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隨著智慧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普及,孩子和家長之間關於電子產品和資訊科技的應用所引發的矛盾也愈演愈烈。然而生活在資訊化時代,我們無法把孩子跟電子產品完全隔離開,電子產品和資訊科技亦不是洪水猛獸,一味禁止孩子接觸,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也未必是好事。教育專家表示,在面對電子產品及其他資訊科技時,最好的辦法是讓其成為孩子豐富多彩生活的一部分,在合適的範圍內更有創意、更有效地發揮功效。要讓電子產品真正成為學習和獲取資訊的有益工具,最關鍵的是要引導孩子養成正確使用電子產品和資訊科技的習慣,真正實現趨利避害。資訊科技應用得當,孩子們會更容易獲取知識,不僅有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也會為他們未來生活在資訊科技高度發達時代奠定良好基礎;應用不當,則會使孩子們惰於學習,沉於交流,迷於娛樂。你認為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10
回覆列表
  • 1 # 打臉張

    一、著力培養小學生對資訊科技課程的興趣和意識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小學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開始就指出:中小學資訊科技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資訊科技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在實施小學資訊科技課程教學時,應該把準學生的興奮點,因勢利導進行興趣的培養。 1、藉助實用遊戲激發學生的興趣 遊戲總能吸引人的眼球,總能給人帶來樂趣。在小學各課程中採用遊戲教學法的例子很多,小學資訊科技課程教學也不例外,在小學資訊科技課程教學中引入遊戲教學法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正是基於這一點,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總是能大膽採用遊戲教學法。 例如:按傳統方法教學鍵盤的功能與指法訓練,對於剛剛接觸計算機的小學生來說,既困難而且又枯燥,我們不妨採用《金山打字通》,該軟體功能之一就是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熟悉鍵盤上26個字母的鍵位結構以及相應功能鍵的作用。在指法訓練中,小學生看到螢幕上那些五顏六色的英文字母時,學習的興趣陡然提升,並飛速地在鍵盤上尋找對應的字母,一旦輸入有錯,計算機就會立即發出警告聲。而每當操作者闖關成功,電腦同樣會出現鼓勵性的提示話語,並出現重新練習或進入下一關的提示話語,學生從中品嚐到了成功的喜悅。為了能夠闖關成功,小學生們會竭盡全力提高自己的輸入速度和準確率,此時教師因勢利導,告訴學生要使自己的輸入速度有大幅度的提高,就必須掌握正確的指法,學生也就產生了學好指法的願望。原本枯燥無味的指法練習,透過遊戲闖關,激發了學生百練不厭的興趣。 2、運用合適的模式培養學生的興趣 小學資訊科技課是一門以操作為主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創新性,不能完全採用與其他學科一樣的教學模式,應採取符合小學資訊科技課程本身特性的教學方法,以便於學生在模仿和創新中不知不覺、循序漸進地學習掌握資訊科技有關的知識與技能。“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就是一個能極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資訊科技課程興趣的模式。 例如:在教學Word“插入圖片”時,先給學生呈現以前學生製作的精美作品,如:配有學生自己照片的年掛曆、生日賀卡等。看到這些作品,學生會想“我能製作出這樣的作品嗎?”,教師適時切入課題,“這些作品就是用Word做出來的,你們一定能做出來,而且一定做得比這些作品更好”;接著教師就可以圍繞這些圖文並茂的作品,設計一系列由簡單到複雜、由易到難的任務,並引領他們分析這些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以及完成這些任務的方法,學生就會迫不及待地行動起來。這樣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關聯的學習情景,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熱情,為逐步完成任務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進而達到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的目標。 3、生活化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興趣 小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主要目的是要應用資訊科技,這種應用可以是學習方面的、娛樂方面的,也可以是生活方面的……。2012年5月,中國教育技術協會資訊科技教育專業委員會發布了《基礎教育資訊科技課程標準(2012版)》,該標準提到的學生素養的外在表現之一是“在熟悉並利用技術條件和環境的基礎上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與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小學資訊科技課程時,要有目的地培養學生應用資訊科技的意識。 例如:在“收發電子郵件”教學中,可以圍繞一些節日大做文章。比如:圍繞六一兒童,讓小學生給留守同學、或殘疾兒童寫一封電子郵件;圍繞母親節,給自己的媽媽寫一封電子郵件,跟媽媽說說悄悄話;圍繞教師節,讓小學生給老師寫一封電子郵件,感謝老師多年來對自己的教育與培養,等等。讓小學生把資訊科技與自己的日常生活聯絡在一起,學以致用,感受資訊科技課帶給自己的樂趣,增強其學習興趣。

    二、從教學方法入手,改“授魚”為“授漁” 眾所周知,資訊科技課程內容的變化是很快的,學生不可能一直透過教師來掌握資訊科技的新知識,因此教師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是很關鍵的。從小學開始培養小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方法,引導他們自主學習,透過自主學習不斷更新資訊科技知識結構,以適應不斷髮展的資訊科技的需要,改“授之以魚”為“授之以漁”。在小學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引導小學生掌握一些問題的思考方法,引領小學生從多角度、多渠道去完成各種學習任務。根據小學資訊科技課程理論知識少、操作實踐多的特點,廣大資訊科技教師應認真做好啟發、引導,鼓勵透過獨立、協作等途徑完成任務。 1、自然融合,巧妙強化學科整合 開展跨學科的活動,找到融合點,實現資訊科技學習與資訊科技應用之間的有機融合,只要善於挖掘,語數外等學科都能與資訊科技進行巧妙整合。 例如:我校機房中益智遊戲都是英文版的,學生為了玩這些遊戲,遇到不懂的單詞,必須用線上翻譯工具翻譯英文選單的含義;藉助“單詞連連看”這樣的遊戲,可幫助學生記憶單詞;數學口算練習課,學生協助科任老師下載並安裝口算練習軟體,在班上進行口算訓練;語文學科中,學生將班上的優秀作文,製作成精美的電子小報,列印並張貼在班級櫥窗中……自覺運用資訊科技輔助其它學科的學習,這無疑是學科整合的最高境界。 整合要體現資訊科技和其他學科的自身特色,整合不是簡單的相加,更不是取代,而是與其他學科有機的融為一體,是為了進行有效地教和高效地學。整合過程中要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體現課改精神,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 2、虛擬任務,強化應用能力 網路資源包羅永珍,學生今後的工作生活肯定離不開網路,為了培養學生使用網路資源的技能和意識,教學中可透過虛擬任務,讓學生查詢、整合並表述獲取的資料,注重指導學生對網路資源進行甄別篩選,將優秀資料為己所用,摒棄不良資源。 例如:《遨遊英特網》的第2課時,我設計了一個虛擬任務——“旅遊!請到南通來”,讓學生以小導遊的身份,向他人介紹南通的人文景觀,所用資料可以是自己親身經歷獲取的,也可以上網透過百度來搜尋,最後以“導遊”的身份,在全班介紹一個自己認為最有特色的景點。 這樣很好地鍛鍊了學生的獲取、加工和傳輸資訊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的手段,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3、撰寫教程,培養操作表述能力 資訊科技是一個“技術味”很濃的學科,教師要想方設法增加其“人文味”,我們不妨嘗試讓學生撰寫圖文並茂的軟體教程,將技術與寫作進行有機的結合,既讓學生掌握了技術,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述、漢字輸入、文字排版等能力。 例如:在一次教學中,一名學生在掌握了美圖秀秀修飾照片後,用自己的照片製作了新年日曆,獲得了滿堂喝彩。我抓住時機,指導她將製作方法一步步寫出來,並教會她用【Print】鍵進行螢幕截圖,再貼上到Word中作為插圖,最後裁剪並新增標註。完稿後我鼓勵她將文章透過Email傳送到《中小學電腦報》的電子郵箱,半個月後文章就發表了,在師生中引發了不小的轟動。這一舉措不僅激發這名學生的創作熱情,同時也激發了其他同學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

    三、精心組織教學內容,注重能力的培養 資訊科技課程教學中不僅僅是要向學生傳授計算機知識,更應把計算機作為一種學習、生活的工具,要大力培養廣大學生運用資訊科技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運用資訊科技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 1、注重“雙基”,注重基本能力的訓練 所謂“雙基”,實際就是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小學資訊科技課程中的基本概念主要講解的是計算機系統的發展概況、計算機系統的組成、計算機病毒的概念及防範、Windows的基本概念以及資訊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過程等,而基本操作主要講解的是基本的滑鼠鍵盤操作、文字及圖片的簡單處理,並利用光碟、網路資源進行輔助學習,能夠參與網路交流活動等。因此在教學“雙基”時應使用規範的語言與術語進行講解,這對於學生今後學習資訊科技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執教《操作計算機》和《認識“我的電腦”》時,對於滑鼠的五種基本操作:指向、單擊、雙擊、右擊和拖動,就要嚴格規範學生的表述,“點一下、點選、滑鼠不見了(其實是游標不見了)”之類的話語要及時糾正;對於“視窗”和“對話方塊”、“工具欄”和“工作列”、“確定”和“應用”等易混淆的術語,教師要讓學生清楚它們的不同之處;不要混淆“選定”和“選擇”,“選定”是做標記,“選擇”是執行命令,文字操作時常有教師將“選定一段文字”說成“選擇一段文字”,“選擇‘編輯’選單”說成“選定‘編輯’選單”……這些隨意的言語要在課堂上絕跡。 2、善用修辭,加強實際的操作練習 目前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加強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動手能力再次被提出。在資訊科技課加強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非常有利於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非常有利於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 例如:講授“計算機的組成”時,可以讓學生用類比修辭把電腦比作人:人獲取外界資訊可以透過眼、耳、口、鼻等;儲存資訊可以透過大腦;處理資訊透過大腦;而神經中樞則是核心;輸出資訊可以透過口、臉神等;計算機的輸入裝置(如鍵盤、話筒、掃描器等)相當於人的眼、耳、口、鼻等;儲存器(如:記憶體、硬碟、優盤等)相當於人的大腦儲存資訊;顯示器、印表機、音箱等輸出裝置相當於人的、口、手等。學生對計算機的硬體系統有了一定的瞭解之後,然後指導學生把記憶體、硬碟、CPU等部件硬體依次連線到主機板上,再接上鍵盤、滑鼠、音箱、顯示器。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腦能力、動手能力,又讓學生在愉悅中接受了“枯燥”的知識。 3、科學引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資訊科技教材是例項化、簡易化的軟體幫助,軟體幫助檔案其實是系統化的教材。通常軟體都會自帶詳細的幫助文件,引導學生閱讀資訊科技教材,引導他們主動進行思考,幫助他們學會查閱幫助檔案,知道遇到難題尋求幫助,這樣能從細微處著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而培養終生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例如:《Word輸入符號》一課中,可以讓學生輸入一篇包含多種特殊符號的文件,在遇到無法輸入的特殊符號後,有學生舉手提問,可不直接教給學生具體的方法,而是提醒學生按【F1】鍵開啟幫助檔案,輸入“特殊符號”搜尋解決方法,再根據幫助中提供的方法輸入特殊符號。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特殊符號的輸入方法,更收穫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認識到幫助檔案的重要性,讓教學得到了延伸和拓展。 當然,小學生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的培養有很多的方法和形式,需要廣大資訊科技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積累、在研究中總結,在使用中提升。這種積累、總結和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筆者堅信,只要我們在教學與實踐中不斷地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的每一個進步,改進教學模式,讓學生帶著激昂的熱情來學習資訊科技,小學生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必定會有大幅度提高,一定會為他們將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 2 # 秒思數學

    首先,家長不要禁止孩子上網,禁止孩子上網是不對的,當然讓孩子迷戀網路也是錯誤的,那就需要家長的科學管理。由於電腦或手機軟體的設計,本身就有利於使用者自學操作,孩子對資訊科技軟體本身就非常熱愛。所以一般不需要家長怎麼指導?相反倒是需要對孩子使用資訊科技軟體進行管理。1.上網時間不要太長。2.要有選擇性的研究和使用軟體。3, 需要家長幫助的家長應該積極的予以配合。4.嚴格把握並杜絕迷戀不健康的遊戲軟體。

  • 3 # 陝西達內教育

    資訊化社會,孩子面臨著更多的電子產品誘惑,裡面好玩的遊戲,熱鬧的社交軟體,有趣的闖關測試等等,一不小心就偷走了孩子很多時間。而且很多遊戲或者影片充斥著暴力,對孩子身心健康發展不太友好。所以,家長應該培養孩子正確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1、培養孩子正確使用電子產品,養成合理使用,合理用眼的習慣。使用電子產品教育孩子,促使孩子模仿學習,向好的健康的方向發展。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讓孩子家庭教育多了一種方式。2、避免孩子玩遊戲上癮的方法,不是禁止孩子玩遊戲,而是讓孩子理解遊戲編碼的原理。這就要求孩子在5-14歲之間,儘量去接觸程式設計學習,在孩子能夠自己設計一款遊戲的同時,也鍛鍊了邏輯思考能力。3、引導孩子養成正確的電子產品使用,更需要培養孩子的資訊科技處理能力,瞭解基礎的編碼邏輯和數學演算法。讓孩子真正實現功能型使用,而不是沉迷遊玩。以上,都需要家長的配合,也需要孩子儘量接觸少兒程式設計類學習。希望對你有幫助,有興趣瞭解少兒程式設計,可戳連結:http://xa.java.tedu.cn/mit61/?weixintiao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豆芽生產中爛芽該怎麼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