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真的是隋煬帝的公主楊吉兒嗎?
7
回覆列表
  • 1 # 趣向雜談

    當然是長孫皇后了!

    文德皇后:長孫氏 (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河南洛陽人,小字觀音婢。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女,唐朝宰相長孫無忌同母妹,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唐高宗李治母親。 大業九年,長孫無憂13歲,嫁唐公李淵次子李世民。 筮者曾預言她“貴不可言” 武德末年儲位之爭期間,長孫皇后與房齡“同心影助”李世民,並在玄武門之變當天親自激勵將士,李世民即位後,立為皇后。

    長孫氏是一位有趣的賢后,自稱不涉朝政,但時常以古事設喻勸諫皇帝,更留下“朝服勸諫”以迂迴策略保護大臣的美名;不允許自己的同母兄長孫無忌為宰執,卻因不願留下“恃寵”惡名而請求李世民赦免其參與謀反的異母兄安業;性情不好奢靡,卻有以丹羽金葉製作的“歧頭履”傳世;史載“造次必循禮”,卻有活潑浪漫的《春遊曲》流傳;出生於崇尚佛教的家庭,卻斥責佛道為異端,在重病時駁回皇帝為其大赦延壽的決定;對於自己掌管的宮人嬪妃非常仁慈,卻敢於在其著作《女則》中毫不留情地指摘東漢明德皇后的過失。

    在後位時,善於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為政的失誤,並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後為李世民誕下三子四女。

    貞觀十年(636年)六月,長孫氏在立政殿崩逝,終年36歲,諡號文德皇后,十一月葬於唐昭陵。咸亨五年(674年),加諡號為文德聖皇后。天寶八載(749年),加尊號為文德順聖皇后。李世民譽之為“嘉偶”、“良佐”並築層觀望陵懷念。

    嘗著有《女則》三十卷,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僅存《春遊曲》一首。 長孫皇后一生輔助李世民做了很多大事,卻不幹政: 訓誡諸子:長孫皇后生性簡約,不喜歡浪費,所需的東西,夠用就可以。

    對於皇子要求也很嚴格。她經常訓戒諸位皇子,要求他們以謙恭節儉為先。即便對於自己的親生子女也不例外。

    長孫皇后的長子李承乾,自幼便被立為太子,由他的乳母遂安夫人總管東宮的日常用度。遂安夫人對於太子十分上心,覺得東宮之內器物還不夠,於是在長孫皇后面前屢次要求增加費用。長孫皇后雖然愛護兒子,但並不想助長東宮的奢侈之風。

    她對遂安夫人說:“身為儲君,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揚,何患器物之短缺與用度之不足啊!”於是駁回了遂安夫人的請求。貞觀的風氣從此處也有所體現。

    調和直諒 長孫皇后御下平和,從不無故令人有冤。太宗長年行軍打仗,脾氣難免急躁。後廷之人常因小事觸怒太宗。長孫皇后深諳太宗脾性,總能讓在氣頭上的丈夫熄滅雷霆之怒。

    有一次唐太宗一匹心愛的駿馬突然無病死掉了,唐太宗遷怒於養馬的宮人,“將殺之”,長孫皇后並沒有直接為宮人求情,而是對丈夫談起了兩人曾經共同讀過的一個故事:“過去齊景公因為馬死了要殺人,晏子就請求列舉養馬人的罪過,說:‘你養的馬死了,這是你的第一條罪;讓國君因馬死而殺人,老百姓知道了,必定埋怨我們的國君,這是你的第二條罪;諸侯聽到這個訊息,必定輕視我們的國家,這是你的第三條罪。’齊景公聽後便赦免了養馬人的罪。陛下曾經在讀書時看到過這件事,難道忘了嗎?”唐太宗聽了妻子的這番話後自然會意,養馬宮人也因此得以免罪。 唐太宗又對房玄齡說:“皇后在各種政務政事上都能啟發影響我,對我極其有好處。 養馬人這樣的宮人只是皇宮內苑裡極其卑微的人物,但長孫皇后仍然以她的仁慈智慧照拂著他們,不因他們地位卑微而輕視他們的安危性命,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個寬和明理的女主人,才能使得宮內沒有任何冤屈。

    抑制外戚 唐太宗和長孫皇后情義深重,對於妻子的家族也十分恩寵。

    長孫無忌與唐太宗為布衣之交,又是皇后胞兄,還是輔佐元勳,李世民視為心腹,讓他自由出入皇宮內室,對他的待遇群臣無人堪比。幾度想要任命他為尚書右僕射,卻遭到長孫皇后的反對,她覺得自己身為皇后,家族的貴寵以極,不願意家族子弟遍佈朝廷,於是再三阻撓丈夫授予哥哥大權,太宗認為長孫無忌才兼文武,沒有聽從。但長孫皇后異常堅定,在無法說服丈夫的情況下,轉而私下命令哥哥讓他堅決辭職,拗不過妻子的堅持,李世民只得解除長孫無忌尚書右僕射的官職,但卻將他升為從一品地開府儀同三司,讓長孫無忌享受高官厚祿但不管事。長孫皇后這才滿意的喜見顏間。 長孫皇后對外戚之事一直以前代為鑑,臨終前仍然不忘囑託丈夫不要給予她的家族太多。她認為自己的家族有幸結為皇室姻親已經是很大的榮幸了,但他們並非都是才德出眾之人卻身居高位,所以很容易遇到危險,想要長久無憂,就不能讓他們擔任要職,只需要以外戚的身份覲見,就已經是極大的幸事了。

    長孫皇后對於家族的看法再聯絡日後之事,足見她的非凡的遠見和智慧。

    贊成帝治 長孫皇后對於丈夫的事業一直以來都是全力支援的,作為皇后,她對於內宮治理上的優秀自不必多提。

    護俾忠良,贊成帝治更是十分出色。長孫皇后對於太宗是十分了解的,她知道丈夫為君不易,雖然李世民在納諫方面做的已經是非常出色,但總有疏忽不及的地方,況且善始善終對於任何人而言都不是易事。於是她常常勸說丈夫要始終記得容納良言。

    長孫皇后曾借長樂公主李麗質嫁妝一事諫言,她認為,“韓非謂之說難,東方朔稱其不易”忠言逆耳利於行。肩負國家社稷之人最要緊的就是容納忠言。

    “納之則世治,杜之則政亂”。如果太宗能深切瞭解,那麼就是天下之幸。臨終之時,仍不忘囑咐丈夫,要親信君子,遠離小人,容納忠臣良言,不可聽信讒言,停止遊獵勞役。 詩曰“夙夜匪懈,以事一人”此之謂也。唐太宗得賢后作配,唐朝有這樣敢於諫言,遠見卓識的皇后,貞觀之治的出現長孫皇后實在助益良多。 獎進忠良 長孫皇后和唐太宗生有不少兒女。太宗對他們都寵愛有加,關愛之心與尋常父親並無區別。

    長樂公主李麗質因長孫皇后所生,太宗對她特別鍾愛,將她許配給長孫無忌之子長孫衝。 貞觀五年開始準備嫁妝,唐太宗對眾臣說“長樂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並所鍾愛。今將出降,禮數欲有所加”。

    大臣紛紛表示“陛下所愛,欲少加之”,於是進言請求雙倍於永嘉長公主,太宗欣然同意。然而魏徵對此表示反對。因為永嘉公主乃是長樂公主的姑姑。此舉逾越了禮制。太宗回宮把此事告訴了長孫皇后。長孫皇后得知此事後感嘆魏徵能“引禮義抑人主之情”,並對他大加讚賞。特地派人前去賞賜給魏徵絹四百匹、錢四百緡,並傳口訊說:“聽聞你正直,見識到了,希望你一直保持,不要改變”。在太宗並未有所表示的時候,長孫皇后直接對魏徵加以賞賜,並暗示自己會給予支援,可謂給魏徵注入了強心劑。也正是因為有長孫皇后這樣的靠山,魏徵的正義直諫才會這般順利。 用俾房魏 長孫皇后雖然不主動出面干涉朝政,但她對於賢良卻從來看重。唐太宗是一個性情中人,手下諫臣眾多,儘管太宗善於調整心態,聽取意見,但難免有被衝撞的時候。盛怒之下,也會出現過失。

    這個時候,身為妻子的長孫皇后就會發揮她的柔性力量,安撫丈夫,護佑賢良。 最著名莫過於“朝服進諫” 一次李世民下朝回宮後,十分氣憤地對妻子說:“我以後找機會一定要殺了那個鄉巴佬!”長孫皇后問道“是誰惹怒了陛下?”,李世民回答說:“魏徵經常在朝堂上羞辱我。”長孫皇后面對盛怒中的丈夫。既沒有順水推舟出言煽動,也沒有唯唯諾諾,默不敢言。她做了一個奇特的舉動,暫時不理會丈夫,退到裡間,換上了正式的朝服。然後走到丈夫面前表示祝賀。李世民十分驚奇,詢問妻子的用意。長孫皇后則笑著答道:“我聽說君主開明則臣下正直,如今魏徵正直敢言,是因為陛下的開明,我怎能不祝賀呢!”太宗聽了轉怒為喜,之後更加重視魏徵。

    同樣受惠於長孫皇后的還有房玄齡,當時房玄齡因過錯被遣回家,長孫皇后便對唐太宗說:“玄齡侍奉陛下時間最久,為人小心謹慎,頗有奇謀秘計,他知道的事情從無洩露,如果不是有大的過錯,希望陛下不要放棄這麼一位大臣”。太宗聽了妻子的意見,覺得有理,之後便再次重用了他。詳觀上面兩件事情,長孫皇后對於太宗的影響力自是不用多說。自古國家將興,必有明君臨朝,而又有哲後作配。關雎美后徳,長孫皇后維護中正之臣,實不負關雎之美。 鶼鰈情深生死相隨 唐太宗登基後生過一場重病,纏綿床榻累年,長孫皇后悉心照料,晝夜不離左右。

    唐太宗和長孫皇后自少年結髮,共同進退十多年,即使武德末年生死攸關之際都互不離棄。因感念丈夫對自己付出的真心實意,長孫皇后將毒藥系在腰間,準備“若有不諱,亦不獨生”。

    貞觀八年(634年),帝后生死相依的情景再度出現。在九成宮的某夜,柴紹突來告變,太宗立刻穿上盔甲,同房就寢的長孫皇后,見丈夫全副武裝準備,不顧自己病體虛弱,立即緊跟太宗而出。左右竭力勸說她應以身體為重,然而長孫皇后只顧念著丈夫,不惜自身病情加重,執意隨從丈夫,直至此事完結。 無須誓言表白,多少次危難中的生死相隨,增進了李世民與長孫氏在相知相守歲月中的濃情深意。

    無論夫妻倆身份如何改變,始終渝。當太宗面對長孫皇后的遺作,悲痛欲絕,親口對侍臣說出“我豈不知道皇后之崩是天命而不得不割情?只是想到失去賢妻良佐,仍然剋制不住悲傷啊”時,太宗和長孫皇后夫妻二人的情深意篤已然昭顯。 愛屋及烏 太宗對長孫皇后的寵愛同樣惠及到了長孫皇后的親族身上。太宗對長孫無忌的寵遇眾所周知,自太宗登基開始便一再加恩,委以腹心,群臣莫及。

    長孫皇后父親早喪,後來由舅舅高士廉撫養,她與李世民的婚事也是由高士廉促成。因此,太宗一生對於高士廉都非常感激,極其敬重。貞觀二十年(646年)高士廉病重,太宗親臨其家探望,並和他述說生平往事,感慨流涕。 長孫皇后 二十一年(647年)高士廉去世,太宗因著“故舊情深,姻戚義重”,不顧自身病體和大臣勸諫執意要去臨喪。後來在陪葬詔中太宗又不忘強調“朕爰在弱齡,早敦姻戚,綢繆眷遇,多歷年所”可見對高士廉的感念。類似“地兼賢戚”,“地兼姻戚”“椒掖之親”的詞語在下達給長孫無忌和高士廉的詔書中比比皆是。當然長孫無忌和高士廉除了長孫皇后的原因之外還有自身的才幹,可是其他人卻是實實在在的“以後親”了。

    長孫皇后的族子長孫祥,他的父親長孫安世曾經是王世充部署,但因為長孫皇后的緣故,長孫祥得以在唐廷做官,並最終做到刑部尚書。長孫敞因受賄被免官後,太宗卻因為他是皇后的親叔叔,常常賞賜給他大量絲絹,不久不僅重新任命還升他宗正卿。 比起私惠後親,還有更明顯的事,貞觀初年,長孫皇后的異母哥哥長孫安業(名無憲,字安業)參與謀反,按律當誅,卻因為長孫皇后的求情,太宗免除了他的死罪。唐律謀反本十惡之首,最後不僅活命還官拜兵部尚書,封薛國公。親兄弟謀反,皇后沒有跪著請罪,擔心自己被株連,反而以“釋憾於兄”這個牽強的理由直接要求太宗網開一面饒恕這位異母兄長,能有如此的自信,可見“恃寵”之言非虛。 長孫皇后臨終前之所以要說“妾之本宗,慎勿處之權要,但以外戚奉朝請,則為幸矣”。

    當一個皇后不去憂慮人走茶涼,反而擔心皇帝莫要賞賜太多時,必然是因為皇帝已經對自己的家族太好了。 其實唐太宗對長孫皇后親族的好也就是和普天下所有愛妻子的丈夫一樣,愛她所愛,親其所親,身為帝王在自己力所能及又無傷大雅的範圍裡給予妻子最好的。 帝后互動 李世民愛重長孫皇后,尊重她的看法,即使朝政大事也毫不避諱。經常向長孫皇后詢問朝中賞罰之事,長孫皇后不想回答時以“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為由拒絕干涉朝政。李世民卻一定要和她討論,再三詢問,長孫皇后無奈之下決定不理踩丈夫,以沉默應對,對此李世民對妻子也毫無辦法。

    唐太宗與長孫皇后 朝政之外,長孫皇后和唐太宗的相處頗有有閒情逸趣。 九成宮作為避暑度假佳地,深得唐太宗的深信。貞觀六年,他和長孫皇后一起去九成宮避暑,興之所至便拉著妻子在九成宮中散步,歷覽臺觀。帝后二人走到西城背陰處時,突然發現所處位置的泥土異常溼潤。太宗放開妻子,拿起手杖朝地上深礎,不多久,便冒出了泉水,帝后二人十分欣喜。太宗特地讓魏徵撰文,歐陽詢書刻《九成宮禮泉銘》,以作紀念。

    太宗與長孫皇后還常常奉養高祖,誠心盡孝。太宗與長孫皇后互進御膳,又獻服御衣物,長孫皇后執櫛為高祖理髮戴冠,看到高祖發已花白,心中感懷,與太宗皆不禁流淚,如同家人常禮。

    一代明後,逸事流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掃毒2》的大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