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潤心和風語

    曹操不用三顧茅廬就有謀士為其獻謀,諸葛亮出山時,曹操已經基本上統一了北方。

    諸葛亮也算當世高士,典型清高孤傲的知識分子!沒有三顧茅廬他也不會出山。

    綜上所述,就是曹操遇不到諸葛亮,諸葛亮不可能為曹操效力的原因。

  • 2 # 狼眼視界

    曹操再求賢若渴,比劉備還渴嗎? 關羽就沒有雄心壯志?張飛就沒有雄心壯志?雄心壯志就一定要投曹操? 這完全是狗屎邏輯。

    幾千年前的事情,人家內心真實的想法我們沒辦法驗證,或許曹操找過諸葛亮,沒談成條件,也或許諸葛亮想去曹操那裡,待遇不高。這一切的分析和猜測都是沒用的,但是有一點必須要強調。

    諸葛亮那時候在荊州,那時候的荊州是劉表的勢力範圍,換而言之,是劉備的勢力範圍內,考慮一下古代的通訊和交通條件,諸葛亮再牛逼也不是說全華人都知道,畢竟人家還未出山,只是個書生,什麼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什麼的,那都是後人總結的,即使是當時就有傳言,那也是在一定的範圍內相傳的,按照演義的邏輯,劉備得到徐元植的時候,曹操就設計把元植給弄過去了,更何況是諸葛亮這號人物呢,所以,一切不要以事後的眼光去看問題,多考慮當時的環境。或許在當時,諸葛亮的名氣還沒有徐庶的大,畢竟才27歲。

  • 3 # 柿正紅

    曹操文韜武略,能看上《隆中對》“一將將荊州之眾向宛洛,將軍率益州之眾出秦川”的兩路出擊的低劣水平?事實證明,關羽一路出擊,都後方空虛,全軍覆沒,身死地失。兩路出擊,難到要後方全失?

    諸葛投曹魏,還能當上相父?

  • 4 # 中行偃1

    答:!唉,還得重新學習《出師表》。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人家諸葛亮“就想”在南陽種種地,“不想”當官封侯;劉備厚著臉皮死乞白賴地求人家,還送禮……拿了聘禮怎麼能不“驅馳”,沒有辦法,曹操就沒有猥自枉屈、三顧茅廬。

    “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為什麼報效先帝?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姦凶是誰?曹操!諸葛亮投姦凶?姦凶拉攏諸葛亮?

    當然,《出師表》的時候,曹操已經辭世……興復漢室還等著諸葛亮去完成呢!如果曹丕把帝位還給漢獻帝,或者以漢獻帝的名義徵招他,我估計諸葛亮不會拒絕。

  • 5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諸葛亮對於曹操而言,如錦上添花,能用最好,不能用也不傷大雅,畢竟曹操當時兵多將廣,北方各大士族都在曹操手下,曹操最不缺的就是人才,像司馬懿這樣的人,曹操愣是把他一再打壓,留給自己兒子用,周不疑這樣的天才,曹操寧願讓他給曹衝陪葬,楊修這樣的人,說殺就殺了!因為曹操已經不缺這些呀,他手底下有穎川士族源源不斷為其輸送人才,荀彧,荀攸,郭嘉,賈詡,程煜等等等等,而且當時曹操基本統一北方,政府的各種架構,官員的選拔任用體系都已經完善,剩下的只需要穩紮穩打就行。貿然用諸葛亮這個不知深淺,摸不透底細的人,對曹操反而不利。換句話說,當時曹操並不求賢若渴。

    對於諸葛亮來說,投奔曹操,一官半職是肯定有的,但是諸葛亮永遠也不會走進曹操的核心圈子,況且當時曹操勢力基本定型,諸葛亮加入曹操陣營,也只能墨守成規,按照早就定好的規矩做事,自己的才能永遠也不會有真正的發揮。

    而諸葛亮對於劉備來說,就是雪中送炭了,劉備當時岌岌可危,諸葛亮扶劉備於末路,劉備怎麼能不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在劉備那裡就能施展自己真正的才能,成事之後,其地位也絕對是一人之下。

    總結一下就是寧為雞口,不為牛後。

    這種事歷史上很常見,戰國時期,衛鞅是魏國丞相公叔痤弟子,也深受公叔痤器重,但是他寧可當了六年中庶子也不願進入魏國廟堂。因為他知道魏國樹大根深,自己仕魏,頂多只能在魏國混箇中不溜,無法施展自己才能。當窮弱的秦國一發求賢令,衛鞅就去了,因為他知道,秦國求賢若渴,急需一個大才助秦崛起,這個時候衛鞅加盟,絕對會受到秦國國君百分之百的信任,自己在秦國絕對是居高位,掌大權。

  • 6 # 有得觀史

    諸葛亮出山時年僅26歲,一個應屆畢業生,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無名之輩,曹操哪兒知道有個諸葛亮。即便是諸葛亮把自己的簡歷弄得很飄亮,說自己有王佐之才,能擔當大任,可曹操是個老江湖,見過的人才多了,手下就有一堆,他怎麼可能去拉攏一個新出道的黃毛小子?

    曹操不會拉攏諸葛亮,當然諸葛亮也不會投靠曹操,他的目標是劉備集團,那裡才是他實現雄心壯志的地方。

    劉備集團是諸葛亮施展才華的最好平臺。諸葛亮在南陽躬耕的時候,每自比於管仲樂毅,他的志向是要做一個像管仲樂毅那樣的賢相。曹操才是個丞相,他怎麼可能把相位讓給諸葛亮。只有曹操當了皇帝,諸葛亮才有機會當丞相。但曹操當皇帝那叫篡位。劉備就不同了,他是漢室之胄,他當皇帝那叫承繼大統。劉備當了皇帝,諸葛亮就可以明正言順的當丞相。

    在劉備集團諸葛亮可以快速上位。劉備被曹操打得無立錐之地,逃到南陽。這時的劉備文臣極度缺乏,好不容易得到一個徐庶,還被曹操逼走了。而曹操那裡卻是人才濟濟。如果諸葛亮去曹操那裡,不可能很快得到重用,徐庶就是例證。劉備把徐庶當寶貝,徐庶到了曹操那兒,才當了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官。

    在劉備這裡,諸葛亮有資源。先是透過他的老丈人黃承彥結交南陽的名流,然後請最知名的廣告公司老總水鏡先生給自己做廣告。這樣諸葛亮就成了南陽地界的名人。劉備來到南陽,自然會了解到諸葛亮。於是才有劉備三顧茅廬。兩人在隆中見面,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戰略。劉備發現諸葛亮是個大才,馬上委以重任。

    劉備才是諸葛亮的同道人。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是漢獻帝劉協的叔叔,他的戰略目標是恢復漢室。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名為漢相,實為漢賊。諸葛亮是儒家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在他的思想中,劉備仁義、正統,曹操是亂臣賊子、奸雄。道不同不相為謀,所以諸葛亮不選曹操。這一點,諸葛亮看得比荀彧清楚,荀彧跟了曹操,發現曹操要篡漢,自己卻無力改變,最後鬱鬱而終。

    另外,曹操用人唯才是舉,《求賢令》中說得很清楚,即便是陳平那樣,與嫂子私通,貪汙受賄,人品有問題,只要有才,通通可以用。諸葛亮的人才觀是德才兼備,他在《梁甫吟》中也說得明白,像晏子那樣,二桃殺三士,雖有能力,但品行有瑕疵的人他也看不上。曹操那裡像郭嘉那樣品行一般,能力超強的人很多,像諸葛亮這樣德才兼備的人,在曹操那兒未必吃香。

  • 7 # 步武堂

    這個問題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說。

    第一,曹操真的需要諸葛亮這樣的謀士嗎。

    第二,諸葛亮的理想真的就是當一個謀士嗎?

    看清楚這兩個問題,就會很清楚的知道:曹操的求賢若渴的真正意義是什麼,也會知道諸葛亮為什麼不會投奔曹操。

    先說第一個問題,曹操需要的人才是什麼樣的人才。這個問題看看曹操身邊都是什麼人就清楚了。

    通常說曹操身邊有“五大謀士”:荀彧,郭嘉,荀攸,賈詡,程昱。這五位各個都是絕頂的高手,無論是政治遠見還是謀略水平,甚至言談舉止都是三國時期“謀士”中的頂尖人物。

    諸葛亮和這些人相比,如果是同處在曹操麾下的話,並沒有超出這五個人的能力讓曹操“眼前一亮”的過人之處,甚至在曹操手下,諸葛亮都沒有讓曹操多看一眼的機會:五大謀士個個都足智多謀。各有特長(具體不再單獨羅列)

    諸葛亮成名之前,重點幹了兩件事,第一件就是為自己造勢,包括與地方勢力和名士的交往,與荊州名門黃氏家族結親等。以求擴大影響。另一方面,諸葛亮也是“南山名士派”的創始人之一。以南陽躬耕為抓手,上演“隱士”真人秀,透過水鏡先生為廣告代言人:“臥龍鳳雛,得一人而的天下”。

    這一套,曹操未必不知,但肯定不信。即使是諸葛亮的著名的《隆中對》恐怕很難入曹操法眼:曹操要的是:天下歸心,而不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劉備是需要《隆中對》的,惶惶如喪家之犬的他,看到有人給他找了一塊地兒,高興的做夢都會笑醒。

    不過這一點,諸葛亮還是看得太透,劉備加上他自己,最大的本事,也就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年輕的,沒什麼資歷和業績的諸葛亮,是不會引起曹操的注意的。

    第二個方面,諸葛亮究竟要做一個什麼樣的謀士?

    諸葛亮想做的不是謀士而是“國師”。

    諸葛亮躬耕南陽,坊間傳說是在“待其明主而輔之”。那麼諸葛亮所期待的明主又是什麼標準呢?

    簡單的講,就是像劉備那樣“志大才疏”的明主。像曹操那樣的又有理想,又有能力的明主,諸葛亮不想去,曹操也不想要。

    而諸葛亮的“路邊小廣告”能打動的也就是像劉備這樣的“志大才疏”的人主,而且劉備的“志大才疏”也是諸葛亮需要的人主特質。

    諸葛亮儘管名氣不大,但是能力還是不小的,而他的能力是需要透過一個有志氣沒本事的主兒來實現,主子有志氣,諸葛亮有能力,二人珠聯璧合,劉備管人諸葛亮管事,董事長加總經理這個結構對於沒什麼大的固定資產的“小公司”是再適合不過了!

    諸葛亮在劉備那裡“如魚得水”,可以暢快淋漓的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也可以很任性的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在劉備那裡,諸葛亮就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那個“雞頭”,在曹操那裡估計能不能做“鳳尾”都有待“商榷”。

  • 8 # 初心如舊

    曹操求賢若渴為啥不去請諸葛亮?諸葛亮雄心壯志為啥不投靠曹操?

    這問題需要從曹操,諸葛亮雙方來回答。曹操求賢若渴是說的曹操早期,比如不惜代價,不計成本百般挽留關羽;官渡之戰中,不及穿鞋,赤腳出迎許攸;不計前嫌,不念舊惡,不報私仇,接收殺死愛將兒子侄子的張繡投降;不恥屈尊,寬容當面辱罵,聽勸解饒恕收降猛將張遼……等等。但隨著實力壯大,地盤擴張,地位提升,事業日益繁榮昌盛,曹操的愛才之心已經日漸式微。

    比如,建安十六年(211)益州劉璋的別駕張松,本來想充當內應,把益州送給曹操,但為試探誠意,在接待的辦公室主任楊修面前,故意吹噓益州,貶低曹操,顯示自己過目不忘,但曹操不吃這套,要不是楊修勸誡,差點殺了張松,結果張松把這禮物送給了劉備。因為這時的曹操,已經過了人材需求的飢渴期。而曹操大規模聚集人材的初平年間(190-193),諸葛亮還是9-12歲的兒童,這時候,曹操根本不可能知道啥諸葛亮,而三幾年後,聰明的兒子曹衝出生,曹操愛如珍寶,更不可能對陌生的少年感興趣了。

    至於諸葛亮,既然有自比管仲,樂毅的雄心壯志,為啥不主動投靠曹操,以展示才華,施展抱負?這其中可能的原因: 第一,管仲當初是輔佐公子糾的,曾經射了齊桓公一箭,但齊桓公聽從鮑叔牙勸誡,不計射自己之仇,還放下架子,親自出城上門迎接管仲。諸葛亮受司馬徽影響,不想低聲下氣,上門求人,而希望被人請求;

    第二,建安十二年(207),距曹操當年圍攻徐州,為父報仇時,一路燒殺屠城,已經有好長時間,曹操惡名幾乎人盡皆知,諸葛亮可能厭惡曹操為人;第三,崔琰,荀彧,荀攸,郭嘉,程煜,劉曄等才高八斗的名人,早在初平年間,已經聚集曹操集團,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隨著曹操滅袁紹,定袁術,除陶謙,平呂布,敗馬超,剪滅群雄,權力地位日益顯赫,諸葛亮明白,即使自己求上門,可能也會被邊緣化。比如,早在六七年前投曹操的司馬懿,還裝病回家,直到諸葛亮出山,司馬懿甚至還沒上班;

    第四,劉備駐防荊州的新野,已經五六年,這地方距離諸葛亮居住的隆中很近,劉備仁慈名聲廣為傳揚,這比較符合諸葛亮的志向,換句話說,諸葛亮心目中,已瞄準了劉備;第五, 從諸葛亮聽說徐庶把自己推薦給劉備,立時嚴肅斥責,以及柴扉大門對聯“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看,諸葛亮心底存在隱居山水,樂享田園意思,並不想在亂世出仕為官。(1:04)

  • 9 # 大嘴黑鍋

    天下的人才可分為“團隊型”和“一言堂型”,從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來看,他不屬於前者而是後者!假如他投奔曹操,能力太強又不會團隊合作,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也許就看不到曹操笑到最後了!況且曹操有才而多疑,他可不像劉備那般有事無事問諸葛亮,搞不好曹操因為諸太聰明而把他歸為荀彧一類的人才,諸就一命嗚呼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勇士隊能獲得2018-2019賽季的總冠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