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你在擔心去印度有沒有衛生紙的時候,人家其實連廁所都沒有。
8
回覆列表
  • 1 # 影視禾木兄

    愛她,不是帶她去吃哈根達斯;而是:愛她,就給她造廁所。又是改編自真人真事,反映的是印度農村女性普遍“不能在家上廁所,只能憋到晚上野外露天解決”的問題。

    有人說印度怎麼這麼多問題?沒錯,印度社會很複雜,尤其是傳統文化對女性的偏見和女性地位極為低下,近年來基於這些現實問題,誕生出了很多“電影英雄”,透過電影推動社會問題的解決,這部電影就是“一間廁所,引發的革命。

    ”從不能建廁所,到建廁所被砸、被非議,到問題擴大化,……在自家建一間廁所,居然遇到如此強大的阻力,除了對傳統觀念的怒斥,更有對“女人何苦難為女人”的憤怒,女性自己也是問題本身的最大問題。

    不過,儘管題材和社會意義很好,也不能否認電影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

    1.前半段,男主跟女主戀愛過程,情節比較單調,兩人相愛也不具說服力,不能產生兩人情感的合理性,以致於在後面看男主為女主赴湯蹈火也要建廁所,沒有強烈的動機鋪墊,而且兩人的CP感也不夠。

    2.故事情節的發展,從開始到結尾,似乎一眼可以看到它的走向,沒有給觀眾帶來驚喜。看似是現實主義,其實依然是可以猜到結局的主旋律。

    3.後半段,婦女們聯合反抗、走向街頭抗爭的轉變,來得有點突然。雖然問題得到解決,但看起來有意在迴避一些問題,沒有更多的展現背後曲折。如果是這樣的話,印度一直以來存在的類似問題就很好解決,所以,有強行正能量的嫌疑。

    當然,能透過電影反映問題並推動問題的解決,這點是激勵人心的。

  • 2 # 暗夜騎士

    《廁所英雄》是又一部勵志風格的印度喜劇片,和目前在國內流行的印度片型別相似,再次聚焦了印度社會問題。

    本片流露著濃濃的浪漫氣息,自始自終鬍鬚男主對個性女主的愛一直不變,為了她的需求採取了各種不同形式的方法。總體看來,更適合情侶影迷進行觀看。歌舞部分還是較之前的要多一些,但不至於形成堆積,與劇情緊密相聯,起到了很好的催化調動氣氛的作用。

    看印度片,不得不被導演對於演員和節奏的把控所折服。每場情節戲碼,演員的表演都很有戲劇感,配合各種音樂,可以讓觀眾有情緒上的波動。這種形式我們在之前的一系列印度喜劇勵志片裡都已領教過,讓故事的節奏感陡然上升。

    這次影片繼續從社會問題開刀,聚焦女性上廁所難的問題。為了建一個廁所,發生了一系列烏龍事件,甚至驚動了政府。挑戰一個固步自封的觀念問題,也是相當大膽的。透過惟妙惟肖的鏡頭語言,讓一部有關於民生的話題電影變得妙趣橫生。從這點來看,國內導演在題材上就難以達到,在表現手法上也很顯生硬。同樣時間很長,但沒有一點拖沓的劇情,反而會產生意猶未盡的感覺。

    目前引進的印度影片都對女性平權方面做了很大的推進,這部的意義更是深遠。改變了印度根深蒂固的社會陋習,為女性發聲併產生了實際的影響力,從某種程度上說它已經不再是一部簡單的影片了。

    當然,影片在國內引進後,沒有之前幾部火爆,也與其話題性不太與本土相符有關。畢竟這個問題對於中國觀眾來說是不存在的。

  • 3 # 幸容sh

    自《摔跤吧!爸爸》以13億票房開啟中國大門後,這一年來,印度影片的身影一直在國內院線顯現,票房不俗。從《神秘巨星》、《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到《起跑線》,這些電影我一部都沒錯過。

    比如,《摔跤吧!爸爸》聚焦父女教育以及夢想和榮譽;《神秘巨星》講述小人物夢想和反映女性社會地位低下;《起跑線》則是典型的貧富差距以及社會教育不公。

    最近剛上線的《廁所英雄》,則是對印度女性待遇和權力的探討。

    電影以一對兩情相悅的夫妻,因為無法解決妻子的如廁問題,以至於鬧到要離婚的地步,而丈夫為了挽回愛妻,以一種奔赴斷頭臺的勇氣來和當地文化及宗教做鬥爭的故事。

    《廁所英雄》的人物原型是一位名叫安妮塔·納利的印度新娘,早在2012年,因無法忍受戶外如廁,婚後第四天就從丈夫家出走了,並堅持“沒有廁所就離婚”。一家慈善機構得知此事後,專門為安妮塔·納利建了一間廁所,啟用之日,她才回到了丈夫身邊。

    “沒有廁所就離婚”,在當地村民的眼中是很矯情的事,然而正是這股子“矯情”和較真所掀起的“廁所革命”,讓印度6億女性受益匪淺。

    電影以一群婦女打著油燈走在村邊馬路開始,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一群女人那就更熱鬧了,這家長、那家短,聊得很是歡愉。

    不一會,就見她們一字排開地蹲在樹叢中,漏出個腦袋,眼睛警惕地朝四周觀察。隨後一輛車子呼嘯而來,耀眼的車燈掃過婦女們的臉,她們驚恐而羞澀地拉下頭巾。

    說實話,剛開始沒看懂這組鏡頭,還以為她們樹林裡採什麼東西,又或者埋伏在那要做什麼秘密大事。

    隨著劇情發展,才知道這些婦女因為家裡沒有廁所,只得乘天還沒亮,每天結伴去野外樹林上廁所,而那束耀眼的車燈是小流氓故意去調戲這些婦女。

    女主人賈婭的挑戰從新婚次日凌晨四點開始,村裡的其他女人組隊來敲窗喚醒她的春宵美夢,喊她一起去野外蹲坑……

    在野外上廁所,不知道有多少人經歷過,反正我有過。讀中學時,住的是平房,公共廁所建在離宿舍300米外的樹林裡。

    如果在某個月高風黑的夜晚,你不幸尿急或拉肚子,獨自走過那寂靜的夜,聽見風吹過樹梢的嘩嘩聲,又見灰暗的路燈把草叢照出鬼魅的影子,保你能以平時兩倍以上的速度完成所有上廁所動作。

    在印度的宗教教化中,廁所代表著汙濁,家中存在一間廁所是對神靈的大不敬。另外,更多的人相信露天排便是一種取之於自然,還之於自然的行為,只要內心虔誠,自然的力量可以清除一切排出的不潔之物。

    從2015年《華盛頓郵報》公佈的資料看,印度超過70%的農村家庭沒有廁所,超過53%的普通家庭也沒有廁所。直到2017年,國際機構“水援助組織”的釋出報告,其中印度目前無廁所可用的人數高達7.32億人次。

    印度的男人們常常就這樣在路邊解決問題,電影男主的父親,甚至大白天就在自家院子牆根尿尿。

    女性生理特殊性和顧及尊嚴,她們只能選擇等到晚上天黑後,去到人煙稀少的戶外進行解手,而這就給不法分子提供了絕佳的可趁之機。

    印度是全世界強姦犯罪率最高的國家,每年針對女性的強姦案多達數萬件,每十幾分鍾就有一名女性面臨被強姦的危險,而半數左右的強姦案就發生在女性去廁所的路上。

    女主角賈婭婚後才得知丈夫家裡沒有廁所,這對於一出生就在家上廁所的女孩來說實在難以接受,“如果知道你家沒廁所,我就不會嫁給你了”。

    無奈生米煮成熟飯,她只能一面敦促丈夫想辦法建廁所,一面嘗試著適應環境,比如去別人家蹭廁所,甚至利用火車停靠站臺的短短几分鐘去火車上解決問題。

    然而,這都不是長久之計,無奈之下她決定離家出走,甚至為此而執意離婚。

    賈婭因為夫家沒有廁所而跑回孃家後,當地社會輿論一邊倒地譴責這個女人,男人覺得她不遵重傳統文化,女人更是覺得她矯情,不願妥協,男主的奶奶更是專程登門教訓孫媳婦。

    大家為何都把矛頭統統指向一個提出正當需求的女性?

    在這裡,我們看到除了傳統文化習俗的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女性的逆來順受和忍氣吞聲。她們一方面感受到了在野外上廁所的不便,另一方面,又站在道德的至高點來維護不合理的制度。

    一項調查發現,62%的印度鄉村婦女支援毒打妻子這一行為。另外,多年媳婦熬成婆,虐待年輕女子的人群,沒有一個群體比婆婆們更殘酷。

    面對整個社會對女性的歧視,是順從還是反擊

    蕭伯納說,講理的人會調適自己以適應世界,不講理的人企圖調整世界來適應自己,因此所有的進步都有賴於不講理的人。

    賈婭就是這麼一個不講理的人,她可以為了廁所問題不惜離開深愛的男人,她可以不顧及奶奶的面子當街斥責女人的麻木,甚至為了給更多的女性權利走上離婚法庭。

    她的執著,首先改變了丈夫的意識,從開始的被動式解決問題,到最後力挺全民普及廁所。

    正是丈夫的執著,帶動了政府官員態度的改變,以至於她那最頑固不化的公公,態度也都得到了改變,終於為全地區、甚至全印度的女性爭取到了廁所權利。

    最近還看到一本集中反映第三世界國家因性別不公,給女性帶來慘劇和社會性問題的書,《天空的另一半》,作者是雙雙獲得普利策新聞獎的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雪莉·鄧恩夫婦。

    “過去50年來,在世界範圍內遭到殺害的女孩,比整個20世紀死於所有戰爭的男性還要多,僅僅因為她們的性別。

    在印度,每4分鐘有1名女孩死於性別歧視。”

    他們走訪了很多亞非拉國家,向大家展示了女性的生存困境,整個世界對此困境的態度,以及女性身上自我覺醒的力量。

    在這本書裡,作者談到改變女性的現況,不僅需要社會為其申張正義,更為重要的是喚醒女性意識,改變女性順從的文化。

    當女性被打臉時,不再把另一邊臉也送上,不再忍氣吞聲時,情況才能得到根本的改變,女性才能夠變得更有決斷力、更有信心。

    《廁所英雄》就是這麼一部用電影拷問社會,喚醒女性意識的電影,他們不只是在為印度女性發出聲音,更是為全世界所有面臨同樣困境的女性奔走呼號。

    《廁所英雄》掀起的“廁所革命”不僅讓電影公司賺足票房(在印度的總票房達20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20.59億元),更是引起了印度社會的空前反響。

    影片上映後不僅大幅增加了廁所的使用率,還推動了女性社會地位變化。據說某些單位甚至規定家裡不安裝廁所,就不給丈夫發工資。

    一部電影可以改變一個國家,一名女子也可以改變世界。

    在時代進步的過程中,是做一名袖手旁觀者,還是成為這個歷史性運動的一分子,是我們每個人的選擇。

    如同馬丁·路德·金在美國民權運動時所說:“我們一定要挺直腰桿,為自由而戰,沒有人可以騎著你,除非你自己彎下腰。”

  • 4 # 拉風豆

    這部電影裡的故事非常有意思,而且有真實原型。故事倒是很簡單,就是一個姑娘出嫁以後發現家裡沒有廁所,無法忍受,要求離婚,電影就此圍繞廁所展開。

    這部電影拍攝的時代背景,正好是印度總理莫迪2014年提出的“清潔印度運動”時期。整部電影也算是對這項印度國內愛國衛生運動的呼應和鼓吹,希望就此改變印度國內生活區髒亂差的形象。

    從這角度來說,這是一部良心電影。畢竟這部電影意圖改造印度社會文化,帶領印度人民奔向更好生活。

    但是在印度,這真的是一個社會問題。其本質其實還是社會文化和傳統。電影中,反對在家裡建廁所最大頑固派,男主角的爸爸,女主角的公公,一個虔誠的印度教徒,說“它會玷汙我的宗教信仰”。

    說起來,咱們華人應該無法理解,印度教義認為廁所是不潔之物,家裡萬萬不能有廁所。反倒是田野外面,廣闊天地非常清潔。按照印度教的邏輯,正是由於他們太愛乾淨了,所以不能接受在家裡有廁所。

    印度教義這種想法,著實讓人難以理解。在古老的農業社會,這邏輯勉強可以接受,問題是現在已是21世紀,已是工業社會,這想法無疑早已徹底落伍。

    電影講述了幾個很重要的道理:

    1. 真實的情感是能夠經受住任何的考驗的

    2. 要想他人尊重你,首先得學會自我尊重

    3. 正視問題,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大團圓的結局,希望這部電影能為印度社會帶來更為廣泛的影響。“廁所”二字,看起來事小,實則事大。這是每個人每天都要面臨的正常生理問題,實在無法想象沒有廁所的骯髒景象。希望廁所革命能夠徹底成功,希望當地婦女們的權益能夠得到更多、更好的保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為什麼抽菸會上癮?為什麼有的人能戒菸,有的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