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凌川

    啟功先生說“楷書如行”、“行書如楷”,個人認為可以這樣理解:

    ——楷書如行。這裡的楷應該作今楷(廣義的楷書分為大篆,小篆,隸書和今楷)解。今楷的鼻祖為三國時期魏人鍾繇,鍾繇師承劉德昇行書並加以改進成楷,行書的筆畫之間存在牽絲映帶的呼應關係,楷書是把筆畫間的那些牽絲映帶隱匿了,但呼應關係依然存在。所以,啟功先生說楷書如行,乃是提醒大家注意在寫楷書的時候,每個筆畫之間都要有呼應關係,要做到筆斷意連。所謂寫楷書需要有行書的筆意。

    ——行書如楷。行書是楷書的快寫,但不能因為寫快了就忽略文字的結構,寫行書要如同寫楷書一樣筆筆到位。只有筆畫到位了,寫出來的字才有味道。

  • 2 # 雲南驥風居茶舍

    字如其人,必有成長的過程,楷書如幼兒學步,橫平豎直,漸成年,凡事皆一筆帶過,以簡就繁而己……當年,楷、行的書法論,先以先師習字,經年習字不輟,以美學角度,後師從造化感悟,終成書法界的開山立派一脈,如終以前人筆力結構而不思變,僅為模仿匠人罷了……

    楷行相牽,就是一個書寫創新的過程……

  • 3 # binge80

    直白點說,快寫楷書慢寫行書,其實啟功後面還有一句,並無絕對。

    啟功先生是這麼解釋的,我個人也是這麼認為的。楷書字法嚴謹,一筆一畫,沒有過多的相連,楷書當行書寫,雖然還是一筆一畫還是單獨,但無形中有了一種似斷不斷,似連不連,首尾相映的意連韻味。趙孟頫的趙體楷書把這個意連直接用線條畫了出來直接表現出來,接近行楷。

    而行書由於書法速度比楷書快,那麼許多細節就不能表現的很好,所以就要慢寫,如楷書般慢慢表達出它的韻味來。

    可惜手機無法上傳影片,不然我就把他傳上來了。

  • 4 # 吳厚剛

    簡單理解啟功先生的楷書如行,指的是楷書用筆要輕鬆連貫,不要流於刻板!

    行書如楷,指的是行書用筆要留得住,不要浮華、草率之意!

    啟功先生是文人字之典範,其對書法理解精深,其字便是其很好證明。

    字如其人,字的性格即是人的性格,有人喜厚重純樸,有人喜輕鬆飄逸,但書法中用筆的基本法則是共性的!

    個人理解,大家交流!

  • 5 # 禿筆書生

    楷書如行,行書如楷

    其實這句話本來不是這麼說的,這是啟功理解的意思。原話應該出自唐孫過庭的《書譜》。

    “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回互雖殊,大體相涉”。

    這裡是孫過庭論述真書與草書之間的關係(古稱篆書,隸屬,楷書等為真書),但推及到真書與行書也是適用的。

    真書的筆畫各自獨立,筆畫與筆畫之間具有非常緊密的聯絡。這種聯絡雖不能在各自獨立的筆畫中表現出像行草似的牽絲,但卻在筆畫中無形的牽連著,所以寫時要想把字寫的活潑、有生氣,就要做到作真如草。相反,草書卻要連帶,各自獨立的字幾乎不復存在,但想寫好草書,不學點篆書、隸書、楷書是不行的。草書與它們為同一筆法,只不過要求更熟練、更快捷,要想達到沉穩痛快,所以要做到作草如真。

  • 6 # 松風閣書法日講

    最近有朋友問我如何理解啟功先生所說的楷書如行書,行書如楷書?

    實際上,啟功先生是在說行書和楷書之間的共同點,也就是說,行書和楷書之間有沒有什麼樣的相同內容。

    我認為啟功先生作為一代書法大家,它對於楷書和行書的認識還是比較深刻的,因為楷書和行書的確是具有相似性的。

    但是為了更好地說明他們之間的形似性,我想我們還是先來說一說他們倆之間的差異,也就是楷書和行書到底有什麼樣的不同,何去辨識出它們之間的不同。

    在長期的書法實踐中,我們逐漸意識到,很多非專業性的書法人士對於行書、楷書兩種書體往往是分辨不清楚的,因為他沒有辦法非常清楚的認識到這兩者之間存在的不同,很多時候他們只是籠統或者模糊的認為這是楷書,或者說這是行書,實際上,他們對於楷書、行書本質上的區別認識並不是很清晰,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楷書和行書之間的相似性,正因為他們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我們在分辨的時候才有可能會非常的困難。

    因此,它們的相似性是造成了這樣現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麼,好多人分不清楚行書和草書也是如此。行草書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相似性的,這個相似性也為我們分辨造成了相當程度的困難。

    而我們要想區分兩種書體之間的區別,我認為比較好的一個方式就是我們去比較這兩者他們在書法的三個要素之間的區別,而書法的三個要素是最為直觀,也是最能夠反映兩者書法本質區別的重要因素。

    我們知道書法的三要素是筆法、結構和章法。而行書和楷書之間的區別,實際上主要是在筆法上的區別,草書和行書之間的區別,實際上就是在筆結構以及章法這兩個層面的區別。

    而行書和草書之間的共同點,實際上就是他們的筆法基本上是一致的,然後他們的章法有一定的相似性,有也有一的區別,行書的章法較為規矩,還更相似於楷書的作品佈局,但是草書的章法佈局就比行書的要更為隨意,也就更為灑脫。

    楷書行書之間的區別就在於他們的筆法上,尤其是楷書的筆法和行書的筆法,我們會發現,它們二者在筆畫形態上呈現出非常不同的姿態來。楷書是一板一眼,橫平豎直的。而行草書是遊絲引帶貫連的。楷書行書之間的相似性主要體現在他們的框架結構上,他們在框架結構上的佈局呈現出了一定的相似之處。

    對此,啟功先生曾經打過一個比喻,說楷書行書它們在結構上是有一定的相似之處的,它們的結構就存在著一些比較關鍵的節點,我們可以用公交車的車站來作為理解這些重要的相似的節點,其實就相當於車站,而我們在書寫楷書或行書的過程中,公交車經過這些站點的速度是不同的,我們寫楷書的時候就相當於公交車在比較緩慢的經過直接站點,我們在寫行書的時候就相當於公交車比較快速的經過這些站點,書寫速度都不同,決定了他們筆法上的差異。而這些節點相似,則造成了他們在結構上的相似,也就是它們的相似之處。

    因此,啟功先生才會說,楷書如行書,行書如楷書。

  • 7 # 秦漢書法研究

    啟功先生在《論書札記》:“行書宜當楷書寫,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書宜當行書寫,其點畫顧盼始不呆板。”這是其原話,其意思大概是:寫行書要有楷書的法度,點畫的位置關係應該有楷書的穩定性,而寫楷書要有行書的呼應關係,點畫連線呼應間顯靈動。

    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這理解這句話前,我們先來探討什麼是楷書,什麼是行書。

    啟功大師

    行書與楷書的定義

    楷書的定義: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型端正,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以上定義重點強調:“方正”、“平直”、“端正”、“楷模”。

    也就是說,楷書應當橫平豎直,字形方正,是漢字的楷模。這是從外形上定義楷書,然而卻沒有從筆法的角度去解釋定義。

    行書的定義:

    行書是一種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

    意在強調行書書寫速度比楷書快,比草書慢,仍然是在外性上定義行書。

    下面從筆法層面剖析行書與楷書的區別。

    啟功大師

    行書與楷書在筆法上的區別

    在筆法上,行書(或者草書)與楷書最大的區別就是轉折處,行書在轉折上一般為圓轉或者絞轉,提按幅度較小,而楷書在轉折處是提按,並且幅度很大。這從本質上解釋了他們的區別。

    下面我們來解釋一下:

    如何理解啟功先生所說的“行書宜當楷書寫,楷書宜當行書寫”?

    如上圖所示,在折筆處,行書的提按明顯較弱,而楷書轉折處,應是先提筆,後按筆,並且提按幅度較大,而行書基本沒有提按(或者比較輕微),或絞轉轉筆,或輕微轉動筆桿而轉筆,收筆處往往漸漸提筆,最後出鋒。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書寫感受。

    既然楷書與行書有這麼大的區別,為何“行書宜當楷書寫,楷書宜當行書寫”。

    如果對於唐楷這樣純粹而成熟的楷書而言,這句話其實沒有實際意義。

    行書宜當楷書寫?

    首先,在用筆上,行書與楷書存在巨大差距,怎麼能當楷書寫呢?

    啟功說行書要與楷書一樣的聚散結構,行書結構須符合法度。

    這句話我們首先要高畫質楚什麼是法度?結構如何聚散才符合法度?

    比如我們要寫一個“書”字的行書,“書”字結構如何寫才能符合法度?我們列舉古代名家書寫過得“書”字,如下圖所示:

    如何理解啟功先生所說的“行書宜當楷書寫,楷書宜當行書寫”?

    以上所有“書”都是名家書寫,每個人寫的都不一樣,有的胖、有的瘦,有的密、有的疏,並且空間結構可有著天差地別,若論法度,筆者認為有如下幾條:

    1、書寫筆順較為固定。

    2、字的寫法較為固定。

    3、橫畫較為等距。

    其他便無。

    若論結構聚散(聚散指疏密關係和收放關係),請問有固定的法度可言嗎?

    顯然,書家在寫字的時候,是隨性隨意書寫,不受約束,因此各家書寫不一,形態各不相同,無法便是法。

    因此無論從筆法上,還是結構上,實在很難理解“行書宜當楷書寫”的結論。

    如果真要說的能當楷書寫,那麼就是練習楷書後,可能行書寫的更加“漂亮”吧,但這樣的後果是會把行書寫死,被框在楷書端正穩定的法度裡無法自拔,很難寫好行書,更不用談如何寫好草書了。

    因此,啟功所講的“行書宜當楷書寫,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說不通。

    楷書宜當行書寫?

    楷書能不能當行書寫呢?

    依前所述,筆法上是講不通的,而依啟功所說,點畫顧盼始不呆板,意即能使楷書寫的生動活潑,呼應流暢。

    那麼我們以唐楷為例,來一探究竟,如下圖所示:

    如何理解啟功先生所說的“行書宜當楷書寫,楷書宜當行書寫”?

    其中,智永和趙孟頫的楷書是比較符合啟功所說,確實存在較強的點畫呼應關係,活潑生動。啟功的“啟體”亦是如此,他們的楷書偏於行書,楷書能當行書。

  • 8 # 神韻軒書法

    啟功先生說的"楷書如行,行書如楷。"主要是指書寫的節奏快慢問題,有疾有澀。馮武在《書法正傳》中說:"八體之中,有疾有澀,宜疾則疾,不疾則失勢,宜澀則澀,不澀則病生。疾徐在心,形體在手,得心應手,妙出筆端。”能把握好書寫節奏的字較生動。

    一,"楷書如行”如何理解?

    意思是指書寫楷書多行書筆意,少刀刻味。筆勢生動,字勢有凌空飛動之意。董其昌道:"作書最忌位置均勻,古人神氣淋漓翰墨間,妙處在隨意所自成體勢,故為作者。字如運算元,便不是書。"

    例如唐代大書法家褚遂良的楷書《陰符經》。以行入楷,有一些行書的特點,從速度、筆畫的牽絲映帶和呼應關係方面可以看出。點畫挺拔飛動,用筆精妙,結構熟練,優雅婉麗。

    (褚遂良楷書大字陰符經)

    二,"行書如楷"如何理解?

    寫行書如果速度過快,易產生飄浮油滑的毛病,寫行書應有楷書筆意,速度適當,(但筆速始終還是比寫楷書時稍微快一些,不能生搬硬套。)筆筆書寫到位,才能入木三分,遒勁有力感。寫行書適當用楷書法有可取之處。

    例如唐代書法家李邕所書的《李思訓碑》,以楷入行。方筆和折筆在此碑中應用較多。注重骨力的表現,書寫速度不是很快。康有為稱其"寓奇變於規矩之中。"這個"規矩"也包涵有楷書法度的這層意思。

    行書的筆速對行書的風格形成有影響。和書家的性格、作品的意境、書寫時的情緒有關。如米芾的筆速較快,但也沉著。

    (米芾行書致伯修老兄尺牘)

    (米芾行書晉紙帖)

    筆速適中的如王羲之書《蘭亭集序》,不激不厲。

    筆速較慢的如米芾臨的王羲之行書《蘭亭序》。類似於行楷。

    清代何紹基臨的王羲之《蘭亭序》筆速也較慢,生澀老辣。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理人如何和員工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