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落月灣中垂釣客

    一、說到書法,垂釣客第一個想到的書法家是王羲之。

    1、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年春——1976年夏),是垂釣客度過的最令人難忘的從小學到高中的學生時代。令垂釣終生難忘也是影響垂釣客一生的是三本書和一塊乒乓球拍。這三本書是《新華字典》、《常用成語詞典》、《草訣歌》。乒乓球拍是紅雙喜牌的單面帶海綿的正膠球拍。

    (1)1966年開始的轟轟烈烈、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初中畢業的二哥用過的《新華字典》、《常用成語詞典》和一塊乒乓球拍,伴隨我從小學到高中,讓垂釣客受益終生。《新華字典》和《常用成語詞典》是垂釣客每天必讀的工具書,讓垂釣客的文字功底、語文功底以至文學功底皆非常出眾。記得讀初一時,垂釣客以一篇98分的作文名揚全校,被當作範文讓初二的同學與五年級的同學學習。

    (2)二哥留給我的乒乓球拍讓我愛上了乒乓球,這塊乒乓球拍伴隨我從小學五年級到高中畢業,讓我迷上了乒乓球。因為打乒乓球,還受到母親的不少責備。1979年夏考上大學後,在大學的幾年時光裡,打乒乓球也是垂釣客的至愛。 2005年7月垂釣客與球友蘭劍平、陽靚、肖紅組成的南康市教育局乒乓球代表隊獲得了南康市第一屆運動會系統組的混合團體冠軍,垂釣客個人也取得了乒乓球賽系統組男子單打第六名。時至今日,垂釣客的業餘必修課之一亦是乒乓球,十年磨一劍,2015年參加贛州市第二屆越秀杯乒乓球賽,垂釣客獲得了男子56歲以上組的第八名。2017年11月垂釣客又與鍾名良丶劉宗平丶賴小春丶曾紀梅丶鍾哲等老師組成南康區教育局乒乓球隊參加南康區第一屆運動會,再獲系統組第一名!

    (3)1974年秋,剛進入高中學習的我,偶然間接觸了同學擁有的一本書法經典法貼《草訣歌》。這本《草訣歌》讓垂釣客如獲至寶、愛不釋手。至今還記得當年用鉛筆與白有光紙摹寫過《草訣歌》,用鋼筆、毛筆與鋼筆臨摹則更是堅持了很長一段時間,至於《草訣歌》的歌訣也是時常背誦!垂釣客之所以愛上《草訣歌》,一是受了偉人毛澤東草書書法的影響,垂釣客當時發現,偉人毛澤東的草書書法作品中,很多字的草法均源於《草訣歌》 中的範字。二是垂釣客是性情中人,天生豪放,非常喜愛、欣賞草書的瀟灑、飄逸、靈動,酷愛草書作品的“酣暢淋漓、翰逸神飛”。

    (4)擁有一本《草訣歌》,一直是垂釣客心願,這個心願在1993年7月10日實現了。自1992年起,垂釣客抑制了其他興趣愛好,在教學之餘潛心自學中醫,因此常常關注與光顧新華書店選購醫學書籍,在贛州新華書店無意間碰上了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山西省新華書店發行的《草訣歌》(1984年9月第1版、1992年7月山西第2次印刷)。欣喜之餘,垂釣客一氣購置了兩本,一本自已習研,一本贈送給了愛好書法的同事段紹文老師。

    二、2014年開始業餘習研書法中的草書書法,最愛臨摹的書法經典法帖仍是《草訣歌》,向學習草書書法的書友推薦臨摹的草書法貼也是首選《草訣歌》。垂釣客敢於評析眾多書法草書名家丶中書協會員的草書作品,底氣也是源於得益於多年來對《草訣歌》的習研。

    三丶書聖王羲之,美名天下揚!行書《蘭亭序》,法帖永久傳!

    2丶王羲之《草訣歌》(有研究者質疑實際集王羲之草字丶託王羲之之名)作為草書入門法帖,對於初學者識草丶學習與掌握草書專門符號與結字規律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草訣歌》可謂字字珠璣丶歌訣朗朗上口丶非常易於誦記,讓人百臨不厭!垂釣客每臨一遍對於筆法的使轉丶提按以及字法等書法技巧技能皆有新的領悟與體驗!

  • 2 # 中州耕牛堂主

    我想到的第一位書法家(注:舊時為文人,寫字人)當然是王羲之了。他是書聖嘛,一千六七百年才出了一個。唐太宗李世民對他都推崇有加。還有就是毛潤之見到他的真跡後也是愛不釋手。

    這樣的書法家(文人),我是打心眼裡佩服的,說起書法,為什麼不第一個想到他呢?有人認為我的想法很俗,自古以來有那麼多書法家,為什麼第一個要想到王羲之呢?其實不然,不要認為別人第一個想到他,卻又不好意思說出來為雅,我說出來就俗。先不說王羲之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就說說“永字八法”吧,它是王羲之花費了十五年的心血來創造出來的!大家仔細想想,王羲之為了弄懂一個“永”字筆法和字法,就用了十五年時間,現在的人臨了年而半載字帖,就尋求“書法速成”的辦法,這種學習書法的態度,怎能與書聖王羲之相比呢。還有就是王羲之的作的《書論》,史料上沒記載他用了多長時間寫出,但他必定是花費了相當大的功夫才作出來的。

    就衝著“永字八法”,《書論》和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自古以來的道內人都知道王羲之在書法研習、創新方面所做的貢獻。說到書法,為什麼不第一個想到王羲之呢!

    當然,歷史上有影響的書法大家(文人)還是有幾個的。漢字,是誰發明創造的?是倉頡。按理說,說到書法,倉頡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只是年深已久,被人忘卻罷了。還有甲骨文,金文,小篆和漢隸的創造者,他們的對漢字的演變和發展,做出了多大的貢獻啊!現在學習書法的人,千萬不要把他們忘掉啊!至於漢代以後有影響力的書法家(文人),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因為道內之人對他們都比較熟悉。

  • 3 # 不二齋

    說到書法家,第一個想到的當然是二王了,就是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他們二人影響了整部書法史,是帖學的開宗立派的始祖。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字逸少,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出身貴族。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因與王述不和而辭官,定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

    王羲之善書法,早年從衛夫人學書,後改變初學,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鍾繇,並博採眾長,精研體勢,推陳出新,一變漢魏以來質樸的書風,成為妍美流便的新體。其書備精諸體,尤擅正、行,字勢雄強多變,為歷代學書者所宗尚,影響極大。

    書跡刻本甚多,散見宋以來所刻叢帖中,行書儲存在懷仁集書《聖教序》內最多。草書有《十七帖》等。

    可惜的是王羲之的書法沒有真跡保留下來,是有唐代人的雙鉤摹本如:《姨母帖》、《奉橘帖》、《喪亂帖》、《孔侍中帖》及草書《初月帖》等。著名的《蘭亭序》是他五十一歲時的作品。王羲之《姨母帖》

    王獻之,東晉書法家。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書令,人稱“王大令”。

    王獻之書法各體皆精,尤其擅長行草書。在繼承張芝、王羲之的基礎上,進一步改變了當時古拙的書風,有“破體”之稱。

    他的書法英俊豪邁,饒有氣勢對後來影響很大。與其父王羲之齊名,並稱“二王”。

    存世墨跡有《鴨頭丸帖》、《中秋帖》、《廿九日帖》,小楷刻本有《洛神賦十三行》。

    王獻之《中秋帖》

  • 4 # 翰墨書道

    自然是王羲之了,然後才是歐顏柳趙四家。這可以說至少在中國是婦孺皆知的是了。(當然這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範圍之內,才能如此。)因為王羲之書法,特別是《蘭亭序》的名氣實在是太大了,而且其書法藝術的水平是毫無異議的盡善盡美。

    我接受書法的學習或者是說啟蒙,源於父親對書法的熱愛,那是年幼,並不知什麼書體,父親只是在書寫,我們就在一邊看,主要是春節寫春聯。後來,全國興起了書法熱,自己購買的毛筆書法字帖是柳公權的字帖,然後購買的第一硬筆書法的書是《中國鋼筆書法》雜誌的創刊號,以後就在也沒有中斷過對書法的熱愛。隨著對書法方面知識的瞭解越來越多,越來越深,才知道了王羲之的和他的《蘭亭序》,也瞭解了他的書法造詣的高超。所以,看到題主的提問,自然而然就想到了王羲之和他的書法。何況,近期一直在迷糊王羲之的書法,越發發現王羲之書法的精妙絕倫和博大精深。一個字昨天以為已經有所得,自鳴得意已經弄明白了,可是用不了幾天,竟然發現自己的認識太膚淺了。也越發感知王羲之書法的精妙絕倫和深不可測。

  • 5 # 平涼家長之家

    說到書法,你第一個想到的是哪位書法家?反正我第一個想到的,是隴上著名書法家焦克敏先生。

    向焦老求字,電話去。

    先生親和有加,關顧有加,汗顏得很。

    原本是該登門拜望的,卻依仗了電話的便當——電話這東西,向來只該為掙生計而用,若果是為了將養魂靈,便該棄了這便捷,換上軟底輕靴,一路走去。

    遇山翻山,遇水涉水,淬火七月,桃花時節,且自安步走,才見心志。

    親謁賢顏,親聆教誨,親手奉茶,親硯磨墨,才見誠意。

    焦老的聲音如他的字一樣,寧和,乾淨,是這浮華紅塵裡萬金難求的安穩。

    焦老是我陋薄識見裡最堪佩的書法家,書法大家。

    今逢盛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真正當得“大家”這倆字的書法家,還真不多。

    來平賣字者甚眾,名頭極響者甚眾,卻有不少揮毫就墨時候拿著本優秀小學生也能爛熟於心的唐詩選往下盯一個字寫一個字,讓人憑白捏著一把汗,生怕人眼盯花了寫錯了,憑白可惜了那上好紙墨。所幸,虛擔心的時候多些,畢竟是盯慣了的,一行行一字字抄下去,也是眉目清楚字句分明的。

    焦老是不同的。

    焦老還是師者,大賢。

    說句不客氣的話,如今諸多師者早已淪為師匠,哪裡有半分為師者的賢?為師者的氣度與風範?

    想我小小草民一枚,未曾請尊者薦冒然登門已是失禮,更遑論,還不大懂書法,不說寫,連看也不會。換作那些個來平賣字的、名頭響亮的所謂書法家們,哪隻眼睛肯容你這烏鼻皂眼的升斗小民討擾?人家倒不是沒時間,人家時間多得很,關鍵是,人家的時間是明碼價的。拜訪是吧?歡迎。來不能空手,走更不能手空。來攜禮,走買字。就只來坐坐,來聽聽?笑話了。說你不懂規矩是抬舉你,人家有火眼金睛,你打一進門,打眼一瞅,就把你歸了堆了,原本掛幾分笑的臉子瞬間多雲,人家都懶得動用尊嘴,人家用鼻子跟你招呼,冷氣嗤嗤往外吹。可憐的小心臟,拔涼拔涼地。

    焦老是古大學者的大氣度。自始至終,都安寧親和,我閒問,他卻不閒答,一字一句斟酌,時時留意,看我能否聽得懂。若我表情稍有困窘,他便立換措詞。他這樣細緻,卻絕不刻意,三月春雨似的,潤潤來,沒讓我有一絲一毫的不自在。

    我常常想起那一次的見。我自己是菜場上一隻還帶著泥巴的蘿蔔,而焦老,分明是從唐詩宋詞裡走出來的那一支柳,從灞橋到柳湖,折柳贈別,插柳成蔭,多少風雲在其中。

    馬先生說拜見了單正平等倆大家,見了他們才知道什麼叫做大家,才知道自己有多小家子氣——心有同焉。

    自與焦老晤後,但凡看到“氣度”“大家”這樣的詞句,聽到人家贊某某有大家風範,自然而然,便有一人含笑清晰——若不是地域限,若平涼就是北京,焦老當是現史冊上書法第一人。

    這個年代,什麼都講求速成。焦老這樣數十年安一隅自守、紮紮實實從為文為人起至而書法的,實為罕也。我向來不懂字,但凡去看,大多隻是湊個熱鬧罷了,也鮮少有動心動意收歸已有時候。

    說來也真是難得。那一次,本是幾個行家去請焦老字。一幅幅鋪開來,彷彿生命輪迴,彷彿歷史穹蒼。那些個字,個個兒都不一樣,不一樣的底蘊,不一樣的個性,或圓潤,或挺拔,或風流,或酣暢,或鸞飄鳳泊,或鐵鉤銀畫,卻無一不風骨成焉,意氣駿焉。只一眼,就喜歡上了——真正的藝術,應該是連我這樣的外行也會喜歡的東西(嘿嘿,侮辱斯文怠忽心性之論,謝絕模仿)。

    攬字歸,鋪在地上,繞著圈兒轉了半夜。終是沒捨得裱,藏進書櫥,心煩時候、心閒時候,素手焚香,於底櫥裡翻出來,細細攤開,細細看,或者,對著發呆,常常一天就過去了。總覺得,好東西懸於廳堂,便莫名少了秘密珍藏的幸福,少了細細賞鑑的快活。也或者,有知友來訪,忙忙獻寶似的亮出來,贏譽聲一片,或嫉妒一片,小得意被人家揪出來,歡聲一片,也是幸福。

    說來也是奇巧事一樁,足見世間一“緣”字比書巧。

    初晤後不久,有友迷焦老字,懇求託請。忐忑述之,焦老一口應承。七月流火毒,不敢累焦老辛苦奔波,託俊傑圓滿外圍事。卻不料倆人竟是故識,且彼此激賞推崇日久(俊傑先生曾為我和焦老事酷夏奔波,不甚感激)。

    後來,再得焦老賜字。慚愧得不行,分明是雲泥別,卻蒙焦老垂愛賞之,作了“賢侄”。

    焦老字,於平正中藏險絕,全章貫氣,無法度,卻見功夫。

    焦老人,於平和中卓風骨,縱橫捭闔,無圖畫,卻見日月。

    一生一緣遇,幸哉,斯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把雞蛋湯裡的雞蛋做成絲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