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自從發現偃師二里頭早期青銅遺址之後,二里頭便被視為中原青銅文明的基礎,那麼可以說偃師二里頭是中原文明發祥地嗎?
6
回覆列表
  • 1 # 拿史實講證據

    絕對不能夠這樣說

    一,中原文明起源遠早於二里頭時期,二里頭只是中原文明成熟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如題主所說,在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青銅器之前的時代,已經有其他地區發掘出了更早的青銅器。

    二,中原文明也是多起源的,二里頭只是其中之一。用許宏先生的話說,二里頭之前中原文明是漫天繁星,而二里頭起中原文明進入月明星稀時代。

    三,二里頭遺址內涵很豐富,規模也很宏大,但是探索夏文化的核心遺址之一,另外的比如王城崗遺址,山西陶寺遺址等

  • 2 # 大唐神都

    這話說的也沒錯,如果按照狹義的中原來說,指的就是如今的河南省。偃師二里頭毫無疑問是中原文明的起源地,他有3700年的歷史,代表著河南3700年的文明。

    二里頭以其規模龐大的聚落遺址,還有號稱宮殿的大茅草棚子,在當時的河南毫無疑問是最早的文明。

    但是二里頭不能代表中華文明,因為中華文明有5000年,3700年的二里頭充其量只是一個後輩而已,只能代表河南的文明歷史。

    5500年前至6000年前,我們的華夏始祖“黃帝”在“西安楊官寨遺址”建立了最早的都城。西安楊官寨僅僅一條壕溝10億立方米的土方量,一定是建立在一個偉大而強有力的統治者與領導者的指揮下,並且經過了四方氏族的支援方能完成。這個強而有力的領導者,也只能是我們的偉大始祖“黃帝”。

    黃帝的一隻部落沿著汾河北上,在河北省以北的地方與當地強大的“紅山文明”碰撞,並且最終融合在了一起。“遼寧牛河梁遺址”女神廟,向我們展示了中華第一龍,這裡開創了中國最早的玉石文化。這裡有數千年前的女神像,向我們展示了一位慈祥的中華老祖母形象。

    5300年前,長江流域的“良渚古城”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南方地區的偉大的都城。300萬平方米的超大面積,37米厚的城牆地基,30米寬的護城河,以及龐大的水壩,中國最早的稻米,象徵權力的玉石文化,代表了文明的起源。

    4500年至3900年前,“堯舜”在山西陶寺建都。將近300萬平方米的超大城牆,規模壯麗龐大的宮殿,龐大的貴族墓,甚至還有天文臺以及祭祀臺,無不像我們時刻展示著這裡曾經是一座“王者之都”。

    4300年至3780年前,最後一任黃帝在陝西石峁古城建立的強大的“崑崙城”,而他的中期統治者就是著名的“禹”和“啟”。他們開創了夏朝的歷史,將這個傳說中的朝代有的實證。這裡有龐大的古代石頭城牆,它的佈局至今被我們所有的古代城牆所沿用。這裡集中了遠至西亞東至遼東半島,南下浙江的所有玉石材料。2012年,中華玉石之路文化中心研討會在榆林召開,與會的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這裡就是中華玉石之路的源頭,也是當時天下的中心。

    這裡就是最早的中國!

  • 3 # 石珀天

    這個是毋庸置疑的,已經考古學證實,有外城,內城,宮城,宮城是最早的紫禁城,今天北京的故宮遺留其影響,此外還有高規格青銅器,玉器以及不少刻符,也就是文字,至少是文字的雛形!等等顯示了無與倫比的王朝氣象!具體請看2018年5月28日國務院發言人的記者會!

  • 4 # 相約已陌路

    “ 大唐神都鬼話連篇”,這個問題大家可以百度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看國家層面的權威機構怎麼說。人文始祖伏羲在甘肅天水一帶出生,神農炎帝是湖北遂州出生,少典之子黃帝在河南新鄭出生,都跟陝西沒有關係。“大唐神都”強拉硬拽全給拉倒陝西了。中華民族文明開端的阪泉之戰 涿鹿之戰都沒在陝西,戰爭的目的是什麼?爭奪適合放牧和淺耕的中原地帶,也就是說民族的最初融合形成是在中原,中原從古至今和陝西一點不沾邊,就也註定了陝西曆史相比現代中國中部省份歷史都短。 短到商末到西周時期才進入歷史主線視野,但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還是中原,這點在陝西寶雞出土的何尊銘文上寫的明明白白。那時候中原的中心是洛陽被稱為天下中心。也就是中國。沒錯洛陽就是最早被稱為中國的地方。到了春秋百家爭鳴文明文化大爆發,老子 孔子 莊子 等等等都不是陝西的,也都沒去陝西做過文化研討交流,所以在文明文化上陝西對中華文明文化貢獻不大的。更別說是發源地之類的謊話了。希望“大唐神都”為代表的西安人,做好自己,發揚宣傳自己地區的優勢,西安在古代中期軍事戰略地位還是非常明顯的!但是不要再盜取歷史歪曲歷史啦。

  • 5 # 蜀北一

    對於這個問題,怎麼說呢,個人覺得,二里頭遺址他應當是中原文明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

    雖然在二里頭沒有出土能直接證明其就是夏都的證據,但以如今絕大多數的觀點來看,還是認為二里頭就是夏朝的都城。那麼,假設二里頭就是夏都,作為一個都城,二里頭的文化,肯定是在吸收整個夏朝疆域內各文化而融匯發展起來的,也就是說,二里頭文化,可能是當時中原各文化融合的產物。

    因此,說二里頭是中原文化的發祥地,乍一看好像沒錯,但仔細分析後又覺得不夠嚴謹。個人覺得,與其說二里頭是中原文化的發祥地,不如說二里頭文明是當時中原文化的集大成者更為嚴謹恰當。中華文明自古以來就是多元一體,遍地開花的,說二里頭文明是中原文化的發源地,也並沒有錯,只是這個發源地並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二里頭文明也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因此,華夏文明的源流並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一體的,各文明相互交融,相互學習借鑑,最終形成燦爛輝煌的中原文明,華夏文明。

    可見,二里頭文化,只是夏朝那個階段,中原各文明的集大成者而已,也只是華夏文明的眾多源流之一。

    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有怎樣的看法呢?

  • 6 # 直指見性

    文明發祥地,有標誌嗎?有標準嗎?普遍的認為,文明發祥地是初始的文字、國家、農業生產生活的起始點。偃師二里頭,基本確定了中國歷史最早的國家、農業生產生活的方式,就是沒有確切的文字證明材料。再往前推,石茆、陶寺不可靠的成分更多。只是考古的證據多了一些,與史料對應的部分嚴重不足。那能推翻些什麼結論?現在需要的是顛覆性的結論,宮殿區域大了,能說明什麼問題?

  • 7 # 伊洛川373

    某些人否認二里頭的先去把豐鎬給否認了,二里頭以後一千年的地方沒挖出來有價值的東西,還舔著臉說是西周都城。

    當年說南韓棒子不要臉的點在於:別的隊員推南韓叫犯規,南韓隊員把人都推場外了叫合理衝撞。

  • 8 # 林屋公子

    二里頭文化可以說是中原文明的發源地,也可以說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社科院二里頭考古隊隊長許宏先生認為二里頭古國是第一個“廣域王權國家”也就是“最早的中國”。當然,在二里頭文化之前中國大地上有各種文化,比如河南的河南龍山文化、山東的山東龍山文化、陝西的陝西龍山文化、河北的河北龍山文化、山西的陶寺文化、浙江的良渚文化、遼寧的龍山文化等等,這些文化也可以說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

    二里頭文化與以上文化的關係,就是一個“百川匯流”的過程。各地文化雖然也有文明的跡象,但是還沒有融合成一個“廣域”的華夏文明。而二里頭文化直接繼承於河南龍山文化,並且對各地文化都有吸收。所以說二里頭文化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是沒有問題的。當然文明的概念還有爭議,有的認為文明在國家之前,有的認為文明等於國家,有的認為有文字才算文明。總之,說二里頭文化是具備了早期國家的最初形態是沒問題的。

  • 9 # 吸俺—汪汪汪

    《最早的中國》

    作者;徐宏

    1. 要回答“什麼是最早的中國”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透過兩個途徑: ①歷史文獻;②考古發現。按照文獻記載,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國家。但這種說法只存在古籍之中,沒有實物證據,很多人懷疑它是後人杜撰的。而根據考古發現,甲骨文和安陽殷墟證明了商朝的存在。但問題來了:商朝就是中國最早的國家嗎?有沒有比商朝更早的呢?這個問題困擾了學界很多年,直到二里頭遺址的發現。

    2. 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最早被發現於1959年。在這片古代城市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了宮殿、居民區、各類手工作坊、墓葬等遺址。它的年代距今大約3700-3500年,比前面說到的安陽殷墟的年代更早,約相當於古文獻記載的夏朝中晚期。經過考證,這本書的作者許宏先生明確提出——二里頭遺址是中國第一個王朝國家的都城,在這裡誕生了最早的中國。

    3. 為什麼說二里頭代表的是一個國家,而不是大部落呢?答案藏在考古發現之中。

    證據一:城市和建築規模極其龐大,只有國家才有能力完成。史前部落的規模一般不超過五千人,而後期二里頭生活的人數達到兩萬人,已經遠超部落的規模。不僅如此,後期二里頭城址達到300萬平方米 ,部落有限的資源根本無力建成二里頭這樣龐大的城市。只有進化成一個國家,才能汲取並有效管理足夠多的物資、人力,完成二里頭的建設和大型宮殿的建造。由此推斷,二里頭所代表的文明已經脫離史前聚落的範疇,進入早期國家的階段。

    4. 證據二:二里頭不是一個普通城市,而是一個國家的都城。這一點從城市嚴整的佈局就可以看出來——城址中心區,是高規格的宮城和宮殿建築群;宮殿區的旁邊,是製造貴族奢侈品的手工作坊;周圍是祭祀區和貴族聚居區。不同的功能區之間,由寬廣的主幹道路相連,佈局非常分明。

    5. 證據三:大量典型的中華文明的元素,都在這裡被發現。在二里頭遺址裡,考古學家發現了中國距今最早的青銅鑄造工廠、最早的青銅禮樂樂器群、大型“四合院”建築、玉禮器、原始瓷器、龍形器物……所有這些無不在揭示一個事實:這處距今約3700年的遺址,就是最早的中國。至於這裡是不是古籍中說的夏朝,我們不確定。但毫無疑問,這裡是比商朝更古老的最早的中國。

    6. 問題來了:周圍部落那麼多,為什麼最早的中國偏偏出現在二里頭呢?最根本的原因,是這裡優越的地理位置。新石器時代,中原地區是北方粟作農業和南方稻作農業的交匯區,這裡的居民能夠同時生產多種農作物。相對於只會種水稻的南方人和只會種粟子的北方人,居住在這裡更能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有了穩定的農業生產,中原地區就變得極富吸引力,逐漸成為周圍的文化中心地帶。而二里頭地區,正處在中原腹地,自然成為中心的中心。

    7. 優越的地理位置,吸引大量的周邊人口。周邊人口的遷入,不僅成為有力的建設力量,還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文化,進一步促進了二里頭地區的崛起。崛起的二里頭,又將周邊更多的部落卷入其中,形成一個正迴圈。隨著二里頭越來越大,逐漸產生各種社會制度和調節機構,發展出早期國家。就這樣,最早的中國誕生了。

    8. 最早的中國到底怎麼樣呢?人們的生活如何呢?透過考古發掘,我們能知道:距今3700年前的二里頭,無論是硬實力還是軟實力,都達到相當了不起的高度。

    9. 從農業發展來說,後世所謂的“五穀”,也就是粟、黍、稻、麥、豆,在二里頭時期就已經是人們賴以生存的主食。品種多樣的農作物不僅提高了農業的整體產量,也使二里頭人更能適應自然災害的打擊。其中,出土的炭化稻穀約佔出土農作物總量的三分之一,我們也能知道:在五穀之中,二里頭人很可能最喜歡吃大米。

    10. 除了主食,二里頭人其他吃的也很講究。考古學家發現:隨著時間後移,他們用來煮飯的陶器變得越來越小,這說明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除了主食之外,開始吃更多的輔食,肉就是其中之一。二里頭人的肉食資源以家畜為主,豬肉曾經是他們的最愛。但到後期階段,他們開始越來越愛吃牛羊肉。從遺址裡發現的眾多燒焦的獸骨來看,烤肉可能是他們最喜歡的烹飪食物。

    11. 除了吃喝不愁,二里頭人還具備相當高的手工業生產能力。在遺址內,考古學家發現了玉器作坊、製陶作坊、中國最早的大型鑄銅作坊等各種手工作坊,無論是生產規模還是工藝,水準都極高。而且遺址內大量的綠松石飾品、漆器、紡織品等手工業品,同樣體現了二里頭遺址手工業的發展水平。

    12. 當時的二里頭,還與其他文明有深入交流,非常開放。考古學家在二里頭遺址中,發現了大量其它地區文明的痕跡:和南方江浙一帶非常接近的原始瓷器胎土,北方草原文化特有的青銅斧、環首刀等青銅器,甚至是來自於印度洋和南海附近海域的海貝、明顯帶有山東龍山文化風格的器物……所有這些,無不在顯示二里頭和其他文化高度的交流和互動。

    讓我們對《最早的中國》的作者許宏,出版方科學出版社,說一聲感謝!

    最後,與你分享金句:

    最早的中國,誕生在距今3700年前的二里頭遺址,無論是物質條件還是精神文明發展程度,都體現了王權國家首都的氣質,是中國第一個王朝國家的都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首批紅十字會援助物資抵達委內瑞拉首都,美國和瓜伊多會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