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火星寶貝與地球媽咪
-
2 # 泛黃的記憶8
我家孩子上幼兒園一學期了。
首先孩子說話表達交往沒有問題,這樣在幼兒園可以和老師小朋友很好的溝通,會說普通話,特別是外地的由老人照顧的孩子,爸媽在城市工作孩子一直交給老人的,一定要學說普通話
其次孩子的衣食住行方面!回自己吃飯穿衣,上廁所會說尿尿,剛入園很多孩子不會自己穿衣服不過幼兒園老師會慢慢教的,尿尿也會慢慢教孩子自己提褲子,吃飯偶爾也會喂,但是都慢慢讓他們自己完成,所以在家最好開始教
最後就是教會孩子如何和小朋友一起玩,不要打鬧,遵守幼兒園紀律了
-
3 # 積木育兒
這位家長您好,進入幼兒園意味著孩子離開父母身邊,獨自在新的環境,面對陌生人,基本的自理能力和較為流暢的表達能力是他首先需要具備的哦。您要確保孩子在入園前,已經可以自己上廁所、穿衣服、吃飯等等。當孩子有生理需要的時候,可以向老師順暢的表達出來,比如我想上廁所、我餓了等等。
自己強大才是王道第二個能力是自我保護意識,當他入園後就離開了您和家人的保護範圍,所以讓孩子自己懂得保護自己是很重要的。您需要告訴孩子不可以跟不認識的人走或是接受他的東西,如果不是爸爸媽媽來接他,就要跟孩子和接送人約定好“暗號”。
您還可以利用洗澡、讀安全主題繪本的時候讓孩子認識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比如不可以讓別人碰的地方是哪裡,身體哪個部分容易受傷等等。
此外,我建議您教給孩子一些生活急救小常識,比如蹭破皮出血了要按住傷口,沙子進了眼睛不能直接用手揉等等。
心理預熱準備不可少最後一個能力是心理準備,這個準備不僅是對孩子,也是對家長。孩子離開父母會讓他產生焦慮和恐慌,家長也同樣會有不捨和擔心。如果您希望您的孩子能減少焦慮感,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那麼首先您不要將不捨、擔心、焦慮的情緒傳遞給孩子,這樣會加重孩子的恐慌感。
在入園前的一年,建議您開始讓孩子根據幼兒園的作息時間睡覺、起床,提早適應園內的規則。在這期間,您還可以帶孩子提前去幼兒園參觀,讓孩子感受一下那裡的環境和小夥伴。
平時,建議您跟孩子多玩一些“告別”的遊戲,並且要在分別前明確的告訴孩子,您一定會在XX時候回來找他。最好再加一些有儀式感的動作比如親吻、擺手再見等等,動作要固定,不要變來變去,讓孩子逐漸適應與您分別這個事情。
-
4 # 斑馬讀書
提前鍛鍊好哪些能力能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幼兒園?我曾經因為工作需要訪談過一些幼兒園執教多年的老師,他們的觀點和看法,更有借鑑意義:1.年齡
一般來說,幼兒園建議孩子3歲入園。
因為這時候,孩子基本的自理能力、語言能力已經具備,能夠更好地適應幼兒園。
不過,如果孩子在家裡沒人帶、玩的地方,也可以提前安排孩子入園,不過一定要選擇對孩子約束較少,玩的地方充足的幼兒園。
2.自理能力準備。
孩子的自理能力準備上,一定是循序漸進的。對大人來說很簡單的吃飯、上廁所說出自己的需求,對孩子來說都是需要一步一步掌握的技能,所以家長一定要有耐心。
自理能力主要包括:
(1)獨立吃飯
入園之後,老師需要照顧的孩子比較多,來不及一個一個給寶貝餵飯,所以提前鍛鍊孩子獨立吃飯很重要。
大人不再代替:很多爸媽覺得孩子自己吃吃不到嘴裡,或者邊吃邊玩,於是忍不住上手喂。但是,家長的包辦代替,讓孩子失去了自己鍛鍊獨立吃飯的機會。所以,放手讓孩子自己來吧。不用擔心孩子吃不飽。對孩子來說,有獨立吃飯的意識和能力,比某一兩頓多吃半碗飯重要得多。
不要對寶貝要求過高:嫌寶貝自己吃的飯桌、身上哪兒都是,所以給孩子餵飯的爸媽,需要先收起來自己的“潔癖”。寶貝需要這樣的鍛鍊機會,衛生什麼的,飯後收拾一下就好啦。
耐心耐心再耐心:孩子的小手還在發育中,動作、力道都難免掌握不好,這時候,大人一定不要訓斥寶貝,看到寶貝做得好的地方,鼓勵即可。
(2)獨立上廁所
幼兒園基本上都是蹲廁,所以這一項也需要訓練。
比如小便的時候,女孩要蹲下來,小褲頭褪到膝蓋處,兩腿儘量分開;
男孩小便的時候蹲著站著都可以,注意不要尿道褲子和鞋上。
大便的時候,如何擦乾淨屁股、提褲子,也都是需要爸媽們一遍一遍教給孩子們的哦。
孩子學會自己上廁所,開學後能減少很多尿褲子的機率。
(3)飲食、作息習慣調整
幼兒園的一日常規安排大同小異,比如吃的,會有三餐兩點,
早上8點吃早餐;
10點左右,會有點心加餐
11點半吃午餐。
12點半至2點半,午休
下午3點會有下午的水果加餐;
5點吃完飯。
爸爸媽媽可提前瞭解孩子要上的那家幼兒園的時間安排,逐步調整孩子的作息習慣,讓孩子的生物鐘,能夠和幼兒園的時間安排保持一致,比如吃飯的時間和幼兒園一樣,吃完飯做好午休的準備;早睡早起;等等。
可以用卡通形象幫孩子做一個作息時間表,幾次之後,寶貝就可以自己根據時間表知道下面該做什麼了。
(4)午休的習慣
孩子的身體處於快速發展的時期,午睡讓孩子的身體能夠得到充分的休息,睡得夠,也對孩子的智力發育很有一處。
可以事前問好幼兒園老師,然後安排寶貝每天在家的時候,按照幼兒園的時間安排午睡。一開始沒有午睡習慣的孩子可能很難入睡,這就需要爸爸媽媽創造適合午睡的環境,幫孩子循序漸進地調整好。
3.語言能力準備
孩子準備入園,一般基本的語言能力是具備的。語言能力準備,並不是要讓孩子“巧舌如簧”“伶牙俐齒”,還是要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需求,在幼兒園有需要的時候能準確地向老師描述。這幾句話,是需要寶貝會說的:
老師,我要拉臭臭/尿尿;
老師,我尿褲子了,請你幫我換個褲子(新入園家長一定要幫孩子多準備兩條褲子,尿褲子太普遍了。)
老師,我沒吃飽,還有一點飯/我已經吃飽了。
老師,我身體不舒服;老師,我生病了;
老師,我受傷了/我這流血了。
剛入園的時候,老師們也是手忙腳亂,可能會一時照顧不到每個孩子,如果孩子有需求自己能說出來,請求幫助,一般能更快得到老師的幫助。
先說這麼多。
其實入園的話,心理方面的準備也很重要,包括孩子和家長自己的心理準備。家長不焦慮,才能更好地幫孩子做好入園準備,順利入園。
-
5 # 有滋有味媽媽
上幼兒園是孩子第一次進入社會生活,從未離開父母的視線的孩子需要獨立生活了。為了能讓孩子儘快融入幼兒園生活,我提前在這幾方面對孩子加強鍛鍊的:
1. 語言能力。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說話,讓她熟悉各種生活用品,日常用語和口頭表達自己的需求。並經常給孩子讀繪本,和孩子一起互動,模擬其中的場景,以便日後適應幼兒園生活。
2. 自主能力。現代家庭一般都是一個孩子,因為生活壓力,大多由祖輩幫忙照看小孩,我家也是這樣。眾所周知的隔代親在我家也上演得淋漓盡致。孩子自小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生活。在數次的堅持下,慢慢地爺爺奶奶終於捨得放手,讓孩子嘗試自己動手。時間長了,孩子也終於學會了自己吃飯,喝水,上廁所。
幼兒園一般一個班級只有2名老師加一名生活阿姨,但是有20-30個孩子!試想一下,如果每個孩子都要老師餵飯喂水幫忙上廁所的話,老師怎麼忙得過來呢?
3. 社交能力。進入幼兒園,和家裡最大的區別就是一下子要和很多小朋友打交道了。平時爺爺奶奶幫忙照看孩子,我們家5樓,上下樓對老人來說也挺辛苦的,所以孩子一般是在自己家裡玩。這導致她看到陌生人了,總是往我身後躲;看到小朋友了也不會主動和別人打招呼,不和人家一起玩。
針對這一點,我和孩子爸爸每天下班晚飯後就帶孩子到小區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一開始孩子比較膽怯,慢慢地和熟悉了,她也就和其他小朋友熱絡起來了,有時候回家還會戀戀不捨地要求再多玩幾分鐘。
-
6 # 小風車媽咪
孩子上幼兒園,是和父母的第一次分離,也是進入了一個小的集體和社會,需要孩子提前適應。孩子上幼兒園之前,需要具備和鍛煉出哪些能力呢?
第一:首先是心理準備。
家長可以提前帶孩子去幼兒園適應環境,讓孩子熟悉幼兒園的流程,告訴孩子,在幼兒園有很多的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做遊戲,一起吃飯,一起睡覺等。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也可以在家裡的時候,也可以先和孩子進行角色預演,以做遊戲的方式讓孩子瞭解幼兒園的上課情節,讓孩子從心理上逐漸接受幼兒園。同時要用肯定的語氣告訴孩子,媽媽是愛你的,去幼兒園只是去上課,和小朋友玩,放學了,媽媽就會接你回家,減少孩子的分離焦慮症。
第二,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順暢的溝通能力。要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能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願。比如口渴了,想上廁所了,需要幫助等,以便於老師能及時的瞭解孩子的狀況,進行針對性的處理。
有的孩子可能比較膽小,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家長要在家裡引導孩子能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要,並給予肯定。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孩子勇於表達和溝通。
第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兒園的小朋友比較多,老師精力有限。孩子讀幼兒園的時候,基本都是在三歲左右,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學習動手能力的最佳時期。家長可以鍛鍊孩子自己吃飯,穿衣,上廁所的能力。這個階段需要家長的耐心,來鼓勵孩子。比如孩子吃飯,弄得到處都是飯粒,家長也不要責怪孩子,而是讚許孩子吃的真香,真棒等。逐漸鍛鍊孩子的自主能力,這樣也能讓孩子儘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第四:好的衛生習慣。要讓孩子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畢竟幼兒園的小朋友比較多,孩子在幼兒園接觸到小朋友和玩具,難免會有細菌。讓孩子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就減少了孩子傳染的機率,有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
孩子上幼兒園,既需要心理方面的準備,也需要身體的準備。寶寶長大了,要第一次和爸爸媽媽分離,更需要爸爸媽媽的關心和愛護了。家長在孩子入園初期,一定要及時的接送孩子,尤其是孩子放學的時候,不能讓孩子等太久,以免造成孩子的心理陰影:為什麼別的小朋友都接走了,我媽媽還沒有來?這樣容易造成孩子焦慮的心理,對幼兒園也就缺乏安全感。家長要陪孩子平穩的度過這段過渡期。
希望每個寶寶都快快樂樂的去幼兒園,然後高高興興的回家!
-
7 # 小米粒育兒
寶寶要上幼兒園了,第一次離開家庭步入社會,肯定會有各種不適應。為了能讓寶寶更順利的完成從家庭到幼兒園的過渡,家長們可以提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按照幼兒園作息安排寶寶一日家庭生活,打好提前量。尤其午睡必須要安排。
2.注意培養寶寶獨立生活能力。比如自己穿脫衣服,自己吃飯,自己穿鞋,自己大小便,並儘量自己擦屁屁。(很重要的)
3.培養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很好的與人溝通交流。
4.初步的社會會交往能力。
5.培養寶寶自己思考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意識。
6.提前告訴寶寶要上幼兒園了,讓寶寶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家長可以提前帶寶寶去幼兒園熟悉環境,為入園做準備。
我們可愛的寶寶總是會長大的,去幼兒園是寶寶步入社會的第一步,大人一定要懂得放手,給寶寶獨立成長的機會,細心呵護寶寶成長吧!
回覆列表
1.是孩子的自理能力。
比如獨立吃飯、睡覺、上廁所的能力。一個班最好的配置也就4個老師,而要面對的是30多個孩子,甚至更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孩子的自理能力不強,全憑老師幫忙,那就只能“等待”,等老師一個個輪著來。
2.是孩子表達自我的能力。
比如想去廁所,想玩什麼玩具,跟小朋友發生了什麼衝突,身體哪裡不舒服等等。這些都需要孩子來自我表達,如果表述不清楚,老師不可能明白,也很難第一時間瞭解到孩子的需求。有的孩子在幼兒園發燒,如果不自己找老師說,可能就會拖延一段時間才被老師發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