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愚漁娛

     泥鰍可不是隨便養殖的,他也有自己專門的泥鰍養殖技術,而且泥鰍本身屬於一種非常特殊的鰍類,是一種非常小型的底層魚類,在中國南方地方分佈的特別多,北方就比較難見到,泥鰍的營養價值非常高,接下來就一起了解一下怎麼選泥鰍苗以及品種情況吧。

      一、品種情況

      泥鰍苗一般都是四個品種——青鰍、大鱗副泥鰍、中華沙鰍以及臺灣泥鰍。

      1、青鰍的話除了在我們國家西藏林芝地區、青藏高原等等地方的水泊之中很難看到之外,別的地方都是可以看到的,特別是在珠江三角洲以及長江流域這些地方分佈的特別廣。從泥鰍養殖技術角度來看的話,青鰍是最容易養殖的。

      2、大鱗副泥鰍一般都是分佈在長江中下游地方以及相關的附屬水域之中,大鱗副泥鰍的體形看起來非常像青鰍,他們的鱗片比較大,但是尾柄處那裡的皮褶稜卻比較發達,和尾鰭是相連的,至於尾柄的長度則是和高度一樣的,尾鰭是一種圓形的樣子。

      3、中華沙鰍主要分佈在長江中、上游的地方,中華沙鰍的吻非常長並且還很尖,有三對須,眼下有刺而且還是分叉的,但是末端超過眼後緣地方,頰部沒有鱗片,中華沙鰍的肛門靠近臀鰭起點的方,所以它的尾柄有一些低。

      4、臺灣泥鰍其實屬於大鱗副鰍的一個品種,臺灣泥鰍一般分佈在黑龍江、四川、遼寧、浙江、以及臺灣等等地方,臺灣泥鰍的頭部沒有鱗片,背鰭以及尾鰭地方有一些黑色的小點,別的地方基本是呈灰白色的。

      二、怎麼選擇

      想要挑選合適的泥鰍苗必須從規格、品質以及價格這三個方面去考慮,不然肯定選不出好的泥鰍,不過具體這麼選就不詳細介紹了,只需要知道從這三個方面多去進行比較就好。

      其實泥鰍養殖技術的好壞、高低和所選的泥鰍品種有很大的關係,品種不一樣,泥鰍的養殖方法也是不一樣的。需要多方面去衡量。

  • 2 # 創業阿輝

    說到泥鰍養殖,毋庸置疑,很多人都深刻明白養殖技術的重要性,但很多人往往忽視泥鰍的品種選擇問題。那麼,選擇什麼樣的泥鰍品種才能事半功倍,從而獲得理想的經濟收益,

    我們可以先參看最常見的生豬養殖。在整個動物養殖界,生豬的繁殖養殖技術是最成熟的,產業規模也是最大的,但其中大行其道的生豬品種為什麼是“長白”、“杜洛克”、“大約克”這些人工培育出來的品種,而不是諸如“文昌豬”、“淮豬”這些地方品種,為什麼在宣揚這些人工選育品種的時候,凸顯的往往是其“二元雜交”、“多元雜交”優勢,主要是因為這些地方品種在生產效能(包括繁殖力、成活率、生長速度等)上的表現遠遠趕不上人工培育品種,導致地方品種的養殖經濟效益低下,投入產出比倒掛,因而備受崇尚規模化養殖、追求宏觀效益的養殖場排斥。

    在泥鰍養殖產業,品種問題同樣也是一個核心問題。養殖戶想要買到優良的泥鰍品種,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資質問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和各省市《水產苗種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硬性規定,凡開展水產苗種生產和銷售的單位,必須取得《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否則,即不具備苗種繁育資質,即屬違法經營。

    泥鰍養殖成功的前提條件之一,是必須採用人工繁育的泥鰍苗種。任何魚類的規模化養殖,都應該而且必須是從人工苗種開始的。沒有任何一個成熟的魚類人工養殖專案是靠野生苗支撐的。與具備泥鰍苗種繁育資質的公司合作,是專案成敗的關鍵。

    二、甄別野生苗

    幾乎任何一個新興專案火爆的時候,總會冒出一些不良的炒作公司,渾水摸魚,以假亂真,用市場上收購的野生泥鰍苗冒充人工苗,同時自吹自擂,自己給自己貼上“新品種”標籤,矇蔽大眾,讓投資人血本無歸,也讓原本能造福社會的專案蒙塵。

    單純憑肉眼甄別苗種的真假,非專業人士很難做到。但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避免買到野生苗:

    1、查驗資質。養殖戶在購買任何一家的泥鰍苗種之前,或接受其“技術培訓”之前,要求對方出具《XX省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若無,十有八九是假公司。

    2、考察繁育基地。確認其繁殖規模。在長江流域,泥鰍的苗種繁育期從每年的四月上旬持續至九月下旬(華南地區時間跨度更大,海南全年均宜)。在此期間,必須要見到大面積的繁育設施裝置,必須要見到大規模的水花繁育場景,和寸片(3公分及以上規格)培育場景。尤其是寸片,更是判斷其是否具備真工夫的硬指標。 如果連苗種都不可能繁育出來,那麼,它出售的苗種又從何而來,若無,證明是在炒種。

    3、不買大規格。僅購買水花和寸片(3公分),超過寸片規格的苗種不要買,也沒有必要買。道理很簡單,炒種公司不可能從集貿市場上買到大量的水花和寸片苗,但6,8公分的大規格野生苗滿世界都是。另外,寸片基本上度過了危險期,沒必要買寸片以上規格的苗種。

    三、選擇優良品種

    1/2頁

    鰍科有110多個品種,是淡水魚中的第二大科。我們平時所說的泥鰍,主要指青鰍和黃板鰍(大鱗副泥鰍)。這兩大品種又因地域的不同而具備很大的差異性。可以這麼說,從規模化生產的角度看,任何一個地方品種的表現在總體上都是不理想的:不是在生長速度上表現不佳(一般須隔年上市),就是在個體大小上差強人意(一般只能長到20餘克甚至更低),這些都影響了單產,直接影響了養殖效益。這種狀況非純粹的技術所能解決。唯一可行的方式,是直接採用人工選育的雜交品種。

    雜交品種的優勢在於,它集合了各個地方品種的優勢,遮蔽了其劣勢,是“集優勢之大成”,比如由湖北藍海春鰍業科技有限公司引進的“TW-6臺灣龍鰍”,其個頭大,長得快,三個月可長一兩,最重可達一斤,畝產輕鬆過萬斤,而且還不鑽泥,在冬天特別好捕撈,可以賣個好價錢,這些都是本地泥鰍無法比擬的。

    但TW-6臺灣龍鰍本身就是一個人工培育品種,當其分布到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環境中時,必然會產生種質資源的退化,這種退化由隱性而逐步顯性,到最後會退化到與本地品種無異,甚至表現更差。因此,不斷地提純復壯和本土化是一項長期且十分重要的工作。湖北

    6臺灣龍鰍本土化藍海春公司技術總負責人,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樊啟學教授研發的TW-技術,很好地解決了其本土化問題,使得臺灣龍鰍在不同的地域均可有很理想的表現,在生長速度、個體大小、免疫力、商品品質、成本控制等核心指標上均能與原種保持一致。

    品種的選擇不是一個小問題。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直接關乎泥鰍養殖專案經濟效益的高低,乃至整個專案的成敗。養殖戶必須在立項之初,即將品種的選擇置於一個戰略的高度,認真對待。

  • 3 # 巴渝農鄉生活記

    鰍,常見的品種有青鰍、大鱗副(黃鰍)和臺灣泥鰍三種。

    青鰍是中國分佈最廣,最為常見的泥鰍品種。因其身體背部呈青色而得名。身體又呈圓筒狀,比較肥滿,故也有人稱之為“肉泥鰍”,“圓鰍”等。

    青鰍

    大鱗副泥鰍體型側扁,與常見的四大家魚休形更相似,體色深黃,故一些地區將其稱為“黃板鰍”。

    大鱗副

    臺灣泥鰍跟大鱗副泥鰍體型基本一樣,顏色上有一些差異。

    臺灣泥鰍

    有很多初養者沒養過泥鰍,第一次養不知道選擇什麼樣的泥鰍品種,在這裡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這幾種泥鰍的優缺點:

    青鰍個體小,生長速度相對較慢,當年春季繁殖的小苗要養到入冬才能上市,基本可以達到25條到30條一斤,它肉質細嫩,所以很多消費者很喜歡吃青泥鰍,尤其是浙江,價格比其他泥鰍都要貴,但還是很多人喜歡。

    大鱗副泥鰍較青鰍個體要大一點,生長速度也要稍快些,當年繁殖的小苗養殖到年底基本可以達到一斤20來條;青鰍和大鱗副在市面上的價格是根據個體大小來決定的,個體越大價Grand SantaFe高,在平時青鰍一般在18元以上,春季前後價格更高一些。大鱗副泥鰍相對價格就要便宜一些。這兩種泥鰍全國都有養殖,但畝產量都不是很高。

  • 4 # 漁旺島主

    中國人工養殖泥鰍品種主要以臺灣泥鰍、大鱗副泥鰍、真泥鰍(青鰍)為主。其中,臺灣泥鰍養殖週期最短,從水花苗養殖到上市銷售一般3〜4個月的時間;大鱗副泥鰍從水花苗養殖到上市銷售需要5〜6個月的時間;青鰍的養殖週期略長。養殖臺灣泥鰍需要水源充足,池塘水位在1米及以上;養殖大鱗副泥鰍和青鰍要求水位在70釐米以上。養殖戶選擇養殖品種應根據自身養殖條件和市場需求而定。

  • 5 # 江濱

    一、品種情況

      泥鰍苗一般都是四個品種——青鰍、大鱗副泥鰍、中華沙鰍以及臺灣泥鰍。

      1、青鰍的話除了在我們國家西藏林芝地區、青藏高原等等地方的水泊之中很難看到之外,別的地方都是可以看到的,特別是在珠江三角洲以及長江流域這些地方分佈的特別廣。從泥鰍養殖技術角度來看的話,青鰍是最容易養殖的。

      2、大鱗副泥鰍一般都是分佈在長江中下游地方以及相關的附屬水域之中,大鱗副泥鰍的體形看起來非常像青鰍,他們的鱗片比較大,但是尾柄處那裡的皮褶稜卻比較發達,和尾鰭是相連的,至於尾柄的長度則是和高度一樣的,尾鰭是一種圓形的樣子。

      3、中華沙鰍主要分佈在長江中、上游的地方,中華沙鰍的吻非常長並且還很尖,有三對須,眼下有刺而且還是分叉的,但是末端超過眼後緣地方,頰部沒有鱗片,中華沙鰍的肛門靠近臀鰭起點的方,所以它的尾柄有一些低。

      4、臺灣泥鰍其實屬於大鱗副鰍的一個品種,臺灣泥鰍一般分佈在黑龍江、四川、遼寧、浙江、以及臺灣等等地方,臺灣泥鰍的頭部沒有鱗片,背鰭以及尾鰭地方有一些黑色的小點,別的地方基本是呈灰白色的。

      二、怎麼選擇

      想要挑選合適的泥鰍苗必須從規格、品質以及價格這三個方面去考慮,不然肯定選不出好的泥鰍,不過具體這麼選就不詳細介紹了,只需要知道從這三個方面多去進行比較就好。

      其實泥鰍養殖技術的好壞、高低和所選的泥鰍品種有很大的關係,品種不一樣,泥鰍的養殖方法也是不一樣的。需要多方面去衡量。

    我們常見的泥鰍主要有背呈灰色的和黑褐色帶黑斑的2種,前者長得快,後者肉質好,都適合北方養殖。大鱗副泥鰍和長薄鰍,也是不錯的養殖品種。

    外貿是帶黑斑的泥鰍,內銷的無所謂,灰色的泥鰍生長比較快,大鱗副泥鰍生長更快,看你的銷售市場決定養殖品種。

  • 6 # 志友生活秀

    人工養殖泥鰍品種主要以臺灣泥鰍、大鱗副泥鰍、真泥鰍(青鰍)為主。其中,臺灣泥鰍養殖週期最短,從水花苗養殖到上市銷售一般3〜4個月的時間;大鱗副泥鰍從水花苗養殖到上市銷售需要5〜6個月的時間;青鰍的養殖週期略長。養殖臺灣泥鰍需要水源充足,池塘水位在1米及以上;養殖大鱗副泥鰍和青鰍要求水位在70釐米以上。養殖戶選擇養殖品種應根據自身養殖條件和市場需求而定。

  • 7 # 太原阿杜

    養殖泥鰍:

    1.泥鰍苗一般都是四個品種——青鰍、大鱗副泥鰍、中華沙鰍以及臺灣泥鰍。

    2.看家鄉地處什麼位置,環境各方面都需要選址。

    3.青鰍在珠江三角洲以及長江流域這些地方分佈的特別廣。從泥鰍養殖技術角度來看的話,青鰍是最容易養殖的。

    以上是我個人建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任務了,領導不安排其他人做,經常讓我一個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