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建造師老魚
-
2 # 撫琴觀史
如果熟讀了管仲的經濟策略和生平,會讓人覺得他一定是穿越了,管仲的以商治國策略直到今天也還是影響深遠,仍然擁有大批的擁躉。
1、一切以“搞錢”為目的
在春秋時代之前,周王朝的工商業地位很低,但到了春秋時期,好商之風再起,將工商業與士農並重。管仲能做齊國推行其以商治國,有其背景,齊國近海,土地貧瘠,但水產品和鹽十分豐富,因此齊國扶植工商業。
在管仲的貿易興國策略中,他加強了和領國之間的貿易,並建立了貿易聯盟和關稅制度等,市場交易的稅賦為2%,進出口關稅為1%。並與各國修建道路,統一了以斤兩為度量標準,與現在的區域經濟的關稅同盟體類似。
管仲甚至推崇奢侈和消費,認為消費可以促進生產和就業,其思想之先進到現在都不過時。而且推崇色情業發展,甚至在都城臨淄開辦了7間妓院,人數達2000人之多,是中國色情業的鼻祖,並對其收取高額賦稅,為國家財政增收,素有“娼族祀管仲,以女閭三百也”。也因為此,在後世飽受爭議。
2、拔最多的鵝毛,聽最少的鵝叫
齊恆公想擴大稅收,向管仲問怎麼才能收到更多的稅,而面對稅收問題,管仲說:“倘若我們可以徵一百萬人的人頭稅,一人納三十錢,也不過區區三千萬錢,但地方百姓一定會大喊大叫地反對;百口之家百人食鹽,千口之家千人食鹽,倘若我們在鹽的價格上動手腳,我們一月即可多徵六千萬,百姓也無法規避。”依此原則,鐵器方面的稅收也大多如此。收鹽鐵稅,不知不覺中擴大了稅收,百姓也豪不知情,這個思路一直影響到今天,管仲觀察問題之精準,也為後世所驚歎。
3、不費一兵一卒,靠經濟手段控制它國
在齊國的周邊有莒國和萊國兩個小國,與齊國素有矛盾。齊桓公即位後問管仲:“莒、萊兩國又有農田,又特產紫草,國力不弱,如何對付?“
管仲說:“這兩個國家出產紫草,而我們卻出產銅,您就派遣一些沒有作戰經驗計程車兵去採礦冶銅,鑄成貨幣,再用它高價購買兩國的紫草。”
莒、萊兩國的國君聽說齊國高價收購紫草,當然大喜過望,在他們看來,銅幣是人們所珍視的,而紫草則是中國特產,用我們的特產換取齊國所有的銅幣,這樣一來,齊國終將被我們兼併。於是,兩國民眾在政府的號召下紛紛放棄了糧食生產,去種植獲利更高的紫草。第二年,管仲突然命令所有采礦冶銅計程車兵全部回去種糧。然後,停止向莒、萊兩國進口紫草。如此一來,兩國糧價頓時大漲,每鍾糧食竟高達370錢,而齊國的糧價只有每鍾10錢,莒、萊之民紛紛投靠齊國。經此一役,兩國國力大減,不得不歸附齊國。
管仲靈活的經濟政策為後世所稱道,但不顧道德標準來促進經濟的思想,也被後世一些人,特別是儒家所詬病。鄙人認為,搞經濟就得像管仲一樣,務實實用,而不是披著道德外衣的繡花枕頭。因此,在春秋時代百家爭鳴後,進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大一統時代後,那些滿嘴仁義道德的儒學大家,似乎在治國方面就很少出現管仲這樣的實幹家了。因此到了漢朝,才有了著名的”桑弘羊之問“。
-
3 # 千史千尋
管仲在齊國擔任國相的時候,對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很重視,更是明確要發展作為社會經濟一份子的商業經濟,為此他提出了諸多商業方面的思想理論,這些理論不光在那個時代有著舉足輕重的實踐意義,開啟了中國古代商業理論的新篇章,更是為後來人留下了一筆珍貴的商業文化財富,現就管仲商業理論的所含內容做簡要論述。
一、把發展商業作為治國戰略之一,發揮政府作用,以“來天下之財”
經濟發展得好,社會財富才能增加,社會民生才能得以改善,綜合國力才能增強,而要能達到《管子·輕重甲》所說的“來天下之財,致天下之民”,就需要“官理事治,事治貨多”,即充分發揮國家治理作用,而這就是管仲所要強調的商業理論之一,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1. 劃分商業區
管仲把 “士農工商”這四類視為齊國的基礎民眾(即“石民”),而“商民”作為其中的四分之一,充分反映了齊國注重商業發展的商業理念。
隨著這四類民眾的興起與社會分工的進步,四民“群萃而州處”而非“雜處”,商賈之間才能“相語以事、相示以功、相高以智”,因此管仲提出了四民依照分工選擇定居之所的政策,以更好地加強商業管理,穩定商業人口,並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商業蓬勃發展。
《管子·小匡》裡記載“制國以為二十一鄉:商工之鄉六,士農之鄉十五”,即把國家分為21個鄉,其中工商兩民佔6個鄉,士農兩民佔15個鄉,從而達到“定民之民,成民之事”的效果,從這裡我們注意到,有6個鄉是商民的活動範圍。
2. 鼓勵生產,適當消費
管仲認為,進行勞動生產能減少人們的惰性,並使國家富強,故而他建議,應透過開闢田地、修路建道、減輕稅賦等手段調動人們勞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囿於當時落後的生產力,絕大多數先秦諸子提倡“崇儉”,比如不要大吃大喝,宮室用度要有節制等。管仲和這些諸子不同,他沒有全盤否定“節儉”,但也沒有一味主張“奢靡”。
管仲認為“儉則傷事,侈則傷貨”,民眾應妥善處理節儉與奢靡的關係,適當消費有利於促進生產和就業;他甚至提出,在自然災害之時,透過貧苦人們修建樓臺宮室來促進就業、“提高國家GDP”,這種思想在當時不可謂不先進。
3. 開展國際貿易
《管子》一書記載,齊桓公時期,關稅和市場稅的稅率減少到了百分之二;根據來齊的諸侯國商人擁有的車馬數量給予不同的優惠和服務(兩者成正比關係);改善了交通情況。諸如此類的各項有利於“外商”的政策的實施,為齊國大力發展了與其他諸侯國的貿易往來,結果出現了“天下之商賈歸齊若流水”的盛況。
二、推行“官山海”政策這裡的“官山海”指的是針對鹽鐵這些重要資源和主要行業而推行的政策,指的是把鹽鐵交與民間來經營管理,而不是國家。
國家幹嘛呢?國家在其中的作用是透過價格調控來徵收租稅。這種相比強制收稅的直接稅“租籍”,間接稅“官山海”更易讓民眾接受與國家管理。這就是既“拔了最多的鵝毛”又“不讓鵝叫”的做法,如此看來,經濟學家胡寄窗的說法不無道理。
另外,管仲還提出,要根據國家法令及其輕重急緩來徵稅,並制定了多種利民教化的舉措。
三、“利出於一孔”《管子·國蓄》認為:
這句話的意思是,國家採用經濟、法律等手段對全國資源進行壟斷,並對社會財富的分配加以控制,這就是集“利”於一國,如此一來,民眾要活、要更好地活,都要仰仗國家了。
要實現“利出於一孔”,管仲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管子·輕重甲》裡記載,像(汝水、漢水)出產黃金的楚國、(渠展)出產海鹽的齊國、(遼東)出產煮鹽的燕國都是有地利優勢的“陰王之國”,黃金、海鹽、煮鹽這些“陰王之業”要大力發展。
國家還要透過對本國貨幣和糧食適當操控和調節,藉以影響、甚至控制天下的貨幣和糧食,由此天下之利盡歸齊國之君。
除此之外,管仲還透過“輕重術”操縱糧食和黃金這一“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手段與其他國家打貿易戰,最終實現了國富民強的目的。
結語由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管仲的商業理論不僅有系統性,內容還較為豐富,雖然當時生產力發展低下導致其有些侷限性,但其作為齊國商業發展的“操作指南”,的確有著不可磨滅的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管仲商業理論實施的巨大成功,不僅讓齊國交出了“滿意答卷”,也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商業思想產生了強大的影響力與衝擊力,毫無疑問,它至今仍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
4 # 史密檔案
管仲是春秋時期著名的經濟學家,政治家。他是齊桓公時期的國相,他任職期間大肆改革,強兵富民,在他的輔助之下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他最著名的商業理論是輕重理論,他把該理論靈活運用到國際爭霸中,而且屢試不爽,讓齊國不戰而勝,發動了歷史上最早的貨幣戰爭。
輕重理論
輕重理論是透過貨幣和價格政策的規定,控制全國的重要物資如糧食、鹽、鐵等的流通,以達到加強封建國家財力和打擊富商大賈的目的。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物以稀為貴,物多則賤。
下面介紹一個經典的案例--重金購鹿。
齊桓公想要攻打楚國,但是忌憚楚人的驍勇善戰,出兵攻打楚國的勝算並不大,就問管重有什麼計策。管仲獻出一計,重金購買楚國的特產麋鹿。於是,齊桓公命人去楚國花重金收購活鹿。透過該炒作,鹿的價格,不斷地提高。楚華人聽說有利可圖,而且還是重利,都紛紛跑去捕鹿,而放棄農耕。楚王聽說了這件事,覺得很可笑:“楚國多的是鹿讓他們買吧,我們這下可要發財了”他傻呵呵的,全然不知楚國將要大禍臨頭了。
管仲在命人重金買鹿的同時,又命人悄悄地在齊楚兩國之間大量收購糧食。等到糧食收購得差不多的時候,管仲說這下可以攻打楚國了。因為過去幾個月楚華人忙著捕鹿而誤了農時,而我們已經把他們大部分的糧食都買光了,他們一時間種不出糧食,楚國就會大亂。結果楚國糧食的價格瘋漲,楚王四處派人買米都被齊國截斷,楚國的難民紛紛逃到齊國。楚國元氣大傷,不得不向齊國屈服。齊國不戰而勝。
管仲的計謀最關鍵的是讓楚國的糧食變少而抬高糧食的價格。而糧食是民生之本,缺糧就會餓死,要再多的錢也沒有用。齊國掌握了楚國的糧食就等於掌握了它的命脈。
回覆列表
管仲要建立的是貴族和財團分享權力的帝國
1.管仲實行的政策最像哪個近現代國家? 你一定不會在意,二戰之前的日本(軍國主義上臺前的),經濟的集中主義誕生的必然是財閥,是更加壟斷,如果美國羅斯福新政神馬的不是在搞了反壟斷以及本來西方文化裡面文藝復興之後固有的打破社會壟斷來維持社會自由與流動性,等美國打完二戰,完成了軍國體制(參與在二戰之中的美國可比德國更國家軍事主義,具體看當時的美華人口,軍事投入),也就是個浮腫版本的日本。 所以美國的羅斯福實在是個符合歐洲人政治觀念的好總統,
從這種角度來分析,你就知道管仲的政策的核心就是培養大的財團來搞經濟戰(管仲搞得經濟戰爭可比啥索羅斯神馬的牛逼多了,直接搞垮了楚國,當時的楚國就是現華夏版本的美帝,熱愛打仗,開始是主體文明的流浪兒,透過在偏遠地區擴張獲取了超級勢力(還有自己打來的超級南方同盟)),收取過量稅收用於收買普通人當兵, 你是不是想到的美國的軍制?
但是核心問題是,超額收益和財團之後出現兩個問題,
第一,財團開始必然的介入政治,這個你可以詳細看一下,齊桓公爭霸之後幾百年,齊國的歷史是怎麼樣一步一步被這些財團組織控制架空的,最後一個田家商販就理所當然的把中興的齊國篡了位(是不是感覺比啥美國最開始的歷史的牛逼重演?)。
第二,財團開始過分關注既有組織的最佳化和經濟戰爭的收益。 這個從齊國那麼牛的經濟但是武器實際沒啥革新,最多就是在當時環境下的最佳化,而神馬胡服騎射,楚國興起水師,實用弩兵(齊國出現弩兵都是晉國吃了楚國的虧之後學回來的),更別說秦國實現的古典軍國共和主義這種革命性的制度革新(大致就相當於蘇聯和德國的部分政策的混合體制,主要軍事制度和德國比較像,經濟制度基本就是古典版本的蘇聯,秦國種地神馬的是用法律種的), 最終的優點和缺點一樣明顯, 有利於暫時光大什麼概念,但是不利於走出區域,擱在當時就是不肯去航海啊,殖民啊,現在類比就是不願意走出地球,獲取宇宙之中的利益。更不利於技術革新,不要說美國的技術革新,f22那都是在偉大的蘇維埃的逼迫下不得不做出的妥協,後面美國對於實際技術投入的熱情和網際網路經濟的泡沫也就看出這樣的一套之後究竟是什麼德行。
而看了商君書,具體結合現代觀念商鞅變法的徹底版本:德國的軍事制度和蘇聯經濟制度的古典結合版。這個真的比較難找到一個非常類似的國家,可能在49-54北韓戰爭期間的中國的整體態勢和軍隊形態有那麼一點類似(軍隊裡面計程車官階層都是長期戰爭之後的牛逼分子,底層計程車兵什麼的也就是有不少狂熱和精力的動員兵(這個實際只要詳細查閱一下當時中國解放軍的整編和具體的解放戰爭過程就清楚,根本就不是全部經歷過戰爭(以當時中國經濟工業實力和交通情況,如果真的需要完整經歷二戰水準的純步兵戰爭,以中國當時的步兵規模,基本要蘇聯加美國工業總動員來生產子彈和武器,你知道二戰平均搞死一個人得多少子彈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