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豐子愷的文章很幽默風趣,而且也很隨性。汪曾祺是否受其影響?
11
回覆列表
  • 1 # 追求一句中的

    豐子愷這個名字,我是文革後才熟悉的。其實他成名很早,二三十年代就名聲卓著了,不過六十年代他被整得很慘,直到文革後才又冒出來,可惜文革結束之前人就逝去了。

    豐子愷是個多才多藝的人,散文寫得不錯,翻譯過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和紫式部的〈源式物語〉。不過,他名氣最大的還是繪畫,尤其是漫畫,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豐子愷的為人做事尤其是繪畫受他的老師弘一法師的影響很大。弘一法師的字與畫都透著濃濃的純真,心無塵埃,簡單而明朗。豐子愷的畫也是如此。他學習的是現代西方的畫法,但實踐中他的畫中國的風格濃郁,線條明朗洗練,一草一木一人都靈性十足,畫面詼諧幽默,毫無塵世俗氣,是以豐子愷的畫對後世影響很大。

    做為作家,豐子愷的成績也是常人難以企及。不過,相對於繪畫成績,他的文學成績也就沒有多少可說的了。

  • 2 # danyboy

    我對豐子愷的感覺一直是淡淡的,有很多欣賞喜愛的地方,卻也談不上熱烈的追捧。一如他對這個世界的態度,至少,我是這樣認知他的。

    世人最熟悉豐子愷的,是他的畫。前幾天有朋友說,豐子愷在民國,算不算今天微博上的一個博主“老樹畫畫”?言語之下,似有不以為然的意思。我嘴上沒說,心裡並不贊同。兩個人雖然畫意有相似之處,但境界差得太遠。今日雖非盛世,但也算得上太平,“老樹畫畫”是太平世界裡的一抹趣味;而豐子愷的畫,卻是在亂世奔騰、大江大海里的定力,可想而知,這得需要多大的定力呀。

    幾冊《護生畫集》我都看過,無論是多富有趣味,富有樂觀精神,富有幽默感的繪畫,一想到他所處的時代,不由得暗下佩服,而他的態度是寓驚雷於寡言少語中的。一副“莫談國事”的茶房小畫,足以證明。

    而世人還津津樂道的,是他與李叔同的關係。李叔同對他有師生關係,想當然的說,李叔同那種“悲欣交集”的宗教精神,勢必會影響到豐子愷。這我是相信的,也正因為此,我也會抱定一種淡淡的態度來看他,來欣賞他,來喜愛他,卻並不熱烈的擁抱他。

    大抵熱烈的事情,終歸有冷卻的一天。

    而淡淡的遠觀,卻能看一輩子,如此吧。

  • 3 # 藤樹先生

    中國現代畫家豐子愷,出生於浙江省嘉興市石門鎮,原名豐潤,在家中排行老七,後改名為豐仁,字子愷,除了現代畫家的身份以外,他還是當代散文家、音樂家、書法家和翻譯家。其實這個人物有時候對於他不需要過多的介紹,因為在當今很多校園中,依然能夠看到豐子愷先生的漫畫,也能夠讀到他的散文。豐子愷先生帶來給人們帶來的藝術世界,是一個乾淨的、純粹的、又富有詩意的世界。這次一起走進豐子愷先生的人生,走進他的漫畫世界。

    家中幼子,獨受寵愛

    豐子愷出生於光緒二十四年,家在浙江桐鄉的石門鎮,那時候的他還不叫豐子愷。在他出生以前,豐家已經迎來了6個女兒,一家人熱切盼望著第7個孩子能夠是個男孩。他出生以後讓父母如願以償,便給他取名為“豐潤”,小名叫做“慈玉”,他們深沉的愛都包含在幼子的名字裡。豐潤開始讀小學,他的老師覺得他名字中的“潤”筆畫太多,對於一個鄉下小孩子來說實在有些難寫,便將他的名字改為了“仁”。

    豐家雖然是當地開染房的,但是豐子愷的父親在科舉考試廢除之前,曾經考中了進士。只可惜雖然進士及第,但是卻不能入朝為官,所以父親平日裡也有些鬱鬱寡歡。只是他的父親在失意之餘,既重視詩酒生活,也重視兒子的教育問題。不過他不再寄希望於兒子憑藉著官職光宗耀祖,他更希望兒子能夠找一個安穩工作,一生平安順遂。其實豐子愷的第一位啟蒙畫師,就是他的父親,因為家中開的是染房,所以豐子愷自幼就對顏色格外敏感,他父親在世之時,更是將自己畢生所學的知識都交給了兒子。

    在豐子愷9歲的這一年,父親因病逝世,家庭的生活重擔都壓在了母親身上,她一直希望兒子將來能夠當個老師,以後回到當地來教書也是不錯。後來他考上了當時的浙江第一師範學校,就是現在的杭州師範大學,但是當時的豐子愷,並不是為了滿足母親的願望才進入了師範學校,他當時考試的時候選取了三個大學為目標,之所以最後進入了這所學校,只是因為這所學校,在他所選的三所大學中規模最大,對於他的學業和未來而言,確實是一個最佳選擇。他的人生之所以能夠星光璀璨,也是因為進入了這所學校唸書。

    成績倒數,迎來人生轉折

    當時對中國文壇有著巨大影響力的文人,大多都曾在這所學校任教,其中就包括魯迅、夏丏尊、朱自清等人,畢業老師中對於豐子愷影響最深遠的,就是李叔同。豐子愷在師範學校的前兩年,因為國文成績優秀,一直排在榜單上的前幾名,只當他開始上李叔同的繪畫課時,成績卻開始一落千丈。根據豐子愷先生後來回憶,原來整件事情是這樣的,當時李叔同給40多個人上課,這些學生中能夠將畫臨摹像樣的,只有豐子愷和其他幾個少數同學,所以李叔同便將豐子愷叫到自己的辦公室,大大誇讚了豐子愷在繪畫上的天賦,李叔同甚至希望他可以以後從事繪畫事業。

    也就是當他從辦公室走出來的這一刻,豐子愷做了一個決定,此後他的一生將永遠和藝術緊密相連。從第2天開始,那個曾經成績優異的好學生,開始在他的原來的專業課上變得懈怠起來,為了能夠學好畫畫,他時常會逃課跑到西湖邊寫生,只為了更好的掌握西洋畫的精髓。這個任性的少年,終於從榜上第一名的位置跌到了全校倒數,但是成績的好壞,還是名次高低,對於一心搞藝術的豐子愷而言,其實並不重要。

    在這所學校學習的這些年,其實除了在繪畫上打下了堅實基礎以外,他的畫之所以能夠如此有詩意,還與他的文學功底有關。這所學校裡,對豐子愷文學上影響最大的就是夏丏尊,每次他寫好一篇文章,都要專程拿給夏先生批閱,起先的時候,豐子愷的文章寫得並不好,可是在夏丏尊的表揚與批評中,他逐漸領悟到了寫文章的精髓。同時對他影響最深的這兩位老師也互為知己,那個不苟言笑、永遠一臉嚴肅的李叔同,那個心直口快、太愛操心的夏丏尊,就像是豐子愷教育生涯中的一對嚴父慈母。

    日本留學,實現理想

    豐子愷從師範學校畢業以後,並沒有按照母親所希望的回到鄉下做一個老師,因為在他自己看來,自己還沒有真正的邁進西洋畫的門檻。可是有的時候,為了生計總得向現實低頭,作為一個業餘畫家,他在友人的邀請下,去上海的一家專科師範學校當了西洋畫老師。但是在當老師的這一段時間裡,他發現了自己水平遠遠不足,所以他一直嚮往著能夠前往日本留學。只是擺在豐子愷面前的,就和當下年輕人一樣的窘境,“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同樣在在這位畫家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這位貧窮的青年老師,也陷入了沒錢的窘境。但是這種人生阻力對於他而言,有時候也是命運的考量,因為他清楚的認識到自己想做的事,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他在這世界留下什麼樣的作品。所以他開啟了日本留學經歷,只是他留學所花費的這些錢,都是從姐姐的丈夫還有自己的朋友那裡借來的,資金少的可憐,只夠豐子愷在日本留學10個月,這10個月真的是轉眼一瞬的時間,歲月的腳步匆匆,就連他自己都覺得自己在這段時間裡毫無長進,但是他卻迎來了藝術生涯的一個重大轉折。

    在日本遊學期間,他喜歡到那些舊書店去淘一些書,有一次他在東京神田區偶然翻到了一本竹久夢二的早年作品,裡面是一些很簡單的反映人情世故的簡筆漫畫,可是卻迅速吸引了豐子愷的眼光,買下了這本陳舊的畫集。開始對竹久夢二的畫風細細研究。以前豐子愷一心撲在西洋畫上,想著在這上面有所成就,可是當他開啟這本畫集卻發現,原來還有人能夠做到將西洋與東洋結合,其實透過這些簡單的畫,才能傳達出一種充滿詩意的生活態度,這讓豐子愷傾慕不已。

    為了能夠更好的瞭解這種畫法,他四處蒐集這位日本老畫家的這些舊畫集,只是10個月的時間實在太短,他沒有多餘的費用再繼續承擔他的遊學生涯。返回中國以後,他透過認識的他的留日畫家,被他四處蒐集竹久夢二的其餘作品,這批“春、夏、秋、冬”的畫集,就是他創作作品是最重要的靈感來源。後來他的有些作品,甚至都是直接模仿竹久夢二的畫風,他從來不避諱這位異國畫家對於他藝術生涯的影響。

    他筆下的畫,是一個時代的天真

    有人說豐子愷的畫是完全的大方拿來主義,然而並不是這樣。生活在動盪不安的民國,豐子愷的畫卻能充滿童真和溫情,與他的人生態度和人生經歷脫不開關係。他是家中最小的幼子,所以一家人對他極度寵愛,或許生活不如意,但是他的身邊確實被溫情和愛意所充斥著的,這樣的生活氛圍,讓豐子愷先生在看待周邊事物的時候,總會流露出一些憐憫又溫情的目光,他的畫也是如此。一些生活中的在旁人眼裡無趣的瑣碎小事,他總能找出有趣的新意來。

    豐子愷還擁有著一顆童心,所以他的作品總是充滿童真,因為他對兒童生活的細緻描繪,即便是不懂畫的人也會一見傾心。你看看那些豐子愷先生,至今在市面上流傳的各種漫畫和散文,以兒童為主題的畫畫和文章,總是會排在書籍的首位。其實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要擁有童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人們最大的感受都是生活疾苦,再一個吃飯都成問題的年代裡,哪有人會注重那些生活趣事,哪有人還會去關心小孩的成長。

    然而豐子愷卻做到了,他筆下的小兒情態,都是一些家常生活的趣事。這些兒童趣事並不是他虛構的,他畫的每一個小孩,都是來自於自家兒女。豐子愷是1919年結婚的,他的妻子徐力民在婚後第2年陸續為他生了5個孩子,雖然三女兒和次子都在幼時夭折,自己家裡的孩子,是再加上他的幾個外甥女,家中這麼多孩子不僅沒有讓他感到煩躁,反而在孩子們的身上,他開闢出了一個理想新天地。

    豐子愷曾經在《給我的孩子們》中寫到“你是完全的天真、自然、清白、寧靜的生命”,正是因為他能看到孩子的這一面,那些帶著江南軟糯風格的小孩們“阿寶、軟軟”,開始在他的漫畫和散文中反覆出現,畫裡的這些可愛孩子騎腳踏車,貼心的為小凳子穿上鞋子,竟然成了漫畫裡的經典形象。只是當時的這些“唯小兒馬首是瞻”的作品,也讓不少人詬病。人們覺得豐子愷活得虛偽,靠著所謂的“孩子”來逃避現實。其實這是豐子愷的大“道”——當時正逢亂世,他不想著搞政治搞文學。

    雖然有天真的一面,但是他也有現實的一面。豐子愷在抗戰時期所創作的漫畫,讓畫風和以前沒有太大改變,但是他的畫風開始趨向殘酷。比如那副《轟炸》,整個作品內容就是一位正在餵奶的母親,腦袋已經被炸彈炸飛了。他的作品開始直面現實,從以前所謂的“兒童相”轉變成為了“人生相”。豐子愷從來沒有消極遁世,只是在這位先生的眼裡,他並不是悲觀厭世的,反而在那樣的黑暗時代,憑藉著內心的純淨柔軟,以後是留下如此多既有詩意又充滿童趣的經典作品。豐子愷從頭至尾都是一個藝術家,以前的他是,即便過了千百年他仍然會是。

    豐子愷是“東方人”,也是“西方人”,但他是最中國的華人。他的筆墨意趣是東方的,但它的人物造型、遠近透視卻是西方的。他不故弄玄虛、不佶屈聱牙,他的自然平易有如春風化雨,引領普通讀者叩響藝術的門扉。

    參考文獻:

    《豐子愷傳》

    《豐子愷漫畫集》

    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個牌子的米粉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