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泉源居

    美國不是和歐盟有分歧,他是和誰都那樣。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美國一貫奉行的就是美國至上原則,只有利益,利益一致則合,利益相悖,立刻打壓。我是老大,都得聽我的,這就是美國。

  • 2 # 阿清98540

    我粗淺的幾點見解,對錯與否善意指教,一是特朗普上臺退出巴黎協定,二是取消伊核協議,三是推出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政策,美國第一,發動貿易戰,連盟友都不放過。四是退出中導條約,擴大軍備競賽,增加戰爭風險。

  • 3 # 簡如空來

    因為共同的意願而致使利益的歸屬,資源與科技不能共享,共同的利益成為別人的嫁衣,還出力不討好,致使幻想破滅。

  • 4 # 心向青山

    美國之於歐盟,猶如英國之於歐洲大陸。

    英國在歐洲的外交目標就是保持“Continental均勢”,無論是最初的“反法同盟”還是後來的聯手圍堵德國都是如此,英國不會直接佔領歐洲大陸的領土,但也不會讓任何一個大國獨霸歐洲大陸。

    1、英美從文化角度來說一脈相承。

    公元1871年,普魯士在普法戰爭中擊敗法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稱帝,這便是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的統一,比當年的法蘭西更為強大,之後第二次工業革命德國和美國成為領導者,德國和美國的工業規模迅速超越了昔日的大英帝國。

    德國在歐洲大陸和海外的咄咄逼人使英國意識到單憑歐洲各國已經不足以壓制德國了,於是美國便被英國拉了進來。

    這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巴黎和會。

    一戰後,設立國際聯盟的構想最初是由英國提出的,而英國的目的原本也只是要把美國拉下水,畢竟德國在歐洲大陸的威脅太大。

    不過,威爾遜後來在巴黎所倡導的國際聯盟與英國最初所想的並不相同,美華人想要建立一個廣泛的國家聯盟,目的是為世界各國不受限制的共同利用海上通道,防止違反協約而引發戰爭,國際聯盟將是各國領土完整、政治獨立的真正保證。

    由於置身事外,美華人的想法更具理想化,威爾遜想要建立一個講原則不講實力,講法律不講利益的國際體系,可是這與傳統的Continental均勢思維背道而馳。

    這便是美國與歐洲分歧的源頭。

    2、美國想要做下一個英國——歐洲和世界的仲裁者

    當英國一國之力不足以維持Continental均勢後,美國這個英國的繼承者出現了,他想要做也確實做成了下一個英國。

    二戰後的美國有這個實力做歐洲的領導者和仲裁者,最初歐洲需要美國的幫助來恢復經濟,但隨著經濟的逐步恢復,歐洲開始想要獨立自主,想要聯合起來,這便是歐共體~歐盟的由來。

    畢竟,歐洲單獨一個國家無論如何是不能與美國相抗衡的。

    與美國相比,歐洲歷史更為悠久,美國在歐洲人眼中長期都是一副鄉巴佬的形象,隨著歐洲的復興自然不願久居人下,但美國一心要做歐洲和世界的領導者,這便是如今歐美的分歧所在。

    歐洲如果統一,那麼其實力將不在美國之下,這不是美國想要看到的,其實也不是英國所想看到的。

    在西方文明內部,是英美VS法德——兩大勢力的合作和對抗。

    3、英美VS法德的區別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法國、德國受羅馬帝國的影響更大

    查理曼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均自視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而英美則日耳曼本身的屬性更強。

    從宗教信仰來看,英美均為基督新教,法國是天主教,德國則天主教與基督新教各半。

    從法律體系來看,英美為源自日耳曼的海洋法系,法德為源自羅馬的大陸法系。

    法國的日耳曼人逐漸拉丁化了,德國雖然是日耳曼人的發源地,但其大陸屬性和對羅馬帝國的執著(神聖羅馬帝國有844年的歷史),註定了其與法國更有共同語言。

    今日的歐盟在“法德核心”領導下壯大,並不是英美想要看到的,如此以來英國的退歐、美國與歐盟的分歧便不難理解了。

  • 5 # 史可見證

    歐盟起源於“煤鋼聯合體”,該組織是二戰後成立的並得到了美國大力支援。“煤鋼聯合體”成立之初的目的首先是美國想讓西歐迅速恢復經濟、以便加強“北約力量”共同更好地抗衡前蘇聯。

    然而,隨著離二戰日久,西歐國家特別是德國經濟重新振興,自然而然的就在政治上有了更多的要求。二戰後,由於美國大兵再未從西歐撤離,西歐國家(法國除外)成了實際上的美國殖民地(即有美軍長期佔領、領空領海對美軍全面開放、政治上也受美國搖控)。隨著西歐國家經濟的發展,當然不甘於永遠受制於美國。

    然而這些國家當然明白單獨的國家實力是沒有能力擺脫美國的控制的,所以聯合起來才能爭取到自己國家獨立自主的地位才是更為現實的選項。

    正因如此,西歐國家才從經濟到政治、再到軍事上都在向聯合在一體努力。於是就有了歐盟、歐元區、歐盟軍團。隨著前蘇聯解體,德國實現了統一,東歐國家也陸續加入了歐盟,到目前為止歐盟成員國已經發展到了29個。

    可以說歐盟組織原本目的就是為了實現歐洲國家團結起來做為一個整體在當今世界上為歐洲國家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權益。這原本就與美國領導的“北約”的出發點(由美國來掌控歐洲)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歐盟與美國有分歧才是最正常的事情。

  • 6 # 廣雅君觀世界

    自1991年蘇聯解體後,美國便成為了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為了能夠鞏固自己世界霸主地位和實現國家利益的最大化,美國這些年來千方百計打壓有可能發展成為自己的戰略競爭對手的國家或者國家集團,或者給這些國家或國家集團的發展設定障礙。而在一些具有全球戰略意義的地區,美國千方百計使自己成為地區的絕對主宰國,並極力打壓有可能成為地區強國的國家,而且還透過扶持親美政權、進行資本輸出和文化輸出來加強對地區內國家的控制。

    歐洲國家由於在二戰中損失慘重,二戰結束後不少歐洲國家一度必須依靠美國的援助才能生存下去。經過一段時間的經濟重振之後,歐洲國家逐漸意識到已經相對弱小了的歐洲國家只有聯合起來實行一體化發展才有希望在國際上提高歐洲的威望,才能擺脫美國的控制而有效保衛歐洲自己的利益。於是在1967年由法國和聯邦德國等國發起成立了歐洲共同體,隨後加入歐洲共同體的國家越來越多,歐洲一體化發展步伐加快,1995年歐洲共同體升級為歐洲聯盟。

    歐盟成立後在推動歐洲一體化發展方面成績斐然,這使得歐盟實力不斷增強,在國際舞臺上歐盟越來越敢於表達自己的合理訴求,不再事事惟美國馬首是瞻,很多時候甚至與美國唱反調。目前看來歐盟與美國主要的分歧集中在以下方面: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國與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問題、與俄羅斯的關係問題以及在中東問題上尤其是伊朗核問題上的分歧。

    在自由貿易問題上,歐盟國家主張發展全面的、完全意義上的自由貿易,但特朗普上臺後以“美國優先”為藉口限制歐盟國家產品出口美國,甚至提出某些歐盟國家產品出口美國會給美國國家安全帶來“威脅”的荒謬說法,結果美國與自己的一些傳統歐洲盟國還打起了貿易戰,而且一時半會還結束不了。

    在與俄羅斯的關係問題上,美國主張全面深度打壓、遏制俄羅斯;但歐盟一些國家與俄羅斯存在很多經貿往來,特別是一些歐盟國家需要大量進口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或者其它資源才能維持經濟發展,因此這些國家不敢得罪俄羅斯,不敢贊同美國全面深度打壓和制裁、遏制俄羅斯的做法。另外,歐盟一些國家擔心惹毛俄羅斯會召來俄羅斯的軍事進攻,到時候美國拍拍屁股開溜了可咋整?在這個問題上歐盟與美國自然分歧很難解決。

    在中東尤其是伊朗核問題上,美國往往主張動用武力解決問題;而歐盟國家擔心在中東這旮沓一動武,成百萬可能上千萬難民就近湧入歐洲給歐洲國家帶來沉重負擔可咋整?反正那些難民基本上不會跑去美國,美國可以站著說話不腰疼,可難民湧入是會給歐盟國家帶來許多問題的啊。因此現在不少歐盟國家不支援美國武力打擊伊朗、與美中國產生戰略分歧就不奇怪了。而沒有歐洲盟國打頭陣,害怕付出慘重代價而弄得局面不好收拾的美國自然不敢輕舉妄動,畢竟特朗普先生是商人出身,賠本的買賣他才不會去做呢。

  • 7 # 老杜92871

    歐盟是在美國沒小心的情況下長大的,包括歐元,事實上是與美國抗衡的經濟體,因此,必須與美國有問題。

    以前,再與華約抗衡的時候,有國家安全問題,歐盟的防務問題必須依靠美國,因此,必須按照美國的指揮棒行動。

    現在,這種軍事威脅已經不復存在,美國持續施壓俄羅斯也沒有造成更大的軍事威脅,反而對歐盟的經濟發展造成了麻煩,必然造成歐盟的怨言。

    事實上,美國想要拆散歐盟,搞垮歐元是費了不少的事,英國脫歐就是這個陰謀之一,前幾年的形式,歐盟分裂已經到了水到渠成的程度,沒想到中國的一帶一路阻礙了歐盟經濟的持續下滑,防止了歐盟的分裂,壞了美國的美夢,現在把目標對準了中國。

  • 8 # 榮哥簡評

    美國與歐盟為什麼有分歧?筆者的觀點是:有分歧很正常,沒有分歧才不正常。因為國與國之間與人際關係本質上是一樣的,根子都在利益上。所以,丘吉爾才說: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為什麼有分歧?這一句話就說清楚了。

    奧巴馬時期,美國比較妥善地處理了與歐盟的分歧,使歐盟大方向上與美國一致,眾多歐盟國家心甘情願當美國的小弟。但特朗普上臺後,奉行‘’美國優先‘’政策,主動將兩者分歧明朗化和擴大化。這些分歧導致歐盟與美國的矛盾擺在了世界的面前。

    目前,美國與歐盟的分歧有哪些?

    一,貿易問題。

    2018年6月1日,在兩次豁免期未能達成協議之後,美國開始對歐盟、加拿大等盟友的鋼鐵和鋁分別徵收25%和10%的關稅,涉及總金額達到64億歐元。隨後,歐盟國家做出了“不對等的反擊”,即對美國價值28億歐元的商品徵收25%的懲罰性關稅。就此,美歐貿易紛爭進入實際摩擦階段。不過,雙方都是軟硬兼施。歐盟表示要在未來的三年內對剩下價值36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而特朗普則表示可能對歐盟的汽車徵收20%的懲罰性關稅。同時雙方也都留下餘地,7月25日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對華盛頓的預定訪問,其實是雙方心裡已經算計好的“妥協”機會。正如外界所預期的,此次對話後雙方同意透過談判緩解貿易摩擦。

    二,北約的防務開支問題。

    2018年7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向北約提出了北約其他盟友應該增加防務預算,而不應該大部分由美國承擔其中的費用。據悉,美國主要提到的是德國、加拿大、挪威、法國這幾個國家的防務開支太少,並向這幾個國家發出了措辭嚴厲的書面信,指出它們也應該承擔北約防務的職責,拿出更多的防務開支。並威脅說,若它們不做出妥協,美國將失去耐心,並將逐步調整其在全球的軍事部署以削減自己的防務開支。特朗普不僅要求北約成員國立即將各自防務開支增加到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還要求應進一步提高到4%。

    三,伊核問題。

    當初美國單方面退出了伊核協議,這也影響到了歐盟三駕馬車的利益,德國,法國都不甘心美國損害到自身利益,希望外交談判解決,讓美伊重返協議或重籤協議。

    四,中東巴以衝突問題。

    在巴以問題和對阿拉法特的態度上,美國和歐盟的分歧明顯。由於地域和歷史原因,歐盟在巴勒斯坦有其利益,特別是一些援建巴勒斯坦的裝置和專案被以色列軍隊摧毀後,歐盟對以色列的行動予以批評和指責。歐盟不但勸說美國繼續擔當其調停和促和的角色,而且自己也一直在巴以之間努力斡旋。

      但美國現在以反恐為頭等大事,以色列也不給歐盟面子。歐盟負責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階代表索拉納日前在歐洲議會發表講話時說,阿拉法特是中東和平程序中合法的對話夥伴,在這一問題上歐盟與以色列的立場截然不同。法國外長韋德里納前不久批評美國在中東問題上偏袒以色列、支援沙龍總理是“錯誤的”、“危險的簡單主義”,並提出了巴勒斯坦舉行選舉以鞏固其民族政權的合法性、承認巴勒斯坦獨立國家的地位並開始巴以和談等新方案。但這些新方案遭到美國拒絕。

    其他問題還有很多,總的來說,美國與歐盟之間的分歧都是可以管控的,就看美國願不願意去管控。如果特朗普連任,兩者之間的分歧還會加大。因為所謂的美國優先,就是唯我獨尊,以鄰為壑,損人利己。

    綜上。

    【我是榮哥

    一個熱愛探索國際時事的觀察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PU選什麼好,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