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會長

    偽學,顧名思義是假的學問,與其相對應的是真學。真學是真的學問,是真理,是科學。 偽學與真學的表現形式明顯不同,前者真假黑白顛倒,違背事實,即與實際和真相不符,後者實事求是。 有一個故事可以讓我們認識偽學,從而在表現形式上與真學加以區分。宋慶元時,韓㡯胄與趙汝愚爭權,因朱熹等人傾向趙汝愚,韓㡯胄得勢後,說貪瀆放肆是人之真情,而廉潔好修者都是偽君子,稱朱熹的理學是偽科學,致使丞相趙汝愚以下多人被罷斥,並禁止使用贊同理學觀點的人。這個故事揭示,偽學是將自己的錯誤當正確,反過來,將正確的當了錯誤,就如同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言:假做真時真亦假。所以,偽學是對黑白的顛倒。 有一個成語,也可以讓我們認識偽學,這個成語叫指鹿為馬。說的是秦二世時,丞相趙高要造反,恐怕各位大臣不聽從,就設圈套試探他們。於是帶來一隻鹿獻給二世,說是馬,二世嘲笑他說錯啦,趙高就問身邊的大臣,大臣有的沉默不語,有的說是馬,有的說是鹿。後來,趙高就對說鹿的大臣加以陷害,從此,大臣們都懼怕趙高。這個成語,比喻顛倒黑白、混淆是非。這是偽學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違背事實和真相。由此我們知道,偽學不僅假,而且錯誤,是謬誤。 偽學不是真學,也永遠成不了真學;假的就是假的,哪怕有時會加以偽裝,看起來像真的,但終歸是假的。因此,我們要睜大眼睛,追求真學,勇於發現真理,敢於與偽學做鬥爭,不斷髮展和成就真學。

  • 2 # 藍顏經典老歌音樂影片

    偽科學(pseudoscience)是已經被實踐(包括科學實驗)證偽、但仍然當做科學予以宣傳推廣的所謂理論或假設。

    在人類科學發展過程中,理論假說或假設往往是科學發現的柺杖。實踐證明,科學史上的假說或假設95%是錯的,但不能由此否定假說或假設(包括被證偽的假說或假設)在人類科學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也不能因此得出結論理論假說或假設本身就是偽科學。只有理論假說或假設已經被證明是錯的情況下,仍然將錯就錯當做科學予以推廣的,才可以認定為偽科學。

    偽科學是指據稱是事實或得到科學支援、但實際上不符合科學方法的“知識”。偽科學是一些虛假的“科學”或者騙局,經常借用科學名詞進行裝飾,但實際上與科學在本質上並無關聯。

    偽科學是指把沒有科學根據的非科學理論或方法宣稱為科學或者比科學還要科學的某種主張,如星占學、維里科夫斯基碰撞理論、李森科的無產階級遺傳學等。偽科學不同於一時的科學錯誤,它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要害在於,它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冒充科學,把已經被科學界證明不屬科學的東西當作科學對待,並且長期不能或者拒絕提供嚴格的證據。

    “偽科學”概念的兩個分離的屬性,它們十分經常地被兩個不同群體需要。第一個屬性是科學地位的要求,第二個屬性是這個主張不應得到的判斷。第一個屬性看來是偽科學群體需要的,他們把科學的權威借用過來,以此象徵偽科學具有富有權威的聲望,從而達到他們預想的目的。第二個屬性無疑是科學共同體需要的,他們要揭露偽科學的虛偽面目,把它們從科學中清除出去。

    一種實踐或知識體系如果標榜自己與已被接受的科研規範一致,但又明確地違背了這些規範(主要表現在誤用科學方法上),就可被稱作偽科學。

    偽學和真學:

    1、目的不同。科學的目的是求真,偽科學的目得是求利。

    2、起點不同。科學活動立足已有的歷經反覆實踐證明是正確的科學知識、科學原理、科學方法和現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因此,科學的基礎是客觀實實在在的、穩固的。

    偽科學的起點是紛繁複雜、五花八門。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徹頭徹尾的主觀、唯一心。

    3、路徑不同。科學研究、科學探索嚴格遵循著假設、求證、再假設、再求證的路徑深入進行,一般都要經過多次,甚至數十次,數百次的的反覆才能取得成果。

    偽科學是最怕求證,最怕檢驗,當然不會走科學研究的路徑,他們走的是一種設招、演招、吹招的路徑。

    4、心態不同。科學研究,特別是基礎研究,一般比較枯燥、寂寞、艱辛;偏離喧囂的功利場,又需要極端的認真、嚴肅、一絲不苟。

    這種工作特點決定了科學家們的心態必須是純正的、甘於寂寞、肯於奉獻、勇於進取、講究實際又堅持真理。偽科學的心態則無比的醜陋、猥鄙。他們貪婪,存心玩弄騙術,卻又要掛出冠冕堂皇的招牌;他們追功逐利,譁眾取寵,卻又要給人超凡脫俗、救苦救難的假象;他們拒絕科學的驗證,卻又不肯收起騙人的的花招,更不願反戈一擊,澄清真相;他們賊喊捉賊,倒打一耙,指責科學家對他們不寬容,當他們被科學駁得體無完膚、走投無路的時候,又用沉默繼續與科學對抗,以圖等待時機,東山再起。

    5、結果不同,科學探索和其他科學生活動的最終成果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產生經得起檢驗的科學成果。只要有同等條件,這成果必能重複的產生;只要在有效的範圍裡,相關的科學成果必能百分之百的使用。

    二是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應。現代文明社會里,衣食住行哪一樣不是科學的結晶、科學的恩惠呢?當今時代儘管科學已有很大發展,但還有許多的謎沒有破解,這不是科學無能,也不是科學的侷限,而正是說明了科學發展的還很不夠。

    科學的空白只能由科學自己來開拓、來填充,他不會成為偽科學存在的理由。偽科學的結果必然十分可悲,亦可恨。可悲的是偽科學終將破產,因為他們是假的,無論如何偽裝、隱蔽,也終究會被科學暴露在光天化日下,終究會被破產;可恨的是偽科學會給社會造成不可低估的危害,愚弄人民,搞亂人們的思想,給國家和個人財產造成損失,使個人身心受到損害,甚至釀出命案。

  • 3 # 詩詞娛樂

    偽學,出自《故運副龍圖侍郎孟公墓誌銘》,意思就是欺人之學、假學問。

    偽學這個玩意兒,非常有意思。它的表現形式一般如下:

    一、偽學得花大力氣吆喝、推銷,並披以真學問的外衣。

    二、偽學,一般得藉助神學等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來推廣,否則,無憑無據,無人相信。

    三、偽學者會形成惡勢力。你不信,就會強行灌輸、逼迫認可。

    四、偽學的終極目的,無非是為了少數人竊取權力、獲得利益。

    五、偽學者,一般都臉大,說謊時心平氣和,不紅不白,但心裡著急——著急讓你相信它。

    至於真學,真的東西,比如真理,不需要累的滿頭腳汗、臉紅脖子粗地去推銷。真理是風度翩翩的君子。人見人愛。見不到,人們也會主動去追求他。

    如果有人拿槍拿刀逼著你認可他有學問、學問是天下第一,那便一定是偽學。你完全可以嗤之以鼻涕。他斃了你,它是窮兇極惡的魔鬼與小丑,而你,是為真理犧牲的勇士。

  • 4 # 太陽照常升起中

    偽學和真學這兩個詞描述了截然不同的兩種人,但也要分時代來看,分場合來看,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紙上談兵的趙括就可以理解為一個偽學著,因為其誇誇而談,當委以重任,把一國命運交道手裡面的時候他用行動來告訴大家他就是偽學者,大敗而亡,也讓世人記住了這位紙上談兵的兵家,而反觀李牧,那是有真本事的,他則用行動捍衛了趙國作為大國的尊嚴,在歷史的長河裡面這樣的事情多如牛毛,而到了近現代,我們認為像曾國藩、李鴻章等人從人物角度來看,他們還是很有才學的,曾國藩,其博學,在滿族的天下中,他能以漢人佔的一席,實屬不易,但是放到歷史的發展來看,我們的歷史觀會讓我們自然去認為,他們很守舊,雖是師夷長技以制夷,但是更多是偽學,對於歷史來看,他們是守舊的,他們的學識,並未讓民族發展更進一步,甚至於我們都知道李鴻章去日本簽署喪權辱國的條約,認為他們喪權辱國,但當時這位70歲的老人留下了屈辱的淚水。偽學和真學在現在這個浮躁就更加明顯了,現在的快餐文化在豐富人的同時,也在導致人們觀點的碎片化,經常去留意一些新聞,一些新名詞,對於周圍的人來說,新穎的觀點,總是能博取人的色彩的,但是如果身邊的人讓講究的更加細緻一些,挖掘一些論證的時候,就感覺理屈詞窮,其實這就是偽學變真學的時候的一種狀態,所以儘量規避偽學,那麼真學就更進一步,真正的真學者足夠謙卑與低調,飽滿成熟的稻穀是彎腰的而非抬頭。

  • 5 # 石丘故事

    偽學,詞典上的釋義為欺人之學、假學問,說簡單點就是騙人的學問,最早的偽學記載應該是源於宋寧宗時朱熹的“偽學”吧。

    而真學,是跟偽學相對的,是真正的學問,對人有用處的學問。

    學而能知是真學,知而能用是真知。

    從根本上來說,偽學是沒用的,真學是有用的。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經常會遇到很多的偽學,如偽科學、偽哲學、偽醫學等等,偽學包含了很多的東西,但它與真學相比起來,表現的形式是有很大區別的:

    一、目的不同

    真學的目的是求真,偽學的目得是求利。

    二、起點不同

    真學是建立在客觀實在的、穩固的基礎上的,是經得起實踐來檢驗的;偽學的起點是亂七八遭的、五花八門的,經不起推敲的。

    三、心態不同

    真學的學問者們,對待學問是嚴謹的,認真的,嚴肅的,他們心態純正,甘於寂寞,樂於奉獻,講究實際的;偽學的傳播者們,他們的心是貪婪的,醜陋的,卑鄙的,他們玩弄騙術,追逐名利,譁眾取寵,拒絕實際驗證的。

    就像很多的人在質疑中醫的養生學是偽學,認為只有西醫才是真學,這種理解是片面性的,是沒有底線的胡說八道,幾千年積累下來的中醫養生學,是很有依據的真理真學問。

    當然,我們也不排除那些打著中醫的幌子,到處騙人錢財,貽誤病人的騙子們,還有那些與中醫養生衍生出的氣功,各種各樣打著不同旗號紛紛出來騙人錢財的所謂的氣功大師們,他們所做所為就是偽學問。

  • 6 # 書至簡

    偽學是指據稱是事實或得到科學支援、但實際上不符合科學方法的“知識”。偽學是一些虛假的“學問”或者騙局,經常借用真學名詞進行流通

    辨偽在中國雖然有悠久的歷史和可觀的學術成果,但真正構建成一門學科卻是本世紀的事。其主要標誌是:在辨偽理論上,由過去傳統的、較為零散的歸納總結逐漸形成科學的、系統的、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在辨偽方法上,由過去主要是乾嘉考據辨偽方法,逐漸加入了現代科學方法,包括考古學、社會學、邏輯學、計算機等等;在學科體系上,由過去附庸於其他學科之中而逐漸構建成一門獨立的學科。

      回顧本世紀中國辨偽學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從本世紀初至30年代末,是中國辨偽學的構建時期;第二個時期,從4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是中國辨偽學緩慢發展時期;第三個時期,從70年代中期至本世紀末,是中國辨偽學多元發展,成就突出的時期。回顧和反思中國辨偽學在本世紀的歷史軌跡,對辨偽學今後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中國辨偽學的構建

      從本世紀初到30年代末,是中國辨偽學的構建時期。

      首先應該明確,辨偽與辨偽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辨偽是指對有真偽問題的事和物(在此主要是指有真偽問題的典籍)進行考察鑑別。而辨偽學則是對辨偽的研究,包括對辨偽理論、辨偽方法、辨偽歷史、辨偽成果等的研究,使其成為一門科學的、系統的、較為完整的學科體系。這一時期,正是中國辨偽學的科學理論和科學方法的初步形成時期。

      (一)辨偽理論的構建

      辨偽理論的奠基人是梁啟超。他於20年代撰寫了《中國歷史研究法》(1921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1924年)、《古書真偽及其年代》(1927年)等著作。這些著作不僅構建了新史學理論,也以求實求真的理性眼光,運用近代科學演繹、歸納等方法,構建了辨偽學理論。在這三部書中,他對偽書的種類、作偽的原因、辨偽的意義、辨偽的方法、偽書的價值等等做了系統的闡述,進行了具有規律性的理論總結。

      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一書中,他提出了辨偽書的12條標準,證真書的6條標準及辨偽事的7條標準。這些標準既有對前人如胡應麟在《四部正訛》中關於辨偽方法的總結,也有他自己的創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羊男天蠍女配對指數,白羊男天蠍女配對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