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半畝仙客
-
2 # 蚊子De文
各位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阿文!作為太子來講,首先他很幸運,一生下來就被立為太子,國家未來的儲君。同時也很悲催,因為太子只有一個,而皇帝的皇子不止一個,所以要防範著各種明槍暗箭,才能順利的繼承皇位。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為什麼歷史上大部分皇帝不喜歡自己立的第一個太子?第一:法制高於人治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這句話我們經常看清劇的朋友們應該不陌生。什麼意思呢?其實說的是古代的嫡長子繼承製,嫡長子繼承製是指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項原則。那麼什麼又叫嫡長子呢?就是皇帝的正妻即皇后所生的長子,名叫嫡長子,王位和財產必須由嫡長子繼承。那麼皇帝其他妃子所生的兒子成為庶子。庶子以後的定位就是太子(儲君)的臣子。所以皇帝不管是喜歡還是不喜歡嫡長子都必須按照祖宗家法立他的嫡長子為太子,即使這個太子沒有其他兒子優秀或者皇帝本人不喜歡他,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了。第二:不是不喜歡而是後來不喜歡
在那個講究門當戶對、強強聯合、加上皇權高度要集中的封建王朝裡,皇帝的正妻即皇后生下來的嫡長子,皇帝以及孃家是非常喜歡的。咱們就以離我們最近的清朝舉例:清康熙的皇后赫舍裡生下胤礽時因難產而死,死的時候才二十一歲。康熙帝愛屋及烏,當即立只有兩歲的胤礽為皇太子。我們能說當時的康熙不喜歡胤礽嗎?答案是肯定喜歡啊!首先胤礽自己也爭氣啊,從小聰慧好學,真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騎馬定乾坤。長成後更是經常代皇帝祭祀,並數次監國,治績不俗,深受朝中大臣的好評。並且康熙特命人修葺紫禁城東面齋宮與奉先殿之間的明奉慈殿,改為毓慶宮,作為皇太子胤礽居住的東宮,以示恩寵。這在當時著實是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的感覺。當時咱們看過《雍正王朝》的朋友們都知道,劇中派別分為太子黨、八爺黨還有四爺黨,各個權貴大臣圍繞在這些皇子們身邊是為的什麼啊?不就圖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啊,圖個富貴。如果讓胤礽繼位成為皇帝,他們這些八爺黨、四爺黨的門人大臣都得完蛋,因為咱們都聽過那麼一句話叫:一朝天子一朝臣。所以這些黨派大臣們信奉的是,先贏不算贏,後贏才算贏,笑到最後才是真正的勝利。在胤礽繼位的道路上,下各種絆子。
康熙四十七年五月,康熙準備去承德避暑,帶領各個皇子一起去玩。在巡視期間,發生了幾件事,促使康熙帝與皇太子矛盾激化:大阿哥胤禔等皇子開始了下絆子的把戲,說皇太子截留蒙古貢品,放縱奶媽的丈夫、內務府總管大臣凌普敲詐勒索屬下等。種種不仁的表現,都令康熙帝非常不滿。這些報告,有些是不實之辭,但是康熙帝深信不疑。康熙心裡想,我還沒死呢,這麼快就想當皇帝,幹我乾的事,這還了得。在皇帝寶座的問題上,任何人、任何事都得防範。哪怕是親兒子、親兄弟也一樣。《雍正王朝》俠王老十三胤祥說過一句話:最是無情帝王家。所以康熙最後才有了“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之說。最終,四爺黨、八爺黨和太子黨的鬥爭中,太子黨完敗。康熙兩立兩廢,胤礽與皇位徹底沒戲了,鬱郁不得志,鬱悶死在了紫禁城鹹安宮,享年五十一歲。
所以不是皇帝們不喜歡自己立的第一個太子,而是那時候的各路牛鬼蛇神們不讓他喜歡啊。好漢架不住人多、猛虎架不住群狼。在那個資訊不發達的年代裡,如果是我們,估計也會和康熙、李淵、劉邦等一樣,被各種不利於太子的事情矇蔽了雙眼,以至於做出不理智的做法。
-
3 # 毀建策
,為什麼那麼多皇帝不喜歡自己所立的第一個太子?
太子者,儲君之所稱謂也。為古代皇朝之繼承人,一個國家最高權力之第一合法接班人。
不過也正因此,其之政治性太強,雖多為舊有皇帝兒子,親戚,無其皇位則不穩,人心離散,最後敗亡,甚至連坐上皇位,爭奪那個至高無上的寶座的資格都沒有。
而也正因此,可以說其之存在,對舊有帝皇,其之父皇來說感情是非常複雜的。
即感激,又有些無奈。
畢竟若無其,他可能連登上皇位,獲得繼承人選拔的資格都沒有,即便有,也坐不穩,隨時有可能被人掀翻。
不過也正因此其與他之間已不單單僅是父子關係,僅有親情,可以說利害關係,政治屬性更強烈些。
而也正因此其即感激,又反感,畢竟此並不是完全靠其自己得來,而是靠別人,尤其還是靠自己兒子。
本來應是自己給兒子,現在卻變成兒子給己,完全巔倒個個,不合常理,讓其不自在,反感。
而當其之婚姻是政治聯姻,其又與孩子母親絲毫沒有感情,其是靠與孩子母親政治聯姻才得以登上皇位,其兒子之太子之位是無奈之舉,是聯姻,其登上皇位的條件,保障。
妻族,太子母族已成其之江山中舉足輕重力量,已尾大不掉,嚴重影響,威脅到其之位置則更是如此,其恨烏及烏,對太子則是更為更加討厭了。
除此之外太子太弱讓其不滿意,有其它兒子比其更優秀,與之對比,其相形見絀,甚至坐不穩江山,讓其不放心……
未當皇帝之前一心奪位,與太子相處交往不多,沒有什麼感情,繼位後因地位已定,事太多,木已成舟,更沒有時間緩和,也拉不下臉想緩和,
於是其肯定不如幼子,與新出生之子感情好,對比之下覺幼子更親近,單純,不似長子那麼陰沉,心機重重。
或兒子太強,勢力太大怕兒子奪位,提前逼自己讓位……
畢竟歷史上像這樣事太多如李世民,李淵;李享和唐玄宗。春秋之時父子相殘,為奪位,利益什麼都可做,更是如此,這如何能讓人放心。
尤其遜位之皇帝晚境悽慘更讓其如此,如何不讓其將兒子,太子視若仇敵,千防萬防,百般打擊,如此惡性迴圈,互相傷害之下,又豈會不氣,不討厭。
也正因此在古代做太子難啊!雖身份尊位,擁有擁有整個天下可能,但又因其之身份,地位本高,太好,遭人嫉妒,忌憚。
做好也不是,做差也不是,只能中庸,隱著,慢慢等待那一天的到來,
甚至就連如此也不行,像李隆基,康熙,乾隆這樣長壽的君主,其太子真有錯嗎?
可就因為了多,更長時間的坐在皇位上,對其不是殺,就是廢,僅因一點猜忌即可引發“巫蠱之禍”殺幾萬人,動搖國本。
所以說君王年紀大,在皇位上坐的時間長也不好啊!會讓人變得非常敏感,形成慣性,養成習慣,一點也不想放手,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引起驚濤駭浪,對其對國對己對誰都沒好處。
畢竟太子太關鍵了,從小培養,一旦形成,其它壓制,整個國家力量向其傾斜,各方勢力對其投資,押注,明裡暗裡對其進行支援,行方面,糾葛不斷,利益結合,形成一體,可為一黨,可言除了皇帝之外國家最大勢力,可說可稱小朝廷。
雖此是皇位傳承,國家穩定的最佳保障,但也正因此引發人忌憚,畢竟其人有,財有,軍隊有,一旦時機成熟即可發生叛亂,登臨九頂,又有誰,那個皇帝不懼,像這樣例子太多了,
所以在這之後各代皇帝都拼命對其進行削弱,先去六率,讓太子軍隊形同虛設,再挑起諸子相爭,讓其奪嫡,互相殘殺……
如此雖達到目的,也使得最後縱決出最後勝利者也不是最強,就是最弱,沒有選擇只有選最弱如李世民,與李治,後患無窮,更是皇家,父子再無親情可言,不斷複製,不斷如此……
或如我大清,自康熙吃盡早立皇儲苦頭,開始不再公開立皇儲,而是秘密立儲,然後將策立傳位詔書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之後,嚴加看守,讓人不知,互相忌憚,束手束腳,即使爭鬥也不會那麼慘烈,即使爭鬥也對自己毫無影響,可穩坐釣魚臺,不滿意就換,改,即使改換也沒那麼大代價,影響。
所有繼承人,兒子都有平等,相同的學習,成長,參賽,爭奪機會。減少庸才,不公,或此就是大清能以少統多,代出明君,打敗歷朝歷代先例,怪圈,解決太子皇帝問題的辦法吧。
在沒進入現代民主選舉社會,在封建時代此或最佳處理皇帝與太子之間關係的辦法吧。
就連現在也可以說都受此影響,此時之選擇,繼承人制度只不過是其之放大,所選人,被選人更多,而不是當時一個,幾個,其它都一樣吧了。
-
4 # 曾經故事
我想不能說“不喜歡”,而是因為歷史上有過許多第一個太子不得善終的例子,而造成了這樣的假象。
例如:漢武帝的太子劉據,巫蠱之禍中騎兵叛亂,最後被自己父親的軍隊逼死;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也因為不滿父親寵愛弟弟跟李世民產生嫌隙;康熙的太子胤礽,兩次被廢,最終幽禁致死;努爾哈赤的繼承者褚英,被親爹處死
這麼多父子反目成仇的例子,其實是有原因的:
1.不難發現,這些人大多數是幼年被立,等到他們成年,已經在太子位上坐了很久。眾所周知,東宮是未來的君王,自然就會有許多人去攀附。久而久之,太子有了謀士,幕僚,統稱太子黨。當太子黨成氣候,就會對軍權發起挑戰。
2.第一個太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他的競爭者也在成長。太子如同個標杆,人人看得到,人人可以攻擊。這樣就形成了黨爭,彼此坑害,典型的是褚英,胤礽。
3.因為他是太子,對各種禮遇有“想當然”情緒,例如康熙曾感慨過,自己病重的時候胤礽甚至沒有慰問過。此刻皇帝大多數處於壯年到老年的轉型期,身體每況愈下,疑心病越來越重,也加速了太子的倒臺。
-
5 # 月輪皎皎
皇帝為什麼不喜歡自己立的第一個太子,這樣的事情在古代還挺多,分析原因不外乎如下幾個:
首先,中國歷史上呼聲最高的就是立嫡長子,從周武王建立禮樂制度開始就有了嫡長子繼承的制度,在皇家是皇后的兒子即位,在民間家產也主要由正妻的兒子繼承,所以皇帝一般沒有,選擇就會冊立皇后的兒子為太子。但是任何父母都會有偏愛,何況皇帝有很多妃嬪,難保他不喜歡別的妃子的兒子,然後因為偏愛而想改立,歷史上這樣的事情特別多,一般都會引起朝野震動,國家不得安寧,搞不好國家都會滅亡,所以作為皇帝一定不能因為個人喜好而改立太子。
第二,很多太子還有很多兄弟,俗話說槍打出頭鳥,兄弟們都眼紅太子這個位子呢,肯定不斷的給他設陷阱使絆子,這就需要皇帝和太子都心明眼亮才能保證太子不被陷害,否則皇帝就會越來越討厭太子,直到換掉他。比如隋文帝的太子楊勇就被弟弟楊廣設計,最終太子之位沒有了,命都沒有了。
第三,皇帝對太子始終是有一分戒心的,事實上很多太子也是時刻盼著老爹死,自己好上位,所以皇帝就要時刻提防,否則七老八十還被拉到午門外殺頭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太子還得得到鍛鍊,否則有可能把祖宗基業玩丟了,所以皇帝和太子始終是矛盾的,既希望你成才,又不希望你超過我。
最後,有的太子也是實在不爭氣叼著金飯勺出生,一落地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大家都寵著,於是不可逆轉的變成紈絝子弟,老爹實在看不下去了,想要換太子也是有可能的。
這幾位都是幹掉前面太子上位的。
回覆列表
這個不一定吧。也有喜歡自己立的太子的皇帝,比如朱元璋。當然也有不喜歡自己立的太子的皇帝,比如隋文帝楊堅,唐太宗李世民。他們都曾廢太子。
先說楊堅和李世民。他們兩個立的都是嫡長子。太子楊勇和太子李承乾。楊勇這個人心眼兒比較實在,不懂得討長輩歡心。明明知道自己的母親很討厭天下的男人納妾,還和自己的妾室雲氏整天攪和在一起,冷落他自己的正妻,還和別的妾室生了好多個孩子。這就引起了他母親獨孤伽羅的不滿。天天吹隋文帝楊堅的枕邊風。而楊廣就非常的聰明,洞察人心。知道自己母親的喜好之後,就故意迎合。和自己的老婆蕭氏恪守夫妻之道,表面上裝的非常的節儉。這就讓自己的母親心裡很舒服,所以在吹隋文帝的枕邊風時,順便多提了兩句楊廣的好處。久而久之,隋文帝就討厭楊勇喜歡楊廣了,之後楊勇被廢,楊廣就做了太子。在這其中獨孤伽羅還是起了一部分作用的。之後在看李世民的兒子李承乾。李世民和他的老婆長孫皇后育有三子。李承乾是嫡長子,自小長在父母親膝下,很討他們的喜歡,而且十分的聰明。但是後來李承乾的腿受傷了,自尊心受挫。太子的老師魏徵也年老去世了,李承乾居然糊塗地造了反。隨後便被殺死了。也算是他自己作吧。
在看朱元璋的兒子朱標,也是嫡長子出身。朱元璋對他信任倚重,朱彪在朝城眼中是很好的繼承人。朱標自己勤儉刻苦,尊師重道,友愛兄弟,如果他不早死,他一定會穩穩的坐上皇位。但是天妒英才,他就早死了。他這一死打亂了朱元璋的計劃。朱元璋傷心不已。當然朱元璋從來都沒有後悔過立朱標為太子。
也不能說所有的皇帝都後悔自己立的太子了,也有好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