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而且還佔領了俄羅斯
14
回覆列表
  • 1 # 鳶飛九天2018

    自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在蒙古草原崛起後,他率領蒙古騎兵東征西討,打下了人類歷史上疆域最廣闊的帝國。蒙古騎兵多次發動的西征,甚至一度打到歐洲多瑙河流域,跨越里程高達上萬裡,創造了冷兵器時代不可思議的軍事奇蹟。

    上萬裡的遠征,蒙古騎兵是如何做到的呢?他們又是如何保證自己的補給的呢?

    首先,蒙古騎兵多為牧民出身,騎術精湛,且極為吃苦耐勞。蒙古騎兵們都是一人多馬,為了保證馬的體力,通常一個騎兵會配有多隻馬匹,輪流乘騎。這使得馬匹始終能夠輪換休息,保持體力。因此,蒙古騎兵的一次追擊可以在馬上幾天幾夜始終不下來,甚至吃喝拉撒都在馬上完成。因此,蒙古騎兵的機動能力極強。同時,這些馬也可以為騎兵提供馬奶作為食物。

    與此同時,遠征時的蒙古騎兵也會製作牛肉乾,乳酪等熱量極高、營養豐富、佔空間很小的食物作為儲備軍糧。每當遇到人跡罕至的環境,如沙漠、荒原之時,這些儲備的軍糧就作為應急物資使用,再加上騎兵極強的機動能力,這些攜帶的補給完全可以支撐騎兵走出草原、荒漠,到達有人煙的地方。

    最後,作為一支古代騎兵,蒙古鐵騎從來不是秋毫無犯的代表。相反,蒙古遠征的動力就在於劫掠。因此,蒙古補給大多數出自沿途的搶劫。靠著強大的武力,蒙古騎兵的多次遠征,滅國無數,屠城更是數不勝數,而在這些國家和城池之中獲得補給,自然易如反掌。

  • 2 # 雲中史記

    蒙古軍隊發揮自己的機動性優勢,不需要攜帶大量輜重糧草,只需要就地補給,用敵方的物資來補給自己,以戰養戰,然後一路向西馳騁,不斷向歐洲大陸腹地推進。

    蒙古軍隊一路最西打到波蘭,南到印度,北到西伯利亞,西北到俄國莫斯科,西南到非洲埃及,這些基本上都是一路勝仗,然後在日本、緬甸、越南、印尼爪哇等地則基本上失敗了,熱帶地區和海洋作戰不適用於蒙軍,即便如此,蒙古軍隊還是創造了一個“地緣大錘”的奇蹟,在縱橫上萬公里的歐亞大陸開創了一系列蒙古系的帝國。

    在古代的歐亞大陸上,除了大陸兩邊孕育了燦爛的文明,廣大的中亞、西亞、乃至東歐一部分,大都是開發程度不高的蠻荒地帶,不是荒漠就是山區,蒙古人在這裡就像奧特曼打小怪獸,其實並不難,再加上蒙古騎兵的速度優勢,基本上把各地的民族打的沒有還手之力。

    蒙古人騎的蒙古馬個子矮小,和歐洲人的高頭大馬真心沒法比,但是蒙古馬具備極強的忍耐力,對環境和食物的要求很低,在廣闊的歐亞大陸,對它來說遍地都是食物,它可以載著輕裝的蒙古騎兵長距離奔跑。歐洲騎兵的馬雖然高大,但是負重大,歐洲騎兵普遍都是重騎兵,馬需要吃很精貴的飼料才能負擔一個重騎兵的重量,也跑不遠,相對野外生存能力就差很多,以至於那些華麗的歐洲騎士團被蒙古騎兵殺的血流成河。

    每個蒙古騎兵,除了以戰養戰,征戰初期都會準備特製的乾糧,主要就是牛肉乾和乳酪,雖然味道不咋的,但能解決一陣時間,最後即使實在沒水沒吃的,蒙古騎兵也能刺穿馬的脖子喝馬血,乃至於吃馬肉。每個人在前進的時候都會帶上幾匹馬,一匹馬累了再換一批,這樣保證了蒙古騎兵的極快的機動性。這些輕裝騎兵往往在戰場上能靈活的衝散歐洲騎兵軍團的攻勢,然後將歐洲騎兵團滅。

  • 3 # 開周說宋

    第一,蒙古馬更適合長途行軍

    與宋朝的官馬和歐洲的戰馬相比,蒙古高原上的馬相對矮小,毛色難看,短途衝刺之時,力度和速度都不具備優勢。但是,這種馬耐力極強,抵禦寒冷的能力極強(七十年前威爾遜爵士去南極探險時就攜帶了一批蒙古馬),雖說比不上雪橇犬,但在馬的大家族中絕對算得上“耐寒小標兵”。而且,蒙古馬不挑食,生存能力出奇的好,能從雪地裡嗅到壓在底下的枯草,將其化為能量,這一點是現代賽馬絕對做不到的。

    第二,蒙古兵一人多馬,可以換著騎,節省馬力

    馬比人跑得快,人所共知;但是若論慢跑,馬的耐力其實比不上專業的馬拉松運動員。蘇格蘭和威爾士每年都搞人與馬的超級馬拉松比賽,當比賽距離延長到100英里左右時,差不多所有的馬都只能走,而不能跑了,但是專業運動員還能繼續跑下去,雖然速度也明顯放緩,但是到達終點的時間總比馬要早。為啥?因為馬的面板外面包裹著厚厚的毛髮,一直跑下去,毛髮會被汗液會浸透,無法散熱。而人則不然,人是裸露的,汗出如漿也不耽誤散熱,甚至還能透過汗液的蒸發來達到更完美的散熱效果。

    正是因為馬在長途奔跑中的耐力不如人類,所以必須跑一陣子走一陣子(日行千里是傳說中的馬,現實中從未有過),必須儘可能減少它們的負重,必須讓長途賓士的馬適當休息。而蒙古大軍恰好有絕招兒,他們出征之時,總是一人多馬,換著騎。

    第三,這些蒙古侵略者像日本鬼子一樣,最擅長“以戰養戰”,不需要攜帶很多輜重

    舉個例子,1241年,蒙古王子拔都與大將速不臺西徵東歐,幾萬大軍出發,全部輜重只有兩車帳篷,然後就是每個士兵隨身攜帶一些乾糧和兵器,例如皮囊、硬弓、小弓、箭壺、長槍、狼牙棒、環首彎刀之類。這支侵略者中途經過波蘭、西里西亞和東普魯士,都做了同一件事:攻破城池,屠殺人民,搶走美女、金銀、糧食、布匹、兵器、戰馬,擄走工匠和苦力,剩下的無論老人還是嬰兒,一概屠殺之。

    鐵木真的兒子窩闊臺侵略金國時,一次就從金國搶走四十萬匹軍馬,擄走九十二萬戶百姓。西征大軍攻下中亞最繁華的大城池玉龍傑赤後,兩天內屠殺了全城超半數人口,擄走了三萬名女人和十萬名工匠。

    對野蠻殘忍的蒙古人而言,這些俘虜非常有用,女的除了可供姦淫,還能讓她們製造皮革,縫補帳篷,為母馬擠奶;工匠們則是修造兵器和製造攻城器械的能手。攻城和衝擊敵人陣地的時候,蒙古兵還會驅逐這些俘虜衝鋒在前,使敵方失去戰鬥意志。最殘忍的是,這些蒙古變態還會在缺糧的時候殺掉俘虜,做成軍糧。關於這一點,大家可以參考波斯學者拉施特的《史集》、南宋學者彭大雅的《黑韃事略》,以及元代蒙古人自己編寫現在又被譯為漢文的《蒙古秘史》。

  • 4 # 漁耕樵讀

    這和蒙古人的生活習慣分不開的,蒙古人可以被稱為騎在馬背上民族。他們從小就熟練騎射,蒙古騎兵機動性非常強,一邊作戰一邊行軍每天可以推進80公里,而同時期的歐洲騎兵即便僅僅是行軍也才40公里。

    蒙古馬雖然不像歐洲的高頭大馬,個頭比較矮小。但是蒙古馬耐寒,耐飢,耐長途跋涉。蒙古馬身材矮小粗壯,皮毛粗厚,忍耐力極強可以忍受零下四十度的低溫。而且蒙古馬耐飢餓,它們可以吃少量樹根,草根就能生存。因為它們長期生存嚴寒的環境中,非常善於在雪地裡尋找食物。

    在唐朝的時候,中國文獻上就有關於蒙古馬的記載。在《唐會要》中有載:“突厥馬技藝絕倫,筋骨適度,其能致遠,田獵之用無比。”這裡面的突厥馬就是和蒙古馬一個品種。

    這還不算完,蒙古人每人還會配備3到4匹備用馬,一匹戰馬隨時保持著充沛的體力。另外還會有馱馬,用來馱給養。並且蒙古騎兵被要求自己管理自己的戰馬,而掠奪到的東西也歸自己所有。所以蒙古人能保持很高計程車氣。

    蒙古馬不但提供蒙古人的交通工具,而且蒙古馬的馬奶也能提供必要的給養。古代戰爭之所在不能長久和長途襲擊,很大一部分是由於糧草不濟。而蒙古人則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蒙古馬完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雖不至於完全解決,但是能很大程度的提高作戰效率。

    當然這只是為蒙古人的生活習慣和蒙古馬只能給蒙古人提供長途奔襲的必要條件,能不能打勝仗,補充給養才是主要的問題。這就要說蒙古的致命武器弓箭了。

    蒙古的複合弓殺傷力也是很大的,蒙古的組合弓後背上是動物的筋,弓肚上有一層角質物和木架構成。這種弓拉里在50和75公斤之間,射程可以達到300米,配合上蒙古人的機動能力殺傷力極大。

    蒙古騎兵的戰術

    蒙古人習慣於在馬背上,所以他們在馬背上和在平地上一樣輕鬆的射擊。而且他們充分利用其機動性,會一邊狂奔一邊射擊。他們有時候會一邊逃跑一邊向後射擊,因為蒙古馬耐力極好,所以直到敵人追的筋疲力盡再回過頭來一舉殲滅。這種戰法被西方稱為“安息人射箭法”。同時蒙古人還特別喜歡迂迴包抄的方式,進行一輪又一輪的箭雨射擊,他們會在射擊後立即退去,然後再利用“安息人射箭法”,讓敵人無從下手。

    公元1241年4月,蒙古騎兵就用這種戰術大破歐洲聯軍。十幾萬歐洲聯軍,瞬間瓦解,被殺死七萬多人。

    當然蒙古人也善於吸收其它人的武器,例如蒙古人在攻打西方的時候會用到東方的雲梯,蒙古人有時候攻城一次可以動用4000架雲梯。也會對東方使用阿拉伯地區的回回炮,在公元1273年,蒙古人就是依靠回回炮攻克數年未攻下的襄陽城。所以回回炮又被稱作“襄陽炮”。

  • 5 # 段宇宏

    蒙古人的遊牧生活習慣,導致他們行軍打仗時後勤負擔特別小,這是跟農耕民族最大的區別,所以機動性強,能夠遠征,這是蒙古特色的“馬上後勤”。

    後勤是關係到軍隊生死存亡的重要事情,所以古人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對農耕民族來說,後勤要求高,開支大,是個極其沉重的負擔,所謂“後勤尾巴”經常成為敵人攻擊的目標,一旦敵人得手,後勤被毀,這仗不用打,也敗了。蒙古的後勤有如下特色:

    1、兵牧一體,生戰一體。平時是牧人,戰時是士兵,生活與戰鬥融為一體。因為逐水草而居,經常處於遷徙和戰鬥狀態,士兵能適應艱苦生活環境,為遠距離機動作戰奠定了基礎。

    2、一個騎兵幾匹馬。騎兵外出打仗時,在乘騎之外還帶從馬數匹,輪換著騎。又能帶足出征時騎兵所需的最低物資,還可以節省時間和馬力,以最快速度行軍,還能輕裝奔襲。蒙古馬個頭矮小,但耐力非常好。

    3、作戰主要物資和武器士兵自備。這一條就使得蒙古帝國減輕了財政負擔,組織征戰變得更加容易。

    4、後勤消耗小。蒙古士兵的生活特別簡單,吃穿飲用主要來自牛羊馬和大自然,可以一天吃一頓,行軍緊急時甚至可以兩三天不吃,隨身帶點肉乾乳酪就可以出征十天半月。時間長一點,肉乾乳酪都沒了,就地打獵為生。所以蒙古軍隊的後勤負擔做到了最小化。

    5、因補於敵,就地取給。蒙古軍隊出征,不需要像農耕帝國部隊那樣,要帶著海量的糧草物資和龐大的輜重車隊。攻打下來的地方,就在當地大量擄掠人口、物資為自己服務。

    6、依據極簡後勤的靈活作戰方式。大規模出征時,雖然後勤負擔比農耕帝國少太多,但總歸還是要帶點東西的,蒙古組建了“奧魯”的後勤制度,由隨軍家屬子女負責,他們負責在戰區後方管理馬匹、馱畜、武器、氈帳。開拔到目的地後,軍隊即拋棄輜重牲畜在後方,分成若干獨立縱隊開始猛烈進攻。

  • 6 # 子屠龍

    蒙古騎兵連續行軍千里,這是有科學依據的,絕不是吹的。像成吉思汗首次進攻金國,10萬蒙古大軍悄無聲息穿越800公里沙漠,殺到金國控制下的長城腳下,速度之快讓金國皇帝完顏永濟大吃一驚。

    為什麼蒙古騎兵的機動效能這麼強?這跟蒙古人的作戰特徵有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很有傳奇色彩。

    首先,蒙古人打仗不帶輜重,每個士兵有的只有馬匹,一人分配兩三匹馬行軍。進軍途中,戰士沒水就擠馬奶喝,沒吃就殺馬,或者就地打獵、搶劫來解決。

    其次,蒙古人可以不生火做飯,1個普通蒙古騎兵可以連續行軍10天,期間不需要浪費時間來生火就食,每人隨身攜帶10斤幹奶團或肉乾。

    再次,蒙古人重視情報工作,蒙古主力的前面總有大量偵察兵先行,情報會及時送到指揮官手中,以利於他做出軍事決策,這樣就避免走彎路以及時間浪費。

    還有一點是蒙古馬,蒙古馬矮小多毛,但是耐力超強、適應惡劣氣候,是長途跋涉的最佳軍馬。

    上面講到4點微觀的蒙古軍團特徵,再從宏觀的角度看蒙古軍團,他們的行軍方式也是相當簡明高效。

    就拿成吉思汗的行軍來分析,他一共有5軍行軍,中央是成吉思汗的中軍,左邊是護衛的左軍,右邊是護衛的右軍,前面是1支小規模的前衛,後面是殿後以及保衛群畜的後軍。

    具體到萬戶長這裡,萬戶長居於治下千戶群的中央,在他的周圍環繞著9個千戶長及部隊。依次類推,蒙古軍隊這種頭頭位於中央的結構,能夠讓相關命令、情報能第一時間送到指揮者手裡。

    綜上所述,蒙古軍團能夠快速轉戰幾千裡,就並不奇怪啦。也正因為如此高效,他們才能在100多年的時間裡穩坐霸主之位,深刻影響人類軍隊的變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龍骨蘭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