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樹先生的鞋子

    商鞅不知算不算,他曾經為了使百姓相信政府,令人將一根木頭搬到另個一個城門,就給賞金百兩,這個故事也就是“城門立柱”故事,這應該算是誠信的見證。僅供參考!

  • 2 # 歷史裡的經驗

    要說古代時候古人誰比較守信用,我知道魏文侯就很守信用,他不僅對大臣守信用,就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獵人他都一樣守信用。

    有一次,魏文侯跟獵人約定午時一起去郊外打獵,這一天早早就下雨,非常寒冷,魏文侯跟大臣們一起飲酒,正喝的高興,魏文侯突然問隨從說:“現在幾點了?”隨從答說已經午時了。魏文侯於是馬上命人撤了酒席,讓馬伕快點駕車帶他去郊外。

    隨從就說:“現在下雨,不能打獵,您何必虛此一行呢?”魏文侯說:“我跟獵人約好,他現在肯定在郊外等我了,雖然沒辦法打獵,但是怎麼能言而無信呢?”於是魏文侯冒雨前去見獵人。

    國內的人看到魏文侯冒雨出去,都感到很奇怪,後來知道是去赴約,都說:“國君竟然如此守信。”於是以後國家有政教,朝令夕行,無人敢違背。國君就是天下的表率,因為國君守信用,所以天下臣民百姓也都一樣守信用。

    現在我們對於重要的人肯定會守信用,但是對於地位比自己低,又不那麼重要的人,誰能做到跟魏文侯一樣守信用呢?

  • 3 # 海哥說文史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素質良好的體現。以下是古代名人誠實守信的故事,希望每個人務必做到誠實守信,並將這種美德繼續傳承下去。

    1.韓信

    韓信落魄的時候,一個漂母給他飯吃,韓信離開她的時候,告訴她以後一定來報答她。後來韓信做了楚王,不忘舊恩,奉黃金千兩以漂母

    2. 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讚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裡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3.商鞅 立木為信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援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4.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5.曾子殺豬教子

    一個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畢,換上一身乾淨整潔的藍布新衣,準備去集市買一些東西。她出了家門沒走多遠,兒子就哭喊著從身後攆了上來,吵著鬧著要跟著去。孩子不大,集市離家又遠,帶著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對兒子說:“你回去在家等著,我買了東西一會兒就回來。你不是愛吃醬汁燒的蹄子、豬腸燉的湯嗎?我回來以後殺了豬就給你做。”

    這話倒也靈驗。她兒子一聽,立即安靜下來,乖乖地望著媽媽一個人遠去。曾子的妻子從集市回來時,還沒跨進家門就聽見院子裡捉豬的聲音。她進門一看,原來是曾子正準備殺豬給兒子做好吃的東西。

    她急忙上前攔住丈夫,說道:“家裡只養了這幾頭豬,都是逢年過節時才殺的。你怎麼拿我哄孩子的話當真呢?”曾子說:“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謊的。他們年幼無知,經常從父母那裡學習知識,聽取教誨。如果我們現在說一些欺騙他的話,等於是教他今後去欺騙別人。雖然做母親的一時能哄得過孩子,但是過後他知道受了騙,就不會再相信媽媽的話。這樣一來,你就很難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曾子的妻子覺得丈夫的話很有道理,於是心悅誠服地幫助曾子殺豬去毛、剔骨切肉。沒過多久,曾子的妻子就為兒子做好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6.皇甫績守信求責

    皇甫績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一個人難以維持家裡的生活,就帶著他回到孃家住。外公見皇甫績聰明伶俐,又沒了父親,怪可憐的,因此格外疼愛他。外公叫韋孝寬,韋家是當地有名的大戶人家,家裡很富裕。由於家裡上學的孩子多,外公就請了個教書先生,辦了個自家學堂,當時叫私塾。皇甫績;就和表兄弟們都在自家的學堂裡上學。外公是個很嚴厲的老人,尤其是對他的孫輩們,更是嚴加管教。私塾開學的時候,就立下規矩,誰要是無故不完成作業,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有一天,上午上完課後,皇甫績和他的幾個表兄躲在一個已經廢棄的小屋子裡下棋。一貪玩,不知不覺就到了下午上課的時間。大家都忘記做教師上午留的作業。第二天,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幾個孫子叫到書房裡,狠狠地訓斥了一頓。然後按照規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外公看皇甫績年齡最小,平時又很乖巧,再加上沒有爸爸,不忍心打他。於是,就把他叫到一邊,慈祥地對他說:“你還小,這次我就不罰你了。不過,以後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不做功課,不學好本領,將來怎麼能成大事?”皇甫績和表兄們相處得很好,小哥哥們都很愛護他。看到小皇甫績沒有被罰,心裡都很高興。可是,小皇甫績心裡很難過,他想:我和哥哥們犯了一樣的錯誤,耽誤了功課。外公沒有責罰我,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縱自己,應該也按照私墊的規矩,被重打二十大板。於是,皇甫績就找到表兄們,求他們代外公責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們一聽,都撲哧一聲笑了出來。皇甫績一本正經地說:“這是私塾裡的規矩,我們都向外公保證過觸犯規矩甘願受罰,不然的話就不遵守諾言。你們都按規矩受罰了,我也不能例外。”表兄們都被皇甫績這種信守學堂的規矩,誠心改過的精神感動了。於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績二十大板。後來皇甫績在朝廷裡做了大官,但是這種從小養成的信守諾言、勇於承認錯誤的品德一直沒有丟,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聲望。

    7.魏文侯的誠信故事

      戰國時候魏國第一個國君叫魏文侯,由於他處處誠信待人,不論當官的,還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所以魏國迅速強大起來。

      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約好第二天下午必須去山林打獵練兵。

      到了次日,下朝後舉行了宴會,魏文侯準備宴會一結束就去打獵練兵,可誰知宴會結束後,天忽然下起了瓢潑大雨,雨不見停反而越下越大了,魏文侯起身對眾大臣說:“對不起,我要告辭了,趕快準備車馬,我要到效外去打獵練兵,那裡已經有人在等到我了!”眾臣一見國君要冒雨出門,都有上前去勸阻。這個說:“天下這麼大的雨,怎能出門呢?”那個說:“去了也無法打獵練兵。”魏文侯看看天色說:“打獵練兵是不成了,但是也得告訴那位管理山林的人哪。”眾臣中有一個自告奮勇的人說:“那好,我立刻去。”魏文侯把手一擺,說:“慢,要告訴也得我自我去。”那個人眨著眼睛彷彿沒有聽懂似的,魏文侯說:“昨日是我親自跟人家約定的,如今失約,我要親自向人家道歉才行。”說完大步跨出門外,頂著大雨到管林人的住處去了。眾大臣在背後都說魏文侯太傻,隨便叫一個隨從去就能夠了,何必自我親自去呢?

    8.宋濂的故事

      宋濂小時侯喜歡讀書,但是家裡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但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麼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於人,怎樣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者請教,並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鵝毛雪。當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裡早已大雪封山了。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禦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說:“娘,今不出發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當宋濂到達老師家裡時,老師感到地稱讚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 4 # 葉語星辰

    季布。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人無信,則不立。成語一諾千金也是出自季布。季布幾乎就是誠實守信的代言人。在現今的社會,商業發達,人與人之間的往來越來越頻繁,所以誠實守信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應先從自己做起,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言必行,行必果。

  • 5 # 仁山新語

    信用不僅是誠信,更是來自於內心的修為。

    漢代的時候閻敝在某郡做個小吏,他的上司第五嘗曾經把自己積攢的俸祿錢130萬,寄存在他那裡。後來第五嘗因故全家病死,只剩下一個孫子。他聽過祖父說,有30萬寄存在閻敝那裡,就去要錢。閻敝立即把130萬還給他。第五場的孫子也很誠實,說祖父說只有30萬,沒有說是130萬。閻敝說,那是你祖父病重,說錯啦,你不要懷疑,是130萬。

    閻敝此舉,沒有內心的高深修養是做不出的。

    信用的高階形態,可稱為信義。

    唐玄宗天寶年間。有一個書生,與李勉同住一間。書生病重,臨終時取出黃金百兩交給李勉,說你替我安排好了後事之後,多餘的錢您就留著吧,李勉答應了。他將書生安葬後,把多餘的黃金放在了書生的墓中。幾年之後,書生的弟弟找到了李勉,問黃金在哪裡,李勉於是開啟墳墓,取出黃金交給他。

    李勉此舉,已經達到了慎獨的境界。

  • 6 # 蘭州方言尕娃

    歷史上公認的信守承諾的代表人物是秦末漢初的季布。

    季布,楚華人。性情耿直,為人仗義,樂善好施,只要他答應的事,無論困難多大都設法辦到,成了漢初誠信的典範,受到民眾廣泛推崇。好人有好報。季布原在項羽手下為官,曾獻策幾次擊敗劉邦。劉一直懷恨在心,一心想治季布罪,後經許多達官貴人說情,劉邦不但沒給他治罪,還讓季布當上了河東太守。

  • 7 # 80後且聽風吟

    退避三舍的故事就是守信的故事!

    晉文公命大軍退避三舍

    晉公子重耳因蒙難而流亡他鄉,當時很多諸侯國不接納他,最困難的時候介子推只能從自己大腿上割肉救活重耳。到了楚國後,楚國熱情地招待了他,在招待他時,楚國國君問他說:“如果你以後做了晉國國君,將如何報答我?”重耳說:“珍珠美玉,你都不缺,我不會有更稀罕的東西送給你,不過託你洪福,以後我如果做了晉國國君,假若我們在戰場上相遇,我便以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作為回報!”後來,重耳果然作了國君,成了晉文公。五年之後,也就是僖公二十八年,晉文公果然與楚國在戰場上相遇,晉文公確實實踐了自己的諾言,退避近百里以報楚國招待之恩。這就是成語“退避三舍”的故事原型。

  • 8 # 錦繡河山688

    宋襄公,因為他在春秋戰國時期,大部分人都不尊守周朝旳禮制,到了禮崩樂壞的地步,而宋襄公獨恪守周禮,非常講信用,哪怕失去戰爭致勝的機會也不去破壞當時規矩,把信用當生命,這在當時是受人尊敬的。所以當時的人尊他為五霸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玉米鬚怎麼熬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