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姜楠史話

    寫個蕭確的故事,也算是見義勇為,誰說不算,姐晚上去你家。梁朝末年,侯景再次發動叛亂。

    面對強悍的叛軍,梁軍陣前紛紛而降,龐大帝國一夜垮塌。

    有的梁將未戰即潰,有的甚至助紂為孽,引刀砍向自己人。

    如“逃跑將軍”趙伯超,

    引賊入城,通敵賣國的蕭正德,

    向敵人建議引水灌皇宮臺城的梁奸宋嶷。

    這些人翻臉之快,庸懦之惡,世所不恥。

    魏晉不再倡導士大夫忠君報國的概念,一人侍三主,打敗就投降。

    難怪王夫之在《讀通鑑論》裡憤怒的說:“魏、晉以降,廉恥喪而忠孝泯。”

    王夫之問:“難道就沒有一個慷慨激昂,以家國為己任的壯士嗎”?

    南北朝數百年人事沉浮,怎會沒一兩個愛國者呢?

    翻故紙堆,還真翻出一個小暖男。

    梁武帝的親孫子,蕭確小侯爺。

    1、梁朝歌舞昇平

    大梁承平日之久,梁武帝拱手而治,一心禮佛。

    梁太子喜愛講授黃老,勸導人們清靜無為。

    貴族們流行高跟鞋、塗脂抹粉,香水薰衣,出則坐車,入則清談。

    朝廷上下武備鬆懈,士兵不願服役,上戰場得用鐵索鏈拴著去。

    在一片慵懶風氣下,六塊腹肌的Sunny猛男蕭確,確是另類。

    他常在府中練箭,下人問他為何這麼辛苦,他說總有一天會用到,還真讓他說對了。

    2、胡騎踏破健康

    梁武帝用綏靖政策養出了一頭惡狼侯景。(侯景是東魏叛臣,2年前降梁。)

    梁武帝自恃為大國國君,中華正溯,對侯景的請求一一予以滿足。

    他就像不斷投餌的飼狼者,沒有換來狼群的感恩,反而激發了狼群貪婪嗜血的天性。

    侯景用8000鐵騎,利箭一樣直插大梁腹心。

    叛軍青袍白馬,措不及防的踏碎了南朝半世紀的歌舞昇平。

    建康大亂,士民恐慌。

    3、援軍並非真心救援

    叛軍佔領了京城健康(江蘇南京),猛攻皇宮的核心行政區-臺城,皇帝、太子和少數大臣被困在臺城裡面。

    外地集合30萬梁軍救援大軍,在大將柳仲禮和邵陵王的帶領下,開到健康城下,駐紮秦淮河岸邊,準備救援。

    邵陵王是蕭確的父親,梁武帝的兒子。

    援軍與叛軍隔欄柵對峙。

    此時城內叛軍20萬,援軍是30萬。

    按理說援軍足可以與叛軍一戰,將受苦受難的老皇帝救出來。

    詭異的是,城裡叛軍攻勢猛烈,臺城不斷髮出哀嚎求援。城外援軍卻“列營靜立”,拒不出戰。

    原因蠻簡單:

    梁武帝登基55年了,在這個位置上坐了55年了....,你不動彈別人怎麼上位?

    邵陵王等宗室們各懷鬼胎,誰都不願去救老爹和倒黴太子。

    大將柳仲禮更是奇葩。

    他日日縱酒招伎,明令不許援軍出戰。

    軍隊裡傳言他與侯景已有私下分贓約定。

    柳仲禮親爹柳津也困在臺城裡面。(親爹也不救,我也是醉了。)

    眼看著援軍相互推諉,無人救援,氣的老臣柳津老淚橫流,對梁武帝說:“您有兒子邵陵,我有混蛋仲禮,咱們怎能不敗”。

    4、還有人在堅持抵抗

    因為父親邵陵王不許出戰,蕭確無法違令,急的白髮叢生。

    他和將領趙威方,帶兵隔斷石頭城、健康之間的糧道,讓叛軍斷糧,延緩了叛軍的攻勢。

    蕭確每天隔柵欄辱罵侯景,用72種方式問候侯景及父母家人,罵他忘恩負義,不得好死。

    把侯景氣的夠嗆。

    面對君父之難,一些有骨氣的梁將也堅持抵抗。

    梁將霍俊被俘後,叛軍用刀柄瘋狂砸他的背,逼他向臺城喊:“援軍全軍覆沒,趕緊投降”。

    霍俊卻聲嘶力竭:“我們只是小敗,再堅持一下,援軍很快就來”。

    這個讓叛軍肅然起敬的英雄,最後死在了投降叛軍的自己人手裡。

    臺城裡的江子一因為兵少武器短缺而戰敗,在大殿裡受到武帝斥責。

    他羞愧萬分,淚灑臺階,帶幾個弟兄主動去敵營挑釁求戰,最終全體陣亡。

    在那個忠孝淪喪的年代,這些人和臺城守軍一起,共同撐起了家國的脊樑。

    5、蕭確被設計招進臺城

    蕭確是援軍裡對侯景威脅最大的人物。

    因為他和趙威方隔斷叛軍糧道,又旗幟鮮明的痛罵侯景,

    在侯景心裡掛上了號。

    叛軍開始缺糧,城裡糧食已被叛軍搶光,居民餓死了三分之二,叛軍搶不到糧食,侯景被迫提出講和。

    臺城裡更糟,戰壕裡躺滿了死人,人肉傳播瘟疫,吃過人肉的人都得了瘟疫。

    梁武帝於是同意了講和,兩方在西華門設壇盟誓。

    只要援軍就地解散,再把蕭確召進臺城,滿足這兩個條件,侯景馬上退兵。

    梁武帝答應了,父親邵陵王也答應了。

    但蕭確知道,此去凶多吉少,

    要知道江山唾手可得,侯景絕不可能退兵。

    他懇求父親邵陵王以及在座的趙伯超(逃跑將軍)不要把他送進臺城,進去必死無疑。

    見蕭確不聽命,邵陵王大怒,對趙伯超說:“替我斬了他”。

    別看趙伯超一打仗就逃跑,此時厲害了,

    他拔刀對著蕭確:“我認識您,刀可不認識您”。

    萬般無奈,蕭確進了臺城。

    6、侯景又一次背信棄義

    不出所料,援軍解散後,侯景補足了糧草,撕毀了協議,再次攻城。

    這次將士們力戰而竭,無力再守。

    蕭確跑去跟梁武帝彙報,梁武帝問:“還可以再堅持一下嗎?”

    蕭確看著殿前死屍,看著從西南角樓湧進來的叛軍,

    他搖搖頭,說:“不能了”。

    實在無法再戰了。

    武帝說了那句流傳千古的名言:“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復何恨”。

    意思是,在我手上建立,在我手上失去,有什麼好可惜的。

    昏懦的老皇帝死去並不可惜,可惜的是抵死作戰的將士們,可惜的是十幾萬枉死的平民百姓,可惜的是金粉之地,煙雨江南一夜之間化為齏粉。

    建康經此大難,從百萬人口的大都市變成了“舉目千里無炊煙”的地獄。

    百濟國(北韓小國)舊使臣前來朝拜,他看見“城邑丘墟”,不復當年盛景,在端門外抹淚不止,路人也跟著抹淚。

    梁朝歷經五十年繁華,至此“山崩川竭,長離永滅”,盛世永不再來。

    7、蕭侯爺以身報國

    侯景破城後,並沒有殺死蕭確,反而留他當了侍衛。(學曹操?)

    蕭確“有膂力”,就是壯碩,有力氣,善於射箭。

    叛將們箭如雨下也射不中一隻老鷹,蕭確能輕鬆射中。

    侯景每次遊獵都帶著他。

    父親邵陵王雖已撤軍,但到底放心不下孩子,派身邊長史偷偷進城,想把蕭確帶出去。

    社稷不存,宗廟已毀,仇敵尚在。普天之下,又能逃到哪兒去?

    蕭確對來人說:

    “我將尋機殺死侯景,請父母努力加餐,不復顧念”。

    明知國事已不可為,偏要赴死救之,以身殉之。

    不是為了家國,為了死去的親人戰友,又是為了什麼?

    在鐘山遊獵中,蕭確趁人不備,偷偷搭箭對準侯景。

    但因緊張用力過猛,弓弦“蹦”的斷裂,蕭確被當場殺死,死時不到25歲。

    王夫之說:“梁之亡而得二君子焉”,我認為還應加上蕭確。

    國難當頭他是“從容蹈義之君子”,

    戰事危急他是努力彌縫的勇士,

    國破家亡他有為國復仇的血性。

    他有資格被稱為君子,是大梁精神所在,中華文明的正朔所在。

    難怪後人評說:“梁朝宗室,唯有蕭確”。

  • 2 # 宮殿君

    見義勇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咱們國家現在在很多法律和獎勵上都對見義勇為有體現,而在古代,“見義勇為”受到的獎勵也是很多的,有些時候,甚至可以直接做官。

    “見義勇為”,誰最早說的

    關於“見義勇為”四個字,據考證,最早源於《論語·為政》中的“見義不為,無勇也”。

    大致意思就是說人們應該勇敢的去做“義”的事,如果不做,被認為是不勇。

    在古代,見義勇為受到獎勵的事情有很多,下面就將兩個孔子學生的事。

    當時,魯國有一項法律—“如果有人見到魯華人在國外為奴而將其贖回的話,可從國庫領取補償金。”

    有一天,孔子的弟子子貢在外看到了魯華人為奴並將其贖回,但卻拒絕領取贖金。

    結果孔子把他罵了一頓,說如果其他人都像你一樣,贖回了奴隸但不領獎金,那以後就沒有人再去幹這樣的事了。

    而有一天,他的另一個弟子子路救了落水之人,並得到了一頭牛的答謝,這次子路欣然接受,結果被孔子誇獎:“如果人人都像你一樣,那麼,會有更多的人去救落水之人。”

    這兩個故事很有啟發意義,孔子認為見義勇為接受獎賞有助於這種行為的推廣,會有更多人願意去做,這也給後世關於“見義勇為”要給獎賞提供了理論前提。

    像唐朝的律法就規定,見義勇為者如果和施暴者扭打造成了對方傷亡的免於任何處罰,算是對見義勇為者的一種保護。

    秦朝規定,捉到盜賊者,盜賊身上攜帶的錢物歸捉拿者所有。

    元朝規定:“凡是抓獲一名強盜者獎勵50貫文錢,抓獲一名盜竊者獎勵25貫文錢,所獎勵的錢由被抓犯人家產提供,如果犯人家產不夠,官府給你貼補。”

    明朝更是提出了見義勇為者可以直接授予官職的超高規格獎勵。

    所以,歷朝歷代對於見義勇為都是大為提倡的。要是人人都對“不義”行為伸出援手,那社會就真的太和諧了。

    其實每個人面對不義行為之時,都會有見義勇為之心,可無奈顧慮太多,怕這怕那,比如扶老人,抓歹徒,老會因為誤解而讓見義勇為之人成了“被訛”之人,哎,希望社會多裝一些“攝像頭”,能讓這些見義勇為者真正獲得社會的認可和“獎勵”。

  • 3 # 文開石

    中國古代是提倡見義勇為的,大部分朝代都是有明文褒獎的。

    元朝的價格

    抓獲一名強盜者獎勵50貫文錢,抓獲一名盜竊者獎勵25貫文錢。

    但是所獎勵的錢由被抓犯人家產提供,如果犯人家產不夠,官府給你貼補。

    明朝,賞金獵人的好朝代

    凡是抓獲強盜一名,賞銀20兩白銀,可累計疊加,抓獲五名強盜,賞百戶一職,抓獲10名盜竊者罪賞千戶一職。

    清朝,有賞錢有保險:

    如鄰佑、或常人,或事主家人拿獲強盜一名者,官給賞銀二十兩,多者照數給賞。

    將無主馬匹等物變價給賞。其在外者,以各州、縣審結無主贓物變給。

    我沒能力見義勇為,只能當個吃瓜觀眾?朝廷不允許!秦朝:官方規定保護光圈一百步必備技能。賊入甲室,賊傷甲,甲號寇,其四鄰、典、老皆出不存,不聞號寇,問當論不當?審不存,不當論;典,老雖不存,當論。

    這句話是說有賊入甲家,將甲殺傷,甲向四鄰呼救。若四鄰、裡典、伍老外出不在家,沒有聽到叫喊捉賊的聲音,如情況屬實,四鄰可免於處罰;典、伍仍應論罪。若四鄰在家而不去救助,很顯然要遭到法律的制裁。

    有賊殺傷人衝術,皆旁人不援,百步中此(通“野”),當貲二甲。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人在大道上殺傷人,道旁人如距離在百步以內而不加援救,應罰二甲。

    宋朝規定:不管鄰里,捱打、罰錢加坐牢。

    鄰居若是遭到歹人侵犯,傷害等危害鄰居人身安全的事,鄰居若向你求救,你卻見死不救,事後官府追究責任,杖責(打板子)一百,若是既不救人也不向官府報案,事後不僅杖責而且還要坐牢一年,罰款50兩(宋代一兩摺合人民幣700元)

    清朝規定:打得少了,刑期長了

    和宋朝一樣,不過杖責是80,坐牢是三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庫杜組合,我想到的只有OK組合能媲美,有問題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