和供給supply是決定價格的最基本原則。舉個例子,因為空氣的供給是源源不斷遠遠大於需求的,所以沒有人會為了在平時呼吸付錢。金子的總量相對全球人口來說是十分渺小的,而卻有很多需求,所以導致價格上漲。

    像您說的白菜,可以從需求和供給兩方面考慮。一是需求,有可能想以1元的價格買白菜的人多了,而市場上的1元白菜是遠遠不夠的。在這種情況下,會導致一部分特別想吃白菜卻沒買到的人願意以1.2元買一份白菜。這樣的人多了之後,1元買白菜的人買不到白菜,也會加價購買。自然而然市場的價格就被抬高。

    第二方面就是供給,每次菜農收穫白菜的數量和質量不是固定的,有些時候因為天氣好收成暴增,市面上的白菜到處都是,遠遠大於了需求量,這個時候商家會為了不讓白菜賣不出去,降價出售,吸引更多人以賺取最大利潤。

    而您說的這種情況,更像是天公不做美,導致白菜數量驟減,大量的人不能用1元買到,而會選擇接受1.2元的白菜價格。

    這是最最基本的價格變化原因,更深層的還有人工費用和其他隱形成本的增加導致商家不得不靠漲價來平衡收益。

  • 9 # 狼眼視界

    我是學經濟學的,這是經濟學中最基本的市場定價機制,市場定價就是有市場的供需兩方平衡來定價。

    我們一般人都瞭解的一個規律就是,供大於求,價格相應會降低,供不應求,價格相應會走高,每天價格都會變動,這是相對的供需關係所決定的,而非絕對供需,相對的供需,我們可以理解為對供應和需求的預期。

    最簡單的例子,明天台風要來了,很多菜市場可能會關閉,同時,交通會阻塞,但人們依舊還是要吃飯啊,於是,大家一致預期白菜短時間內會供應不上,那肯定會漲價的呀,漲多少呢? 這個也是一個過程,比如我原本批發1塊錢一斤,天氣預報說明天開始可能有颱風,我知道這個訊息後,會以1.5元的價格批發,但是呢,隔壁的批發商覺得可能沒多大問題,以1.4元的價格批發,這時候我就會觀察,如果明顯來我這裡進貨的人太少了,我賣不動,都去了隔壁,那我可能也會降價到1.4一斤去批發,然後,隨著時間流失,到了中午,我發現原本需要一天才批發出去的貨已經批發了一大半,比以前賣的更快了,可能讓我還沒等閉市,就沒菜賣了,於是,我開始提價到1.6,繼續賣,到了下午兩點多,隔壁的已經全賣完了,所有的菜販子都跑到我家排隊進貨,我一看,尼瑪這菜不夠了,於是提價到2塊,當然,很多進貨的意見大了,紛紛表示不進貨了,我覺得好像真有點貴哈,於是降價1.8,這時候,發現很多人嘴裡雖然罵罵咧咧的,但依然還是堅持要進貨,最後,就以1.8的價格繼續批發,等到快閉市了,眼看著我的白菜就快賣完了,突然一輛卡車停在隔壁批發商門口,開啟車廂門一看,尼瑪,一大車新鮮的白菜,於是,我立馬降價,1.5一斤,趕緊的,最後一點了,大家不聽,瘋了一樣的去隔壁排隊搶購,結果一聽,隔壁2塊,於是,有一部分人又回來,以1.5的價格全都買走了, 之後,所有人去隔壁排著隊,隔壁瘋了一樣的賣,突然,大家全都收到一條資訊,說颱風轉向了,不會來了,菜販子一聽,表示不買了,,,隔壁批發商一看,馬上降價了,8毛一斤了,菜販子一看,額,比平時還便宜呢,不錯,趕緊買。

    當然,這裡是以純粹的市場做的一個推演,實際上,考慮到商譽,信用,肯定不會這麼頻繁的改變價格,但這個案例可以在理論上告訴你,價格波動的依據是啥!

  • 10 # Ab仙作紅木

    這個問題我覺得我來回答是最接近真實狀況的,因為以前我家就是種菜去賣的。所以瞭解的比較深入,且聽我慢慢到來。寫的比較囉嗦,但句句都是實在話,希望大家耐心看下去。

    農貿流程:菜農~收購商~縣級綜合農貿批發商~鎮鄉農貿批發商~攤販~顧客,農貿流通的一般性流程就是這樣的。其中有的環節可以減少,比如在縣城附近的菜農,就少了收購商這一環節,可以直接和縣級批發商對接收購。有條件的攤販也可以從縣級批發商拿貨,不用再過鎮鄉批發這一環節。菜農~縣級批發商~攤販~顧客,這是最短的流通環節。

    那麼價格是誰說的算的呢?

    天氣,菜農,縣級批發商,收購商,是導致價格波動的主要原因。我以韭菜的價格波動解釋下他們之間的關聯。

    天氣:韭菜分為夏季,冬季品種,適應的溫度不同,外形和口感也不一樣。夏季品種因為高溫所以農民種植不多,暫且不談。冬季品種,天氣熱時韭菜葉三分之一直接枯黃,氣溫32度以下才開始正常生長,當然越冷生長越緩慢。植物生長都有個最佳溫度的。

    夏末秋初的韭菜是最老的,最難吃的,從五一左右到開學這段時間是不割冬季品種韭菜的。9月份的韭菜口感差外形差,所以價格就便宜些,甚至在成本之下。不割老茬不發新芽,菜農在成本之下也得割。韭菜的成本大概一斤一塊錢。

    遇到霜凍,下雨太久,乾旱等天氣問題價格和各種蔬菜一樣波動也就大。這是影響價格的不可控因素。有人說大棚種植就可以改變這個原因,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但是成本太高了,不適合小農經營,暫且不談。

    菜農:作為蔬菜的生產者,面朝黃土背朝天,永遠是生產環節中最累最苦的一環。今年價格好,來年盲目擴大生產規模將會導致價格下降,到頭來一場空。今年價格差,扔了就血本無歸,能保本就保本!不能保本也得認了,能賣多少算多少,只期望別人忍不住先扔掉。吃得苦中苦,忍別人所不能忍,這是全國各地莊稼人的真實寫照。

    菜農們的一天通常是這麼過來的。在天剛矇矇亮時就去田裡割韭菜了,七八點時運回家,然後就去田裡把韭菜頭蓋上土,直到做完才回家睡覺。運回家的韭菜自會有工人(都是大媽)把韭菜老葉撕下,尾端有發黃的捏掉,一根一根,一葉一葉的挑揀。到下午四點左右挑揀完成,然後開始沖洗韭菜莖上殘留的土。天氣冷時吃完飯就可以裝框並堆碼整齊,天氣熱時,得十一二點起來裝,因為韭菜堆在一起會生物發熱,時間一久就發黃。凌晨一點到四點把堆碼整齊的韭菜用水衝一下

    ,給韭菜降降溫保持新鮮嫩綠,也可以增加些重量,再運到縣級批發商那。

    菜農們怎麼決定價格呢?基本上沒有議價權,因為正常情況下價格一般比較公道,不會虧也不會賺太多!除非能聯合一些大的生產者一起囤貨,才能影響價格走勢。但還有一個外地的收購商,也可以說是貨車司機(下面會再詳細說)在攪局,而且菜農們基本上都是個體生產經營,很難形成產業叢集,所以散沙一盤,說話就沒有分量,這就沒辦法影響價格。

    縣級批發商:可以說是影響價格的權重人物!但是一眾批發商裡般能決定價格的就那麼一兩個,其他人都是跟價。作為定價者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首先,資歷要老,連續從事這一行業10年以上,熟知各種季節氣候蔬菜品種和長勢情況。

    其次,要有一定的地利人和和商譽。

    批發商通常都是本地人,佔盡地利。假如外鄉批發商想要提高收購價格,平價出售來拉客戶,那麼天沒亮就會有小混混去砸攤位,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比如昨天買了你的菜吃壞肚子。這種對本地批發商來說,擾亂市場秩序

    ,挑戰他的權威的事通常都是以失敗告終。

    人和。批發商也是人,不會壞事做盡,也懂得經商的道理,生意人的人情世故只會更圓滑。對農戶不會趕盡殺絕把價格壓到成本之下,沒錢賺的買賣沒人做,通常都會讓農戶賺一些血汗錢,除非外地購入的韭菜價格更低才會優先選擇便宜的產品。

    商譽,批發商不會把零頭省去,精確到一元兩元,都會拿給農戶,也不會缺斤少兩,但要求把優質的韭菜先供應他,從而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最後。穩定的進貨渠道和固定客戶。一個店鋪一天銷售多少韭菜通常是不會變化很大,除非是節假日,批發商會優先安排幾家菜相好看,又有種植規模優勢的農戶進貨,安排多少斤一般就是多少斤,今天你割多了送他都不要,因為賣不出去只能冰起來第二天再賣,品相不好看了又浪費電費錢。有時候天氣要變熱了或者價格高時,每個農戶會多割一些,批發商一看這麼多貨就會降價。也有些農戶想要割韭菜會詢問批發商是否可以安排銷售,這麼一來批發商就知道現在貨源充足就會降價,同理,貨源緊張時就會漲價。

    外地收購商:當本地的韭菜價格漲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有外地收購商(也稱物流司機)來和批發商洽談合作事宜。本地韭菜收購價漲到一斤2塊,外地卻一斤1.5元,5毛的利差就有賺頭,他就會外地收購韭菜和別的蔬菜一起運到本地來銷售,反正都要縣級農貿市場之間運蔬菜再多運些韭菜也沒多大關係。同理,外地貴時就會把本地的韭菜運到外地去賣。

    他們的存在導致價格一直比較穩定不會太高太低。精明的中間商一直在賺差價。

    這就是導致蔬菜價格每天變動的原因!按理論來說就是供需關係。按實際情況來說就是各環節的合作和博弈。

    囉嗦了這麼多,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去看完,你是不是其中一個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核潛艇已經做到了水下無限航行,為何最多工時間只有9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