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柚子愛遊戲

      中國酒令名目繁雜,無法精確統計到底有多少種類。據清代俞敦培著<酒令叢鈔>記載,大體分為四大類,即:古令、雅令、通令、籌令。<中國酒令大觀>(麻國鈞 麻叔雲編著)則分為:覆射猜拳類68種;口頭文字類348種;骰子類128種;骨(牙)牌類38種;籌子類78種;雜類56種等六大類,計726種。現分別舉例概述如下。  1、雅令和通令  中國的酒令五花八門,大致分雅令和通令兩大類。見於史籍的雅令有四書令,花枝令、詩令、謎語令、改字令、典故令、牙牌令、人名令、快樂令、對字令、籌令、彩雲令等。  酒令雅令的行令方法是:先推一人為令官,或出詩句,或出對子,其他人按首令之意續令,所續必在內容與形式上相符,不然則被罰飲酒。行雅令時,必須引經據典,分韻聯吟,當席構思,即席應對,這就要求行酒令者既有文采和才華,又要敏捷和機智,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飲者才思的專案。例如,唐朝使節出使高麗,宴飲中,高麗一人行酒令,唐使即應對曰:“許由與晁錯爭一瓢,由曰:‘油葫蘆’,錯曰:‘醋葫蘆’”。名對名,物對物,唐使臣應對得體,同時也可以看出高麗人熟識中國文化。《紅樓夢》第四十回寫到鴛鴦作令官,喝酒行令的情景,描寫的是清代上層社會喝酒行雅令的風貌。  唐代傳奇《申屠澄》記載了一則關於雅令的動人故事。布衣秀才申屠澄赴任縣尉,風雪阻途,夜投茅屋。好客的主人燙酒備席,圍爐饗客。風流才子申屠澄舉杯行令:"厭厭夜飲,不醉不歸",引用《詩經》句行雅令。不料話音剛落,坐在對面的主人之女就咯咯笑了起來,說:"這樣的風雪之夜,你還能到哪裡去呢》"說完,少女多情地看了申屠澄一眼,脫口出令:"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申屠澄聽後,驚歎萬分。他知道少女是用《詩經· 鄭風· 風雨》裡的詩句,隱去"既見君子,雲胡不喜?"後兩句,說明少女已含蓄而巧妙地向他表達了愛慕之意。於是,申屠澄向少女的父母求婚,喜結良緣。  四書令,是以《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的句子組合而成的一種酒令,在明清兩代的文人宴上,四書令大行其時,用以檢測文人的學識與機敏程度。  花枝令,是一種擊鼓傳花或綵球等物行令飲酒的方式。唐白居易的《就花枝》詩曰:“就花枝,移酒海,令朝不醉明朝悔。且算歡娛逐來,任他容鬢隨年改。”徐某《拋球樂辭》:“……灼灼傳花枝,紛紛度畫旗。不知紅燭下,照見綵球飛。”可見唐人飲酒擊鼓傳花遞球的場面何等熱鬧。《紅樓夢》七十五回就有一段“花枝令”的描寫。  籌令,是唐代一種籌令飲酒的方式,如“論語籌令”、“安雅堂酒令”等。後者有五十種酒令籌,上面各寫不同的勸酒、酌酒、飲酒方式,並與古代文人的典故相吻合,既活躍酒席氣氛,又使人掌握許多典故。“如孔雀開樽第一”;“孔融誠好事,其性更寬容”。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得此不飲,但遍酌侍客,各飲一杯。至於“牙牌令”,是唐代籌令的一種變異形式,它與安雅堂酒令相似,也盛行於明清。《紅樓夢》四十四對牙牌令作了精彩細緻的描寫。  通令的行令方法主要擲骰、抽籤、划拳、猜數等。通令很容易造成酒宴中熱鬧的氣氛,因此較流行。但通令擄拳奮臂,叫號喧爭,有失風度,顯得粗俗、單調、嘈雜。  通令的行令方法主要擲骰、抽籤、划拳、猜數等。通令很容易造成酒宴中熱鬧的氣氛,因此較流行。但通令擄拳奮臂,叫號喧爭,有失風度,顯得粗俗、單調、嘈雜。  民間流行的"划拳",唐代人稱為"拇戰"、"招手令"、"打令"等。即用手指中的若干個手指的手姿代表某個數,兩人出手後,相加後必等於某數,出手的同時,每人報一個數字,如果甲所說的數正好與加數之和相同,則算贏家,輸者就得喝酒。如果兩人說的數相同,則不計勝負,重新再來一次。划拳中拆字、聯詩較少,說吉慶語言較多。如"一定恭喜,二相好,三星高照,四喜、五金魁,六六順,七七巧,八仙過海"、"快得利"、"滿堂紅"(或"金來到")等等。這些酒令詞都有討吉利的涵義。由於猜拳之戲形式簡單,通俗易學,又帶有很強的刺激性,因此深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中國古代一些較為普通的民間家宴中,用得最多的也就是這種酒令方式。  2、覆射猜拳類  流水席  這裡又分兩類,即覆射和猜拳。覆射令是由漢代的"藏鉤"遊戲發展而來。藏鉤到了唐代分二途發展,一為博戲,一為酒令。其基本方法都是藏起某物,令對方猜射;或一人說出一字,以該字隱某物,令對方也以一字射此物。如<紅樓夢>第六十二回,探春以覆了一個"人"字和"窗"字,令寶釵射一物。寶釵知道探春用了"雞窗"、"雞人"的典故,故射"雞",寶釵算射中了。這叫"雙覆一射"。  又如猜子令,即一人手握一枚爪子,左右手一實一空,令對方猜瓜子在哪隻手中。猜不中罰酒;猜中則由覆者罰酒。也可用三枚瓜子、兩故花生,叫"三紅兩白",分別握右兩手中,隨意出一拳讓對方猜。先猜單雙,後猜幾枚,再猜紅白,叫作"五子三猜,兩手不空"。猜不中罰酒,猜中,則由出拳者飲酒。春節將臨,此令不妨可在親友酒席上施行。  划拳,它是唐代"手勢令"的後裔。划拳又作"豁拳"、"豁指頭",它又有"拇戰"、"拇陣"的雅稱。明代李日華的<六研齋筆記>、清代郎廷極麗<勝飲篇>均有記述。它也是在現代酒桌上常用的一種酒令。  3、 口頭文字類  這一類酒令沒有其他行令工具,而只以口頭吟詩、作對、唱曲(現代可唱卡拉ok)、猜謎等行令,故名。它發端甚早,春秋時代的"當筵歌詩"、"投壺賦詩"、"即席作歌",己開後代此令的先河。明請以後,這類酒令發展較快,各種名目層出不窮。清代佚名<新刻時尚華筵趣禾談笑酒令>、張潮<下酒物>,均是此類酒令的專著。  女兒令,是這類酒令的代表。<紅樓夢>第二十八回,寶玉、薛蟠、蔣玉函在馮紫英家中吃酒時行的" 女兒樂、喜、悲、愁" 的令便是。  下面再舉個"一物雙說令"的例子。  一物雙說令也是口頭文字類酒令。它的行令方法是:每人說出一物,再接兩句話,要求這兩句話音同而義反。合席輪說,不成則罰酒一懷。如:" 風中臘燭,流半邊,留半邊。" 夢裡拾珠,拾一顆,失一顆。" 這流、留和拾、失就是音同義反的字,符合此令的規則。  4、骰子類  骰子類的酒令以骰子為行令工具,故名。此令為唐代酒令中比較普遍的一種,常見於唐代詩人的詩句中。張祜、杜牧<骰子賭酒>聯句:<骰子逡巡裡手拈,無因得見玉纖纖。" 元稹<贈崔元儒>詩:"今日頭盤三兩擲,翠娥潛笑白髭鬚。"即是描寫擲骰賭酒的情景。  骰子類酒令在明清兩代得極大的發展,人們依握骰子六面採點的象徵,編制了大量的酒令。小型酒令層出不窮,大型酒令用多枚骰子排列組合函二百餘採,如"繪芳園酒令",甚至終席不能行畢一令。還有將骰子與其他遊具結合,形成一種綜合性的骰子令,如"月夜鐘聲圖令"等。  <金瓶梅>第六十回中有"花名貫<四書>頂針令"、"區禽、果名貫骨牌、官名令" 及第六十七回"雪字擲骰令"便是骰子令。  <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在群芳夜宴開始前,寶玉因說:" 咱們也該行個令才好。" 麝月便提議:" 拿骰子咱行搶紅吧。"  搶紅令,色是屬於骰子類的酒令,工具是六枚骰子。這一種酒令不拘人數,不須要有什麼文化程度,即使文盲也可以參加的飲酒遊戲。  它的行令方法是:不論人數,用六枚骰子擲,每人擲一次,每次若得"紅四",則取出,直至六枚"紅四"取完為止。每擲一次無"紅四"者,罰酒一杯。就這麼簡單!現在節假日或親朋好友間聚會的宴席上,酒到興濃時,不妨可以玩一下這種搶紅的酒令,能使大家掀起鬨笑呼喊的喝酒高潮。  這酒令出自清代人蓮海居士所撰的<紅樓夢觥史>。初一見這書名,還以為是專門記述<紅樓夢>中的有關喝酒、酒令的專著呢。但一查內容卻不然。如<飛花令>、<闌干令>、<擲紅綠令>等等,<紅樓夢>就沒育;而<紅樓夢>中有的如<女兒令>、<牙牌令>、<佔花名令>等觥史中卻沒有。莫非蓮海居士另有紅樓之夢乎?  5、牌類  牌類的酒令,起初是紙牌,稱作"葉子",又叫"葉子酒牌"。這類葉子牌,唐時作酒令牌時亦稱作"彩箋"(劉禹錫詩:"杯停新令舉,詩動彩箋忙")。明清時叫"馬吊"(現在蘇北一帶農村中尚有人會玩)也有用銅鑄成銅錢形,上刻王母,琴仙、詩仙等人物形象,背面刻鑄五言絕詩一首(<酒令大觀>中有一套八枚的圖,可惜無法翻拍)。大概至明清時,牌類酒令的牌具用上了骨牌。《紅樓夢》第四十回"金鴛鴦三宣牙牌令" 便是用骨牌(我們稱為"牌九")行的酒令。此令名為"骨牌離合令",令官取三張牌,先分別報牌名,受令者須念一句與牌名有聯絡的詩,然後三張合起來宣牌的名目,受令者亦須念一句相關聯的詩,否則罰酒。此令的詳細施行情況,請參閱《紅樓夢》四十回文字。  有趣的是,由於這骨牌令是由鴛鴦當令官的,此後便有人稱此令為"鴛鴦令",清代始寧竹秋氏《紅閨春夢》第四十八回的回目為"沐皇恩雙開孔雀屏,聯夜宴小試鴛鴦令"。更有趣的是,自此以後出現了許多以紅樓為名的酒令,如:"<紅樓>人鏡令"、"十二金釵令"、"<紅樓夢>觥史令"、"春滿<紅樓>令"、"<紅樓>芳會令"等等。由此也可見<紅樓夢>的影響之大了。  6、籌子類  籌子類酒令,是因行令時須用籌子作為令具而命名的。根據1982年在江蘇丹徒縣丁卯村出土的,唐代的酒令籌子的器形是:長方形,切角邊,下端收攏為細柄狀;籌長20.4釐米,寬1.4釐米,厚0.05釐米。古時的籌子一般用竹、木或象牙製成,高檔的也有用金銀製成的。正面刻令詞(四書詩詞一句,或花名)反面刻酒約。  籌子類酒令,大都是行的與花有關聯的酒令。如:“二十四花風令”、“散花令”、“尋花令”、“司花令”、“花名貫人名令”及其他“訪鶯鶯令”、“名士美人令”等等。《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賈寶玉和眾姐妹行的酒令便是以骰子、籌子為令具的“佔花名令”(詳情我將在另帖《紅樓夢》中的酒令介紹)。籌子類酒令都比較繁雜,這裡我介紹一種較為簡單的“散花令”:  選一年四季之花十二種,如春花:迎春、春蘭、蕙蘭;夏花:牡丹、芍藥、建蘭;秋花:荷花、秋菊、桂花;冬花:墨蘭、水仙、梅花等分刻十二根籌子上,合席以十三人以下為宜,先拈鬮定出“尋花客”。行令方法:席間諸人,每人掣一根籌,不可示人,“尋花客”開始尋花。即猜某人是什麼花,猜中則持該花籌者飲一杯;猜不中,“尋花者”與持該花籌者猜拳,負者飲酒。  7、雜類  除上述各令因令具不同分類以外的酒令,均歸入雜類。如"曲水流觴令"、"擊鼓傳花令"、"投壺令"、"棋子令"等等。在雜類的酒令中,再奇突的要算"鞋杯令"了。它是以妓女的鞋纖的酒令,即,將酒杯置於鞋中而飲,故名。  鞋杯令,叉名"雙鳧杯令","金蓮杯令"、"妓鞋行酒令"。宋元時開始流行,至明清時大盛。元明間人如楊維禎,明代何元朗、馮維敏、王世貞等皆好於此。這類酒令有"貫月查令"、"摘星貫月令"、"拈月不如令"等。令中的"月"即指鞋杯。  這是一種性變態(纏足便是男人性變態的表現)的心理現象和社會現象。它的行令過程較為繁瑣籠雜,而對現今也無甚現實意義,倒是有些文人寫的有關"鞋杯"的詩詞,將這一陋習寫得詩意盎然,趣味橫生。

  • 2 # 給個老婆餅

    古人的喝酒,分什麼樣的古人喝酒,推車擔擔的、下田幹活的人喝酒,他就是喝得醉馬尿牆,打骨碌碰頭,就是用棍子打也打不出一個文學屁眼來,更不用說是吟詩作對了。你大概說的是那些文人墨客們,他們興致高的時候便飲酒作樂,來了雅興的時候,(非醉非醉之時)李白不就是斗酒詩百篇嗎?特別是看到美好景物的時候,詩興大發,完全沉浸在大自然的幻境之中不能自拔,有的就當場賦詩、有的就出上聯,讓別人對下聯,表現狀態等等不一,故歐陽修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至於現在的喝酒,大多是借酒消愁,還有的是為了緩解生活中的壓力,還有的是情感的缺失懊惱等,至於忘乎所以的大多具少,所以喝醉了就大睡(因為沉醉不知歸路)。總而言之情況也是不一而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當醉熏熏的時候,吟詩作對的基夲上是沒有了,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魔獸爭霸3遊戲中,哪些種族拆家最快?怎麼玩好這款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