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掃書萌主

    “三教九流”是我們經常使用的一個詞。三教,指的是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的是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在古代,人們常常以“三教九流”來泛指各種宗教和學術的流派。

    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六:“(梁武帝)問三教九流及漢朝舊事,瞭如目前。”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摺:“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頭;一個通徹三教九流,一個曉盡描鸞刺繡。”

    在後來,三教九流也泛指各種各樣的人物和行當。如老舍的《茶館》中這樣說道:“我在這兒監視著,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一定能夠得到大量的情報。”

  • 2 # 馬德里的陽光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三教九流,舊指宗教或學術上的各種流派。也泛指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本意是中性詞。

    三教

    三教指三大傳統宗教——儒教、道教、佛教(釋教)。

    九流

    所謂的九流,實際上是指‘上中下’三等。三教之中三等人;自然三三得九。至於上中下九流之說,則是源於《漢書·藝文志》。此中將天下學說分為九流十家。在《漢書·藝文志》分別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雜家、農家、縱橫家、陰陽家。九流十家,是九流以外加上小說家。

    三教九流指的是:

    “三教”指的是中國儒、道、佛三大教派  

    “九流”又分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上九流”:帝王、聖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  

    “中九流”:舉子、醫生、相命、丹青(賣畫人)、書生、琴棋、僧、道、 尼。  

    “下九流”:師爺、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時妖(巫婆及拐騙)、盜、竊、娼。  

  • 3 # 宸裕說易

    1,三教

    三教指三大傳統宗教——儒教、道教、佛教(釋教)。

    儒教

    儒教又稱“孔教”“聖教”(儒教不等於儒學)。以“仁”為最高信仰,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終極目標。後為和崇尚黃老列莊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區分,從南北朝開始叫做儒教又被稱作聖教,跟印度佛教、中國道教並稱為三教。“儒教是中華民族土生土長的宗教 [1]  ”,儒教是禮樂文明的代表,上古宗教的直接繼承者。

    “儒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宗教,凡是生活在中國這塊古老土地上的各民族,包括漢族以外的少數民族,如北方的遼、金、元,西夏及清,歷代王朝都以儒教為國教,孔子為教主。……儒教利用政教結合的優勢得以成為國教,儒教的神權與皇權融為一體,不可分割相得益彰”

    道教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為核心內容,以丹道法術為修煉途徑,以得道成仙、永生不死,與道合一為終極目標,追求自然和諧、國家太平、社會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積德者能夠幸福快樂、長生久視,充分反映了華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識和信仰心理。

    佛教(釋教)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指東漢時由印度傳入中國的佛教。佛,意思是“覺者”。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世尊。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印度人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入寂滅、斷盡一切煩惱。

    2,九流

    所謂的九流,實際上是指‘上中下’三等。三教之中三等人;自然三三得九。

    至於上中下九流之說,則是源於《漢書·藝文志》。此中將天下學說分為九流十家。

    在《漢書·藝文志》分別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雜家、農家、縱橫家、陰陽家。九流十家,是九流以外加上小說家。

    之所以以‘流’來形容,實際上是以社會形式比喻為水。無論是山河變換,還是水脈分流,水卻一直遵守自然的規律的同時,依然展現自己的意志思想。而小說家,卻往往要以迎合讀者為首。

  • 4 # 河山書法

    “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泛指古代中國的宗教與各種學術流派,是古代中國對人的地位和職業名稱的劃分。在古代白話小說中,往往含有貶義。也用來泛稱江湖上各種各樣的人。

  • 5 # 高碑店迎眾房產

    最初的定義是春秋戰國的各種學說和流派。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

    九流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後來還加了一個“小說家”,嚴格說就是“十流”了。

    後來的九流,又有階級階層的關係,一般分為上中下三等,三三就是九了,後來又細分,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就衍生出了越來越多的職業名稱。但是總的來說,都是職業或者宗教、學術中各種流派或社會上各種行業。

    現在已經不去嚴格區分這麼多的界定問題了,特別一入江湖武俠小說的世界,或者一入口語化和平民化的百姓世界裡,就各自有各自的規定和說法。

    現在用這個詞語,已經逐漸逐步衍生出了貶義色彩,泛指不那麼光明正大的職業,或者沒有得到認可的旁門左道,或者是無足輕重的職業,位置等。

  • 6 # 舊事舊人歷史說

    三教九流:從學術流派到宗教門別再到人生百態。

    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三教九流之別,九流十家之別,那麼三教九流,九流十家到底指的是什麼?他們之間又有什麼區別?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儒教 原本並不是一個宗教,剛開始的儒家只是一個單純的學術流派,只不過後來經過許多年的發展融合了道教和佛教的思想,成為了一種具有濃厚宗教色彩的學術門派。再加上中國曆朝歷代,都以儒家思想為正統思想,所以在大眾看來,儒學儼然成為了一種宗教學說,而如家,儼然成為了一種宗教。孔子也有原來的一個普通人逐漸變為一個聖人,神人。

    道教: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為核心內容,以丹道法術為修煉途徑,以得道成仙、永生不死,與道合一為終極目標,追求自然和諧、國家太平、社會安定、家庭和睦。

    佛教:指東漢年間有印度傳入中國的印度佛教,他在經歷了上千年的發展之後,與中國的儒家道教相互交流碰撞最終成為了具有濃厚中國特色的中國佛教!

    九流:從學術流派再到可以社會等級

    《漢書·藝文志》把當時的學派分為: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雜家、農家、縱橫家、陰陽家。一共九家合成九流。所以以‘流’來形容,實際上是以社會形式比喻為水。無論是山河變換,還是水脈分流,水卻一直遵守自然的規律的同時,依然展現自己的意志思想。後來這9個學派之中又加上了新起來的小說家,共同十家。

    後來隨著社會階級的日益分化,九流又被用來治人的三六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具體的職業排名如下:帝王、道士、文士、官吏、商賈、醫卜、僧尼、士兵、農民。後來九流又分為上九流下九流和中九流。

    “上九流”:帝王、聖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

      “中九流”:舉子、醫生、相命、丹青(賣畫人)、書生、琴棋、僧、道、 尼。

      “下九流”:師爺、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時妖(巫婆及拐騙)、盜、竊、娼。

    現在大多數人已經不知道三教九流的具體含義,而是用來泛指社會上從事各種職業的各種人物!

  • 7 # 華志坤

    謝邀回答!這個問題是我很難回答的,如有錯誤,請予諒解!三教九流是燦爛輝煌的中國傳統宗教文化,集中了儒教、佛教、道教三體教的思想結晶,玄思人生義蘊的智慧火花,處世真理,玄妙人生。對於政治問題、社會問題、人生問題、道德問題,三教九流的光輝形象會啟發了我善意開導,頭腦清醒,誠慎從事,自求多福。如果碰到晦氣失望之時,三教九流的精神財富同樣也會給予我們帶來溫馨的祝福和熱情的鼓勵,重新振作精神,昂首挺胸,走自己的生活燦爛之路。

  • 8 # 明心真人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

    讀唐詩感悟中華文明由三教九流

    匯聚而成的浩瀚無垠的文化氣象!

  • 9 # 八閩公子

    三教九流這個成語現在指各行各業的人,也泛指舊時底層社會各行各業闖蕩江湖的人士,尤其在白話小說中有些貶義。

    但三教和九流的釋意起初並非如此,在不同朝代也有不同的說法。

    三教,最普遍的說法是佛教,道教和佛教。但佛教是在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才傳入中國的,而三教這個概念在西漢就已經有了。

    在西漢時,漢儒將忠、敬、文視為三教,這裡的“教”不是宗教的意思,而是指教化。意思是在中國的上古三代裡,夏朝尚忠,商朝尚敬,周朝尚文。

    東漢班固在《白虎通·三教》中有這麼一段,“王者設三教者何……夏人之王教以忠,其失野,救野之失莫如敬;殷人之王教以敬,其失鬼,救鬼之失莫如文;周人之王教以文,其失薄,救薄之失莫如忠。”

    所以也可以這麼說,西漢時期至東漢初年三教就是指忠、敬、文。

    對於三教,在漢代的時候,還有一種說法,即認為孔孟時代的三教指德、行、藝,也是三種教化。

    其中德就是聖、仁、義、智、中、和,行就是孝、恤、睦、友、姻、任,藝就是御、書、數、禮、樂、射。

    這一點在漢末徐幹的《中論·治學》中也有提到,“先王立教官,掌教國子。教以六德,曰智、仁、聖、義、中、和。教以六行,曰孝、友、睦、姻、任、恤。教以六藝,曰禮、樂、射、御、書、數。三教備,而人道畢矣。”

    漢朝之前儒家思想只是多種學術流派裡的一種,到了漢武帝劉徹時期,他為了打擊地方割據,加強中央集權,在思想上採納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確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

    到了漢靈帝時,“詔諸儒正定五經,刊於石碑,為古文、篆、隸三體書法以相參檢,樹之學門,使天下鹹取則焉”,正式把儒教定為國教,這才出現了儒教這個說法。

    在東漢初年佛教傳入中國之後,三教通常是指儒教、道教、佛教,這個說法,據說最早由三國時代吳國的中書令闞澤提出。

    南北朝時期也曾有明確記載:“十二月癸巳,叢集官及沙門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釋三教先後。以儒教為先,道教次之,佛教為後。”

    這個說法也是後世對於三教最通常的解釋,其中的“教”也不再是教化的意思,而是宗教了。

    再說九流。

    九流最初指先秦時期的九個學術流派。在百家爭鳴的時期,其實學術流派不止九個,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其中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但流傳最為廣泛是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具體記載可見《漢書·藝文志》:“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若能修六藝之術,而觀此九家之言,捨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又《敘傳》:“劉向司籍,九流以別。”《南史·袁粲傳》:“九流百氏之言,雕龍談天之義。”

    到了唐朝時候,九流就開始代表各行各業的身份了,確切地說代表的是社會上九種貴賤不同的身份,由尊至卑依次是:帝王、文士、官吏、醫卜、僧道、士兵、農民、工匠、商賈。

    南宋趙彥衛撰寫了一本筆記集《雲麓漫鈔》,書中對人的地位和職業名稱劃分了等級,由此後世也把九流分為上中下三種。

    其中上九流為:帝王、聖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

    中九流分為:舉子、醫生、相命、丹青(賣畫人)、書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最末,分為:師爺、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時妖(拐騙及巫婆)、盜、竊、娼。

    到了元朝時,漢人地位很低,統治者看不起漢人,更加看不起知識分子,所以元朝的九流又有新劃分,在九流裡面加了一個新的流,變成了十流。

    原本從上到下是官、吏、僧、道、醫、工、匠、娼、丐。在最低等的“娼”和“丐”之間,元朝統治者特意加入了一個“儒”,也就是知識分子的意思。

    這就是著名的元朝十流,最遭鄙視的就是第九流--儒。

    此後,對於九流的說法基本上還是沿用上中下三種,到了現在,三教九流已經多指職業的各種各樣了,其中的貶義也沒有以前那麼濃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目前19支CBA球隊中,外援配置最合理的是哪支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