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鑑說文老夫子
-
2 # 術球
憂鬱的桓公
齊國,在春秋時期一直以來都是大國,因為是姜子牙的封地,姜子牙大家都知道,是個牛人,虎父無犬子,後代也不會差到哪裡去,特別是到了齊桓公這一代,齊桓公文治武功,把齊國從大國一舉帶入了春秋霸主的地位,但是晚年比較昏庸,任用易牙,豎刁姦臣,導致朝野大亂,齊國由此進入低谷,國力也慢慢衰落。
聰明絕頂的姜太公
在齊桓公後期,易牙,豎刁甚至把齊桓公軟禁起來,“築高牆不準入”,導致齊桓公活活餓死,夢想著扶工資無虧上臺做傀儡。但是齊桓公五子搶位,太子昭逃亡宋國,後面在宋襄公的協助下,兵指齊國,殺了易牙、豎刁跟傀儡王無虧。齊國的局勢才得以緩和。
帥氣的齊孝公
俗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每個朝代到了一定的時期,都會出現多多少少的問題,特別是當權者的因素。只要後來者能夠後來居上,穩定朝政。這個國家那就能世世代代延續。
-
3 # 梅軒說三國
三國時期,魏國曹氏勢力漸衰,司馬氏專擅國政。
春秋時齊國也有個政歸田氏的故事。
齊悼公四年,田乞卒,他的兒子田常繼承相位,這就是田成子。
鮑牧當初不贊成齊悼公繼位,與齊悼公就有些隔閡,田乞一死,他擔心悼公對他不利,就搶先殺死悼公,立悼公的兒子壬為國君,這就是齊簡公。
田常與監止分別任左右相,輔佐簡公。
監止很受簡公寵幸,田常心裡嫉恨監止,但一時也沒有辦法。
於是田常又開始學習他爸爸的老辦法,小鬥收租、大斗出糧,慷國家之慨,自己收買人心。
於是華人都謳歌讚頌田常。
御官田鞅瞅機會勸諫齊簡公說,田常與監止勢不兩立,您應儘快從中挑選一個作國相。要不以後會有大麻煩。
簡公覺得這是小題大做,他也有他的小算盤,他認為最好還是維持現狀,讓他們明爭暗鬥,自己不是正好可以得利嗎?
子我是監止的族人,與田氏矛盾很大。
田氏親族田豹服侍子我,很受恩寵。
有一天,子我對田豹說,我想盡誅田氏,讓你繼承田氏正宗,你看怎麼樣?
田豹說,我只是田氏的遠房族人,這樣不妥,我也不敢當。
子我很不高興。小子,真是不識抬舉。
田豹秘密拜見田常,說,子我準備誅滅田氏,您如果不先下手,可就要大禍臨頭了。
子我住在王宮,田常兄弟四人迅速領兵入宮前去誅殺子我。
子我下令緊閉宮門,向齊簡公求救。
簡公正與眾侍妾在檀臺飲酒作樂,一聽田常反了,急忙傳令誅殺田常。
太史子餘說,我聽說田常不是要造反,他只是想殺子我,清君側,為君除害。一個子我死不足惜,還是大王的安全要緊。
簡公只好把命令收回去,躲起來觀望形勢。
田常開始聽到簡公要傳旨誅殺自己,就想打退堂鼓,準備出逃。
田子行說,哥,到這時候了,還猶豫什麼,當斷不斷,必受共亂。
田常於是鼓足勇氣,繼續向王宮猛攻。
子我和監止一看大勢已去,化妝出逃,都在半路上被田常的手下捉住殺了。
齊簡公後悔莫及,說,早聽御官田鞅的話,就不會遇上這場災難了。
簡公擔心田常會對自己不利,也只好出逃,結果跑到徐州時被追兵抓獲。
田常的黨徒害怕簡公回國後重掌權力搞政治報復,於是就把簡公殺了,立簡公的弟弟驁為國君,這就是齊平公。
平公即位,田常任國相。
羅馬尼亞總統齊奧塞斯庫被抓時也是當場被士兵殺死,士兵的心理與田常的手下是一樣的。
“落水狗”不跟上去痛打,等它爬上岸是會咬人的。
田常在殺害簡公後,怕國際社會干涉,合力誅殺自己,於是主動歸還過去侵佔的魯國、衛國的土地,西邊與晉國的王室,以及當政的韓氏、魏氏、趙氏約和,南邊與吳國、越國互通使節。
在國內,修自身功德,美化自身形象;普遍提高幹部待遇,贏得群臣擁護;關心民生,親近百姓,因此齊國又歸於安定。
田常對齊平公說,以後咱倆可以有個分工,那些施行恩德的事,由您來作;那些繁瑣的人事問題、升降獎懲等具體事務,我來替您辦。
齊平公既不敢爭執也樂得清閒,於是就形成了虛君實相、君相共治的政治局面。不出幾年,齊國的軍政大權就牢牢地集中到田常手裡。
再以後,田常就找到各種藉口殺死鮑氏、晏氏、監氏以及宗室中勢力較強的人,他自己的封地甚至都超過了平公,華人只知有田常,不知有平公。
並且,田常還在全國大搞選美,好多身高在七尺以上的美女都讓他選進後宮,後宮嬪妃數以百計,而且他還允許他的賓客門人自由進入後宮,這就有點亂,以至於田常死後,他有七十多個兒子,他至死也說不清楚到底哪些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齊平公死後,齊宣公繼位。宣公做了五十一年國君。兒子康公貸繼位,因為當一個說了不算的國君,他也覺得不如及時行樂,所以整天沉湎酒色,不過問國政。十四後,被田太公田和流放到海上。
三年後,田和與魏文侯在濁澤會盟,在魏文侯支援下,上書周天子請求列為諸侯。
齊康公十九年,經周天子批准,田和稱侯,開始以元年紀事。
從此,齊國正式進入了田齊時代。
-
4 # 圍爐述史
春秋這個村
誰不想當個橫著走人,周村長這個重暮老人已經不頂用了,鄭家感覺時機已到一躍成為該村第一位霸主,老齊家一家,老鄭家不行,何機而上,隨後成為村霸,小老弟中有個人呀,牛,老管家的兒子。收收小弟,攏攏人心,內部搞個小改進,不反,沒該圈的霸主還影響了其它村。
老子優秀,架不住基因不好,老齊家內部不團結。老子還沒死了幾個兒子就先鬥開了!老子沒死暗著鬥,老子死了,明面兒想幹。
公元前643,老齊死了,兒子們鬥呀鬥,要說老齊傢什麼時候不行,我看就是從老齊死的時候,這個家就不成了。你想呀,這還沒統一全國呢,內面兒上就鬥起來了,內面一亂,外面可怎麼辦?大家都可,大家都可勁著,看著你自取滅亡呢。由內及外,霸業瓦解。
-
5 # 談閒士
所謂,成也齊桓公,敗也齊桓公。
齊國因齊桓公的豪氣與雄心壯志、進取精神成就了霸業,也因為他好大喜功、耽於逸樂以及沉迷於奸佞之臣的阿諛奉承而衰敗。
姜小白年少登基,銳意進取,抗擊戎狄,保衛中原文化和中原百姓不受凌辱塗炭,挽救燕國、衛國、邢國,扶助周太子登基,儼然一副帶頭大哥的派頭,逐漸將黃河中下游一帶的各國團結在一起,國際威望頗高,已經擁有了霸主的地位。
但是這不夠,他還差霸主地位名義上的合法確認。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魯、宋、衛、鄭、許、曹等國在葵秋會盟,各國國君如約而至,周天子為表彰齊桓公的豐功偉績,特意派出太宰周公孔親自與會,並將周天子祭祀祖先用的祭肉賜給齊桓公,按照周禮,祭肉只能賜給姬姓諸侯,這次特意派太宰將祭肉賜給齊桓公,以此來彰顯齊桓公霸主地位的承認。
而齊桓公在管仲的勸說下堅持跪拜行禮,繼續擺出尊王的姿態,以達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效果。
當年秋天,齊桓公再次發出盟主令,說:“凡是跟我同盟的人,就要立下盟約,從此以後各自相安,不可互相抨擊!”
並且傳達周天子的禁令:“不能堵塞泉水,不能多藏穀米,不能改立繼承人,不能把妾作為妻子,不能讓女子參與國事!”
這次會盟的主題,就是和平發展。
讓各國終止戰亂、重新修好,為各國休養生息、恢復發展提供一個穩定的環境,在名義上負起了周天子約束諸侯的責任和權力。
齊國的霸業達到了頂峰。
所謂“水滿則溢,月滿則虧”,齊桓公霸業的頂峰也代表著衰敗的開始。
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只有齊國、楚國、秦國、晉國是守衛邊疆的大國。
晉國在晉獻公晚年陷入內亂,無力經營霸業;秦穆公尚在西方開闢疆土,不參與中原的會盟之事;楚成王收服荊楚之地少數民族,享有廣闊的土地,自立為王,只有齊國有能力和意願主持中原的會盟,而齊桓公又能做到尊王攘夷,宣揚王道。
但是齊桓公並沒有認清自己成就霸業與時機、大勢的重要關係,只是認為自己南征北戰、功勳卓著、國家富庶、兵強馬壯,因此劍鋒所指,諸侯莫敢不從,齊桓公認為自己九合諸侯的功業堪比夏商周受命於天,於是打算封泰山、禪梁父,好在被管仲給勸服了,只好作罷。
齊桓公雖然沒有真正將封禪付諸實踐,但已經足以說明齊桓公的野心已經越來越大,而且被自己取得的成果衝昏了頭腦,在這種情況下,齊國霸業走向衰落。
先是晉獻公去世,兒子們為了爭奪君主之位死的死、逃的逃,群龍無首,陷入內亂。齊桓公操心的命,召集各國伐晉,擁立夷吾繼位。
不久之後,狄人再次侵犯,滅掉溫國,襲擾衛國、鄭國,齊桓公又聯合許國討伐北戎,來了一個“圍魏救趙”,牽制戎狄。
恰逢此時,淮河一帶的夷人不斷侵犯杞國,同時也對周王室造成威脅,對中原虎視眈眈,齊桓公排除仲孫湫到周朝處理相關事宜,召集諸侯國派軍隊參與戍守防禦。
正在周王室危機不斷的同時,南方的楚國也蠢蠢欲動,隨著楚國的逐漸興起,在南方擁有強大的勢力,周邊各個小諸侯國都奉其為尊,但是隻有黃國不服從,而是投靠了齊國。
楚國本來就存著與齊國一爭長短之心,同時也為了殺雞儆猴,警戒南方各諸侯國,於是發兵滅了黃國。
幾年以後,楚國又討伐徐國,於是齊國作為盟主召叢集雄謀劃救徐之事,但最後盟主大人沒有直接救援徐國,而是直接進攻楚國的小弟厲國,逼迫楚國派兵去救厲國,但是楚國鐵了心要滅徐國,不予理睬厲國,結果徐國慘敗於楚國。
齊桓公的盟主地位受到威脅,親自率領聯軍進攻厲國,真是兩個老大的恩怨害苦了小弟。
厲國被打的慘不忍睹,楚國作為南方老大見小弟被揍得鼻青臉腫,為了維護領導地位,最終還是放棄攻打徐國,回去救小弟,這下徐國和厲國作為齊國和楚國兩個老大的小弟最終都留著一條小命。
面對如此紛亂難解的局勢,齊桓公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齊國已經不復當年之勇,已經不足以壓制楚國和戎人的威脅,遂又將矛頭指向了東夷。
齊桓公又在淮水上會盟諸侯,旨在解決曾國的問題,同時向東夷示威。
藉助各諸侯的力量為曾國修築城池,但是參與修築的役夫有多人生病,還有人晚上登高大喊:“齊國有亂!”
於是不僅齊國君臣人心惶惶,連各諸侯國也憂心忡忡,於是大家各拍兩散,打道回府了。
面對戎狄和楚國的連續襲擾,齊桓公已經失去了當年親率大軍襲擊千里的豪氣,不敢直接月戎狄和楚國正面對抗,只能以和談的方式換取和平,以“圍魏救趙”的手段曲折援救小弟,齊國霸主地位受到了嚴重威脅。
不久以後,管仲去世,齊桓公失去了相國的勸諫和參謀,從此迷失在了易牙等奸佞之臣的阿諛奉承、甜言蜜語之中。
此時,齊桓公已年過古稀,不復年少的雄心壯志和銳意進取精神,慢慢染了重病,他的五個兒子開始為奪取君主之位而公開爭鬥。
易牙、豎刁見齊桓公不久於人世,就堵住宮門,假傳旨意,不許任何人進去,連水、食都無人送,一代霸主就這樣活活餓死!
縱橫一世的齊桓公姜小白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同時也為齊國的霸業畫上了句號。
齊桓公去世後,他的五個兒子忙著自相殘殺,爭奪國君之位,齊桓公的屍體躺在床上兩個月都沒人理睬,後來工資無虧取得了內鬥的勝利,奪取了國君的位子,這才有空料理齊桓公的喪事。
公子無虧做了國君不久之後,公子昭在宋襄公的扶持下回國,繼位為國君,從此齊國又做了多年的宋國附屬國,直到宋國和楚國幹了一架,被楚國打得滿地找牙後,齊國才擺脫了宋國,並逐漸恢復國力。
在齊桓公去世四十多年裡,公子無虧、公子元、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商人都曾經當過齊國國君,齊國也跟著內亂了四十多年,再也不復當年九合諸侯的霸主景象。
回覆列表
朝代更替都是在衰弱遇到強橫之後。齊國第一次衰落就是因為齊桓公晚年重用三位小人做國家重臣,死後又是三人挑起桓公數子爭位造成內亂,從而導致齊國開始由盛轉衰的開始。任何事物的轉化都有一過程及其規律,齊國在桓公時的強大已到頂峰,盛極必衰也是規律。所以齊國由盛轉衰說是人為的原因,說通俗些,也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