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濁酒一杯問青天

    應該是既不屑滅吐蕃也很難滅吐蕃吧。第一因為地理的問題 吐蕃屬於高原環境,唐軍自下而上進攻肯定士兵會高原不適,天時地利皆不優勢,而且以古代那種後勤補給條件成本太高了。同事吐蕃的戰鬥力也挺強悍。第二 就算是滅掉吐蕃也是得不償失,畢竟高原環境對於農耕民族來說真是不毛之地帶來的價值還不如草原。第三的話就是當時唐朝的民族政策只要對方表示臣服就行 ,隨後就是對各種技術不加限制的無償輸出導致吐蕃快速崛起,應該算是自作自受了吧

  • 2 # 放大鏡29

    唐朝的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被有些人無限地誇大了!與此同時,世界上還存在著拜佔廷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唐朝和阿拉伯帝國交戰過,但是失敗了。唐朝時期,青藏高原還存在著一個強大的吐蕃帝國,唐朝與之多有戰事,但是也多以失敗而告終,公元763年,吐蕃出動20萬軍隊順利的就攻佔了大唐王朝的首都長安,佔據15天之久。唐朝為什麼對吐蕃搞和親政策?就是因為當時的綜合國力還不夠頂級,……,只能出此下策。

  • 3 # 趙永志67

    高原之巔,空氣稀薄,經濟不及唐帝國,中原之人對此氣候不適應,而吐蕃當時也很強盛,幾次打得唐王朝還不過手來,丟棄了首都而逃。而吐蕃佔領唐朝繁庶之地,不久便撒兵,醉氧症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何為醉氧症,是指高海拔地區的人適應了高原中稀薄的空氣,而對低海拔地區豐富的氧氣不適應的一種生理反應。水土不服之類吧。青藏高原號稱地球第三極,氣侯奇寒多變,經濟和生活水平,地理環境不太適應漢人居住,強大的吐蕃軍事力量也令唐朝不容易對其構成致命性傷害。

  • 4 # 牧漁子

    唐朝征服突厥和高句麗是在唐朝前期,屬於盛世時期。而和吐蕃開展是在唐朝後期,屬於衰敗時期。

    一、唐朝國力的衰敗,早已不是當年的大唐盛世。

    唐朝從建立開始,繼承了隋朝留下的政治遺產,經過唐太宗、高宗、武則天時期的發展,國力如日中天。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都是歷史上有名的盛世時代。那個時候大唐遠征西域,所到之處所向披靡,根本沒有敵手。唐軍進入西亞和大食軍隊決戰怛羅斯,險些和歐洲親密接觸。但一場安史之亂,讓大唐千瘡百孔,地方勢力壯大,節度使成長為軍閥,中央控制力嚴重下降。

    反觀高原上的吐蕃,在公元六世紀末正式統一了青藏高原,開始了崛起之路,在松贊干布時期(617-650),幾乎是和唐朝建立並崛起的時間一樣,吐蕃人完善了王朝的政治組織,並劃定田界,實行改革,國力蒸蒸日上。不甘沉默的吐蕃王朝開始大規模對外用兵,先滅了吐谷渾(鮮卑族的一支,唐時遷靈州一帶),後攻打西域唐軍地盤,同時,東攻巴蜀,佔領了羌族居住的12個唐朝邊境州。但這個時候,唐朝還非常強大,吐蕃人並沒有佔到多大便宜。為了緩和邊境的衝突,繼文成公主之後,唐中宗又將金城公主送藏和親。

    公元755年爆發的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標誌性事件。唐朝在西域和河西地區的駐軍都會師救援長安。西域守軍留下郭昕等人留守。吐蕃人趁機攻下河西走廊,兵至西域安西四鎮。公元763年10月,吐蕃軍攻入長安,居十五日,為郭子儀所退。又西攻大食(伊朗)、南入天竺(今印度)。吐蕃的勢力達到了頂峰。可憐鐵血郡王郭昕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苦苦支撐了42年,最後兵敗成仁。之後,吐蕃形成了對大唐的攻勢。而經歷了安史之亂後,唐朝已經不是當年的大唐帝國,各地節度使形成的軍閥割據,中央的財政收入緊缺,國家人口數量下降,從此一蹶不振。

    二、吐蕃佔有的地理優勢

    唐朝前期本身也有能力和吐蕃一決高下,但青藏高原的平均海報在4000以上。唐軍若進攻吐蕃,是從下往上攻,而吐蕃要進攻唐軍則是自上而下,勢如破竹。這種攻守角色顯然是不對等的。吐蕃易守難攻,唐軍進攻的路線往往都暴露在高原鐵騎之下。此外,去過青藏高原的人都知道,低海拔地區的人到高海拔地區往往有個適應過程,不少人會出現高原反應。正如足球比賽,海拔1800米的昆明是中國隊的魔鬼主場一樣,實力相當的球隊到了昆明發揮不好,而提前在昆明訓練的中國隊就能更好適應這個海拔。去高海拔地區旅遊,導遊都會告訴你千萬不好奔跑,不要猛烈消耗體力,否則可能會因為缺氧暈倒。唐軍可是去作戰,能爬山去就不錯了,更別提上去玩兒命。在唐朝還沒有解決北邊和西邊的問題之時,征服吐蕃不會成為首選。

    三、唐朝根本沒有徵服吐蕃的慾望

    盛唐時期,即使有力量打敗吐蕃,那唐朝朝廷為什麼要去征服他們呢?吐蕃地處高原,幾乎沒有能耕種的土地,這對於一個農耕民族來說毫無意義。而西域則不同,透過河西走廊,唐朝最重要的國際貿易線——絲綢之路貫穿全境。況且西域有大量的土地可以耕種,也是形成對北方遊牧民族戰略包圍的要地。所以,唐朝把自己的力量投入到西域,而不是吐蕃,是完全符合國家的戰略需求的。攻打吐蕃會勞民傷財,同時又得不到什麼收益,這筆賠本的買賣朝廷不願意幹。

    吐蕃在唐朝的歷史上,確實給後唐時期形成了巨大威脅,但也正是這種沒有什麼潛在實力還天天很高調的政權,最終因為征戰把自己玩死了,公元9世紀中期,由於內部矛盾激化,吐蕃王朝土崩瓦解,從此再也沒有恢復昔日的榮光。

  • 5 # 天涯海角任平生

    安史之亂前的唐朝國力空前強盛,開疆拓土,版圖為漢族王朝之最。軍事實力十分強大,但是卻一直沒有攻打吐蕃。

    為什麼唐朝沒有徵服吐蕃?

    1、青藏高原乃是世界屋脊,和中原氣候環境相差巨大,空氣稀薄,易守難攻。平原人到了青藏高原,會極度缺氧,甚至有生命危險。數萬大軍長途奔襲,勞累不堪,再加上缺氧,戰鬥力所剩無幾。攻打吐蕃,真的特別困難。

    2、即使滅亡吐蕃,也得不償失。吐蕃氣候高寒,無法發展農業,不適合農耕民族居住。在重農抑商的中國古代,一個地方無法發展農業,那就是不毛之地。

    3、唐朝統治者對征服吐蕃不感興趣。吐蕃軍隊遊移不定,唐軍根本無法找到主力,一舉殲滅。軍隊遠征高原,後勤補給也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而且即使滅亡吐蕃,如何有效管理也是個難題。

    4、吐蕃軍事實力也十分強大。吐蕃自松贊干布之後,國力也蒸蒸日上。吐蕃軍力強大,曾攻打天竺、大食,與大唐爭奪西域,安史之亂後還曾攻入長安。其實在武則天時期,唐與吐蕃在西域曾展開角逐,唐朝保住了西域,不過也沒佔壓倒性優勢。

  • 6 # 風清山

    難以征服土鱉→_→吐蕃,地理位置因素佔據的比重很大。吐蕃地處高原,對於唐軍隊進攻來說什麼不利,相當於昂著頭進攻山頂的敵人,而敵人只需要輕輕鬆鬆的舉著長矛就能打退進攻,所以在戰鬥上是非常不利的。其次,就算我們能攻上高原,我軍也會有相當一部分戰士無法適應高原氣候而病倒甚至死亡,造成大量的非戰鬥減員。第三,吐蕃高原對大唐來說並沒有實際價值,從高原上得不到足夠的利潤回報,得不償失。所以說高原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突厥和高句麗能帶給大唐的不僅僅是領土的擴充,還有大量的奴隸百姓、牛羊、耕地等硬通貨,好處多多。如果當時的唐朝人知道東瀛盛產金銀,而且有一個年產白銀百萬兩的石見銀山的話,東瀛早就是唐朝的一個道或者州了,

  • 7 # 茶亭浪子

    漢、唐兩朝武功之盛,令周邊民族紛紛稱臣納貢。

    漢的強大來自於慢慢積蓄實力然後像化骨綿掌一樣擊發出去,其力連綿不絕,即便漢朝末年軍閥混戰,各族都不敢造次。

    漢朝的強大來自於中原的技術優勢,漢人自己分析,一個漢兵能當5個匈奴人,主要是漢人的武器比匈奴人厲害。而當時馬鐙還沒發明出來應用,匈奴人的馬匹更多的是作為運輸工具,所謂的騎兵衝擊力並不強大。

    李陵率步兵5000進攻匈奴,深入腹地遇上匈奴主力。遭8萬人圍攻,且戰且退,最後退到漢朝邊境,箭矢用盡,長刃盡折,才兵敗被俘。想想明朝的土木堡之變,才能感受到漢軍的強大。

    唐軍的強大來勢兇猛,去勢也快。唐朝開國沒多久,630年就滅東突厥,到755年安史之亂前100多年間,唐軍可以說神擋殺神,佛當滅佛,當然也有失敗,比如滅高句麗也是多次征伐之後才成功的。

    唐軍的強大是全方位的,水戰在南韓滅日本,攻城戰滅高句麗、草原騎兵戰滅突厥,沙漠綠洲收西域。

    那對吐蕃呢,吐蕃在763年攻破長安,迫使唐代宗出奔陝州。755年安史之亂,吐蕃趁機佔領隴右等大片唐朝土地。

    看起來,吐蕃是不是很厲害。其實不然,吐蕃基本都是趁著唐朝內亂來噁心下唐軍。大多數時候,吐蕃都是被唐軍按著打。

    714年,雙方再起衝突,唐朝薛訥、張思禮分別率唐軍大破吐蕃軍,殺敵數萬。722年,吐蕃入侵其西部的小勃律,小勃律當時是唐朝屬國。北庭節度使張孝嵩遣疏勒副使張思禮將兵四千救之。大破吐蕃軍,斬獲數萬。728年——729年,唐朝張守珪、李禕數次大破吐蕃軍,拓地千餘里。742年,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擊破吐蕃大嶺軍,又破青海道莽布支營三萬餘眾,斬獲五千餘級。河西節度使王倕破吐蕃漁海及遊弈等軍。王難德陣斬吐蕃贊普之子琅支都。743年,皇甫惟明引軍出西平,擊吐蕃,行千餘裡,攻破洪濟城。746年,王忠嗣率軍與吐蕃多次戰於青海、積石,皆獲大勝。又伐吐蕃屬國吐谷渾於墨離,平其國,虜其全部而歸。747年,高仙芝率唐軍一萬遠征小勃律(此時小勃律已經是吐蕃的屬國),大破據險而守的近萬吐蕃守軍,斬首五千級,捕虜千餘人,高仙芝繼續進軍,攻佔小勃律,俘獲小勃律王及其妻子吐蕃公主而還。747年,苦拔海之戰,哥舒翰率軍連破三路吐蕃軍,所向披靡。積石軍之戰,全殲5000吐蕃騎兵。748年,哥舒翰築神威軍於青海上,吐蕃攻破之;又築應龍城,吐蕃屏跡不敢近青海。

    史書上記載的唐軍勝績不計其數,大多數時候吐蕃也是識時務的,稱臣納貢。至於,唐軍為什麼沒有滅其國,我認為一是吐蕃本身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軍隊實力,也算不錯;另一方面,吐蕃大多時候也承認唐朝的宗主地位;更重要的是青藏高原海拔太高,大部分地區都是苦寒之地,軍隊後勤補給太困難了。

    唐軍在高原之戰中,在高原的邊緣地帶取得很多勝利,只是沒取得滅國級勝利。吐蕃苦寒之地基本不能貢獻什麼利益,對吐蕃的態度,唐朝基本是它不威脅唐朝商道或在西域的利益,就懶得去管它。

    總結起來就是我滅不掉你,但蔑視你還是綽綽有餘的。

  • 8 # 西府趙王爺

    這話就說的沒道理了,唐朝強是沒錯,可人家吐蕃也不弱啊!

    首先,吐蕃不是某個民族或者說某個部落,甚至於連聯盟都不是,它是一個國家,有著完整的法律制度與社會結構,這是突厥比不了的。

    突厥是強大,但其內部並不統一,經常搞內訌和分裂。當年隋文帝楊堅天天玩兒他們,使其內耗嚴重,在唐朝時,突厥早已經不復當年的強大。

    再者,吐蕃是宗教氛圍非常濃厚的國家,在歷史上,這樣的國家一般打架都比較猛,畢竟有信仰嘛。看看當年的阿拉伯和奧斯曼土耳其就知道了。

    最後,吐蕃的軍事實力是真的不弱,曾多次打敗中原王朝軍隊。例如唐高宗在位期間,大非川一役,薛仁貴五萬大軍在青藏高原被吐蕃軍團滅。

    唐朝三百年,兩國幾乎是戰爭不斷。吐蕃和唐朝爭西域,爭隴右,爭南詔,甚至於覬覦中原。

    特別是在安史之亂期間,吐蕃趁虛而入,藉機控制了隴右十八州和安西四鎮,後面大軍壓境,一度攻陷唐朝都城長安。

    肅宗至德元年(756),吐蕃陷威戎軍、神威軍、定戎軍、宣威軍、制勝軍、金天軍、天成軍等軍,翌年(757),再取廊、霸、岷等州及河源軍、莫門軍等軍。寶應元年(762),“陷臨洮,取秦、成、渭等州”。代宗廣德元年(763),入大震關,取蘭、河、鄯、洮等州,於是“隴右地盡亡”,同年10月,吐蕃軍乘勝長驅直入,進逼長安。代宗倉皇逃往陝州,吐蕃入據長安,立金城公主侄李承宏為唐帝。

    所以啊,吐蕃很強,唐朝心有餘而力不足。

  • 9 # 瀟灑爸爸

    嘿@逾牆仲子 猊生為犬一族的棒子狗 是不能恨大唐 猊也不想想 猊們犬一族 當年被扶余蠻建立的高句驪打得屁滾尿流 滿地找牙的時候 要不是大唐出兵滅了扶余蠻 猊們這些軟弱可欺不堪一擊的犬一族 可就得多還一次種子啦 第一個給猊們犬一族換種子的是個半島帶來文明的大漢帝國 第二個 給猊們犬一族換種子是蒙古人 至於證據嘛 猊們棒子的那張蒙古臉就是啦 哈哈哈哈@逾牆仲子

    嗯一 我這有頂著張蒙古臉的棒子的圖片 可以給猊參考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練亞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