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遙山書雁

    在古代,床不僅是提供休息的臥具,也是一種簡易的坐具,而到了現代,床僅剩下供人睡覺的功能。

    那麼李白詩作《靜夜思》裡的著名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床」,是用來睡覺的,還是有其他用途呢?關於這句話中的「床」,我談談三個觀點:

    第一種是用來睡覺的臥具

    李白在睡夢中醒來,看見床前灑落在地上的月光,以為是皚皚白霜,這種朦朧的

    美讓詩人不由得起了思鄉的念頭。唐詩中提到這種用來睡覺的床很多,有象床、

    牙床、翡翠床、黃金床、玳瑁床等,美輪美奐,十分精緻。

    另外有一種說法是「床」即「胡床」,又稱「馬紮」

    在隋代被稱為「交床」,唐代稱為「繩床」。胡床是遊牧民族掛在馬背上,一種可以折迭的輕便坐具。由八根木棍組成,再以棕繩織連結成面,可用來坐,與今日的摺疊凳很類似。能夠在旅途中隨時取下來,坐著休息。

    杜甫有首詩《樹間》,證實了這種看法:

    岑寂雙柑樹,婆娑一院香。交柯低几杖,垂實礙衣裳。滿歲如松碧,同時待菊黃。幾回沾葉露,乘月坐胡床。

    如果是這樣的話,杜甫和李白可能是坐著胡床在清冷的月光下,寫出了優美的詩句。

    還有一種看法,認為「床」指的是井上圍欄

    井上圍欄是古人家中水井旁修築的欄杄。當詩人站在井旁,看到霜露一般的月光灑落在井旁欄杄的地上,便興了思鄉的情緒。

    李白的《長幹行》中也提到了「床」一詞:

    郎騎竹馬來,簇床弄青梅。

    無論這個「床」是「馬紮」還是「井上圍欄」,都能表現岀兩小無猜的情懷。

    可見,在古代,「床」並不是像現代只是用來睡覺的臥具。而這些說法’究竟哪一種才是詩人的本意,只有見仁見智了!

  • 2 # 我是小馬哥呀

      我們現在睡覺都是在床上睡,現在床的作用也就是睡覺用的,現在的床也有很多種,有實木的,有包皮的,還有各式各樣的床墊,古代時期的人們床一般都是在地上鋪上一些樹枝,蒿草或者獸皮等東西來睡覺,到了後來才慢慢的有了竹蓆,葦蓆,到了這時才接近現在我們睡的床。

      目前出土的最早的一張床是出現在河南信陽的楚墓裡面,出土的這張床上有非常精美的雕刻,床的周圍都有圍欄,床的下面有六個床足,大概是十九釐米的高度,從這個床來看,在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床的存在了,在那時已經是大多數人都有用到的了,在古代的時候床其實不僅僅是晚上躺著睡覺的,還有一個作用就是用來坐的,從許多電視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人們坐在床上中間擺放上一個桌子當座位。

    image.png

      唐代詩人李白在詩中寫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裡邊寫的床並不是睡覺用的床,而是井邊的圍欄,在當時井邊的圍欄也稱為床。古代時期的床與几案非常像,但是床要低一點,可以用來坐。後來到了漢朝時期,床又被稱作榻,或者臥榻,一直到了東漢末年,這樣可以坐的床榻流傳了很久。除了可以坐之外,古代的床還可以讀書,寫字,吃飯,喝茶,彈琴等等,古代人們對床的禮儀非常重視,當時曾子臨終前感覺自己家床上的竹蓆不合乎禮儀,讓家人立刻換掉,這才閉上眼睛死掉。

      古代時期的床除了刻畫精美的裝飾,還有櫃子上,抽屜等等都有刻畫。後來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皇帝與王公大臣們的床也不再僅僅侷限於木質的了,出現了許多其他的材質,比如說珊瑚材質的,象牙材質的,還有玉石的等等許多的奢侈材質,原來古代時期床的作用不僅是用來睡覺的,還有這麼多的其他用處。

  • 3 # 長生月

    中國古代臥具分為四種,它們是榻、羅漢床、架子床和拔步床。 床的使用歷史很早,傳說上古時代的神農氏發明了床。三國時期是中國低矮傢俱的形成期,人們多以席地坐臥為主,戰國到東漢之前沒有椅凳,這時的“床”包括兩個含義,既是坐具,又是臥具。 西漢後期,出現了“榻”這個名稱,榻大多無圍,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稱呼。它在當時專指坐具,但在後來的生活中常被古人用作一種搬運方便,可提供臨時休息的傢俱大量使用。 羅漢床是指左右和後面裝有圍欄但不帶床架的一種床。圍欄多用小木做榫攢接而成,也有用三塊整板做成,羅漢床有大小之分,大的羅漢床可供坐臥,它的作用就像我們現在的沙發。古人一般都把它陳設於廳堂待客,中間放置一幾,兩邊鋪設坐墊,典雅氣派,形態莊重,是廳堂中十分講究的傢俱。 架子床是古人使用最多的床,它的做法通常是在床的四角安立柱,床頂部安蓋,稱做“承塵”,床的三面裝有圍欄,多用小料拼插成幾何紋樣,也有的在正面多加兩根立柱,我們稱為六柱架子床。也有在正面多加兩根立柱,兩邊各安方形欄板一塊,名曰“門圍子”。正中是上床的門戶。更有巧手把正面用小木塊拼成四合如意,中加十字,組成大面積的欞子板。中間留出橢圓形的月洞門。二面圍欄及上橫楣板也用同樣方法做成。床屜用棕繩和藤皮編結成胡椒眼形。四面床牙浮雕螭虎、龍等紋飾。也有單用棕屜的,做法是在大邊裡沿起槽打眼,把棕繩盡頭用竹楔鑲入眼裡,然後再用木條蓋住邊槽。這種床屜使用起來比較舒適。架子床是明清兩代很流行的一種床。 除此之外中國還有一種造型奇特的床,它像一間獨立的小屋子,我們稱它為拔步床。顧名思義,“拔步”就是要邁上一步才能到達的床,從外形上看,它好像是把架子床安放在一個木製平臺上,床前設淺廊,長出床沿三四尺,廊子的兩側可放置一些小型傢俱和雜物。此床多在南方使用,四面掛帳,既防蚊蠅,又可方便主人起居。 圍子床 中國古代傢俱中臥具形式有四種,即榻、羅漢床、架子床、拔步床。後兩種只作為臥具,供睡眠之用;而前兩種除睡眠外,還兼有坐之功能。我們知道,漢朝以前華人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故生活中心必然圍繞睡臥之地,待客均在主人睡臥周圍。久而久之,形成了華人待客的等級觀。清朝以前,甚至民國初年,華人待客的最高級別一直在床或上炕上。榻和羅漢床的主要功用反而不是睡臥,而是待客。自唐至五代《韓熙載夜宴圖》以來,通覽歷朝歷代的繪畫作品,頻頻可以見到古人以榻或羅漢床為中心待客的場面。明代以降,特別是在清代,這種禮儀已成定式。因此羅漢床由樸素向華麗發展,逐步強調身身的裝飾,三屏風式羅漢床即為一例。此應酬原為美國的中國古典傢俱博物館所藏,三屏風式,攢框裝入七塊黑白大理石,正面圍子略高一些,此床清式特點已明顯,但仍保留了明式的基本特徵。譬如圍子,正面圍子雖裝入三塊大理石,可仍採用通長平式,有別於清式中間高兩頭矮的裝飾風格,而且正面圍子僅略高於兩側的圍子,這在明式羅漢術中很普遍。而清式羅漢床,往往正面呈現山家形圍子,兩側也常用臺階形式,形成一定落差。這要求正面圍,尤其中間一塊要高,才能使圍子幾經落差不至於太矮。清代羅漢床,五屏風式、七屏風式漸多,甚至九屏風式也有出現,這就迫使正面圍子加高,高到令人難堪的局面。按這種思路,羅漢床圍子越矮,年代就越古. 圍子床比羅漢床的長、寬尺寸要大一些,其他並無異樣。它即可以作為廳堂的坐具,又可以供睡眠用。

  • 4 # 康熙611

    古人嘴裡的床和現如今的床完全不是一回事!至少在明清以前不是!

    古人說的床有很多種,但大都是坐的!至於睡覺的叫什麼?無從考證!現如今我們睡覺的地方才稱為床!

  • 5 # 聽覺有道周村驗配中心

    在上古時期的時候,人們睡覺會再地上鋪墊樹枝,還有獸皮什麼的,也因此有了床最開始的一個形狀。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候的床已經才算得上是真的開始普及,成為了人們最常用的一種生活用具。考古學家曾經在楚墓當中發現了第一張床的形態,不僅有著精美的花紋,而且四周還有圍欄,大概有19釐米這麼高。

    為什麼我會說在古代床不僅僅是用來侍寢的呢?其實在古代的時候,“床”有很多的含義,不僅僅是指躺著的工具,而且還是一種坐具。也就是說在古代,床不僅是傢俱,只要是能夠坐著休息的地方,那麼就是床。在漢朝的床還被稱之為座榻和臥榻。在史書當中就曾經有記載過,床,是能夠安身坐下的地方。

    還記得李白那首膾炙人口的“床前明月光”嗎?李白這首詩當中的床,指的就不是睡覺的地方,而是指井邊的欄杆,那種可以做的地方。如果按照這個解釋想象一下這首詩的畫面,立馬就感覺這首詩的意境都提高了許多呢!以前不懂為何抬頭就能望見明月,現在想來,人家就是坐在井邊,當然能夠一抬頭就看見明月了。

    床除了能夠表示坐臥之外,古代的床還是練習琴棋書畫的桌子,座椅等,在古代的時候曾經記載,舜帝曾經就在床前彈琴。而且據說古代對床的要求也很高,對於床是不是符合當時的利益要求十分的重視。據《禮記》當中記載,曾子曾經就認為自己床上的墊子十分不符合禮儀,必須要讓家人換掉才可以。

    不看不知道,原來古代的“床”還有這麼多的講究,如今隨著時代慢慢的發展,床也有了多種多樣的變化。什麼雙人床,還有學生時代的那種“上下鋪”。我們如今的床大多都是木板製成的,而在古代,有錢人家的床會用玉石,象牙等奢侈的材料所製成,可謂是非常奢華了。

  • 6 # 叨說歷史

    古代的床可以用來睡覺的,但是除了睡覺之外,還是一種坐具,同時用來讀書,寫字,吃飯,喝茶,彈琴等。畢竟古代生產力低下,床除了睡覺用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用處,物盡其用吧。

    古代時期的人們床一般是在地上鋪上一些樹枝,蒿草或者獸皮等東西來睡覺,到了後來才慢慢的有了竹蓆,葦蓆,到了這時比較接近現在我們睡覺用的涼蓆。

    其實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床的存在了。目前考古出土的最早的一張床是出現在河南信陽的楚墓裡面,出土的這張床上有非常精美的雕刻,床的周圍都有圍欄,床的下面有六個床足,大概是十九釐米的高度,從這個來看,在那時床已經是都有人用到的了。

    其實在古代的時候,“床”有很多的含義,不僅僅是指躺著的工具,而且還是一種坐具,所以床更適合稱為多功能的傢俱。在古代,只要是能夠坐著休息的地方,那麼就是床。在漢朝的床又被稱之為座榻和臥榻。

    古代的床大多都是木板製成的,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皇帝王公大臣們與富人的床也不再僅僅侷限於木質的了。出現了許多其他的材質,比如說珊瑚材質的,象牙材質的,還有玉石的等等許多的奢侈材質。

    古代床主要有矮榻,羅漢床,架子床,拔步床幾種型別。

    矮榻,羅漢床兩種床還有坐具功能,架子床,拔步床兩種只作為臥具共睡眠之用。

    矮榻。榻是從非常古老的傢俱演變而來的,最主要的特點就是狹長、低、近地,無欄杆、無圍子、一個平面,四足落地。早期的榻都特別矮,現在的相對來說比較高。

    羅漢床。羅漢床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榻,是由漢代的榻逐漸演變而成的。榻本來是專門的坐具,經過五代和宋元時期的發展,形體由小變大,成為可供數人同坐的大榻,已經具備了坐和臥兩種功能,後來人們又在坐面上加了三面圍子,一面衝前,而成為羅漢床。

    架子床。架子床是因床上有頂架而得名,一般四角安立柱,床面兩側和後面裝有圍欄。上端四面裝橫楣板,頂上有蓋,俗名“承塵”。圍欄常用小木塊做榫拼接成各式幾何紋樣;也有的在正面床沿上多安兩根立柱,兩邊各裝方形欄板一塊。

    拔步床。拔步床是指一種造型奇特的床,好像把架子床安放在一個木製平臺上,平臺前沿長出床的前沿二三尺。平臺四角立柱,鑲安木製圍欄。還有的在兩邊安上窗戶,使床前形成一個廊子。床前的兩側還可以放置桌、凳等小型傢俱,用以放置雜物。

    總之,古代的床不僅僅是用來的睡覺,還有很多其他的用處,還是一種坐具,同時用來讀書,寫字,吃飯,喝茶,彈琴等。古代床就是一種多功能的傢俱吧。

  • 7 # 詩詞生活日記

    床最早起源於中國的商代,也有傳說是上古時代的神農氏發明了床。

      原始社會,人們生活簡陋,睡覺只是鋪墊植物枝或獸皮等,掌握了編織技術後就鋪墊席子。席子出現以後,床就隨之出現。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像床形的文字,說明商代已有床,只是不為睡覺專用。從實物來看,最早的床是在信陽長臺關一座大型楚墓中發現的,上刻繪著精緻的花紋,周圍有欄杆,下有6個矮足,高僅19釐米。

      春秋以來,床往往兼作其他傢俱。人們寫字、讀書、飲食都在床上放置案几。晉代著名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中所畫的床,高度已和今天的床差不多。另外還出現一種四足的高床。但床仍未成為睡臥的專用傢俱。

      唐代出現桌椅後,人們生活飲食等都是坐椅就桌,不再在床上活動。床由一種多功能的傢俱,退而成為專供睡臥的用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中年夫妻,大多都是在搭夥過日子,就算過不好,也不離婚”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