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憂谷逍遙子

    唐代詩人劉長卿的詩: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這首詩與唐代: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玄妙的五言絕句,箇中意境只有作者才能描述,應該是即興而發《江雪》多有莊子的逍遙意,而劉長卿的詩則有世俗苦澀味,略有人生不得意悽然哀嘆之音!

  • 2 # 馬振廷1

    白屋白衣喻寒士,

    紫蘭紅白袍居官,

    黃袍加身居殿宇,

    衣袍之分兩重天。

    朱門酒肉臭,

    白屋寒士貧。

  • 3 # 19926135036

    此詩影射著當吋社會的冷酷和無情,表達了詩人對貧苦人民的同情,同時詩人也把自己的人生道路寄託在詩中......

  • 4 # 初夏染指憂傷151113280

    本詩是唐代詩人劉長卿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夜深雪大人孤歸的畫面,透過簡單的言語極富有感染力的表現了詩人心中的孤單。

  • 5 # 戈壁灘駝鈴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出自唐代著名詩人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字文房,宣城漢人,唐代詩人。後來遷居洛陽,河間為其郡望。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宗官至監察御史,後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曆年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嶽轉運留後,又被誣陷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劉長卿很有才華,擅長五言詩,自稱“五言長城”。他的運氣不佳,在科舉揭榜前夕爆發“安史之亂”,但憑其才華仍然做了官。可是他有一些文人恃才傲物的脾氣,所以他的官運並不亨通,先後兩次因為他的性格得罪上司被貶,這首五言絕句,就是劉長卿被貶途中,奔走他鄉時所作。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譯註:

    暮色蒼茫中,我走在漫長的山路上,遙遙看到前面有一戶鄙陋的茅舍,佇立在寒風中。

    夜深人靜之時,躺在借宿人家的臥榻之上準備睡覺的時候,突然聽到外面傳來狗的叫聲,可能是借宿這家的主人,從風雪中歸來吧?

    從寫作角度上來品讀,前句詩是從眼見之實著墨,後一句是從耳聞之聲下筆的。

    詩的首聯“日暮蒼山遠”,雖然沒有具體寫人物和人的情思,但是在暮色來臨之前的漫長山路上,一個孤寂、勞頓的旅人正疲乏地行走著,不難想象旅人急於投宿的迫切心情,也暗示出他此時的境遇非常窘迫。

    頷聯“天寒白屋貧”,應該是作者從遙遙的山路上望見茅屋到叩門入室後形成的印象,天寒二字更增添了對這戶人家的貧困寒蒼的境況渲染。就像首聯的“日暮”二字增添了山路的遙遠漫長及旅人的孤寂氣氛渲染一樣。

    勁聯和尾聯“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詩人沒有描寫從進入茅屋到安頓就寢之間的事,而是寫就寢之後,在萬籟俱靜的深夜中,忽然聽到狗叫和人歸的場面,犬吠、歸人和風雪都是透過耳朵聽出來的,不難想象這其中肯定還有叩門聲和柴扉的開啟、關閉的聲響,雖然借宿之人沒有眼見,但從這一片嘈雜聲中足以勾畫出風雪歸人的畫面。

    詩人在首、頷聯和勁、尾聯之間的跳躍描寫,從目睹到耳聞,使整篇詩文格外精煉,在前後文承接上也更加緊湊,這是詩人經過仔細斟酌、精細剪裁所成。

    就本題來說,“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不僅僅寫詩人行路的艱難,這裡隱含著寫出詩人當時的境遇非常慘淡窘迫,也寫出詩人內心的孤寂、寥落和寒蒼,也表達了詩人對廣大勞動人民清貧生活的同情。

    這首詩是劉長卿被貶途中所作,首、晗二聯寫太陽要落山了,而自己的目的地還是那麼遙遠,有隱喻自己被奸佞陷害到走投無路的境地。而這時,他似乎又看到一線希望和光明,那就是接納他的白屋、犬吠和夜歸人,這些彷彿都是他的希望。可見詩人是心向勞動人民的,從他們身上能夠得到一些安慰。

  • 6 # 一往文學

    長卿其人,以詩名家,工於五言,自謂"五言長城"。自幼家貧,卻囿於科場,科舉晚第,隨後又蒙冤受難,入獄遭貶。這些特殊經歷造就了他既想躋身達宦又想棄世歸隱的矛盾心理,致使其詩作亦與其多舛的命運一樣平添一份憂愁落寞。而其名篇《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一句更是將他悽清悲涼的人生道路盡數道出。

    一、修齊治平的進仕精神

    自長卿降生之日起,便與官場結下不解之緣。至於何出此言,那便要從"長(zhang)卿"二字講起。劉長卿在自己的詩中提到過"空愧學相如"一語,意思是他長卿這個名字是學司馬相如(司馬相如字長卿)。而司馬相如長卿之名是學自藺相如,據史記記載是"相如既學,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戰國時藺相如與廉頗同為趙國之上卿,但藺相如"位在廉頗在之右",而秦漢以右為尊,皇親貴族稱為右族,富戶住在閭右,藺相如位在廉頗之上,而在上卿之上相對來說對諸卿為長,因此長卿這兩個字很可能在當時是藺相如的代指,列國以藺相如為趙國宰相,可趙國沒有相國這個官職,因此長卿指的是諸卿之長,當然漢字中也對應出現了少卿、次卿等詞彙,側面印證了這麼一個說法。而劉長卿為自己取"長卿"二字便不言而喻了。而辛文房《才子傳》亦記載劉長卿每題詩不留下姓,只書長卿二字,以天下無不知其名者雲。

    他作於天寶元年(742)前後的《小鳥篇上裴尹》一詩運用比興手法,自比孤苦無依的小鳥,迫切渴望容身之所。直接的體現了長卿進階無門,迫切功名的焦灼心態,但其人生之路的坎坷辛酸卻才剛剛顯現。其作於天寶五載(746)或六載的《客舍喜鄭三見寄》一詩中的"十年未稱平生意,好得辛勤謾讀書"便直接反映了長卿入仕苦讀卻連續十年不第的無奈和心酸。

    至德元載(756),長卿終於得嘗心願。他初任長洲尉,憂國憂民的思緒便展露無遺。如《吳中聞潼關失守因奉寄淮南蕭判官》一詩中"關中因竊據,天下共憂慄。南楚有瓊枝,相思怨瑤瑟。一身寄滄州,萬里看白日。赴敵甘負戈,論兵勇投筆。"便是詩人針對山河破碎國土淪陷的慨嘆與悲憤。長卿在國難當頭之際,敢於擔當憂國憂民的英勇品質在此一展無遺,它是詩人仕進精神的紀實反映和昇華。而《至德三年春正月時謬蒙差攝海鹽令聞王師收二京因書事寄上浙西節度李侍郎丞行營五十韻》一詩中"天上胡星孛,人間反氣橫。風塵生害馬,河洛縱長鯨。本謂才非據,誰知禍已萌。食參將可待,誅錯輒為名。萬里兵鋒接,三時羽檄驚。負恩殊鳥獸,流毒遍黎氓。朝市成蕪沒,干戈起戰爭。人心懸反覆,天道暫虛盈。略地侵中土,傳烽到上京。王師陷魑魅,帝座逼欃槍。渭水嘶胡馬,秦山泣漢兵。關原馳萬騎,煙火亂千甍⋯⋯"則深刻揭露出了安史之亂帶給國家和人民的深切苦難,其憂國憂民的寫實精神可與"詩聖"杜甫相媲美。長卿因其憂國憂民的思緒,述說出當時人民的深切苦難與自身對於此家國大恨的關切與惆悵,直接的體現出了他不僅傾慕官場,亦真正的將自己作為卿相看待,其憂思國事之心根本不遜色於真正的當權者。

    時至大曆九年(774),長卿謫官睦州。在此前心懷家國的長卿已多次遭貶。但任憑被一貶再貶,只要有機會,其心中仍激盪著投身仕途的熱情。如作於大曆十三年(778)秋的《奉寄婺州李使君舍人》,詩云:建隼罷鳴珂,初傳來暮歌。漁樵識太古,草樹得陽和。東道諸生從,南依遠客過。天清婺女出,土厚絳人多。永日空相望,流年復幾何?崖開當夕照,葉去逐寒波。眼暗經難受,身閒劍懶磨。似鴞佔賈誼,上馬試廉頗。窮分安藜藿,衰容勝薜蘿。只應隨越鳥,南翥託高柯。其時長卿約已61歲,且身處貶所,進仕之路大抵已然斷絕。但即便如此,長卿仍不墮青雲之志,力圖報效朝廷造福生民。這種不屈服現實、勇於改變命運的努力和抗爭是古代士大夫仕進精神的縮影。

    二、棄世歸山的隱逸情懷

    隱逸一途與致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儒家所主張的"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便很明確的提出若致仕不順仍有隱逸一途可以作為文人士子的理想歸宿。

    劉長卿所存詩作中,隱逸主題反覆出現。如期在天寶初年東遊途中所作的《雨中登沛縣樓贈表兄郭少府》有詩句雲:"惠愛原上情,殷勤丘中諾。何當遂良願,歸臥青山郭。"本詩作於長卿屢試不第之時,升階之路屢屢受挫之刻 。很直接的體現出了長卿對於歸隱山林的思索。抑或說,這是長卿遭遇科舉失利後的消極迴避反應。如果說長卿早期贈答詩中流露的歸隱之念是遇挫後的防禦心理,那麼當他踏上仕途後,是否就不再復吟歸山呢?實則不然。

    至德二載(757)的《京口懷洛陽舊居兼寄廣陵二三知己》一詩有云:"惆悵空傷情,滄浪有遺蹟。嚴陵七里灘,攜手同所適。"王闓運《唐詩選》評其:"清無俗塵"。的確,長卿在這首詩中為我們描述了一幅宛如世外桃源般的美妙景緻,如若沒有一顆憧憬隱逸的靈心,寫出來的詩句或許就要大打折扣了。而在他《送處士歸州因寄林山人》中的"鳥聲春谷靜,草色太湖多。儻宿荊溪夜,相思漁者歌。"以及《奉使新安自桐廬縣經嚴陵釣臺宿七里灘下寄使院諸公》中的"夕陽留古木,水鳥拂寒浪。月下扣舷聲,煙中採菱唱。"都洋溢著隱逸情懷。可見,仕途的坎坷也曾促使著長卿歸隱山林。但細細品味,其中不過略表歆羨,並未決意歸隱。

    至德三載(758)春,長卿被罷去攝官,隨後又被下長洲獄。初入官場,便遭逢大變,目睹官場黑暗的他對天道不公的當世發出了深切的呼喊,如《非所留系寄張十四》曰:"不見君來久,冤深意未傳。治長空得罪,夷甫豈言錢?直道天何在?愁容鏡亦憐!因書欲自訴,無淚可潸然。"便是長卿被誣下獄後對冤氣的申訴。隨後,長卿又被貶南巴,這對其無疑是雪上加霜。因而在其《赴南巴書情寄故人》中言"裁書欲誰訴?無淚可潸然"。歷經數次冤屈不平之後,盤桓在長卿心靈的歸隱之念又一次次的迴響在其詩中。如《題王少府堯山隱處簡陸鄱陽》詩曰:故人滄洲吏,深與世情薄。解印二十年,委身在丘壑。買田楚山下,妻子自耕鑿。群動心有營,孤雲本無著。因收溪上釣,遂接林中酌。對酒春日長,山村杏花落。陸生鄱陽令,獨步建安作。早晚休此官,隨君永棲託。直觀的體現出長卿對為官的厭倦,以及對歸隱的決心。

    三、人生結語與"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細品長卿為官之路:其早年家貧,身世坎坷,意圖晉升,但升階無門。歷十年光陰得登廟堂,卻無辜蒙冤,屢遭貶謫,又經牢獄之苦,喪亂之痛。正值國家多事之秋,民族危亡之際,卻目睹官場種種。於風雨飄搖之時,自身命運也如一葉扁舟,不知何時傾覆。這樣的經歷促使長卿的詩作中迴盪著悽清蕭索的意味,其詩層層遞進,人生失意的淒涼之感,融入黯然蕭瑟的景物描寫中,尤顯濃重深長。而其名篇《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便是總結其一生來路與歸途的結語。

    而"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究竟有何種深意呢?因題目明言"逢雪"而宿。 "日暮蒼山"所寫的景即是日暮天寒、蒼山飄雪,寫景詞句中並不含任何感情,然加上"遠"字,便將詩人此刻的心境表現的淋漓盡致。詩中人自身置於深山,日落天寒,風雪飄搖,若想日落之前走出深山顯然是困難重重,而如果露宿,寒冷和飢餓尚在其次,被野獸吞噬的災難將隨時可能發生。以此一個遠字深切的表現出了詩中人對於此刻進退維谷的困境的惶恐。而此時此刻的處境,又何嘗不是長卿的人生困境呢?時至暮年,官場沉浮,苦求升階,但數十載而不得,前路如何?破落山河飄搖社稷與自己那如風中孤葉的命運,又該何去何從?

    那麼"天寒白屋貧"所包含的感情又是如何呢。"白屋",以白茅覆之,故稱白屋。而"貧"字的意義便是簡陋。為保全性命,詩中旅人只有一種選擇,那便是借宿,可是遠遠望去,視野之內並沒有村莊,只有一處茅屋,又如此簡陋。是否有人居住?抑或已經廢棄?或者本來就是開荒人、採藥人或其他什麼人所搭以便白天休息用的窩棚?如果有人居住,今天則有驚無險,如果是棄屋,門窗皆無,或者根本無人居住,性命仍將難以保全——多麼盼望有人啊!"天寒白屋"只是寫景,不含有任何感情,而加一"貧"字,就涵容了旅人的這許多心理活動。在原來的緊張恐懼心理之上,又加了一層期盼忐忑的心理。而這"天寒白屋"亦是詩人給自己來日選擇的歸宿,廟堂雖高卻遙不可及,白屋雖貧卻又救命與危難之際,或是救身或是救得一個心靈的歸宿。此一句,深切的體會出了詩人宦海沉浮多年以後的疲累之感。

    由此可斷"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一句便是詩人給自己所下往日結語與脫離苦海的解病良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在和女生聊天時很容易緊張,缺少自信心,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