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然習英語

    個人建議以玩帶學,什麼英語繪本,英語故事,英語歌曲都是大人小孩可以一起參與的,陪伴的過程又學習,輕鬆也有趣。也不用害怕發音不準什麼之類,有現成的音訊,小孩子的聽力分辨是非常厲害的。

  • 2 # Candy媽咪滴英語啟蒙

    一門語言的學習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在孩子英語啟蒙的時候我們應該注重的是用興趣來帶動聽說的能力。舉個例子吧,我的一個紐西蘭的外教朋友,漢語說的特別流利,可以同我交流順暢,我們倆探討後總結出,語言的習得一定是聽說先行才算是最好的啟蒙。

    因此在英語啟蒙的時候首先要聽說先行,聽就是我們大家熟知的磨耳朵,每天給孩子創造英語的環境,推薦大家一個新的播放器“屁顛蟲”麥克風,這個麥克風的音響功能音質特別的好,孩子在磨耳朵的時候還能有K歌的愉快感覺。磨耳朵的資源推薦大家《語感啟蒙》和《super simple songs》,動畫片推薦《Peppa pig》。

    再來看看說的方面,在孩子進行磨耳朵的同時家長要努力的提高自己英語的互動能力,調動孩子的積極性,發現孩子喜歡的兒歌,從喜歡的兒歌著手進行說的引導,採用唱跳遊戲的方式來進行英語啟蒙,這是對於家長的英語學習能力是有要求的,指的是學習能力並非英語水平,針對這個話題我寫過相關的文章,大家可以閱讀一下。還要說下日常的親子對話互動對英語啟蒙的作用也不可忽視。

  • 3 # 留學寶典

    我覺得可以參考一下"二語習得理論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學習:有意識的透過學習語言現象和語法規則, 並輔之以有意識的(conscious) 練習、記憶等活動, 達到語言學習的目的。

    習得:這一過程類似兒童母語能力發展的過程, 是一種無意識地、自然而然地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也就是說, 在學習過程中, 學習者通常意識不到自己在習得語言, 而只在自然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第二語言。

    可以上網搜一下這方面的文章,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這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理論基礎。

  • 4 # 衝頂名校

    孩子尚在上幼兒園之前,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潛移默化的啟蒙了孩子,學了豐富的知識。但是對幼兒的英語啟蒙教育,在國內缺乏正式研究。

    在我們上學時,從七年級開始學習英語。孩子的右腦語言學習中樞系統,已趨於成熟和定型。在七年級時的強大學習能力,和幼時語言的模仿能力是有很大差別的。所以,在幼兒時,將學習興趣引導到幼兒英語上來,這將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本著以孩子為主的原則,做好自己孩子的老師。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親子過程中,父母應側重於培養孩子,引導學習英語的興趣。

    寓學於樂,聲情並茂。父母也可以嘗試更有趣的是教學方式。學習英語字母是想象中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在孩子英語啟蒙時可以引用一些英語影片音訊,如英文動畫片,英語學習聽力磁帶,給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英語環境。

    像一些大明星家庭給孩子,請私人外教,營造英語母語環境,學習英語像漢語一樣。對我們普通家庭而言,父母根據自己的情況因式而導,盡力而為即可。

  • 5 # 英語記單詞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漢大學演講。他走向講臺,不慌不忙地從箱子裡拿出一隻大公雞。臺下的聽眾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幹什麼。陶先生從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後按住公雞的頭,強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雞隻叫不吃。怎麼才能讓公雞吃米呢?他掰開公雞的嘴,把米硬往雞的嘴裡塞。大公雞拼命掙扎,還是不肯吃。陶先生輕輕地鬆開手,把雞放在桌子上,自己後退了幾步,大公雞自己就開始吃起米來。這時陶先生開始演講:“我認為,教育就像餵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情願學的。即使學也是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是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地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臺下一時間掌聲雷動,為陶先生形象的演講開場白叫好。

    第二,家庭英語啟蒙,歸根到底,是一種父母引領的愛的教育。愛的啟蒙:以父母為主導,培養親子感情為目的,激發興趣為手段,語言習得為自然副產品。在家庭日常生活中開展有系統,有計劃,但卻氛圍輕鬆預約,快樂為先的共學,父母角色無可替代。

    寶寶英語啟蒙,不要妄想扔給培訓班、或者扔給寶寶一個裝滿兒歌和動畫片的冷冰冰的機器就可以實現!寶媽和寶爸一定要親自參與甚至“介入”到這個過程當中。親子啟蒙的意義,還不僅僅是自己親自教授,而是在互動的過程中,感情得到加深,信任的到加強,學習效果也事半功倍!

    在進行家庭英語啟蒙的過程中,寶媽一定要注意自己身份和心態的重新定位:千萬不要把自己當作寶寶的英語老師去教,這是學校老師和培訓班老師做的事,而且是它們應該做的事,因為學校和培訓班的天然場景,賦予了他們作為老師的權威,寶寶自然會聽話和配合。而寶媽在寶寶眼中,是親密和依賴的化身,你只有調整心態和他/她一起學、一起玩,效果才會明顯。寶媽不應該是寶寶英語啟蒙的teacher(老師),而更應是夥伴、陪練、同學或者最多隻能是個引導者!(夥伴 partner,陪練 ladder player,引導者 facilitator)。

    第三,分齡定學的原則。

    0-2歲的寶寶,語言處於準備期,需要大量的輸入,這個階段寶寶主要以“聽”為主,家長不可著急地要求寶寶能把英語說的有多好。只要寶寶能跟據你的英文指令做出正確的反應,就說明寶寶能聽懂。所以,我們給芽芽課設定了節奏感韻律感極強的兒歌、與寶寶吃喝拉撒緊密關聯的場景句和繪本。

    2-4歲的寶寶,認知能力逐漸養成,語言處在爆發期,是個名副其實的“小話癆”,這一階段親子共學為主,這一階段的兒歌篇幅更長,繪本和場景句內容也更加豐富,同時增設了動畫課程,讓寶寶在看動畫片的過程中,就學習了英語。

    4-6歲的寶寶,語言處在發展期,可以逐漸從英語啟蒙過度到英語學習,這一階段,“聽、說、讀”全面培養,家長轉變為輔助作用。

    第四,可以利用一些線上的培訓機構資源,像英語小神童啦,裡面有很多免費資源和群裡的寶媽寶媽一起堅持學習,每天打卡。每天堅持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簡單,利用線上資源一起學習對自己即是一種督促,它也可以提供系統性的英語啟蒙方案,寶媽只要跟著節奏一起做就行了。

  • 6 # 寶媽麗麗在修行

    我主要是在家進行英語啟蒙。

    1 在生活中互動有人說我英語不行呀,怎麼互動呢?那就和孩子一起學吧,從零開始!買一些英文日常用語之類的書籍,還有手機上的APP,跟著這些學一些簡單的日常口語。然後在吃飯、睡覺、玩耍等一系列場景裡用起來。在這些場景裡學習,記得更牢,理解得更好。

    在日常生活中互動,孩子能夠調動更多地感官參與學習。

    2 兒歌童謠,反覆唱讀我們的大腦天生喜歡節奏感,節奏感強的兒歌童謠很有韻律。能夠提高寶寶的語言、記憶能力。而且也提升孩子的興趣。一首歌我們聽幾遍後不自覺就記住了,就是這個道理。韻律感強的句子,在反覆讀的過程中,小孩子有大量的機會練習、識別、區分不同或類似的語音模式,從而提高處理語音單元的能力。而且有實驗表明,節奏感好的學生大腦神經對聲音的反應也最佳。對聲音敏感的學生更能在吵鬧的環境中,清楚地聽懂老師在講什麼。

    讀韻律感強的繪本,一起唱兒歌。學單詞的時候也可以有節奏地說。

    3 讀繪本和分級讀物現在很多孩子多會讀繪本。繪本故事性強,又有圖畫,孩子從最簡單的分級讀物讀起,一點點增加難度。堅持一年下來就會有很大的收穫。最好從分級讀物開始,比如牛津樹,培生英語,紅火箭,蘭登分級等都可以。這些都可以,培生英語價效比最高,其他價格偏貴。我用的就是培生英語。從最初的開始。

    這些分級讀物不僅故事性強而且很多重點句子是反覆重複的,這樣孩子能更好地學習。

    4 看英文影片最好是和孩子一起看,兩個人一起研究,這樣也是一種互動。原版動畫中的發音也有助於孩子的發音。5 有效輸出,讓孩子給你講孩子學了一段時間後可以讓孩子當老師給你講講英文繪本里講了什麼,給你唱一首歌,教你日常用品的發音等。還可以把寶寶們喜歡的動畫片段演出來。兩個人配合,編個舞臺劇之類的。這樣效果很好。

    設計一些遊戲,讓孩子參與互動。有輸出才算學習。

    6 發音不準不要怕發音不準不要怕,我們國家有很多方言,比如河南話山東話,在英語世界裡也有很多口音的。你說的話完全沒問題,外華人絕對聽得懂,再說孩子看英文影片會自己糾正的。重要的是孩子對英語學習有興趣,樂意學習。

    不要覺得自己孩子學習已經晚了,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和現在。越拖越耽誤時間。所以親們行動起來吧。一起加油。

  • 7 # 紅葉學堂工程翻譯培訓

    英語口語好的家長,當小孩來到世界上就可開始英語啟蒙了,用雙語對小孩說話,小孩說話時,就是英漢雙語,有串語現象。英語口語不好的家長,可釆用幼兒英漢雙語影片教學。新華書店和網上都有賣。

  • 8 # 大龍女vs小龍女

    對於英語啟蒙,我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家庭英語啟蒙這件事情,再早也不嫌早,再晚也不算晚。

    但是對於環境的營造而言,高頻次的互動,哪怕每次時間很短,都好過一次很長時間,但是隔很久才來一次。越小的寶寶(基本上以17個月為一個分界點),對於影片的刺激是遠遠低於真人互動的。 影片基本處於搞不太明白狀況的狀態,但是對於真人,尤其是自己親愛的爸爸媽媽的互動,完全就是不一樣的反應。 所以,我想很多一直在堅持營造家庭親子英語啟蒙環境的爸爸媽媽,也會同意這個觀點,不是孩子當場能不能有反饋,而是你能不能堅持給寶寶營造這個氛圍。就像我們給寶寶說了很久的中文,寶寶才能夠理解並且開口說中文, 英語也是一模一樣的。這個語言環境,需要時間,需要培養,也需要我們的堅持。可是這就到了一個新的問題了:堅持好難啊!!

    所以就不難理解我們的孩子了!

  • 9 # 小小熊博士

    各個階段有各個階段的學習重點,不太一樣! 12歲之前就是語言學習的黃金期,12歲之前的所有語言都會被當成母語來學習!

    要把握幾個階段 0-2歲的語言靜默期,最重要的是聽聲音訊號,聽英文兒歌、英語韻文,完成大量輸入。

    2-4歲的階段,解決聲音訊號極其意義之間的對應,透過看英文動畫片就能解決!

    4歲以上就要進入閱讀階段,不能只聽一種材料,看一些動畫片,4歲以上的孩子來說,閱讀是學習第二語言的最好辦法,沒有之一。這三個階段把握好了,少兒英語學習的問題就引刃而解了!

  • 10 # 諾媽早教資源站

    隨著時代發展,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學英語,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英語啟蒙了,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但是與此同時,家長要掌握正確的方法,避免產生誤區,使孩子對英語產生厭惡心理。那麼,到底要怎麼做才能提高孩子的英語聽說能力呢?

    1. 大量輸入:學習是一個沒有捷徑的過程,學英語也一樣,有多少輸入就會獲得多少回報,家長可根據孩子自身情況及時間安排確定每天的英語輸入時間,可以選擇讀英文繪本、看英文原版動畫片、聽英文兒歌等等,最重要的是要根據孩子的興趣來選擇以及要堅持,時間久了,自然會有大量的收穫

    2. 避免從字母和單詞學起:很多家長都會產生這樣的誤區,認為學英語應該先從ABCD以及單詞開始學習,然後再學習句子,但是他們忽略了語言學習的過程都是以聽—說—讀—寫的順序依次展開的,就像我們小的時候學習說話,根本不是從學習拼音開始的一樣,一味地讓孩子學習枯燥的字母和單詞只會讓孩子產生厭惡和抵制心理

    3. 分級閱讀:分級閱讀訓練對於孩子的英語學習十分重要,市面上流傳較廣的分級讀物有:牛津樹、海尼曼、RAZ、紅火箭、蘭登、培生、大貓等等,要想系統地提升孩子的英語水平,分級閱讀必不可少,最終可以實現孩子的自主閱讀

    4. 閱讀角:可以像幼兒園一樣,在家裡佈置閱讀角,把英文繪本佈置在家裡的各個角落,讓孩子潛移默化得愛上英語

     

    說了這麼多,其實學英語和學漢語一樣,都要尊重語言的學習規律,從聽到說到讀再到寫,儘早給孩子做啟蒙,透過大量、優質的繪本、動畫片、兒歌等等進行長期的輸入和積累,自然就能做到高效的輸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青少年如何系統地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