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編虎哥

    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全國,到公元前202年,劉邦一統天下,這期間短短的19年裡,嬴政、項羽、劉邦三人輪番崛起,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期間西楚霸王項羽雖然沒有登上帝位,但在那個歷史時刻,絕對是當仁不讓的主角。

    但項羽最終在烏江自刎,結束了他輝煌的一生,年僅30歲的他為何不回去東山再起,而選擇了結束自己的性命.司馬遷給我們的答案是他由於面子問題而愧對江東父老。可事實果真是這樣嗎?筆者覺得另有原因。

    話說,項羽乃楚國名將項燕之後,出生便含著金鑰匙,奈何年僅9歲的項羽眼看著秦兵大敗楚軍,爺爺項燕戰死,楚國也隨之滅亡。而這也給項羽幼小的心靈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創傷。從小生活在仇恨中的他,性格自然相當的扭曲,你想啊,從9歲便揹負著國仇家恨,任誰都會走向極端。

    秦的暴政致使各地起義軍崛起,年輕的項羽便跟著叔父項梁東征西討,終於在鉅鹿之戰中一戰成名,項羽的勇武從小便有所體現,史書上記載他力能扛鼎。而這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更是把他抬高到了一個“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地位。

    軍事上的成功也促使他更加剛愎自用,甚至在新安城南把秦軍20萬降卒全部坑殺,而大仇得報的他還不滿足,進入咸陽城後,還一把火把阿房宮燒了個乾淨,足見他睚眥必報的性格。

    終於滅掉了秦國,項羽卻沒有趁勢稱帝,反而搞了個分封諸侯的政策,把原先的七國全部打亂,讓跟隨他一起滅秦的功臣去坐鎮。此舉看似封賞功臣,實則還是項羽的仇恨所致,他不光仇恨秦始皇,更仇恨秦帝國的那套制度。

    所以他選擇了反其道而行,讓天下回到東周列國的時代,回到那田園牧歌的生活中去。項羽抱著這樣的理想主義,自封西楚霸王,做了天下的武林盟主。

    但好景不長,先是齊王田榮叛亂,然後劉邦出漢中,來打楚國。而項羽作為武林盟主,自然要維持秩序。經過5年的楚漢爭霸,最終兵敗垓下,項羽的霸王時代由此終結。

    而他的理想主義自然也付之東流,心灰意冷的他望著烏江江面,回憶起7年前率領8000千將士渡江北上,往事一幕幕,皆化作夢幻泡影。遂舉起手中三尺劍,結束了自己的性命。

    綜上所述,項羽憑著一腔仇恨,從崛起到滅秦;又抱著田園牧歌式的理想主義,分封諸侯,維持秩序。最終理想的破滅,使其無意東山再起,自刎於烏江。當然筆者並不完全否認他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的心理,相比之下,他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在那一刻,更多的是絕望

  • 2 # 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西楚霸王項羽可謂是中國古代最有魅力的英雄之一,其武功蓋世,萬人敵,打仗勇猛異常,帶領3萬江東子弟兵打敗秦軍60萬,打出西楚霸王的聲威!而其自刎烏江後,後人都惋惜,其如果過江東沒準能東山再起!而項羽卻寧願自刎也不肯過江東,這到底是為什麼?背後的終極原因是什麼?

    看不到希望。即使過了江東沒有任何希望東山再起。主要體現在三點:

    一是,失去民心。

    項羽家族雖說是楚國豪族,但是楚國豪族很多,因此號召力並不大。而項羽之所以能成功,主要在於搬出了楚懷王的孫子做新楚王,這樣才使得楚國各方歸服,民心所向。而項羽掌權後,尤其是分封天下後,狂妄自大,命人親自將楚懷王勒死,為此搞得是諸侯討伐,人心盡失。因此,即使項羽過了江東,江東子弟也不可能再團結,支援項家,支援項羽。

    第二,經濟地位。

    項羽的小家子氣,錦衣夜行的理論害了他,因為,在秦漢之際,全國的核心可不是現在長三角這塊的江東。而是絕對的關中地區,江東的開發程度,人口密度是不可能跟關中相比的,其實這是項羽失敗的最根本原因,放棄關中而去當時荒涼,鳥不拉屎的江東,而且項羽回了江東,卻把都城放在彭城(徐州)也可以看出來,江東是多麼的荒涼。而且,項羽連年的征戰耗盡了江東的財力,因此,即使項羽能夠回到江東,江東的經濟地位也不足以支援其東山再起。

    第三,戰無不勝的神話被打破。

    項羽軍隊之所以打仗百戰百勝,是因為有項羽這個萬人敵在,在一次又一次的大勝利中給軍隊灌輸的只要項羽在就戰無不勝的信念。這種信念使得項羽軍隊無論戰爭多麼慘烈,無論力量對比多麼懸殊,都一往無前,拼死到最後,絕不投降。而在垓下,項羽被徹底打敗,戰無不勝的戰神被打破,這種無堅不摧的軍魂不再,因此,項羽就算回到江東,也無法再組織一隻戰無不勝的軍隊了!

    因此,即使回到江東,人民不支援,經濟不行,軍魂不再,註定回去也是死。這是項羽不過江東最主要的終極原因。而且此時,項羽一生的最愛虞姬已死,而且項羽的性格是那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英雄。李清照一句“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充分說明了項羽的性格。 既然過江東無法再做英雄,再做楚霸王,那麼死才是最好的歸宿!壯哉!項羽!悲哉!西楚霸王!

  • 3 # Crazy灬歷史

    如果問項羽何時放棄了東山再起的想法,我個人認為是亭長讓他上船的那一刻。為什麼?我們分析一下。

    極強的自尊心《項羽本紀》中記錄: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

    由此可以看出,項羽本是打算渡江的,要不也不會跑到烏江邊,可惜的是,在亭長喊他上船的那一刻,項羽放棄了,如果當時沒有亭長,只有船,我認為項羽也許會上船渡江。這主要是因為項羽他那極強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以及項羽極其自負的性格促使他不得不放棄。這點就和劉邦沒法相比,劉邦為了逃亡,可以將自己的孩子踹下馬車。活著才有未來不是嗎?

    性格決定命運

    項羽悲劇的性格決定了他是一個悲劇的人物,他剛愎自用,冥頑不靈,他堅持自己的人格尊嚴,執著於自己的人生,依自己的方式活著,這種固執往往容易在他遭遇苦難時,使他的身心受到極大的折磨,甚至失敗的命運。然而,若不能依自己希望的方式活下去,他是寧願犧牲生命也不願苟活,所以他選擇以自刎結束自己的生命。

    總之,經過垓下一戰,天下大勢已定,項羽渡不渡江,歷史儼然已經不可能改寫,項羽面對自己的失敗,已無東山再起的意念。

    力拔山,氣蓋世,何等英雄!項羽失去了天下,卻得到了歷史。

  • 4 # 潘子看歷史

    項羽,名籍,自羽。出生與楚國貴族,爺爺項燕為楚國大將。後來楚國被秦國所滅,項燕身死。項羽自幼便隨叔父項梁流亡至吳中。試問一個少年而已,便看著自己國破家亡,貴族身份也一落千丈,過上了流亡的生活,這心理陰影可想而知了。

    年少時期的項羽讀書沒多久便厭倦了不想讀了,項梁又教他練武,但是項羽力氣驚人,力能扛鼎,練了沒多長時間又不想練了,項梁大怒,項羽說道:練武最多能敵一人,要學便學萬人敵。項梁又教他學習兵法,但也只學了個大概,不想去深入研究,項梁只好不去管他,任其順其自然。這難免有些恃才傲物,眼高手低了吧。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反秦,同年九月項羽隨同叔父刺殺會稽太守殷通舉兵響應。隨後項羽率領八千江東子弟加入了反秦的隊伍,自此登上了歷史舞臺。

    公元邵208年,范增獻計在民間找到楚懷王之孫,立其為楚懷王。後項羽與各路起義軍大破秦軍,攻進咸陽,引兵屠城,殺秦王子嬰,火燒秦王宮。在此之前更是坑殺二十萬降兵。因有人不滿,說楚人殘暴,項羽便將其烹殺。

    項羽在得到楚懷王示意後,自封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以及六國個貴族共十八個諸侯王。

    公元前206年,諸侯叛亂,項羽前往鎮壓,聽聞劉邦已定關中,十分憤怒,便派兵攻打。楚漢爭霸的局面自此開啟。劉邦趁著項羽攻打其他諸侯的時候結合五路諸侯兵馬五十六萬攻打楚國。項羽聽聞後率領三萬精兵回援,劉邦大敗,退至滎陽。項羽與范增率兵包圍。由於項羽生性多疑,陳平獻計給劉邦離間項羽與范增,范增被剝權,一氣之下告老還鄉。

    項羽攻破滎陽後劉邦退至成皋。這時韓信正好大破齊趙兩國,引兵回援劉邦,使項羽腹背受敵,又糧草不濟,無奈之下與劉邦和談中分天下。

    和談之後項羽引兵東歸,劉邦趁機率兵追擊。劉邦親率本部軍馬二十萬,加上其餘四路漢軍共計六十萬,對項羽形成包圍之勢。項羽被迫退至亥下。隨後趁夜率八百騎兵突圍,逃至烏江時隨從僅剩二十餘人。

    烏江亭長在烏江岸邊準備好船隻等著項羽,幫其渡江,等項羽到了後對項羽說道:江東雖然小,但土地縱橫各有一千里,民眾有幾十萬,也足夠讓您稱王了。項羽卻說,上天要亡我,我還渡江干什麼,再說我率八千江東子弟西征,如今卻無一人歸還,我還有什麼臉面面對江東父老。於是項羽便自刎於烏江。

    由上所述項羽僅僅是無法面對江東父老麼?項羽本身多疑,殘暴,任人唯親,就算度江回到江東,又有多少人會擁護他呢?反觀劉邦手下人才濟濟,又怎麼能跟劉邦抗衡呢?所以項羽的兵敗是必然的,最後自刎可能也是出於年少時期作為貴族的尊嚴。

  • 5 # 大東北的小豆包

    垓下之戰,項羽慘敗,曾經數十萬大軍僅剩下孤身一身,而且四面楚歌之下,項羽認為楚地早已被漢軍佔領,萬念俱灰之下,烏江邊上拔劍自刎。

    項羽是戰無不勝的戰將,但卻不是合格最高首領,因此項羽所到之處無往而不勝,但是也僅此而已,他的手下沒有像韓信那樣能夠完全獨當一面的人物,唯一一個還勉強算是將才的英布,還投降了劉邦,顯然項羽的馭下之道是有問題的。

    勇猛的項羽嚴重缺乏將才,導致楚漢之爭時疲於奔命

    這樣的結果就是項羽疲於應付,但是這樣是無法長久的,漢軍劉邦在成皋、滎陽一線與項羽對峙,但是韓信在河北、山東卻大殺四方,連續攻滅趙、齊等國,而項羽派出救援齊國的龍且也被韓信所殺,而另一方面彭越不斷的騷擾項羽的糧道,導致前線項羽不得不親自帶兵進擊彭越,可是項羽雖然擊敗彭越,可是他剛剛離開成皋,成皋就被漢軍擊破,董翳、司馬欣、曹咎等人戰死,項羽只得再回滎陽前線,而英布又在此時攻略淮南,屢次三番之下項羽的糧食補給都出現了問題。

    於是這樣情況之下,項羽接受劉邦的提議,成皋和滎陽一線劃出楚河漢界,楚漢休兵停戰,項羽如約歸還了劉邦的老爹和媳婦呂雉後率軍東返後,劉邦卻背約從後追擊項羽,楚漢再次開戰,可是此時的項羽依然是勇猛的,在英布、彭越、韓信等軍沒有到達的情況下,劉邦的漢軍主力與項羽的楚軍在固陵展開大戰,結果是項羽勇猛依舊,漢軍被殺得大敗。

    楚漢戰爭示意圖

    劉邦無奈之下,聽取張良意見,許諾韓信、彭越豐厚的條件,而後大會諸侯於垓下,而劉邦也很識相的交出指揮權,由大將軍齊王韓信,親自擔任總指揮,此時漢軍30萬,楚軍10萬,此次項羽沒有上演以少勝多的奇蹟,而韓信則上演了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好戲,最後項羽的10萬大軍,僅剩下項羽孤身一身人。可以想見,此時聽聞四面楚歌而慘敗後心境。

    垓下之戰,項羽大敗虧輸

    而後遇到烏江亭長,這位亭長要載項羽過江,而項羽斷然拒絕,而後自刎於烏江邊上,死前項羽說:

    “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可以說,項羽對於江東還是有清醒認識的,江東原屬於越國,後來被楚國吞併,但是相較於已經開發了數千年的中原地區,當時的江東可不是現在的富庶江南,而是非常的落後,當年項梁、項羽在江東起兵,組織江東的子弟也不過8000人,而此後中原大戰動輒數十萬人,在項羽兵力最盛之時,也就是鉅鹿之戰後挺進函谷關之時,項羽有兵力50萬,可以想見即使項羽過江東組織所有力量,也很難與雄兵數十萬的漢軍相抗衡。

    而後來發生歷史證明,項羽的判斷是正確的,那就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失去中原,依靠江東一隅之地是是無法成功的。西漢建立後,英布被分封為淮南王管轄的土地包括江東之地,幾年後眼見韓信、彭越相繼被殺,英布在淮南造反,結果劉邦親征英布,英布戰敗被殺。

    此後江東之地被劉邦分封給了侄子劉濞,而劉濞在江東經營40多年,熬死了劉邦及他的兒子漢惠帝劉盈、漢文帝劉恆,而且有鑄造錢幣和煮鹽的特權,漢景帝之時,劉濞聯合其他劉氏諸侯王掀起七國之亂,仍舊無法成功。

  • 6 # 江山青美

    司馬遷在《史記》這樣描述:“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以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為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天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一方面他說“天之亡我”,另一方面他說“無顏見江東父老”。即便過江,但敗局已定。因而,他選擇了不渡烏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亂世,老婆被人霸佔,他們都是如何應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