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樓蘭先生
-
2 # 吳百蘭
是的。
因為西周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社會大裂變,大轉型時代。
農業文明
西周時期,由於青銅器冶鐵技術出現,大大地高了勞動生產力。農業生產從半成熟,轉型成熟,從以採獵為主轉型為以農耕、養植為主。
商品、貨幣產生
因為生產力的提高,使得一部分勞動力得以解放,手工業專業者,藝品和貨幣開始出現。
文化文明
西周時期,文字已經從簡單祭祀用的甲骨文轉型成文字,西周開始制定禮、樂、法。
西周時期開始出《周易》、《詩經》、《周禮》等著作。
社會形態
西周時期,社會形態成功的從部落形態,轉型為邦國形態。
從奴隸制轉型成封建制。
西周社會成功的大裂變,為後來的華夏文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
3 # 奚譽賢
中國華夏文明的巔峰時期為首的屬唐。依次為元、明、清這一時期屬世界性的文明。科技、軍事、經濟、醫學、農業、商業、工業等無與倫比。夏、商、周、秦、漢、晉、南北、隋為起點華夏民族逐步依次發展而來的。
《唐》
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隋朝在農民起義打擊下日趨崩潰,太原留守李淵趁機於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起兵,攻克長安。次年,隋亡,李淵即位稱帝,國號唐,定都長安。漸統一全國,以洛陽為東都。勢力所及,東、南至海,西南包括今雲南、廣西和越南北部,北界包有貝加爾湖和葉尼塞河上游,西北曾達裡海,東北領有黑龍江流域至日本海。安史之亂後,由盛轉衰,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爆發農民大起義。天祐四年(公元907年)為後梁朱溫所滅。凡二十帝,連武周十六年在內,共二百九十年。
《元》
乞顏—孛兒只斤氏所建王朝。金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元太祖)建立蒙古國,汗位傳窩闊臺(太宗)、貴由(定宗)、蒙哥(憲宗)至忽必烈(世祖)。中統元年(公元1260年),忽必烈在開平即位。至元八年(公元1271),取《易》經“大哉乾元”之義,正式建國號為大元。次年,建都於大都(今北京)。自成吉思汗建國起,歷史上都泛稱為元朝。忽必烈以後,元朝傳九帝至順帝妥歡貼睦爾。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八月,明軍攻下大都,順帝北逃,仍用元朝國號,史稱北元。元朝自成吉思汗建國至大都被攻陷,凡十四帝,一百六十三年(元世祖建國號以來,凡十帝,九十八年)。元世祖忽必烈滅宋後,元朝統治領域北到西伯利亞,南到南海,西南至今西藏、雲南,西北至今新疆,東北至鄂霍次克海。蒙古汗建立的欽察汗國和伊利汗國,名義上仍奉元朝皇帝為大汗。
《明》
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國,取代元朝。國號大明,改元洪武,建都南京,以風陽為中都。明成祖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遷都北京,成南北兩京體制。疆域東北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烏地河流域,西北達新疆哈密,西南包有云南、西藏,東南至瓊、崖抵海,及於海外諸島。轄京師、南京兩直隸,十三布政使司,分統府一百四十,州一百九十三,縣一千一百三十八。羈縻之府州縣七十二。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農民軍攻克北京,崇禎帝自縊身死.明朝滅亡。自太祖始。傳歷十六帝。統治二百七十七年。其後福王朱由崧等相繼於南方建立弘光等政權,史稱南明。
《清》
明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稱汗,國號金史稱後金。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皇太極(太宗)於瀋陽稱帝,改國號為清。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遷都北京,逐步確立對全國的統治。疆域西至巴爾喀什湖、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帕米爾高原,北至戈爾諾阿爾泰、薩彥嶺,東北到外興安嶺、鄂霍次克海,東到海,包括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南到南海諸島,西南到雲南、西藏,包括拉達克。是當時亞洲東部最強大的封建國家,經濟文化有較大發展。高宗末年,政治日漸腐敗,階級矛盾尖銳,不斷爆發人民起義。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以後,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次年,宣統帝退位,兩千多年來的君主制度宣告結束。清代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起,歷太宗、世祖、聖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德宗及宣統十一帝,共二百七十六年。
請記住“黃種”同源同宗同種共祖。中國是氏族群體,非種族群體。種族亞種“黃種”。祖先來自燧人氏♥華胥氏→伏羲♥女媧→神農→炎帝、黃帝、蚩尤。
-
4 # 心向青山
世界歷史上,有許多出道即巔峰的文明,但華夏文明顯然不在其列。
華夏文明本質上是周秦文明,所以周朝為華夏文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之所以這麼說,原因有二:
其一,周公制禮作樂
禮,是分,用來區分社會的各個階層,從天子、卿,到士、大夫、平民等等,後來發展成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樂,是和,透過音樂將各個階層聯絡起來,使各階層對這個天下產生共鳴。
禮樂文明是後來儒家的源頭,所以孔子說:
鬱郁乎,吾從周!其二,分封制和宗法制
雖然後來秦始皇將分封制改為了郡縣制,但分封事實上從未走遠,或者說也只是實封和虛封之別。
宗法制,對華夏文明影響深遠,其核心是嫡長繼承製,立長不立賢,確保了華夏文明的穩定性
此外,如果算上東周,那麼還要加上諸子百家。
東周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的軸心時代,這一點被我們所熟知。此後至西方列強到來之前,華夏文明實際上並未走出諸子百家所創立的框架。
雖然有這三點,但這並不能說八百年周朝就是華夏文明的巔峰,那只是草創,是奠基,一切才剛剛開始。
從軍事角度來看,漢唐才是巔峰
從文學角度來看,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各有特色;
從文化角度來看,華夏文明歷數千年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從版圖來看,清朝一統漢滿蒙回藏,完成了真正的大一統。
如果一定要找一個巔峰期,或者說華夏文明發展的轉折點,那麼這個點便是安史之亂。
安史亂前,是萬國來朝的開元盛世
安史亂後,傳統的華夏文明侷限在了長城以內,至明清時期,西方已然崛起,華夏文明開始落伍。
-
5 # 一老沈一
西周是不是古代華夏文明的巔峰,可能先要釐清三個概念——何為文明;何為華夏文明;何為巔峰。
先說“巔峰”。巔峰其實不難理解,就是不可超越的最高峰。
北京香山的巔峰是香爐峰頂,其實海拔只有500多米;泰山的巔峰是玉皇頂,海拔1500多米;華山的巔峰是南峰,海拔2100多米;喜馬拉雅山的巔峰是珠穆朗瑪峰,海拔8800多米。
再說“文明”。人類的所有活動,都可以稱“文化”。
“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叫“文明”。
現在的“文明”定義,是上個世紀60年代,由西方學者克拉克洪和丹尼爾定義的。但他倆自己也說未必把他們的觀點作為必要條件。
可以肯定的是,“文明”,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是一定社會階段和一定國度民族所創造的物質財富總和。同理,精神文明,就是一定社會階段和一定國度民族所創造的精神財富總和。
最後說“華夏文明”。絕大多數人可能贊同,“華夏文明”是“中華文明”的同義語。
多數人一定贊成,“華夏文明”是“中華文明”的絕對主體。
那麼,“華夏文明”,就是現在的“中華文明”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至少是絕大部分。
回過頭來看西周。西周當時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在“華夏文明”中,是不可超越的最高峰嗎?
顯然不是。
那在古代是嗎?也不是。
從物質財富來說,當時主要為農業經濟,犁田靠人力,工具是耒耜。東周的春秋戰國才有了牛耕,生產力快速發展,於是魯國帶頭實行“初稅畝”——有了不屬於周王室的“私田”,財富藏於諸侯。
從精神財富來說,“百家爭鳴”亦發生在東周的春秋戰國時期;典冊藏於周室,可很難說天子貴族們自己識字,記言記行均考言官史官,周公發兵征討“三監之亂”的誓師辭,也是靠著“秘書”記錄才流傳下來,因而有了帶濃厚周原口音的《大誥》。
唐宋元明清,就不必細說了。
何來不可超越的巔峰呢?
可能有人會說,西周的道德水平還是蠻高的,文王武王以德服人,廣受愛戴。如果以為真實的歷史就是如此,那實在是被晚了文王武王幾百年的儒家的鬼話給騙了。《古文尚書》裡有一篇《世俘》,是武王伐紂的重要史料,裡面記載,武王殺紂臣、殷氏族數百人;俘馘,就是俘虜和割戰死敵兵左耳數十萬;禽御,繳獲戰車,八百輛;獲財無數,僅玉器即約十八萬塊,等等。
很是血腥的。
題主還提到了東周的百家爭鳴,也順便說幾句。
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確實為人們津津樂道。不過,這是相對西周的狀況而言的。
前770年,平王東遷,這是內憂外患迫不得已之舉。王室衰微,諸侯壯大,有了對謀略的市場需求,才導致諸子百家湧現。其實,百家爭鳴,並不如很多人想象的繁榮熱鬧無比。漢代劉歆和後來的班固,整理之後,能說到名字的,也就一百八九十人,歸為“九流十家”,文章四千餘篇,著作百十本,如此而已。
當然,在公元前五百年至二百年,有這樣的人數,這樣的成果,這種局面,在那個時候,已經可以獨步世界了。東周,不論物質和精神,都要遠勝西周的。
只是,東周與唐朝比,與宋朝比,甚至與元代比,又都不算什麼了。
大概,還是要相信“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說法,一代會比一代強。
-
6 #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不是。
巔峰是指制高點,中國幾千年歷史長河中,從政治、思想、文化、軍事、科技等等各方面來看西周只能算古代華夏文明的重要源頭,而不能算古代華夏文明的巔峰。
思想的巔峰是春秋戰國時代,百家諸子爭鳴。
政治的巔峰是漢唐,漢人、唐人都代表著對中國的特稱。
文化的巔峰是宋朝,文豪到處可見。
軍事的巔峰,如果不算科技成分進去的話,秦軍和蒙古軍影響巨大。
科技巔峰那不用說,越靠近近現代,科技含量越高,科技這條路應該是上坡路,只有過程,沒有終點。
等等。
即便如此,西周對中國和中華民族的影響是極其深遠。
-
7 # 趙日金141
西周推翻殷商,孔子推崇西周禮樂制度,在孔子眼裡,西周禮樂也不是完美的,西周只不過是天下為家的小康社會,不如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
-
8 # 求真衛實
東周才是頂峰。由於思想禁錮比較少,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層出不窮。人們熟知的老子、孔子、孫子等都出現在這個時代。
-
9 # Super韓非子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周禮文明傳承千年,孔子的思想導師,當時的西周,周易,周禮,青銅,思想,文化,都達到了歷史巔峰,實至名歸
回覆列表
很顯然,不是。
我們沿著歷史的軸線來,從步入文明的門檻之日起,中國先後經歷了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遼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歷史時期,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其特定的文明表現。
一般意義上說的文明是指有文字記錄的可考文明,就華夏而言,我們一般從商朝算起,因為這個時候出現了甲骨文,先輩們的歷史活動已經可以用文字來記錄,這算是一個里程碑式的記號,同時商朝還出現了司母戊鼎,標誌著先祖冶煉技術已經達到一定水平,這也是文明的一部分。接著說重點,華夏文明到了西周達到了一個小高峰,這個時候出現了《易經》,據說是伏羲創造了八卦,周文王演繹了八卦,《八卦》用八種符號代表自然界的八種現象,並透過這八種自然現象的演變規律,進而推及人事規律,企圖達到天人合一的世界觀。後來周公又作《周禮》,對禮法、禮義作了規定,是後世華夏民族禮樂文化的基礎。有了《易經》和《周禮》,人與自然,人和人之間的相處之道已大致成型。
但是這樣就算是華夏怎麼的巔峰了嗎?顯然不是。在文學層面上,且不說唐詩宋詞被譽為華夏文明上的CROWN,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和兩漢的漢賦呢?還有明清的小說,這些都是華夏文明的瑰寶;在社會制度方面,秦朝開創了大一統的局面,“書同文,車同軌”,還有影響了後世兩千年的郡縣制等等,隋朝的科舉制也一直沿襲到清朝,還有其他方面等等。
如果把華夏文明比作一座恢弘的建築,那麼西周的這些文明就是建築的地基,後世的文明將一層層地往上堆疊。由此而言,西周的文明不過是華夏文明的基石,而絕非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