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唐推書
-
2 # 古董磊
明朝不救援北韓,日本肯定會繼續進攻明朝,首先是惡劣的自然環境決定日本人的侵略性質。
明代,有著名的萬曆三大徵,其中最艱苦卓絕的一場遠征當屬抗日援朝戰爭。萬曆北韓戰爭(1592年—1598年),又稱萬曆北韓之役、萬曆援朝戰爭(北韓稱:壬辰倭亂;日本稱:文祿・慶長の役),專指明朝萬曆年間明朝和北韓抗擊日本侵略北韓的戰爭。
1588年,日本國的權臣,太閣豐臣秀吉武力統一日本,為平衡國內各方諸侯勢力安撫不滿情緒,急需擴張海外殖民地,北韓半島首先遭到荼毒。戰爭前期,北韓軍隊潰敗,後來在增援明朝軍隊浴血奮戰下,以武士浪人組成的日本侵略者損失慘重。正在戰事呈焦灼狀態時,日本國內突然傳來豐臣秀吉的死訊,日軍也跟著退回了回去。
從地緣方面講,日本屬島國,地少人多物資匱乏且民風彪悍,侵略成性。由於日本列島位於地震斷裂帶所以自古地震頻發,並且富士山屬於全球較大的活火山,近幾個世紀活動頻繁如果遇到大規模噴發就能把日本給埋了。另外,據現代衛星遙感測試,日本列島每年以幾釐米的速度向東移動,而東面近在咫尺就是全球最深的地方~馬裡亞納海溝。
從古至今,日本人時常飽受地震海嘯等惡劣自然災害的侵襲,渴望擁有風調雨順的大陸來頤養天年,謀求透過北韓半島來攫取東亞大陸的最大利益,這一點日本戰國時代的權臣豐臣秀吉和日本近代軍國主義的靈魂人物田中義一一脈相承。
《田中奏摺》據稱由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在1927年7月25日呈給昭和天皇的秘密奏章。基本大意是"日本要想征服世界就必須征服支那(中國),要想征服支那就先必須征服滿蒙(中國東北華北),要想征服滿蒙就必須先征服北韓。雖然,現在有些日本歷史學家認為這份奏摺可能是杜撰的,不過從日本上千年的侵略史來看日本國的確一直熱衷執行這一國策。
所以,我認為萬曆年不去抗日援朝,日本也會步步緊逼得隴望蜀進而亡我中華。
-
3 # 有時聊人文歷史
日本是否進攻明朝,取決於他們能不能打的過明朝。打得過,當然會打。打不過,打也白打。
像不像繞口令?那到底打還是不打?
日本人表達相對含蓄,豐臣秀吉本人只說過:“不光北韓的事準備好了,明朝那邊的事也準備好了。”
準備好什麼了?
這就得猜了,日本人說話就是這樣的。
那麼,豐臣對付明朝,到底是打得過還是打不過?
讓我們從三件武器來聊這件事吧。
第一件 日本火繩槍
日本火繩槍是從葡萄牙傳入的。日本叫做火銃。實際上日本把所有火炮都叫做銃。滑膛火繩槍從葡萄牙人帆船(1543年)那裡傳入日本。滑膛火繩槍的威力強大,特別適合在日本的氣候及環境中使用。日本人的製造天賦被髮揮出來,從現存實物來看,日本火繩槍製作相當精良。到了半個世紀後,火繩槍已經變成了日本軍隊中的標配。他們採用輪替射擊,最大限度發揮出火繩槍的威力。火繩槍的有效射擊距離為百米左右,與拒馬相結合,可以對付騎兵與步兵突擊。最重要的是——火繩槍訓練相對簡單,可以大量召集人員訓練、補充。
為什麼要講這種武器?
因為這種武器引發了日本步兵武器迭代,從冷兵器為主的時代進入到熱兵器為主的時代,達到了當時世界先進水平。而日本每次軍事變革之後,都會尋求向大陸進行武力擴張。三百年後的明治政府也是如此。
所以,普及火繩槍之後的日本進攻北韓是必然的。因為當時北韓還處於使用弓箭的冷兵器時代,兩者是有代差的。
那明朝呢?
來看第二件武器——
佛朗機炮。
這是當時明朝的主戰武器,相當於99A。
巧的是,佛朗機炮也是從葡萄牙帆船那裡繳獲的。只不過明朝官員看中了帆船上的火炮。
何為佛朗機炮?
滑膛後裝炮,也可以理解為子母炮。後裝炮的意思是彈藥組可以模組化快速組裝與拆卸,也可以提前在子銃裡裝好準備發射。簡單地說,這是一種快速裝彈的速射炮。母銃與子銃配比大概為1:10,也就是可以一次性連續快速發射10發炮彈。
明朝研究這種火炮有多透徹?
《西法神機》,這是晚明軍事家孫元化的著作,炮兵教材。
按照明朝的軍事主張,南方氣候下適宜使用火槍,北方氣候下適宜使用火炮。日本本土氣候顯然和中國南方相近,所以他們大批次裝備火槍。
而北韓,很明顯和中國北方氣候相近,適宜用火炮。
在與日軍作戰初期,明朝僅僅派出騎兵進入北韓,結果在城池中遭到日本火槍兵的輪替射擊,傷亡慘重。這下明朝怒了,愛好和平的人都閉嘴了。明朝派出了裝備佛朗機炮兵部隊入朝作戰。在城池攻防戰中,日本處於城池內的防禦方,明朝處於攻城方,日本火槍顯然無法同明朝佛朗機炮相抗衡。
第三件武器,北韓龜船。
這種武器不是典型的熱兵器。只能說是一種近戰裝甲船。不過,在北韓水師的指揮下,龜船取得了連續勝利,此外,明朝軍隊中還有來自南洋的大量葡萄牙僱傭兵水手(海鬼)助戰。所以到了戰爭後期,朝明聯軍水師基本上掌握了制海權。
日本是個島國,船被打光了,沒有了制海權,基本就到了1943年以後的“大日本帝國時代”了……
感嘆的是,這場萬曆援朝戰爭耗盡了明朝和豐臣秀及的實力,中國和日本這兩個國家在這場戰爭後都出現了政權更迭。唯獨李氏北韓,卻幾百年不變的傳承下去,成了安靜的暴風眼。
圖一為日本火繩槍
圖二為佛朗機炮母銃
圖三為北韓龜船
-
4 # 谷老師
日本入侵北韓,如果明朝不救,日軍肯定會進攻明朝。
16世紀末,豐臣秀吉統一日本,1592年,豐臣秀吉派20萬大軍入侵北韓,北韓人民開始了抗日衛國戰爭。
豐臣秀吉入侵北韓前,就已經做了戰略規劃,將來把日本首都遷到中國北京,先派兵佔領北韓半島,然後佔領中國東北蒙古,接著跨越長城南下,佔領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向南佔領旅順,菲律賓,爪哇,印度尼西亞,向西佔領越南,寮國,高棉,泰國,緬甸,一直打到印度的東海岸。
明朝政府對日本的企圖心知肚明,一些大臣給萬曆皇帝上的奏章中說:“關白(豐臣秀吉)之圖北韓,意實在中國,明朝政府毅然派出4萬大軍入朝,與北韓居民合力打敗日本侵略者,迫使日軍退到釜山一線固守。1597年,豐臣秀吉又派14萬大軍進入北韓,明朝又派大軍支援。1598年,中朝人民取得抗擊日本侵略的勝利。
-
5 # 地利兄delicious
答案是一定會!日本島小地少,資源匱乏,人口不多,而旁邊就有中國這麼一個盤然大物,無論在哪個年代日本都深感不安。與其等著被中國滅掉不如主動出擊,有點類似諸葛亮北伐,蜀國都那麼弱了還是要主動出擊。在唐朝時就不知死活的挑起了白江口之戰,那會盛唐的海軍非常厲害,日本還沒進入封建社會非常的落後,一戰把日本打服。日本這個民族就是像強者學習,對中國非常的佩服。到了元朝,忽必略滅掉南宋而兩次渡海徵日本都遇到颱風而失敗。日本開始看不起中國了,你們中國被蒙古蠻夷征服了而我兩次打敗蒙古。明朝成立後又長時間被倭寇侵擾,豐臣秀吉就更不把明朝當回事了,我的手下敗將日本浪人能把中國沿海搞得天翻地覆,我親自派大軍出馬分分鐘滅點明朝,好像蒙古滅南宋那樣。所以他制定了滅北韓中國印度稱霸亞洲的計劃。日本打北韓不過是作為進攻中國的跳板,後來的甲午戰爭和918事變都驗證了這一點!
-
6 # 昭昭暮暮
“萬曆北韓之役”指的是1592年-1598年之間,發生的三次戰役(平壤之戰、幸州之戰、稷山之戰)抵抗日本侵略的戰爭。此事發生在明代萬曆年間,我們稱為“萬曆北韓之役”,北韓方面稱之為“壬辰倭亂”。1588年,豐臣秀吉基本統一了日本之後,為了平息國內武士對分封不均的不滿併為削弱各個諸侯勢力,決定對外發兵,以獲取更多的土地。1592年 3月,豐臣秀吉集結軍隊約15萬人渡海至北韓作戰,以宇喜多秀家為總指揮官。在一切工作準備就緒後,豐臣秀吉以北韓拒絕攻明為由,於4月正式開始了對朝戰爭。入侵北韓。
其實,豐臣秀吉發動侵略北韓的戰爭,不僅想要霸佔北韓,而且是想透過北韓為跳板征服中國,即“假道入明”或“唐人”。這是在豐臣秀吉的談話或信函中提及到的。豐臣秀吉早就有此野心。1585年他成為“關白”以後,一而再再而三地闡明這種思想,顯然不滿足於統一日本的目標,他向原來的家臣一柳未安透露了自己的胸臆:不僅僅是日本,不久唐國(明)也限期歸順。
所以,若是明朝不去救援北韓,以當時北韓的戰力,很快就會被日本所征服,那麼明朝也將會深受其害,萬曆皇帝之所以毫不猶豫地派兵救援,也是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
-
7 # 曹老師xixi
如果萬曆年間,明廷坐視日本滅了北韓,那麼日本下一個步目標中國。為什麼這樣說,這就要從日本打動戰爭的原因說起。
16世紀末日本豐臣秀吉一統日本,日本百年來的戰亂終於趨於穩定,豐臣秀吉作為日本歷史上少有的傳奇英雄,其野心自然不會停留在日本本土之內,他企圖建立的是一個大東亞日本。
這個計劃就是著名的“入唐”計劃,至於為什麼是“入唐”不是“入明”,大概對於當時的日本人來看,唐和明都是中國,概念是一致的,就像歐美人,管你中國是唐宋明清,都是“china”一樣,名字在這裡就不多做解釋了,這個計劃的內容大致是,就是第一步先佔領北韓半島,然後攻打中國,佔領北京,把天皇遷入北京,緊接著再攻列印度,建立一個大東亞日本。
無論是當時還是如今,這個計劃怎麼看都是腦殘之舉動,但實際上這個計劃並不是起始於豐臣秀吉,而是在織田信長時期,就已經有這個想法了,在《一五八二年日本年報追加》和《日本史》中,都記載了織田信長有著在統一日本後,組織一大型艦隊遠征中國的設想。豐臣秀吉曾經也給織田信長寫過一封信,內容為:
“君欲賞臣功,願以北韓為請,臣乃用北韓之兵,以入於唐,庶幾倚君靈威,席捲唐國,三國為一,是臣宿志也。”因此日本的領導階級早都想佔領中國了,在豐臣秀吉釋出徵韓令時候,說道:
“日本國之事自不待言,尚欲號令唐國”所以日本攻打北韓的目的,就要佔領中國,按照這個戰略方針,日本入侵北韓明朝不救的話,那接下來日軍肯定就會進攻明朝。
然後結局我們是知道的,日本自不量力,在封建時代敢挑戰中國,那無疑是以卵擊石自取滅亡,北韓雖然依舊很菜,但是明軍抵達北韓後,打的日本片甲不留,最終豐臣秀吉在鬱郁中,於8月死於京都伏見城,日軍在北韓無心再戰,最終剩餘殘部退後日本,不久日本德川家康借勢奪權,一代傳奇人物豐臣秀吉時代也落下帷幕。
回覆列表
個人認為是一定會的,秀吉的野心不止於北韓,他最終的目的是要征服明朝,甚至想要將帝國的版圖擴大到印度、東南亞。就在出兵北韓的前後,秀吉分別寫信給琉球(1590年)、菲律賓(1591年)、高山國(臺灣,1593年),要求服從朝貢。
他寄給北韓宣祖皇帝李昖的一封信,是豐臣秀吉曾準備侵略中國的最好證明,他說日本現在日益強大,打算將大明的“四百州盡化我俗,以施王政於億萬斯年”。也就是說,他打算將大明的土地,全部收入囊中,同時由於大明和日本的土地之間,隔著一條大海,他希望透過北韓的國土,進攻大明。但是北韓當時已經成為大明的藩國幾百年了,想也沒想就拒絕了他的要求。豐臣秀吉對大明是勢在必得,既然北韓不同意,他就決定先打下北韓,再以北韓為根據地入侵大明。當然,最後豐臣秀吉還是如願以償地和大明的軍隊交上了手。
豐臣秀吉敢於進攻大明的原因是得到了自認為很可靠的情報,認為大明是個大而軟的爛柿子。而情報的來源,則是一些去過明朝打劫的倭寇。這些倭寇在豐臣秀吉面前侃侃而談,說大明兵馬雖多,但跟日本國內經歷了百年戰爭錘鍊的武士相比,簡直就是“戰五渣”,日本攻打大明,可謂“大水崩沙,利刃破竹,無堅不摧”。
1592年正月,15萬名日本士兵透過對馬海峽,侵略北韓。 明政府應北韓請求出兵救援。 戰爭前後歷時七年之久。明王朝雖然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但戰爭卻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戰爭的曠日持久消耗了明朝的國力, 加重了人民負擔; 戰爭削弱了明朝的軍事實力, 為一些少數民族首領發展勢力提供了可乘之機, 如播州的楊應龍乘機發動叛亂、建州女真迅速崛起, 等等。 已陷入全面政治經濟危機之中的明王朝, 在戰後不到五十年終告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