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默
-
2 # RoyCaptain
一
家長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要發火。好的情緒有助於建立良好的溝通,防止事態的擴大。發火除了滿足自己一己私慾,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給孩子講事情要溫和,有理有據。說一句題外之話,韓寒當年在拍《後會無期》的時候,每當演員表現不好甚至犯了錯誤,韓寒的做法是私自把演員叫到一邊,貼耳輕聲給演員講戲。
二
尊重並信任孩子。尊重孩子,體現在給孩子體面,不在大庭廣眾之下教育孩子。信任孩子,就是說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純潔善良的、每個孩子都沒有主觀主動去犯錯、製造事端的心理,相信孩子犯的錯是無意的,是孩子能力之外的失誤。
三
跟孩子講道理。錯誤發生之後,第一,要確認是不是孩子的責任、孩子責任佔多少、犯的錯誤有多大多重、孩子是不是初犯此類錯誤。然後再根據錯誤型別給孩子作出相關的引導教育。如果錯誤是孩子犯下的,小錯誤就告誡孩子,下次不要再犯,勉勵他謹慎細心。如果是大錯誤,更要安慰孩子,告訴他這是他知識能力之外的事情,犯錯不可避免,勉勵他提升自身素質。孩子是初犯,就以口頭教育為主,並且定下約定,再犯該怎麼處罰,不再犯該如何獎勵。
四
犯錯是最好的學習機會。不管是因為經驗還是能力問題犯的錯誤,都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機會,家長應該明確知道並且引導孩子走向學習,以犯錯為案例,教導孩子正確處理危機事務、提升知識水平。指出孩子錯誤的同時,應該表達出對孩子的期望,期望他以後做得更好,而不是單純責難。
-
3 # 象山易學堂
孩子小時候不聽話,惹得自己心煩氣躁大聲的吼孩子,其實這麼的做不僅僅教育不了孩子還更加使自己生氣,所謂的得不償失,殊不知真正的教育......
隔壁阿姨家又開始了:“你就不能安分一點別到處跑?房間都被你弄的跟狗窩一樣,要再磕了摔了別來找我!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痛!”
我實在聽不下去了勸說:“阿姨您消消氣,孩子哪能這麼罵,對孩子心理健康有影響。”
阿姨回道:“我是他親媽,你以為我想罵他?我罵他也是關心他,也是為他好!你看看他嬉皮笑臉的,一點兒也不怕我,耳朵也跟沒長一樣,不吼他是不會聽的。”
畢竟孩子有時候確實太惹人炸毛了,不吼孩子幾句心理憋得難受!但是“大吼教育”的結果往往並不理想,有的孩子越吼越調皮,甚至學會了跟家長對吼;有的孩子,則被家長吼得越來越膽小、自卑,做事一點自信都沒有,唯唯諾諾。
如果你也是個常用“大吼教育”並因此而苦惱的家長,那麼你很有必要做一個小小的改變:跟孩子小聲說話!輕聲教育自有好處
1. 緩和你的怒氣
憤怒之下的你,心情惱得像一堆火,而你說話的聲調就像風,風越大火越旺,越是大吼大叫,心情就越糟糕;但是,如果你嘗試著忍一忍怒氣,壓低一下自己跟孩子說話的聲調,你會發現你會變得稍微冷靜、理智一些,最起碼不會讓你更加憤怒。
2. 給孩子更多信任、尊重
有心理學者說,你說話的聲調高低,跟你傳達給別人的信任,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說,當你對孩子大吼大叫時,孩子感覺你不信任他;當你說話柔和時,孩子就能感覺到你的信任!
事實就是這麼神奇,比如:當孩子手拿香蕉皮準備扔時,你一句怒吼“別扔地上!”這時候,其實你在內心是預設孩子會扔在地上的;如果你認真、輕聲地說一句“寶寶,放垃圾桶裡吧!”這時候你是預設孩子會放到垃圾桶裡的。關鍵是,你語氣中傳達出的這種信任或者不信任,孩子都能感覺得到。
3. 減少孩子對你的害怕、牴觸
當孩子犯錯時,你憤怒地大吼大叫,結果無非兩種:
孩子被你嚇住了,滿腦子的恐懼感,根本沒心思去思考為什麼錯了,只盼著你趕快結束訓斥;
孩子被你激怒了,大吼大叫回擊你,也不考慮錯在哪了,只想著如何跟你對著幹。
但是,當你語調平靜、嚴肅、稍低一些跟孩子談話時,你會在孩子眼裡變得“不怒自威”,孩子對你也就沒有那麼多的恐懼和牴觸,這時候你再跟孩子講道理、辯對錯,效果就會好很多
如何做到“輕聲教育”
1. 壓低音調、降低語速
壓低聲調,有助於壓制你的怒火;而放慢語速,則有助於你邊說話邊思考。 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批評顯得太急、太暴躁了,但事後我們往往又很後悔,畢竟孩子還小,犯錯誤是正常的。其實,我們根本沒那麼生氣,只是需要幾秒鐘調整一下自己而已。
2. 指出錯誤,同時表明期望
孩子犯錯的時候,想每次都忍住不去批評,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是,你需要做的是把你的期望傳達給孩子,並提醒他犯錯的後果,而不是單純地吼孩子。
3. 減少易怒、衝動情緒
當你發脾氣的時候,意味著你缺少足夠的技巧、耐心去處理孩子犯的錯誤,你只能仗著自己的氣勢、暴力讓孩子屈服而已。而平和的心境、冷靜處理事情的能力才更能影響孩子。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再與孩子交流
當你發脾氣的時候,意味著你缺少足夠的技巧、耐心去處理孩子犯的錯誤,你只能仗著自己的氣勢、暴力讓孩子屈服而已。
平和的心境、冷靜處理事情的能力,不是嘴上說說就能有的,這需要健康的愛好、良好的生活規律做鋪墊。一個常讀書、勤運動的媽媽,內心更Sunny開朗,也就更容易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跟孩子良好溝通。
-
4 # 已經故去的事情
第一,作深呼吸。
第二,內心默數12345678910。
第三,然後遠遠的離開你的孩子。
第四,等到你的心情平靜下來,再去找孩子,告訴他,他剛才的行為很容易讓人暴怒,再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
第五,你的行為到此結束,就完美了。
也許你的孩子在那時那刻,不聽或者有犟嘴的行為,但是你的話已經慢慢入他的心了,這個是需要時間的,肯定是不會立馬見效的,所以你要耐心靜等花開。因為孩子需要重新理解他的行為,重新審視他的行為,這個舉動不是能立馬的實現,你想讓他立馬實現,只是在強迫他打死也不能完成的事情,所以你要淡定。
-
5 # 家庭教育selena
孩子犯錯,家長怒吼,孩子的精力會耗在跟家長的怒吼裡,這時候是家長跟孩子的內耗,孩子不會意識到他做這件事究竟是對是錯,孩子意識不到他做錯了。
想讓孩子知道這件事情是對是錯,首先得他不用跟家長內耗,也就是說,家長需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能平靜的面對這個事情,先深呼吸也好,或者先走開或者其他方法,等家長情緒能平靜下來後,再跟孩子溝通。
家長和孩子耐心溝通的時候,孩子才會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怪不得媽媽發這麼大火,媽媽生氣的原因在這裡。他才會意識到這樣是不對的,怎麼做才是對的。
-
6 # 家語幼學
作為家長,我們身上有一份重擔:將孩子們養育成一個有責任心、有能力、有智慧的人。每當孩子犯錯時,我們都會從心底裡產生一種「恨鐵不成鋼」的焦慮感,同時,孩子犯錯,無形中給“我不是一個稱職媽媽”這個心理願望一種強烈的暗示。
所以,很多家長都沒有辦法真正接受孩子犯錯,總想著透過說教,甚至怒吼,讓孩子記住教訓。
01、怒吼,除了傷害孩子,並不能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
怒吼孩子,會造成4個不良的表現
1、憤怒
2、反叛
3、報復
4、退縮——要不自卑,要不偷偷摸摸。
記得小時候,我特別害怕做錯事。印象中,只要我的做法不符合大人的預想,就會受到批評,如果我堅持自己的想法,大人就會用怒吼來控制我的行為,讓我屈服在他們的強壓之下。所以,從小到大,我都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在爸媽面前永遠都是“聽話”的孩子。每次跟爸爸媽媽說事情,都要思考很久,如何說,才顯得不是我的錯。
有個網友也有過這樣的經驗。他說,小時候,在學校被同學欺負,都不敢回家告訴家人。因為他知道,爸爸媽媽第一句肯定是批評,而且是高分貝音量。他覺得將問題告訴他們只會得到不理解,在傷口上撒鹽。他寧願默默地承受來自同學的欺負,每天都祈禱早些從學校畢業,離開那個讓他做噩夢的地方。
也許,在家長嚴重,怒吼孩子是為了給孩子長記性,殊不知,你的態度,已經讓孩子關閉裡心門,不敢向你傾訴,不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家長無法從孩子的角度看到孩子“犯錯”背後的緣由。
(網路圖)
02、孩子失敗遇到挫折的時候,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從失敗中學習了什麼。
如果我們發火了,有情緒了,孩子就會想怎麼反抗我們,跟我們爭辯,就轉移了目標。把焦點變成跟孩子的衝突上,就錯過了在錯誤中學習的機會。
當孩子做錯事時,還要受到家長的批評或怒吼,必然會減少他內省的力量,因為他要分心去應對父母的情緒,比如,他要想方設法地給自己找理由,減少被批評。不小心打碎了個碗,原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孩子可能會因為害怕接受父母的怒吼,而說是碗太滑了,或者是誰碰了他一下。
又或者,他會更加畏懼,以後遇到事情,不敢跟爸爸媽媽說。
站在小孩的角度,你才能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孩子總是犯錯,是孩子的原因,還是家長的原因呢?也許,孩子只是在做“符合他年齡段的事情”,而大人卻要求他們用大人的思維方式要求。孩子能不“犯錯”嗎?
試著轉變你的態度,給孩子預留反省的時間。用“成長的思維”看待孩子的成長。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博士,在《終生成長》一書中提出“成長型”思維,擁有這種積極思維的人,相信能力可以透過專注和努力獲得發展。
(網路圖)
03、當孩子犯錯時,用信任取代責備
每個孩子都有被人認可的需要,也都有能力處理和解決自己的事情。用信任取代責備,孩子才會有勇氣向你展現他驚人的改變。
我也曾犯過這樣的錯誤,以為,大聲吼叫孩子,孩子就會聽我。有段時間,孩子總是熬夜,都快23:30了,孩子們還在玩玩具,不肯去睡覺。我每隔5分鐘就催一次,半個小時過去,孩子依舊不為所動,最後,我實在是被氣壞了,對著他們大吼一通,我心情舒暢,她們卻帶著哭腔爬上床。第二天,依舊重複。
直到後來,我接觸了正面管教、父母效能訓練等課程後,我給他們制定規則,並相信她們可以做得到後,奇蹟發生了。我在21:30的時候,提前5分鐘,告訴她們:“5分鐘後,將玩具放回玩具的家裡,讓它們睡覺,我們也去睡覺了。”然後我就走開了,忙我自己的事。時間一到,我再回來提醒她們時間到了。
一開始孩子們也很不情願,會耍賴。我就靜靜地坐在旁邊,讓她們哭鬧一會:“玩具要睡覺了,玩具知道什麼是對的,我的寶寶也知道怎麼做是對的。”這是鼓勵,也是信任。
一般,哭了幾分鐘後,孩子就會自己去收拾玩具。有時候她們會要求我一起幫忙,我也很樂意。我知道,孩子不是為了推卸責任,而是想跟我產生情感連結。
還有,寫作業,我從來不會坐在孩子身邊盯梢一樣盯著。我只會告訴孩子:“做作業是你的事情,你可以選擇做,也可以選擇不做。不做,明天上學告訴老師你沒做就可以了。”其他多餘的話,我都不用說,孩子就會自動自覺地拿作業出來做。做好又放回書包。
信任孩子,就是對孩子人格最好的尊重,孩子才會懂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儘管她們犯錯,她們也能第一時間反思,並改正。越是想控制孩子,越是容易反被孩子的“不良行為”控制。
當孩子再次犯錯誤時,不妨先處理好自己的心態,看是孩子的行為惹怒了你,還是自己某些隱藏很深的情緒在作怪。如果是自己的情緒,我們沒有必要拿孩子當出氣筒。如果是不能接受孩子的“錯誤”,用“成長思維”看待孩子的成長,想想孩子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做,真的是為了氣我們,還是有其他的原因。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的成長,才能養出一個理想的好孩子。
不指責、不批評、不講大道理的,將處理事件的責任還給孩子,信任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孩子也必定能成為一個有責任、有能力、有擔當的人。
回覆列表
我媽的教育方式我覺得可以借鑑,第一孩子做的對要鼓勵,做錯了,帶到面前告訴你做錯了,然後你自己出方案,告訴我怎麼做,做的對。孩子小任由其造,也不是什麼好方法。該教育教育,該說說,畢竟他知道錯了,總比順著他把事情搞大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