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楊漱巖

    明武宗和應州大捷

    一、應州大捷亦稱應州大戰、應州之役,指發生於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年)明武宗親征在應州擊退韃靼的戰事。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韃靼部落首領小王子再次率五萬人(號稱)進犯明朝邊境,正遇上明武宗朱厚照出關巡邊(事實上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出關)。

    朱厚照以自稱威武大將軍"朱壽"的名號調集長城一線的軍隊參與作戰,於是應州之戰正式打響。此戰中,朱厚照體現出了不凡的軍事天賦,首先派少量部隊引蛇出洞,牽制住敵軍主力部隊,再不斷增加兵力來消耗敵軍的銳氣。整個戰事持續了好幾天,最終以小王子敗退告終。這場戰役使得明帝國北方邊境暫時安定了一段時間。

    二、事件背景

    明武宗(1491年10月26日-1521年4月20日,1505年-1521年在位),明朝第10位皇帝,名朱厚照,年號正德,正德皇帝朱厚照是明孝宗的長子,唯一的弟弟朱厚煒又早年夭折,是他父親唯一長大成人的兒子,兩歲被立為皇太子,他的父親孝宗皇帝革在任時弊施新,恢復生產,發展經濟,廣開言路,任賢用能,節制私慾,挽救了當時江河日下的局面是一位名至實歸的清君和明君。但是對朱厚照過於溺愛嬌寵導致了其任性、放蕩不羈、不守章法的性格被很多人引以為負面教材,特別是清代的人們以被人把自己和朱厚照相提並論為恥。

    但朱厚照的的確確是一個天性聰穎的人,特別是他的軍事才能,如果他的父親孝宗皇帝能對其進行督導,事實上可能也是一位中國歷史上成就千秋大業的明君。由於年幼疏於管教,使得其本性極好逸樂,縱情於聲色犬馬,是一位以行為荒唐越軌著稱的皇帝。雖然如此,但他並不是一個暴君。他在位期間,常常離開北京四處巡遊,尋花問柳,一走就是幾個月甚至長達一年。在北京期間,又不願住在紫禁城,而是在宮外建了一座“豹房”居住,親自訓練虎豹。即位之初,曾在莊嚴的皇宮正殿奉天殿以猴坐犬背,燃放爆竹,一時猴跳狗走。1514年正月,在乾清宮因玩燈而失火,彼時朱厚照正去豹房,回顧火光沖天,竟然戲笑著說好一棚大焰火。又曾下令在全國禁止養豬,禁食豬肉。他不喜歡上朝,終日與來自回回、蒙古、西藏、北韓的異域術士、番僧相伴,還曾親自接見第一位來華的葡萄牙使者。他學喇嘛教,自稱大慶法王。他起初寵信劉瑾、丘聚、谷大用等號稱“八虎”的宦官,1510年平定安化王之亂(朱寘鐇)後,下令將劉瑾凌遲處死,後又寵信衛士江彬等人。

    朱厚照還很喜愛弄兵,“奮然欲以武功自雄”。正德十二年(1517年)10月,在江彬的慫恿下,自封為"鎮國公"、威武大將軍"朱壽",到邊地宣府(今張家口宣化區)親征,擊退蒙古韃靼小王子,回京後又給自己加封太師。史稱“應州大捷”,此役暫時安定了明朝北部邊境地區。據蒙古語史料記載:“達延可汗向南移動,在察罕·格爾臺(郊)安營紮寨。由額爾克固特派出的哨所發現大明軍向他們這裡進發。立即向可汗報告後,派出額爾克固特的庫冬、博力斯二人再探。他們看見明軍從庫克和坦出發,自奔他們這裡來了。庫冬、博力斯二人急報可汗。一個站在房後警戒,一個解下拴著的馬來扶可汗和合敦二入上馬,從麻因草原中逃出去了。可汗的兒妻察靜夫人從牆的豁口處逃了出去,這位察靜夫人就是後來的百歲太后。”[1]達延汗逃回去之後下令部將征討蒙古各部統一蒙古,同時常年侵犯明朝邊關的小王子(達延汗)死於應州大捷同年,去世是否和之前與朱厚照所率領的明軍作戰有關不得而知,但戰爭局勢無疑是往明朝方向傾斜的。

  • 2 # 九公讀史

    1517年,年輕的明武宗以“朱壽”為名的大將軍身份,在北部邊境應州和蒙古少主達延汗的一次戰爭。蒙古人出動軍隊3-5萬人,明軍將近10萬,貌似規模宏大,其實力量並不對等。戰爭結束後,蒙古軍隊撤退,明軍清點戰場發現僅僅打死了16個蒙古人,而明軍自己卻犧牲了52人。弔詭的是,明武宗卻宣佈這次是應州大捷。

    蒙古軍隊撤退後,很快達延汗便病死,蒙古再也無法組織對明朝像樣子的侵略。其實蒙古這次對明朝應州的騷擾,更多目的是經濟的而非軍事的,是為了要求明朝開放互市購買明朝的商品。戰爭結束後,明朝也沒有繼續深入蒙古大漠。明武宗自然可以大肆宣揚自己以大將軍身份贏得的應州大捷,這也是對他一直不屑一顧的儒家官僚體系的強有力迴應。

    好在,後來蒙古再也無法形成對蒙古的強有力進攻,長久的邊境安定似乎為明武宗標榜的應州大捷提供了事實支撐。在君權至上的明朝,也沒有人來質疑明武宗的軍事能力和明軍的真正實力。

    明武宗對軍事活動的興趣很高,他很快就戲劇性地參加了對南昌寧王叛亂的征剿,事實是王陽明已經活捉了寧王,叛亂已然平息。明武宗竟然要求把寧王再次釋放,然後假模假式地由他再次抓住寧王。一次朝廷軍事行動被最高領導人搞成了一場鬧劇。明武宗在王陽明、明軍和華人心目中的形象可想而知。

  • 3 # 蛙哥說歷史

    我是青蛙哥,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這兒首先簡單介紹一下明武宗應州大捷。

    明朝正德十二年十月(1517年),明武宗朱厚燳自封為威武大將軍,到邊地宣府地區親征。正趕上蒙古韃靼小王子率五萬人進範邊境,明武宗就集結明朝邊軍與蒙古人展開大戰。此戰中,朱厚燳的軍事天賦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首先派少量部隊佯裝主力猛攻蒙古大軍,蒙古人看明軍攻勢猛烈只能採取守勢。後來打了一天,蒙古人發現不對,便惱羞成怒發起進攻。而明軍主力則趁機以逸待勞發起進攻,打的蒙古人只能撤退。這場戰爭一直打了五天,以蒙古小王子的失敗而告終。

    先看一下歷史上是怎麼評價的吧。《武宗實錄》上說,蒙古軍陣亡十六人,明軍陣亡五十二人,然後應州之戰後蒙古人幾十年不敢深入邊境。這就非常矛盾了,雙方十萬大軍大戰五日,只死了幾十個人,然後嚇得蒙古人幾十年不敢入侵。難道蒙古人都是嚇大的麼?

    其實很明顯,明武宗是被抹黑了。明武宗這次親征本來就是偷偷去的,自然不得明朝官僚系統待見,而明武宗私自外出,又沒有帶史官出征,而《武宗實錄》是武宗死後文官寫的,自然盡力抹黑這次應州大捷。

    客觀來說,這次應州大捷可以說是明朝中期以來明軍對蒙古軍的少有的一場勝利。而且從結果看,蒙古人此後幾十年都不敢進犯邊境,這次應該打的蒙古人挺痛的,而且打出了明軍的氣勢和威風。

  • 4 # 神秘的小天尊
    背景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 )九月,明武宗朱厚照寫信吩咐大同總兵王勳好好守城,安心練兵,而他自己已經在八月份帶著手下偷溜出宮,跑到邊防重鎮宣府巡視,因為是微服私訪,他也沒帶史官。這就為後來埋下了伏筆。

    朱厚照先祖可是朱棣啊,曾御駕親征,五徵漠北,五徵五捷,雖然在後世看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沒有取得相應的功績,但在朱厚照看來,自己的先祖可了不得,身為小迷弟的他也想效仿。可宣府和平的很,連蒙古人都看不到幾個,於是朱厚照又跑到真正的前線陽和。

    同年十月,蒙古韃靼小王子率領五萬雄兵來犯大同,兵力不足的王勳採取亡命打法,不顧死傷,成功驚退了蒙古大軍,並第二天趁著大霧的掩護溜進了應州城內,拖延了時間。另一面朱厚照認為自己的機會到了,雖然之前從未領過兵打過仗,但他此時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暗中調動增援部隊,從樣和出發,及時趕到應州,與城內王勳裡應外合,夾擊了蒙古大軍,蒙古大軍被殺的丟盔棄甲,韃靼小王子被迫撤兵。

    這場大勝應當永記史冊,為後人讚頌稱揚,但班師回朝後十幾天京城就流傳是明軍戰敗,朱厚照為了標榜自己,詐勝實敗,等朱厚照駕崩後,史官甚至編寫這場十萬多人的大戰,明軍死亡五十二人,斬韃靼首級十六,以此諷刺朱厚照為證帝名,假傳戰果來吹噓自己。

    《明實錄·武宗》是役也斬虜首十六級而我軍者者五十二人重傷者五百六十三人。觀點

    從戰役始末來看,應州大捷可謂是一場大勝,後來韃靼雖然屢犯邊境,但頂多算是流寇,搶搶財物,不敢再深入明境內,而朱厚照會被黑,應州大捷傳成大敗,應當有這幾個原因:

    【韃靼列傳】 十二年冬,小王子以五萬騎自榆林入寇,圍總兵王勳等於應州。帝幸陽和,親部署,督諸將往援,殊死戰,敵稍卻。明日復來攻,自辰至酉,戰百餘合,敵引而西,追至平虜、朔州,值大風黑霧,晝晦,帝乃還,命宣捷於朝。是後歲犯邊,然不敢大入。朱厚照是偷溜出宮,且未帶史官,這也造成後來史書中黑他此次出行是勞命傷財的享樂遊玩。朱厚照與文官不對付,等朱厚照駕崩,筆桿子在這些文官手上,想怎麼寫怎麼寫,反正朱厚照之前確認沒領過兵打過仗。明武宗朱厚照駕崩,繼位的明世宗朱厚熜是他的堂弟,又不是他兒子,本來生前兩人就不對付,朱厚照死後,史官編排他,朱厚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暗中推動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 5 # 車工00

    明武宗即正德皇帝朱厚燳,是大明朝最不著吊的皇帝。

    他一生治國本事沒有,卻是個好木匠,而且是個孝子,他爹明孝宗朱佑樘沒死,就偷偷跑到宮外棺材鋪決心親自為老子打一幅棺材。

    當上皇帝后,雖做事荒唐,但運氣不錯,從小又機智聰穎,喜歡騎射和兵法。在位期間,在決定國家重大事件中比較順手。談笑間誅了劉瑾,御駕親征還沒到前線就平了安化王之亂,大敗蒙古小王子。

    他自己封自己為鎮國大將軍,還拿薪水。別出新裁在宮外營建鎮國府和豹房。所謂豹房,就是在行宮裡收養大量美女樂妓,和猛獸供自己玩樂。想玩就是鎮國大將軍朱壽。處理國事就是皇上朱厚照,群臣也拿他沒辦法。但他卻又有心地善良的一面,關心百姓疾苦,減免稅賦。自己隨心所欲,沉湎豹房。又寵愛錢寧,江彬,許泰等所謂義子,胡作非為。

    正德十二年十月(1517年)蒙古王子伯顏騷擾邊境。早己盼望打仗的朱厚照像打了雞血似的決定御駕親征,眾大臣苦苦相勸,這位鎮國大將軍哪裡聽得進去,索性一個文官不帶,帶上五萬人馬只奔應州。你還不要不服,人家排兵佈陣有板有眼,結果贏了,還親自上陣斬殺一人,雖說己方傷亡大點,但韃靼人打退了,過程不重要,關鍵看結果嘛!兩軍交戰,誰退了就是誰慫了。一時間,皇上鎮國大將軍朱壽威名遠揚,再加上一幫善於吹捧的寵臣施展渾身解數,傳得神乎其神。其實只能算一場小衝突,蒙古人也不過是試探一下,並沒有想發動大的戰爭,不過想開通貿易,倒也成全了朱厚照的打仗癮,既然你說贏就贏了吧,你行,我認慫,只要允許做生意就行!

  • 6 # 媚之夭夭

    如何評價明武宗的應州大捷?!

    關於明武宗指揮的應州大捷,雖然殺敵不多,但對於大明朝曾經發生的“土木堡之變”的七十年後,能夠取得了這樣的勝利確實不易!同時,通過了這場戰爭,讓蒙古兵幾十年後都不來進犯,對於國家的邊防穩定作用是巨大的!

    縱觀明武宗一生,追求聲色犬馬,荒謬匪夷所思!但是這一場應州大捷為他在歷史上增色不少!

    為什麼呢?

    發生了“土木堡之變”的大明朝,己是江河日下!正是這場應州大捷,大大鼓舞了士氣!

    1447年,大明朝經歷了“土木堡之變”後,真的是朝中不朝了!

    從上到下,全部是一片頹廢之氣!

    正德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517年,蒙古小王子率兵來襲!平時躍躍欲試的明武宗終於有顯手的機會了!

    於是,明武宗率領的五萬多人,同蒙古小王子的四萬多人,進行了戰鬥!

    戰鬥的結果是:蒙古兵死了二十多人,明朝這邊死了五十多人,最後蒙古小王子帶兵西去!歷史上稱應州大捷!

    如果單單從戰鬥結果的資料來看,這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對於曾經發生了“土木堡變”的大明來說,久違的一場勝利,大大鼓舞了士氣!提高了士氣!這才是最重要的!

    雖然是小勝,但換來了邊防幾十年的相安無事,也是應州大捷之功!

    應州大捷,是明武宗親自指揮的!

    這場戰爭雙方的資料都不顯眼,但歷史意義之大是不爭的事實!

    經歷了“土木堡之變”的大明朝,還沒有衰退到不堪一擊的地步!

    蒙古小王子帶兵進犯,明武宗的抗擊,結果是小王子西逃,換來了邊防幾十年的相安無事,是大明之福,是天下蒼生之福!

    因為戰爭的爆發,無論是人力財力都是大投入,這一場戰爭換來了彼此的相安無事,意義非同凡響!

    也可以說,應州大捷在歷史上給明武宗增色不少!

    由此可見:明武宗雖然荒謬,他這場應州大捷讓他在大明歷史上有了一定的歷史地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活著的真諦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