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英武八哥鑽天鷂

    滕王閣詩

    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此詩作於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詩人遠道去交趾探父,途經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參與閻都督宴會,即席而作《滕王閣序》。序末,意猶未盡的年輕詩人又作了此詩附上。

    第一句用非常質樸蒼老的筆法,開門見山的點出滕王閣的飛臨江渚的氣勢。滕王閣是唐高祖李淵兒子滕王李元嬰在此任都督時所建,舊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門上,下臨贛江,能遠望,能俯視。這一聯就是詩人臨江遠望,神遊天外,想象當年滕王渾身琳琅珠玉,坐著超豪華馬車舉行宴會的場景,可惜這一切該罷的罷了,該停的停了,只有這寂寞的畫棟、這珠簾在朝送白雲,在暮迎山雨。

    而五、六兩句,再次用閒雲、潭影與悠悠不變的太古來映襯物換星移,來交代時間的無情轉換。這裡的“日”,既是無心映照“閒雲”被“閒潭”留影的太陽,更是一秒一分一時一天的白駒過隙。

    最後兩句,卻又在有意無意之中大刀闊斧的對仗上了。是一聯非常強勁、大開大闔式的懷古名句。

    如果只看這頷聯,說它是首七律裡的兩句,我想,自詩人之後的任何一位愛詩人都會首肯。但頸聯兩句,對仗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完全沒有了中間兩聯必須對仗的七律要求。

    至於此詩到底是首七律抑或七古,我就不好枉下結論了,但它絕對不是兩首七絕。哈哈,這個我敢肯定!

  • 2 # 詩享課堂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這是一首詩,也不是七律,是一首古體詩,採用了4句一換韻平仄韻遞換的標準轉韻方式,這種方式在歌行裡非常常見:

    雞鳴埭曲(唐·溫庭筠)

    南朝天子射雉時,銀河耿耿星參差。銅壺漏斷夢初覺,寶馬塵高人未知。

    魚躍蓮東蕩宮沼,濛濛御柳懸棲鳥。紅妝萬戶鏡中春,碧樹一聲天下曉。

    盤踞勢窮三百年,朱方殺氣成愁煙。彗星拂地浪連海,戰鼓渡江塵漲天。

    繡龍畫雉填宮井,野火風驅燒九鼎。殿巢江燕砌生蒿,十二金人霜炯炯。

    芊綿平綠臺城基,暖色春容荒古陂。寧知玉樹後庭曲,留待野棠如雪枝。

    這也是上面的如滕王閣詩一樣4句一換韻平仄韻遞換的風格,另外比較著名的還有清代吳偉業寫名妓陳圓圓的《圓圓曲》也是這種方式:

    圓圓曲(明末清初·吳偉業)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紅顏流落非吾戀,逆賊天亡自荒宴。電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

    相見初經田竇家,侯門歌舞出如花。許將戚里箜篌伎,等取將軍油壁車。

    家本姑蘇浣花裡,圓圓小字嬌羅綺。夢向夫差苑裡遊,宮娥擁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採蓮人,門前一片橫塘水。橫塘雙槳去如飛,何處豪家強載歸。

    此際豈知非薄命,此時只有淚沾衣。薰天意氣連宮掖,明眸皓齒無人惜。

    奪歸永巷閉良家,教就新聲傾坐客。坐客飛觴紅日暮,一曲哀弦向誰訴。

    白晢通侯最少年,揀取花枝屢回顧。早攜嬌鳥出樊籠,待得銀河幾時渡。

    恨殺軍書底死催,苦留後約將人誤。相約恩深相見難,一朝蟻賊滿長安。

    可憐思婦樓頭柳,認作天邊粉絮看。遍索綠珠圍內第,強呼絳樹出雕欄。

    若非壯士全師勝,爭得蛾眉匹馬還。蛾眉馬上傳呼進,雲鬟不整驚魂定。

    蠟炬迎來在戰場,啼妝滿面殘紅印。專征簫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車千乘。

    斜谷雲深起畫樓,散關月落開妝鏡。傳來訊息滿江鄉,烏桕紅經十度霜。

    教曲伎師憐尚在,浣紗女伴憶同行。舊巢共是銜泥燕,飛上枝頭變鳳凰。

    長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當時祇受聲名累,貴戚名豪競延致。

    一斛明珠萬斛愁,關山漂泊腰肢細。錯怨狂風颺落花,無邊春色來天地。

    嘗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君不見館娃初起鴛鴦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徑塵生烏自啼,屟廊人去苔空綠。換羽移宮萬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為君別唱吳宮曲,漢水東南日夜流。

  • 3 # 夢瀾風

    《滕王閣序》是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所作,可稱千古第一駢文,文藻華美,意境開闊。幾乎全文通篇用典,全文對偶,形成了內容美與形式美的統一。“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對偶時至今日仍廣為傳誦。文尾附一首七言古詩,即《滕王閣詩》,全詩為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古詩沒有長短限制,沒有平仄對仗的限制,押韻也比較自由。律詩對格律要求嚴格,要求平仄對仗。因此《滕王閣詩》是一首七言古詩。

  • 4 # 書煮一鍋香

    問題分析

    題主有兩個問題:(一)王勃的《滕王閣詩》是一首詩,還是兩首詩?(二)如果是一首詩,王勃的《滕王閣詩》是七言律詩嗎?要回答第二個問題,必須先解決第一個問題。

    那麼題主為什麼會產生第一個疑惑呢?我們先看一下王勃的《滕王閣詩》,注意不是《滕王閣序》。我看有的答友比較粗心,匆匆一看,以為題主在問《滕王閣序》,答非所問。

    滕王閣詩王勃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我們看一下韻腳字就能知道,題主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疑問。本首詩的韻腳共有六個:渚、舞、雨和悠、秋、流。前三個韻腳分屬平水韻上聲六語七麌,是仄聲韻;後三個韻腳屬於平水韻下平聲十一尤,是平聲韻。

    靠押韻,更要靠詩意

    題主之所以覺得這首《滕王閣詩》可能是兩首詩,是因為只看押韻,沒看詩意。

    一首詩如果是古體詩,它是可以中間換韻的,而且押平聲韻,押仄聲韻都可以。只有當這首詩是近體詩(格律詩)時,它才會規定一首詩必須一韻到底,而且只能押平聲韻。

    現在因為只看押韻,沒看詩意,產生了疑問。我們就不能再在押韻這個問題上糾纏了,而要看這首詩寫了什麼?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這兩句,第一句寫滕王高閣臨江而建,第二句寫曾經的歌舞盛況。為什麼說是曾經?只因中有個“罷”字。兩句合起來就是要表達一個“物是人非”的歷史滄桑之感。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這兩句承接前兩句而來。因為“物是人非”,所以這兩句只寫帝子高閣,只見畫棟珠簾,只見朝雲暮雨,卻不見一個人影。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這兩句與前面四句似斷實連。“閒雲”照應“南浦雲”,“潭影”照應“滕王高閣臨江渚”,“影”即滕王閣影。這都是寫空間,由“日悠悠”轉入對時間的描寫:“物換星移幾度秋”。上下詩意是一貫的。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這兩句中,第一句用了反問句式,問“帝子何在”,其實說的就是“帝子不在”的意思,這個在古典詩詞裡經常見。既然“帝子不在”,留下的是什麼呢?是“檻外長江”,當然還有這“檻”。這裡表達的還是“物是人非”的歷史滄桑感,表達的是人生的無常,與自然的永恆,應和的是最開頭的兩句“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是為總結。

    總而言之,這八句詩的詩意是一以貫之的,結構上正好符合詩歌的一般結構思路:起、承、轉、合。再結合押韻情況,我們可以肯定的說這是一首詩,但不是七言律詩,而是七言古體詩,有人稱為七言古律。

    是不是七言律詩呢?

    這個問題其實已經不用再問,答案已經很明瞭了。王勃的《滕王閣詩》是一首詩,是一首七言詩,但不是一首七言律詩。

    七言,是說每句詩有七個字。這首詩是符合這個要求的,所以它是七言詩,但它不是七言律詩。

    律詩是有嚴格的規定的。首先押韻,要一韻到底,押平聲韻。其次平仄上,(一)一句之中平仄相從,(二)兩句之間平仄相對,(三)兩聯之間平仄相粘。第三對仗上,要求中間兩聯要對仗。

    王勃的這首《滕王閣詩》,首先押韻不合要求,先仄聲韻,後平聲韻,沒有一韻到底,也沒有隻押平聲韻。憑此一點就可以斷定它不是律詩。

    其次平仄上,我們標識一下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了: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大體上看,這首詩符合律詩要求,但細細瞧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如最後一聯,“閣中”是仄平,這個節拍關鍵要看第二個字,“中”字決定了這是個平聲拍。但是上一聯最後一句頭兩個字是“物換”,是“仄仄”,是仄聲拍,這叫失粘。所以這首詩平仄上也不符合律詩要求。

    至於對仗,這首詩除了五六句不對之外,其餘皆對,倒有幾分律詩的味道,但終究不是律詩。

    總結

    王勃的《滕王閣詩》是一首詩,但不是七言律詩,而是一首七言古體詩。

  • 5 # 老街味道

    問題:王勃《滕王閣詩》,是一首詩還是兩首詩,是七律嗎?

    前言

    王勃的這首詩當然不是七律,至於是兩首詩還是一首詩其實也比較好分辨。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一、七律不換韻

    熟悉格律的朋友都知道,七律必須押平聲韻,而且也不換韻,所以這首詩當然不是七律。

    滕王高閣臨江渚, ◆渚【上聲六語】佩玉鳴鸞罷歌舞。 ◆舞【上聲七麌】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雨【上聲七麌】閒雲潭影日悠悠,◆悠【下平十一尤】物換星移幾度秋。 ◆秋【下平十一尤】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流【下平十一尤】

    前四句押上聲韻,【上聲六語】和【上聲七麌】是鄰韻,這兩個韻部,唐韻和宋韻的古體詩都可以通押。

    後四句換韻,成了平聲韻。

    所以僅僅看韻就知道不是七律。

    二、是一首詩還是兩首詩呢?

    八句以上的古體詩常見換韻,而八句的詩很少換韻,但是也有些換韻的名篇。例如孟浩然的《夜歸鹿門山歌 》也是平韻、仄韻替換:

    山寺鐘鳴晝已昏, ◆昏【上平十三元】漁梁渡頭爭渡喧。◆喧【上平十三元】人隨沙路向江村,◆村【上平十三元】餘亦乘舟歸鹿門。◆門【上平十三元】鹿門月照開煙樹,樹 【去聲七遇】忽到龐公棲隱處。◆處【上聲六語】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夜來去。【上聲六語】

    又如[ 唐 ] 衛萬《吳宮怨》,前四句仄韻,後四句平韻。

    君不見吳王宮閣臨江起,不見珠簾見江水。曉氣晴來雙闕間,潮聲夜落千門裡。句踐城中非舊春,姑蘇臺下起黃塵。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

    關於這類詩,明·胡應麟《詩藪》單獨說過:

    “王勃《滕王閣》、衛萬《吳宮怨》自是初唐短歌,婉麗和平,極可師法,中、盛繼作頗多。第八句為章,平仄相半,軌轍一定,毫不可逾,殆近似歌行中律體矣。”

    所謂“歌行中律體”,是指古體詩中常常採用“律句”,例如:

    山寺鐘鳴晝已昏, 平仄平平仄仄平人隨沙路向江村, 平平平仄仄平平 畫棟朝飛南浦雲, 仄仄平平平仄平 珠簾暮卷西山雨,平平仄仄平平仄

    這些都是標準的律句。

    結束語

    是不是一首詩,主要可以看其意脈是否連續,本文舉例的這幾首詩都是八句的換韻古體詩。

    注:文中的韻腳是以宋平水韻來標註,平水韻合併了的唐韻中的鄰韻 。

  • 6 # 信敏498

    《滕王閣序》的作者王勃,在一揮而就的這篇千古傳頌的駢體賦文之末,有“一言均賦,四韻俱成”之句。這裡四韻,指的就是文後的那首詩。其實,在一些古文的文末,作者們常常以四言,五言或是七言詩句,來作為文章主旨的概括,聯想,發揮,或是作者藉此以抒情,興嘆。比如,王勃詩句結尾的一句,“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就是以一種無限感慨的心情,述說世間的滄桑和興亡。而詩的第一,第二兩句“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則是對新閣的建成,當日宴席盛況,以及山川勝景的高度概括,和再一次的讚美。所以,這是一首氣意連貫的七言古詩,而非兩首意境分離的律詩。

  • 7 # 雲鶴166082174

    王勃的這首詩,只能算律化了的七言古詩,個人認為不能算歌行詩,因歌行屬古樂府而七古是律詩產生以後另派生的一種詩體,是不同源的。

    歌行的風格是搖曳多姿,宛轉流動。

    七古的風格則莊重典雅,雄渾蒼古。

    二者有明顯的不同之處。

    只是個人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說曾國藩貪天之功?真是這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