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華小白龍1314

    短時間可能不會取代,而是與殲15改進型並存,美國就是這樣的F-35C與F18E/F超級並存,各有各的好處。

  • 2 # 魑魅涅槃

    可能吧,目前一切都是未知數,不過大家給鶻鷹的定位普遍都是接替殲15飛鯊的定位,但是目前鑑於鶻鷹由於是沈飛自己研發的,並不是國家牽頭研發的產品,所以在定型和服役上一直還處於這種青黃不接的時期。鶻鷹編號31,我們俗稱為殲31戰鬥機,其採用雙發、單座、外傾雙垂尾、蚌式進氣道的第五代隱身戰機,從2012年首飛到現在殲20都已經正式服役了,但是殲31還一直處於改型試飛階段,未來是內銷還是外貿還是未知數,如果能夠加入軍隊服役,就可以與殲20形成高低搭配,發展成為替代殲15的新一代隱身戰機,畢竟F35C已經在服役中了。從六年前殲31的亮相開始,中國也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同時研發第五代隱身戰機的國家,同時由於殲31從一開始就是雙前輪設計的中型戰機,所以給人一種這就是我們下一代隱身艦載機的身份。首先來說說殲31是否具備成為下一代艦載機的能力,從外形設計等因素來說殲31的確要比殲20更符合作為下一代艦載機裝備服役,但是殲31目前來說存在的問題依然不少,比如大家一致詬病的發動機問題,由於殲31是沈飛自己研發的,所以其採用的是米格29上的那臺RD93發動機,這臺發動機給人的印象是冒黑煙嚴重,效能很平庸,除了技術和型號成熟外再找不到一個優點,所以發動機效能差的問題也間接導致了殲31的戰鬥力低下的問題一直存在。其次是既然殲31是作為替代殲15而研發的,那麼在效能上能超越殲15多少呢?其實是負數,無論是在航程還是推重比上都處於劣勢,從官報公佈的資料來看,殲31最大起飛重量達到28噸,後期使用的是2臺中國產渦扇13E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加力推力是9噸,兩臺就是18噸,所以其最大起飛重量的推重比只有0.64,和俄羅斯正在服役的米格29K的0.84相比差的太多,這還沒算如果其作為艦載版本結構需要加強和機翼摺疊所增加的重量。還有殲31作為隱身戰機,其採用了內部彈倉設計,而實際作戰中又需要攜帶大量的彈藥,最大載彈量達到了8噸(內掛2噸,外掛6噸),但是限制於殲31在常規滑躍式航母上肯定沒辦法以最大起飛重量離艦,就算換裝了先進中等推力發動機也是白搭,所以殲31肯定是要改成彈射型才可以施展身手,而且中國的殲15的彈射版本也已經亮相多時,所以殲31改成彈射版完全不存在任何技術問題。像殲15的彈射版本的最大彈射重量是30噸,所以殲31在後期改裝後其最大起飛重量也達到了30噸以上這是肯定的了。所以殲31如果後期要想成為我軍下一代艦載機,其必須達到的條件有:更換推力更大更先機的發動機這是必須的,像正在試驗的渦扇19就是一款最大推力達到12噸,推重比達到10一級的先進中推,到時候殲31的最大起飛重量下的推重比肯定能超過1,其次是降低空重,由於殲31是雙發戰機,其整機空重肯定不低於10噸(當然要是能夠達到陣風M那種空重9.8噸是最好的了),而降低空重目前最先進的技術就是提高整機的複合材料佔比,首先複合材料不僅更輕,而且在隱身效能上也更為優秀,還有像現在在戰機上開始使用的3D列印技術同樣可以降低空重。不過目前殲31一直處於改型試飛階段,而且殲31還有個FC31的外貿編號,如果未來有更先機的中型五代戰機出現,很可能殲31就會失去內銷的機會,而且殲31就算成為下一代艦載機,其短期內也無法完全取代殲15,因為就算殲31的效能達到大幅提升,但是畢竟是一款先進的中型艦載機,和殲15這種重型艦載機相比除了隱身效能更優秀外再無是處。

  • 3 # 聯合防務

    替代不大可能,無論哪個成為隱身艦載戰鬥機,都不會完全取代殲15,而是與殲15共同作為艦載機。這就像F-35C和超級大黃蜂一樣,相互共存。因為殲15滑躍型服役時間還不長,第2艘航母還是搭載殲15。而殲15彈射型還在試驗,未來也會成為彈射型航母的主力機型之一。殲15的整體效能比較好,不會因為不隱身就被迅速淘汰掉。

    鶻鷹是沈飛自籌資金搞的型號,由於沒有明確客戶,到現在發展也很慢,只有2架原型機。如果我海軍和空軍不一起訂購,其後續發展會很吃力,因為研製費用太大了,僅靠沈飛自己是很難長期支撐的。

    鶻鷹的命運並不是成為艦載戰鬥機的問題,而取決於空軍的採購。因為海軍航空兵,尤其是艦載航空兵的訂單不大,考慮到殲15的存在,留給隱身艦載機的數量其實很少,即便是3艘彈射型航母裝備總數估計也不會超過100架。海軍岸基航空兵採購數量也不會大。那麼這些數量要支撐改進發展,沈飛很難賺到多少錢,價格也會很貴,這實際上會失去價效比優勢。只有空軍採購,才能降低造價,沈飛改造起來也會有勁。

    而從技術上講,只要鶻鷹效能滿足海軍需求,發展為艦載型當然更好,因為單以中型機還是重型機來論艦載型是比較輕率的。這方面,鶻鷹還是有底子的。但關鍵還是看海軍的指標要求,否則鶻鷹就是想發展艦載機也是漫無目的。現在都講需求牽引嘛。(S)

  • 4 # 王司徒軍武百科

    不知有心人注意到鶻鷹的真正編號沒?並不是我們常說的殲31,而是FC-31,這個字首決定了鶻鷹走的必然是外貿路線,起碼按照目前這種發展,它已經不可能成為海軍的艦載機。

    “FC”又被戲稱為發財系列,上一個擁有這種字首的是FC-1驍龍和FC-20殲十出口型。發財系列是中國典型的外貿合作產品,鶻鷹很明顯並不能進入海軍和空軍的法眼,那麼沈飛剩下的路途除了繼續改進這款戰機,以期達到海空軍的關注外,就只有尋求對外合作機會,透過外貿訂單、國際合作、技術轉讓等方式來維持發展。

    實際上FC-31這方面的意圖已經展現的非常明顯,軍隊對其興趣乏乏,民間甭管鬧的多歡、呼聲多大,鶻鷹入列基本都是一件涼透了的事情。

    對於一款中型格局雙推戰機,有人拿來與美國“大黃蜂”做比較,認為鶻鷹是很適合上艦的戰機,其本身四代機的屬性加上更小的體型,放到遼寧號上,比碩大的殲15多個上十架是沒問題的,可以極大的提升航母戰鬥力,與對方的F35對抗。

    但很可惜鶻鷹屬於沈飛自研的“非計劃內”飛機,與其說是精品打造的“四代機”倒不如說是個虛有其表的技術驗證機。

    最大的問題在於鶻鷹的定位上,沈飛在四代機競標失敗後放棄了原佈局,發展出四平八穩的常規中型機,以謀求米格當年對陣蘇霍伊那樣的高底搭配,但四代機需要隱身,需要超機動,需要大航程,這些條件鶻鷹只能做到第一條。

    甚至連第一條也是矛盾的,今時不同往日,一味的強調“中型”,反而在帶彈量上產生了短板。隱身戰機為了保持低反射外形,彈藥都是內建,翼上掛載除非特殊情況否則絕不可取,這樣無疑讓中型機的戰鬥能力大大縮水。

    像SU57這樣的重型機都因為設計的硬傷,長期受攜彈量的困擾,美國F35這方面也受過不少詬病,鶻鷹想當艦載機,可逃不脫這一關。

    艦載機對功能多需求比單純的空優戰機要多的多,尤其在對艦攻擊方面,無法掛載高效能反艦導彈,無疑給鶻鷹這種小身板判了死刑。

    想要挑戰殲15的地位,鶻鷹除了載彈量以外,還需要按照上艦標準進行改造。著艦鉤、摺疊翼這些都是表面的,機體結構、抗衝擊效能、扛鹽蝕等等都要顧及到,否則脫胎於SU27的殲15何須嘔心瀝血研究那麼多年?中國前有SU27生產線,後有殲11生產技術,要真是安個鉤子就能上艦,那倒簡單了。

    所以,想讓鶻鷹上艦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它的先天條件不足,需要攻克的難題與重新設計一架隱身艦載機差不多。海軍現在有技術成熟的殲15艦載機支撐,艦上戰力並不落後,起碼對陣F35還能在某些領域產生優勢,但FC31孱弱的動力、短腿的航程,其實根本不是肥電的對手。後者可以運用強大的電子戰和態勢感知能力,殲15起碼是一款強力的重戰機,鶻鷹有什麼突出點?

    比起一味好高騖遠,強行拿外貿的技術驗證機上艦,殲15的潛力還遠遠沒有挖掘出來。航母是中國剛剛發展出來的技術,無論裝備情況,還是經驗積累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這時候,讓沈飛去投入大量精力搞隱身艦載機,其實對海軍和沈飛都是傷害。航空研究並非一蹴而就,海軍發展更非百日之功。我們應該相信,在透過航母以及殲15機群取得相當的應用資料後,沈飛最終會透過鶻鷹的新技術驗證,拿出一款真正的四代艦載機,這個日子不會太遠。

    但在此之前,還是讓鶻鷹賺大戶的錢吧。

  • 5 # DS影片

    鶻鷹戰鬥機有很大的可能性成為殲-15之後的海軍航空母艦艦載機,這個可能性是有多方面的因素的。實際上是與中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發展的需求有很大的關係。

    目前中國海軍唯一的航空母艦是遼寧號航母,這是中國在從烏克蘭引進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改進而來。由於原來的設計決定了這艘航母只能使用滑躍起飛的方式,而中國在航空母艦固定翼艦載機的研製上完全空白,因此參考國外產品就成為一個便捷的方式。

    從殲-15戰鬥機的外觀看與俄羅斯的蘇-33有眾多的相似之處,實際上殲-15是參考了蘇-33的原型機。中國未來的的航空母艦是採用核反應堆為動力,而且還是使用蒸汽/電磁彈射系統,顯然就算改進過的殲-15也是無法完全滿足需求的。

    另一方面殲-15戰鬥機並不具備隱身能力,這也是鶻鷹戰鬥機可以作為下一代航母艦載機的一個重要原因。美國海軍航空母艦未來的主力艦載機將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C戰鬥機,這是一款具備隱身能力的五代戰鬥機。與之對抗的戰鬥機也必須具備隱身能力,目前看鶻鷹戰鬥機就是一個選項了。

    從尺寸上看鶻鷹戰鬥機也具備很大的優勢,蘇-33是一款重達33噸的重型艦載機,在目前的作戰模式下如此巨大的機身並不具備優勢。鶻鷹戰鬥機是一款雙發中型多用途隱身戰鬥機,如果經過改進是非常適合在航空母艦上使用的,未來很長時間內中國海軍航母還是中等排水量,因此鶻鷹的尺寸正好合適。

    目前有許多人認為殲-20修改之後就可以當時海軍航空母艦的艦載機使用,實際上這個也是很有可能的,畢竟殲-20是一款列裝的成熟產品。

  • 6 # 魂舞大漠

    2.0如何?相比1.0,長度只增加了0.5米,最大起重增加了3噸,達到28噸,內油作戰半徑1200公里,為有利提高飛行效能和隱身,主翼、平尾和垂尾都做了切尖處理,和美製F/A-18E/F空重接近,與美製F-35C在尺寸、起飛重量等大致相等,具備了下一代艦載機競爭的條件,實力稍遜一點,要在還未形成真正的裝備,中國所糾結者,不只航電水平落後,更在發動機,“心臟病”只我們不爭的實事,依公開的資料WS-13的加力推力也就是8.5噸,而F-35的發動機F-135升級型已達到了20噸,所以我們的軍迷都在討論WS-19的事,期待有更大推力的中推。為何會突然出現WS-19?航發集團未成立前,叫得亂而已,目前比較清晰的發展是,一款WS-13G已然出現,新中推,泰山改,加力推力已到了10噸,應該說心臟病徹底解決,並且解決在了前面,成熟如何?G型早就做了三年,所以有理由期待。

  • 7 # 重大現場

    鶻鷹成為海軍的艦載機的事,基本可以確定了。

    不管某些人怎麼叫喊,也無法改變一個現實,那就是,它是艦載機專案最大的競爭者。鶻鷹為一款中型雙發戰機,大體與美製“大黃蜂”相當,完全適合上艦使用,至於說殲20效能更先進什麼的談起來沒意義,什麼叫:艦載機,能艦載才能叫,殲20具備上艦的條件嗎?

    許多人只是從效能角度說說,殲20比鶻鷹更好,卻壓根不敢從艦載的角度來談這個問題,因為殲20的原型設計就沒有考慮過艦載的問題,鶻鷹

    為什麼要發展出四平八穩的常規中型機?而不是一款與殲20比拼個頭的重型機,這不是設計師腦子有問題,不知道重型化之後,可以讓它擁有更的大航程,而是設計師必須如此選擇,原因就是準備上艦。

    為了讓鶻鷹上艦,必須限制它的重量,現在可沒有重型艦載機的說法,空重在13噸左右,已經是艦載機的上限,我軍現役的殲15也就是這個水平,殲20卻要重太多,它最樂觀的條件下,也只能降到15噸,一個不可能被航母接受的重量。

    一味去對比效能沒有意義,從艦載的要求上說,殲20已被淘汰,更重要的是,除了它之外,還有其他選擇嗎?重新去研發一款艦載機,那意味著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相比之下,他只需要3到5年可能就可以交給部隊,上艦也是幾年時間的事兒,這個問題有人提過嗎?

    它的效能可以滿足要求,時間進度上更快,這都是其他型號無法比擬的,尤其是有時間,軍方可能為了再等十年以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爛的國足卻有武磊入選體壇十佳,世界冠軍孫揚意外落選,這個玩笑開大了!你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