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香茗史館
-
2 # 哀公問宰我
很多人想不明白項羽到底怎麼贏得,因為不管怎麼去理解,項羽都應該是輸的一方。
公元前207年9月,章邯在定陶殲滅了楚國主力,殺了楚國主將項梁;鉅鹿之戰時項羽帶領的其實是一群烏合之眾,楚王臨時徵召的五萬人;而秦軍是四十萬百戰之師,秦軍將領也不是蠢貨,也是當時的名將,秦軍還佔據主場之便,楚軍屬於客軍。
用五萬烏合之眾去進攻四十萬百戰之師,而且把對方打得潰不成軍,斬將奪旗,九戰九勝,實在想不明白項羽到底是怎麼操作的。
因為首先要將五萬人計程車氣鼓動起來,其次要知道敵人最薄弱的地方在哪裡,而且打擊要迅速。記載得九戰九勝應該就是不停攻擊敵人的最薄弱的地方,把秦軍打得暈頭轉向,直至崩潰。
-
3 # 風逍逍兮易水寒
大家好,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
秦朝是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經歷了春秋戰國幾百年的戰亂、分裂,秦始皇率領秦軍統一了全國,首次開創了中國的大一統時代,也讓中國正式進入了封建社會。秦始皇的功績是史無前例的,他也希望自己開創的江山能千秋萬代的傳承下去,所以他稱自己為“始皇帝”,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孫能世世代代的繼承自己的基業。
但是秦始皇沒想到的是,他一手開創的帝國,僅僅統治了14年就崩塌了。秦朝的殘暴統治激起了全華人民的民憤,隨著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打響了反抗秦朝統治者的第一槍,全國各地紛紛爆發了反抗暴秦的統治,而項羽就是滅亡秦朝的主力。
項羽,號稱西楚霸王。是戰國時期楚國的貴族,出國名將項燕的後代。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項羽見到了秦始皇出巡的車馬,當場就對自己的叔父項梁說道:彼可取而代之也。項羽從小就定下了遠大的志向,所以反抗秦朝的起義爆發後,項羽立刻加入了起義軍。
在滅亡秦朝的起義中,鉅鹿之戰是其中最關鍵的一場戰役。在鉅鹿之戰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與秦朝的名將章邯、王離率領的40萬秦軍主力在鉅鹿展開了決戰,最終破釜沉舟的項羽擊潰了秦朝主力,秦朝再也無力阻擋起義軍的步伐,鉅鹿之戰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為什麼項羽僅僅率領數萬楚軍就能擊敗秦朝40萬主力呢?其實此時距離秦朝統一全國才過去區區十幾年,秦軍的戰力並沒有很大的衰退,秦朝依然非常強大,不然大澤鄉起義也不會那麼輕易就被秦朝撲滅。項羽擊敗秦朝主力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點就是章邯錯誤的發動了趙之戰,挑起了鉅鹿之戰。章邯是當時秦軍第一名將,有勇有謀,屢次擊敗起義軍的核心力量,陳勝、齊王、魏王都敗在了章邯手下。在定陶之戰中,項梁被章邯擊殺,極大的打擊了起義軍力量。
此時,其他幾條戰線的起義軍大驚失色,紛紛東撤,生怕章邯此時來攻打士氣低迷的起義軍。但是章邯卻犯了一個重大的戰略錯誤。他認為復活的六國中,燕國、南韓實力弱小,楚國、齊國、魏國被打殘了,剩下的只有趙國算個威脅,於是章邯調轉兵鋒攻打趙國。
當時趙國在反秦勢力中算是比較強大的一支,但是在章邯40萬大軍的壓力下,趙國也不敢直面章邯的兵鋒,趙國大臣保護趙王退守鉅鹿,與秦軍對峙。很快章邯就會意識到,對他威脅最大的不是趙國,而是項羽。
其次,章邯低估了楚軍,更低估了項羽。項羽奉命前往鉅鹿支援趙國,項羽雖然缺乏戰略上的意識,但是他的戰術意識可是頂尖的,他對戰術的運用,對戰爭的領悟能力簡直超出了常人的判斷。
項羽很快就發現了秦軍的弱點,那就是糧食。只要有充足的糧草供應,秦軍攻下鉅鹿指日可待,章邯修建了一條甬道來保障糧道的暢通。而項羽也很聰明,專攻敵人七寸,想要斷了秦軍的糧道。
在項羽強大的攻勢下,圍困鉅鹿城的王離部隊開始斷糧,鉅鹿之困也被項羽解除了。之後項羽駐守在漳水南岸,與鉅鹿城外的諸侯聯軍對章邯形成了南北夾擊之勢,給了秦軍巨大的軍事壓力。雙方對峙了半年,項羽破釜沉舟,北渡漳水,大敗秦軍。
最後就是章邯備受猜忌也是項羽能取得勝利的終於原因。當時秦朝內部因為趙高的存在,大臣們開啟了長時間,大範圍的政治鬥爭。在趙高的陷害下,不僅丞相李斯被腰斬,甚至還想對章邯下手。
因為項羽屢次擊敗秦軍,秦二世非常不滿,不斷派人指責章邯。章邯派手下的長史司馬欣回咸陽彙報軍情,但是趙高一心要對章邯下手,司馬欣察覺之後立馬逃回了軍營,不但沒見到秦二世,還差點被趙高所殺,司馬欣勸章邯早做打算。
就在章邯處於糾結之中時,趙國的能人陳餘給他寫了一封勸降信,陳餘以白起、蒙恬的下場勸誡章邯,並給章邯分析了他的處境,問他為什麼不跟反秦勢力聯手,瓜分秦朝的土地稱王呢?這封信摧毀了章邯的心理防線,最終倒戈成為反秦勢力的一員。
鉅鹿之戰的勝利是項羽一生之中最輝煌的時刻,也是決定秦朝命運的終極決戰,對陣雙方分別是秦朝和反秦勢力最強大的統帥。但是因為項羽的勇猛和對戰術的運用,加上章邯被當權者的陷害,項羽由此取得了鉅鹿之戰的勝利,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案例。
-
4 # 南方鵬
定陶之戰項梁戰死,之前陳勝周文敗亡,楚地名將幾乎全部團滅。章邯認為楚國已經不足為慮,揮師北上攻打趙國,趙國抵擋不住,收縮防線堅守鉅鹿,飛騎四出向各路義軍發出求救信,而秦朝朝廷為了一鼓作氣一舉平定諸國起義烽火,更是調派來北方的秦軍精銳長城軍團,由王翦之孫王離率領南下助攻,於是章邯軍與王離軍會師,合兵四十萬,唇亡齒寒,各國義軍紛紛出兵救趙,在鉅鹿外圍聚集了數十萬人馬,但都畏懼秦兵勢大不敢正面交戰。
得知糧道被切斷,王離軍求戰心切,見到楚軍馬上分兵,一部圍鉅鹿,大部隊回頭進攻楚軍,楚軍將士人人悍不畏死,項羽英布奮臂大呼,惡戰不退,楚兵喊殺聲震天響,前仆後繼,殺紅了眼,不知生死為何物,經過九次激烈戰鬥,章邯率殘兵敗退,王離被項羽活捉,又殺死了秦將蘇角,涉間舉火自焚,鉅鹿圍解。戰後,項羽坐在營中接見各路義軍,諸侯戰慄不己,“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對項羽心悅誠服,尊為上將軍。
-
5 # 丶亂世浮生
你真相信長城軍團回援而被擊潰?那可能僅僅只是一支偵查部隊,如果駐防北方的秦軍主力真的回撤,匈奴會坐視中原各個軍事勢力在次統一?
-
6 # 予琰
從王離與章邯本就不是一心,就註定了王離會敗,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戰爭也是維繫政治的基本。
章邯與王離的不合從他們二人的出身與背景就已經是決定了。用章邯作為秦軍的主帥放棄王離這種邊疆老將不用本身就有秦二世不信任北地軍團的用心在裡面。再加上後面章邯在得知趙高殺死了秦二世的訊息之後更是失去了戰心。
鉅鹿之戰中40萬秦軍已經不是當年的秦軍了,大部分都是秦二世時代為了抵抗六國反叛臨時組建起來的各地秦軍。
比較明確的一部分秦軍是秦國少府章邯手下的20萬秦軍。這20萬秦軍是秦二世胡亥得知天下大亂的時候給章邯權力釋放的一些人。
有的來自於為秦始皇修建陵墓的工人;有的來自於過去觸犯了秦國法律的犯人;還有的則是滅六國戰爭之中俘虜的原六國士兵;然後從秦國內部臨時徵召街頭的一些混混和私生子組成了這20萬人。
章邯的這20萬人就不用說了,和六國起義軍的戰鬥力其實是差不多的,都是一群臨時組建起來的烏合之眾。而北方守將王離帶來的兵馬數量就一直是一個謎團。
史書之中有著不同的記載,秦本紀之中記載王離從北方邊疆帶來了20萬人馬,漢高祖本紀之中記載王離帶來了10萬人馬,還有說王離帶來了15萬人的。
總之是各自有各自的說法,但秦本紀之中的記載應該是比較接近真實數字的,根據秦始皇本紀之中的記載當年秦始皇為了對付北方的匈奴人。
王離多年邊疆生涯,可以說得上是一位沙場老將,章邯之前雖然是九卿之中的少府,但說到底不過是一個負責監督秦始皇陵工程的文官而已,在尚武的秦軍之中王離作能滅五國的王翦之孫真的有能力嗎?
秦二世的即位本來就充滿著各種陰謀詭計,特別是害死了扶蘇,李斯等一大批秦朝老臣之後更是盡失人心, 王離作為秦軍統帥是在蒙恬被秦二世害死之後心裡不恨麼。
項羽以少勝多的與鉅鹿之戰
鉅鹿之戰之中的各種細節和經過實際上已經是被古今中外無數軍事家推演了千萬次了。後世之中許多文人給章邯的評價也是十分之高,認為只要章邯不死,秦朝就不會滅亡,
實際上在戰爭中友軍的配合重要性,當時秦國內的政治鬥爭的殘酷性。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戰爭也是維繫政治的基本。
章邯與王離的不合從他們二人的出身與背景就已經是決定了。用章邯作為秦軍的主帥放棄王離這種邊疆老將不用本身就有秦二世不信任北地軍團的用心在裡面。再加上後面章邯在得知趙高殺死了秦二世的訊息之後更是失去了戰心。
他知道秦二世是自己最大的依靠,沒了秦二世替他撐腰那他還不是要看王離的臉色做事,所以在王離10萬大軍和5萬楚軍以及數十萬諸侯聯軍苦戰的時候章邯選擇坐收漁翁之利,可惜的是他沒有等到兩敗俱傷,而是等到了王離全軍覆沒,最後沒有辦法只能投靠了項羽,項羽能夠有鉅鹿之戰的成功,章邯至少出了一半的力。
這句話放到項羽組織的鉅鹿之戰之中同樣適用。史書之中記載項羽殺死宋義奪取了主將位置後便開始拋棄所有的輜重,糧草,命令楚軍每個人帶三天的食物破釜沉舟上戰場。
首要的進攻目標是秦軍之中的精銳王離軍,先是擊破了章邯軍和王離軍之間運輸糧草的“甬道”,然後一舉消滅了餓了好幾天的王離10萬大軍,那此刻的章邯20萬大軍又到底在做什麼事情呢?
章邯此刻在看著隊友覆滅,他身上的政治氣息更加濃厚。王離作為王翦的孫子,王賁的兒子,早年之中參加過滅六國的戰爭,在後面又追隨蒙恬北上打擊匈奴餘孽。
在蒙恬死後和蘇角,涉間等人更是成為了北地30萬秦軍的實際統帥。他靠著積累軍功成為了列侯,自然是看不起章邯這種火線升官的人,而章邯身上也是揹負著替秦二世監視王離的政治責任。
甬道是章邯軍為王離軍提供糧食的通道,這條通道被項羽擊破了就相當於是切斷了秦軍的生命線。為何項羽攻擊王離的時候章邯的20萬大軍不來救援,只是派遣小股部隊裝模作樣?為何章邯軍團不與王離軍團合為一處而是選擇作壁上觀?這些事情的原因從章邯帶著20萬秦軍投降項羽的身上就可以找到答案。
-
7 # 令眼觀國際
筆者認為,項羽可以2萬勝秦末名將章邯20萬大軍,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可以從下面三方面去分析一下。第一,客觀上大勢所趨,苛政猛如虎,政治腐敗,趙高指鹿為馬,秦王朝人心盡失。民不聊生,兵無戰意。第二,章邯所率20萬不是秦軍主力精銳,而是囚徒軍。主力由名將蒙恬率領在北邊抗擊匈奴。這樣的雜牌軍自然人心惶惶,沒多少戰鬥力。第三,項羽心理戰用得好。項羽引兵渡過漳水後把船鑿沉,打爛煮飯的鍋,留下三天口糧,讓士兵們明白,此戰只有勝利,沒有退路。人到絕境往往可以迸發出意想不到的能量。有個成語:破釜沉舟,出此這裡。加上項羽萬夫不當之勇,身先士卒,士氣高漲,一舉擊潰章邯。
-
8 # 青雲&法服
秦末時期,統治者專制殘酷統治、大興土木,導致勞財傷民,國力漸退,人民徭役沉重引起農民起義是秦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當時的統治者,尤其是秦始皇后期以及秦二世胡亥,對百姓橫徵暴斂,苛捐雜稅眾多,徭役沉重,在這樣長期艱苦的生活下,人們開始了反抗。
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各地農民紛紛呼應抗秦,秦末項羽、劉邦兩隻起義軍勢如破竹,公元207年,劉邦迂迴進入武關,到達咸陽附近。
那時秦二世已被趙高殺死,繼立的子嬰貶去帝號,稱秦王,向劉邦投降。劉邦攻佔咸陽,秦亡於農民起義。
擴充套件資料:
秦始皇不斷地徵收勞役,加重課稅,大肆修建長城、宮殿以及兵馬俑等。當時為了修建阿房宮,秦始皇不惜命人到巴蜀地區大量砍伐森林,運輸木材。
許多手工業者也都被迫停下手中的生產,來到了咸陽,參加無休止的修建,而農民也失去了土地,揹負著苛捐雜稅去做苦力。尤其是修建長城,大部分人都是有去無回。
秦始皇本人生性多疑,脾氣暴躁,在當時統治了天下後就對百姓橫徵暴斂,並創立了許多嚴刑酷法來懲治他看不順眼的人。為了禁錮人們的思想,他焚書坑儒,主張以武力治理國家。
秦末統治黑暗時期,人民生活十分貧苦,在暴秦的統治之下,人們反秦的呼聲越來越高,最終爆發了浩蕩的反秦起義。秦朝亡於浩浩蕩蕩的秦末農民起義當中。
-
9 # 夏雨風
鉅鹿之戰中,秦軍與反秦軍隔營相峙。面對著幾十萬秦軍的浩大陣勢,反秦軍眾諸侯都趴在城牆上做壁觀。
而項羽帶著江東子弟三萬人左右的敢死隊,破釜沉舟地向秦軍營進發。就是過了江把燒飯的所有鍋爐全砸碎、把渡江的船隻全沉江,做好了"赴湯蹈火萬死不辭"的生死大搏殺。
項羽敢死隊勇闖敵營,一路狂衝狂殺,勇不可擋,秦軍前營被殺得人仰馬翻,陣型大亂,四下潰逃狼狽不堪。
項羽敢死隊接連衝散了秦前軍數個營帳的兵力,秦軍潰兵奔逃中也動搖了秦中軍、後軍的軍心,還以為反秦軍全線出擊了,也紛紛逃離。把龜縮在城牆上的眾諸侯卻看得驚心動魄。
項羽軍個個是拼命三郎,人人是決死勇士,氣勢若虹,一往無前。
秦軍被項羽軍突破缺口,被氣勢所嚇倒,因而兵敗如山倒。
秦先是驕傲,一不把反秦軍看在眼裡、放在心裡,放鬆了警惕。驕兵必敗。
二是秦軍根本沒想到還有人敢衝營,而且還是孤軍深入。沒有打惡仗的思想準備,一旦攻進來,卻是被衝得一塌糊塗,就這樣連鎖反應,全軍潰散。
項羽創造了以少擊多的經典戰役,從此秦軍散沙一盤,再也沒有捏在一起。秦軍三大主力各自為戰,見大勢已去,最後都分別投降了項羽。項羽就成為了"諸侯之上楚霸王"。
回覆列表
鉅鹿之戰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但仔細分析起來卻有不少疑點,尤其是《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秦楚之際月表》、《史記·張耳陳餘列傳》、《史記·項羽本紀》等史料記載衝突極多。我認為鉅鹿之戰應當是諸侯聯軍戰勝了王離+章邯才對,僅將功勞劃歸項羽名下是不實的,《史記》對項羽之功或許有誇大之嫌。而王離和章邯之所以先後投降,除了戰場形勢之外,國內形勢的影響同樣致命。
鉅鹿之戰背景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二年),面對各地叛亂,在陳勝大軍已經殺入關中的情況下,秦二世胡亥採納了章邯的建議,對驪山刑徒進行改編,在章邯的統領下,先是擊敗陳勝大軍,隨後前往各地平亂。
△章邯擊敗陳勝軍示意圖
在章邯的統領下,倉促組建的秦軍勢如破竹,同年臘月,陳勝被殺。次年6月,在確認陳勝已經遇害的情況下,項梁召集楚地叛軍推舉楚國王室後裔雄心為楚懷王(史稱後懷王),項梁自任武信君,陳嬰(蒼頭軍)任上國柱。
見章邯連續擊敗叛軍,秦二世隨後增派長史司馬欣、董翳增員章邯,章邯則率軍向楚地進發。魏王魏咎、齊王田儋先後戰敗,田榮被圍困在東阿城。隨後項梁率軍救援田榮,在東阿城下擊敗章邯,章邯被迫率軍詳細撤退,雙方在濮陽東再次交戰,章邯再敗。
△章邯行軍路線(紅色)
秦二世得知章邯戰敗後,連忙徵發兵力增員章邯,使得章邯逐步穩住陣腳,而劉邦、項羽則同時繞過章邯,向定陶方向進軍。項梁隨後也率軍向定陶進軍,但遭遇章邯偷襲,項梁戰敗被殺。定陶之戰後,項羽、劉邦率軍退至彭城,為穩定軍心,項羽劉邦請楚懷王遷都彭城,呂臣同時率軍向彭城靠攏,防止秦軍追擊。
△定陶之戰示意圖(紅色章邯、紫色項梁、黃色劉邦項羽)
項梁戰死後,章邯認為楚地叛亂已不足為患,於是渡過黃河向北進軍,攻向邯鄲方向。於邯鄲附近大敗趙軍,趙王趙歇、大將陳餘、丞相張耳逃往鉅鹿城。章邯則令王離、涉間圍攻鉅鹿。趙王趙歇連忙向各路諸侯求援,楚懷王令宋義、項羽率軍六萬北上支援。同時,楚懷王定下了“先入關中者王”的承諾,劉邦引軍西去。
△鉅鹿之戰行軍圖(紫色為秦軍、紅色為楚軍)
鉅鹿之戰經過我們先來看看當時的形勢圖(如下圖)。按照史料記載,秦軍方面:王離率軍10萬圍困鉅鹿,章邯率軍20萬左右駐紮在鉅鹿南方棘原,修築甬道保證糧食輸送。諸侯聯軍方面:項羽六萬大軍駐紮安陽(宋義被項羽殺死)、趙將陳餘率軍數萬駐紮鉅鹿以北、燕國和齊國援軍在東部遙望。
△鉅鹿之戰形勢圖
按照記載,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二月,項羽率領楚軍到達鉅鹿南黃河(另說漳水)後,派英布和蒲將軍率2萬義軍渡過河援救鉅鹿,但在陳餘的催促下,項羽隨後也率軍渡過黃河(另說漳水),並命令全軍破釜沉舟,燒掉房屋帳篷,只帶三日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撲鉅鹿,擊敗章邯麾下駐守甬道的秦軍,斷絕王離糧道,包圍了王離軍隊。項羽率領楚軍九戰九勝,擊退章邯,活捉王離,殺死秦將蘇角,秦將涉間舉火自焚,鉅鹿之圍隨之而解。
△項羽
王離戰敗後,章邯率軍撤退至棘原,項羽的軍隊駐紮在漳河以南,兩軍對陣,相持未戰。前線失利之後,秦二世派人責問章邯,章邯無奈之下派長史司馬欣回咸陽解釋,非但沒能見到秦二世,還在返途中遭遇趙高追殺。司馬欣返回後,對章邯說“如今趙高獨攬大權,我們取勝也必為趙高所嫉,恐難生還;若敗,更免不了一死。”
之後,陳餘給章邯書寫了一封勸降信,章邯進退無奈的情況下,最終選擇了投降。
鉅鹿之戰疑點鉅鹿之戰疑點其實很多,尤其是各種史料的衝突,重點是時間上的衝突,導致這場經典戰役變得極為撲朔迷離。下面簡單列舉幾個重大疑點:
1、項羽是怎麼突破章邯大軍,圍困王離軍隊的?按照史料記載,鉅鹿之戰完全就是項羽率領六萬楚軍取勝的,那麼他是怎麼率領六萬楚軍衝破章邯二十萬大軍的防線,並用六萬人就圍困了王離十萬大軍的,且是在章邯20萬大軍眼皮底下完成合圍的,這實在讓人感覺匪夷所思。
△秦軍鉅鹿部署
2、楚軍戰鬥力問題。根據章邯平叛的經過來看,楚軍面對章邯臨時拼湊的秦軍並未展現出強大的戰鬥力,即使在“破釜沉舟”的激勵下,戰鬥力難道就突飛猛進了?要知道這次項羽面對的可不是章邯手中的雜牌軍,王離手中的十萬兵馬可是真正的秦軍精銳(蒙恬手中的邊軍)。而且在王離投降之後,史料記載項羽多次率軍渡河攻擊章邯,卻對章邯的秦軍無可奈何,最終章邯還是在國內壓力的逼迫下投降的,楚軍戰鬥力前後差距這麼大?
3、時間上的衝突。根據《史記•秦楚之際月表》的記載,項羽是在公元前207年11月發動渡河作戰的,而王離卻是在2個月後才投降的,那麼項羽的軍隊是如何在只攜帶了三天糧食的情況下,面對章邯20萬大軍,圍困王離10萬大軍長達2個月之久的?
4、地點上的衝突。在擊敗王離後,《史記》中出現了“章邯軍棘原,項羽軍漳南,相持未戰”,這句話讓人十分費解。在擊敗王離,聯合了趙軍、齊軍、燕軍等諸侯軍之後,項羽為何又退回了漳水以南和章邯對峙,而不是在兵力大漲之後乘勝追擊?
△王離投降後章邯處境極為不妙
5、沒有準確戰果。整個鉅鹿之戰都沒有戰果,只記載了項羽“九戰九勝”,至於殺敵多少、俘獲多少之類的資料全部沒有,這在《史記》中是比較少見的。此外,項羽大敗王離和章邯之後,戰敗的章邯竟然一直駐紮在棘原沒有動地方,反而是獲勝的項羽退回了漳水以南,豈不奇怪?
……鉅鹿之戰諸如以上之類的疑點極多,類似的有關於項羽渡河到底渡過的是“黃河還是漳水”的爭論,關於王離圍困鉅鹿時間的爭論,關於王離投降原因的爭論,關於王離為何對鉅鹿圍而不攻的爭論等等。
這場戰役看似經典,實則矛盾重重,項羽功績被誇大的可能性極高,合理的解釋是項羽的主要作戰範圍就是在漳水以南,而漳水以北的作戰主力應當是諸侯聯軍。且王離和章邯的投降更多是因為國內李斯被殺、趙高專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