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三石一聲

    莫文蔚一直是個不尋常的女子。

    事關她人生、情感、電影事業上的不尋常,甚至連她音樂事業上的高低起伏,很多雞湯文都寫過七七八八了。

    三石不多廢話,只想由她出道25週年的紀念專輯《我們在中場相遇》來聊一聊莫文蔚這次的不尋常音樂作為。

    1,

    《我們在中場相遇》是一張用來打破圍觀者各種預判的作品。

    形式上,莫文蔚打破了用作品偷懶的“業界潛規則”:會有不少資深歌手,打著出道 xx 週年的旗號,簡單發行精選集或者翻唱專輯,來幾場演唱會,就算是對歌迷有所交代了,順帶賺一筆聽眾懷舊的零花錢,而後回家繼續養老。

    這次,莫文蔚宣佈要在出道 25 週年發行音樂專輯時,就有人猜想會不會是精選集?

    回想五年前的 2013 年,是莫文蔚出道 20 週年的時節,那年她就有發過一張精選專輯《莫後年代》,精選了他橫跨至少四家唱片公司及廠牌的作品。

    但 2013 年,莫文蔚還有釋出一張爵士專輯《Somewhere I Belong》,並以專輯而成為了第一位全球同步發行 iTunes 數位專輯的華語女歌手,突破意義很足。

    這次的25週年紀念專輯,莫文蔚依然沒用舊作來敷衍,而是甩出一張全新專輯給歌迷做見面禮。

    專輯的企劃構思是莫文蔚本人,以踢一場足球的 Halftime 為概念,認為 25 週年的出道時間,剛剛到了中場休息時,這麼掐指一算的話,Karen 至少還要再唱 25 年,說不定還有加時賽……嘖嘖嘖,想想就興奮。

    但誕生出 Halftime 這個概念,並非因為趕上 2018 年有世界盃舉行才萌生這個 Key Word, 而是由莫文蔚和丈夫一起想出來的操作。

    …前方有狗糧預警,請裝備森嚴再自行前往…

    2017 年剛好是 Karen 和丈夫 Johannes 認識 30 週年,兩人在倫敦家裡準備要發邀請函給各位朋友前來參與 30 週年的慶祝Party,寫邀請函總要有一個 Key Word 來的,Johannes 覺得認識 30 年只不過剛好才是一半的人生,還想要和 Karen 再相愛 30 年,甚至更多……

    2,

    《我們在中場相遇》的幕後名單是華麗,甚至震撼的。

    全盤的華語音樂男性創作人,全盤的金牌幕後推手,有Karen的音樂老友們加盟來,也有認識許久但第一次在音樂上有合作的新朋友:

    李宗盛、李劍青、李榮浩、張藝興、林俊杰、華晨宇、黃偉文、李焯雄、姚謙、姚若龍、荒井十一、陳道明(Terry Chan,曾是《拉活》全專的製作人,不是那位演員)、張亞東、李偲菘、Terence Teo、倫永亮、劉胡軼、伍佰、方大同、周耀輝、Matzka、馮翰銘……

    …此處留給大家先驚歎一會兒…

    接著,這裡建議大家玩個遊戲,可以試試不看每首歌的配置,做一場音樂人和曲目的連連看遊戲如何?

    除了之前已經曝光過的《I Do》、《如初之光》、《慢慢喜歡你》和《半生緣 (我們在這裡相遇)》之外,剩下的歌曲,歌迷不妨能不能猜中大多數的詞曲作者?

    三石我本人以前聽別的專輯時,玩過這樣的連連看,自以為熟知各個詞曲作者創作習慣,結果總是會在 Karen 這裡碰壁,常常連線錯誤,這一次亦然。

    你會發現,這樣豪華的陣容,一點搶不走 Karen 本有的 vocal 氣場,她可以把每一首歌,都唱成是莫文蔚的 Style, 這一點反覆被論證過。

    《半生緣 (我們在這裡相遇)》最初在微博曝光小片段時,三石猜是林俊杰的創作,還被華晨宇的粉絲嘲笑了一下。

    到專輯出來,很多個連連看動作再度宣告失敗。

    本以為走 Trance 編曲路數的《Dancing in the Rain》會是張藝興的歌,結果答案揭曉是臺灣地區的雷鬼音樂人 Matzka, 張藝興和李榮浩一同創作的是 Trap 風《不待續》。

    以為《心領神會》的大氣編曲和絃樂編制,是這些年張亞東信手捏來的拿手好戲,結果是林俊杰的大作;但張亞東仍把電影配樂般的本事用了出來,用一首更有畫面感、更蕩氣迴腸的《天一半 地一半》給了 Karen 這個音樂上的好夥伴。

    講真,《我們在中場相遇》專輯之前剛曝光《I Do》、《如初之光》以及《慢慢喜歡你》時,三石我還以為這張專輯會延續之前兩張國語專輯如《不散, 不見》以及《寶貝》般的溫暖感。

    甚至花花作曲的《半生緣 (我們在這裡相遇)》空靈誕“聲”那會兒,還有樂評人笑稱 #該不會 Karen 這次要做華語 Enya 的音樂人設吧#

    直到《絕》、《不待續》、《中場沒有休息》這一首首的復古舞曲、實驗電子、硬核搖滾接連襲來時,三石我有了一種這二十多年來沒追錯人的欣喜。

    Karen 在音樂依舊是神采飛揚的。

    如《絕》的復古撩人、如《不待續》的先鋒質感,並行不悖在 Karen 新專輯中穿梭;

    又如《Dancing in the Rain》的嫵媚、如《I Do》的浪漫、如《心領神會》的溫暖雋永感,還有新的全民爆款曲目《慢慢喜歡你》的耐品……

    Karen 這一場 Halftime 的音樂秀毫無隱藏地發揮了她各種各樣拿捏不同風格的詮釋技藝。

    當《慢慢喜歡你》已經貢獻出本專輯最大的傳唱流量後,林俊杰和姚若龍合作創作的《心領神會》怕是要貢獻本專最動人的一句詞了:

    夠浪漫的人,不懂累

    3,

    才子們遇到 Karen 都會被激發出超水平的創作發揮。

    林俊杰在和莫文蔚接連幾次都敲不到錄音檔期後,《心領神會》的錄製就擱置了一陣子,到《偉大的渺小》專輯收歌時,JJ 甚至跟 Karen 軟磨硬泡想要回這首歌自己唱,Karen 就是不肯放,還很快錄完了這首歌,生怕再被 JJ 反悔搶回。

    三石把《心領神會》聽幾遍下來,層層推高的情感昇華,的確不亞於《偉大的渺小》所帶來的震撼感,給專輯收了一個很令人回味悠長的尾巴。

    《不待續》的作詞部分是黃偉文的填詞,Karen 驚訝曾和黃偉文合作過《婦女新知》後,居然這麼久沒再合作,Wyman 的填詞甚至已經從編號一百多的《婦女新知》日積月累到《不待續》這第一千多首作品了。

    有些人在音樂上的互相欣賞,還真是歷久一樣濃的,像 Karen 與 Wyman 這樣。

    若論專輯最催淚的一首,如三石這樣年過三十的“老年人”,會對《飛》有別樣的情感。

    這首歌由三毛作詞、李宗盛作曲的歌,最初是在 1985 年收錄在《回聲》專輯中,由潘越雲演唱。

    九年後,李宗盛在 1994 年發行自選集《不捨》時,重新詮釋了這首歌,再到後來老李開“理性與感性”演唱會,開“既然青春留不住”巡演時,都把《飛》當做了保留曲目,可見李宗盛對這首歌的摯愛程度。

    《我們在中場相遇》專輯開案時,Karen 第一個要邀歌的人就是李宗盛大哥,但李大哥當前階段顯然減產,很多精力放在了製造 Lee Guitar 這個吉他品牌上,不過還是很誠摯地給莫文蔚發來了很長很長的一條簡訊,來說明自己的創作顧慮,以及推薦曲目。

    最後,Karen 和李宗盛以《飛》完成了另一種形態的再度合作。

    今年年前,三石有次和李劍青吃飯,就被他劇透說 Karen 會翻唱一首李宗盛大哥的歌,我猜了很多曲目,也沒猜到《飛》,李劍青一直憋著沒揭曉答案。

    現如今,這個在三石心裡埋了半年的謎終於揭開了,而李劍青也參與了歌曲的編曲、小提琴伴奏以及和聲等編配的工作中。

    到尾段處,李劍青和 Karen 的一唱一和,一瞬間會令忠實歌迷想起十八年前老李和 Karen 合唱的《遇見另一個自己》。

    在這首莫版的《飛》中,李劍青就像是李宗盛在音樂上的另一個傳承,帶著希望、帶著愛、帶著 Karen 在音樂裡未完待續的堅持與創新,繼續飛向未來。

    新專輯的歌有五首都是荒井十一製作的,荒井在專輯製作過程中,總結提煉了 Karen 一個非常厲害的動作:每一次當錄音錄累了的時候,Karen 就會叫一碗外賣來的白米飯,為了保護嗓子,炒飯或蓋飯一定不要,吃完白米飯,歌曲再錄,一定就是 Final Take 沒錯了。

    配合 25 週年的出道紀念活動,莫文蔚除了發行新專輯《我們在中場相遇》,還開啟了“絕色”巡迴演唱會,首站會在 6 月 23 日上海虹口足球場舉行。

    新專輯封面上的紅唇,連同她之前曝光過的紫唇色、金唇色等顏色,三石簡直要懷疑 Karen 是不是要塗滿七色才算完整。結果 Karen 告訴三石,她本來想讓造型師調色 25 種的,因為怕塗完再擦對嘴唇傷害太大,而宣告這個大膽的想法作罷。

    但是小夥伴們,請仔細放大看演唱會的海報,Karen 的嘴唇部分雖然小到看不出,仍是上下兩片唇兩個顏色——看來是 #唇控# 本人沒錯了。

    4,

    十年前三石寫過《拉活》專輯的樂評,以“其實是你豐富我,你讓我感覺有在活”結尾。

    到如今,依然想把這句歌詞送給出道了 25 週年的 Karen,是她音樂上的不停歇,豐富了我們的耳朵。

    當三石我在職場上產生倦怠情緒時,想起有莫文蔚這樣的偶像,出道 25 週年仍然兢兢業業在音樂中耕耘,彷彿因此都獲得了新的工作動力。Karen 身邊的工作人員每一次和她開會討論工作,時長都要兩小時起,無論是面對面工作或是電話會議,對工作的執行細節,Karen 一定會反覆確認。

    黃子佼有幫莫文蔚算一筆賬,拍一部電影最多三個月,片酬穩穩到手,做一張專輯,戰線要拉到一年以上,還不知花出去的預算和成本收不收得回,問 Karen 為什麼還要執著發唱片,Karen 用了最簡單的一句話回答說:

    因為愛音樂,音樂可以隨時拿出來聽,過很多年之後,依然有感動在。

    就是這樣一個在人生球場上不偷懶的女子,她在中場時間還能精力充沛的玩耍,用音樂給人驚喜,也用音樂給人感動,莫文蔚的不尋常,不只是她表面的美豔,還有她勞模一般的工作毅力,同樣令人驚歎。

  • 2 # 愛地人

    17張正式專輯,6張EP專輯,從出道至今雖然有過人生境遇的起落,事業也有一定程度的起伏,但縱觀整個華語樂壇,莫文蔚毫無疑問是這25年以來,音樂作品輸出數量和質量,最穩定的一位女歌手。

    即使是在事業生涯的第一個巔峰時代,莫文蔚也一直沒有競品對手。她既不是純粹的情歌手,也不是走性感路線的唱跳歌手,而且她也不是完全邪到骨子裡的另類歌手。在唱片公司的包裝方案並不適用她的同時,她也用純粹的音樂,反向包裝自己,讓音樂成為自我進化的方式。

    但恰恰也是對作品的來者不拒,再加上對於作品良好的消化能力,讓莫文蔚在消除音樂人創作烙印之後,成就了一個五顏六色的自己。

    這種音樂上的開放性,正是莫文蔚成功的最大原因。而那種不間斷的合作,以及在藝人生涯裡,完成由歌手到創作人的升級,也讓莫文蔚可以成為真正的勵志偶像。在人人大談情懷的時代,這種腳踏實地的漸進式成長,以及不拘一格的自我綻放,才是偶像界的良心,和榜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裡,誰走的地方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