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精彩平頂山

    效能上還是有區別的,論效能,蘋果的表現要好一些,但是總體表現還是華為的人性化一點,現在的華為表現也是非常棒的,方舟編譯器,和GPU3.0的加持,無論日常使用,還是重度使用,都沒沒有壓力,個人親測機型:華為mate20

  • 2 # 宇勳網路

    我寫寫我的看法吧

    系統方面:如果想用過3-5年不卡,直接選蘋果,因為蘋果的系統比較穩定,IOS也不會像安卓(都是谷歌的Linux改過來的)那樣用時間久了就會卡。

    處理器:處理器雖然看處理器天梯圖可以對比下效能,但個人覺得目前的情況,A12還是要比麒麟980強一些,以後不知道怎麼發展。

    做工:做工這個大家自己去店裡摸一下了,誰好誰壞自己感覺能感覺出來,切記買就買旗艦機,因為很多品牌的低端機是代工的,自然談不上做工了。

    電池:電池蘋果的確實不如華為,這是很蛋痛的一點,特別是冬天,電池一下子能從80%掉到30%,別問為什麼,因為我用過,因為我也不想每天抱著一個充電寶。

    價格:華為現在的旗艦款也賣得比較貴,但相對來說華為還是略微便宜一點。

    所以來說,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優勢及劣勢,就看我們每個人的需求和用途,我就因為電不夠用而買過 OPPO 的Find 系列,用起來還不錯。

    不過你不介意續航能力,自己預算也夠的話,我覺得蘋果可以考慮。

    放一張處理器天梯圖,大家可以簡單看一下:

  • 3 # 紅太陽HY

    表面上都屬於智慧手機,實際上二者軟體上有一定區別,

    蘋果手機使用的是ios系統這是蘋果自己研製的封閉的作業系統,該系統只能安裝在蘋果自己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上,如果客戶想安裝任何軟體,都必須透過蘋果的應用市場購買,當然有相當多的軟體是免費提供的。

    華為的智慧手機目前和其他的智慧手機一樣,使用的是谷歌的安卓作業系統,只是華為在安卓得基礎上做了自己的UI 被稱作emui.安卓系統上的軟體安裝相對開放可以透過應用市場,也可以跟計算機一樣透過複製或者下載安裝。

    正因為一個開放,一個封閉,所以它們就有各自的優缺點,至於哪個更好只有使用者自己說的算了!

  • 4 # 愛看科技

    題主你好,你的問題可以理解為蘋果手機和華為手機的處理器效能哪個更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蘋果 A13 和麒麟 990 這兩款全球頂級晶片的差異。

    首先我們來看看麒麟 990,麒麟 990 共有 4G 和 5G 兩個版本,其主要不同在於是否整合 5G 通訊基帶,5G 版支援獨立組網和非獨立組網兩種通訊方式,在全球走在前列,這是兩個版本最大的區別。以下是關於麒麟 990(5G)的一些資料,供各位讀者忽略(請直接跳過看下一段):

    從工藝上來講,採用 7nm+ EUV 工藝製程,板級面積相比業界其他方案小 36%。這是世界上第一款電晶體數量超過 100 億的移動終端晶片,達到 103 億個電晶體,與此前的麒麟 980 相比電晶體增加 44 億個。CPU 方面,麒麟 990 5G 採用 2 個大核(基於 Cortex-A76 開發)+2 箇中核(基於 Cortex-A76 開發)+4 個小核(Cortex-A55),與業界主流旗艦晶片相比,單核效能高 10%,多核效能高9%。GPU 方面,麒麟 990 5G 搭載 16 核 Mali-G76 GPU,業界主流旗艦晶片相比,圖形處理效能高6%,能效優 20%。NPU 方面,麒麟 990 5G 採用華為自研達芬奇架構 NPU,採用 NPU 雙大核 +NPU 微核計算架構,在人臉識別的應用場景下,NPU 微核比大核能效最高可提升 24 倍。

    這些材料當然不可以全信,看文章和聽人說話一樣,不僅要聽對方說了什麼,還要聽對方沒說什麼,看一款晶片也當然不能只看官方宣傳畫。筆者以為,看一款手機晶片的優劣一般要從以下四個方面:1.通訊,作為手機來講,打電話和可以隨時隨地使用行動網路是一個主要因素;2.CPU 和 GPU 效能,效能是第一生產力,這一點不用哆嗦;3.架構,晶片架構是決定手機能耗和效能之間平衡的主要因素; 4.NPU,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AI 已經不再僅僅是雲端的事情了,就像當年 GPU 的出現替代了一部分 CPU 的影象處理功能,NPU 也即將成為下一個衡量指標,所以筆者在此將其列入。

    第一, 通訊,5G 通訊方面,華為可以說是獨佔鰲頭式的領先,有基站也有基帶,麒麟 990 搭載了 Balong 5G 基帶全球首發,但是同時也存在兩個問題,首先是全球 5G 商用還不成熟,中國作為 5G 領先國家,也僅僅是部分城市試點,目前三大運營商合起來試點城市也只有 26 個,並且這 26 個城市還要被三大運營商均分,買手機之前一定要確認自己所在城市是哪一家運營商的試點,對於大多數二三線城市來講,5G 是沒有必要的,其次,5G 由於基站建設尚不完備,5G 手機使用存在極大發熱問題,據筆者之前測試,當使用 5G 網路下載時,手機發熱會急劇增加,手持即可明顯感覺到熱量的增加,5G 手機續航時間也會縮短為原來的 60%-70%。所以,從這兩方面來講,5G 目前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第二, 架構:對於架構來講,很多朋友很不重視,其實架構決定了一款手機在效能和功耗之間的平衡,手機需要考慮的是便攜性,一款需要隨身帶著充電寶的手機對於消費者來說是完全失敗的,這也是喬布斯當年放棄 x86 拍版 ARM 架構的主要原因,x86 架構雖然效能強悍,高功耗也讓眾多手機廠商耗不起。麒麟 990 和其上一代一樣採取了 Cortex-A76 架構,而 A77 早已經發布。對此華為表示,沒有用 A77 架構,是因為 A77 功耗太高,華為寧願讓消費者擁有一部電池續航給力一點的手機,而不是將注意力全放在提升執行速度而犧牲了電池續航時間。另一方面,筆者以為:麒麟 990 因為採取了 5G 基帶,本身會極大地增加功耗,在加上 A77 的大功耗,對於華為手機來說簡直就是災難性地發熱,也促使其不得不選擇功耗更小的 A76 架構。第三, 效能:從效能上來講,麒麟 990 微調了之前麒麟 980 的 4 大核 4 小核設計,採用 2 個大核(基於 Cortex-A76 開發)+2 箇中核(基於 Cortex-A76 開發)+4 個小核(Cortex-A55),的設計,大核頻率為 2.86GHz 相比上一代 980 的 2.6GHz 高,中核 2.38GHz 較上一代低,小核頻率 1.95GHz 較上一代 1.8GHz 高,所以據筆者猜測這一代 990 在效能方面提升不大。按照華為釋出會公佈的資料,和高通驍龍 855 相比,單核效能提高 10%,多核效能提高9%,以下將會有詳細測試。第四, NPU:麒麟 970 是全球首款的端側搭載 NPU 的移動處理器,當時是搭載寒武紀 1H 智慧處理器,在華為 Mate20 上首發,獲得了十分驚豔的表現,在影像和文字處理方面有很多黑科技面世。兩代之後在麒麟 990 中,華為改用了自研的達芬奇架構,AI 一直是華為的強項,麒麟 990 在 AI BenchMark 上的跑分達到了麒麟 980 的 476%,由此可以看出其強大的 AI 能力。 AI 效能增強是二者趨勢對於手機的 AI 能力,很多人覺得 AI 是伺服器的事兒,和終端沒有關係,但是華為 Mate20 系列的驚豔表現大家還記得吧,華為 Mate20 Pro 採用的是麒麟 970,當時麒麟 970 搭載的是寒武紀 1H 晶片,也是全球首款搭載 NPU 的手機晶片,這麼說可能對蘋果有點不公平,因為相關的 AI 能力,蘋果早就有了,只不過人家叫聖經網路引擎。再說回麒麟系列 NPU 的驚豔表現,首先是影像方面,從 970 開始,華為旗艦手機就可以實現 AI 人像留色,實時人像識別等功能,在此類黑科技方面,華為使用者可以說是過足了癮。另外,在人像識別方面,比如夜景智慧補足、暗光拍攝、磨皮等等都是其中的 NPU 在起作用。在文字識別方面,搭載 NPU 的華為手機可以即時將文字翻譯成外文,並且可以保持和原文字的相似字型。如下圖所示,便是用華為 P30 Pro 翻譯的一段中文。

    下面來說說蘋果。從 A11 開始,蘋果在自家的A系列晶片上搭載了一個專用於機器學習的硬體——“神經網路引擎(neural engine)”實際上所指的是一個處理器包封裝在一起,這個計算包專業一點說叫 Soc(System-on-a-Chip),根據分工不同,很多專用功能的處理單元加進來,比如我們最熟悉的是 GPU,現在這個包裡的獨立單元數量已經越來越大,比如 ISP(影象處理)、Modem(通訊模組)、DSP(數字訊號處理)等。不同的資料進來,交給不同特長的計算模組來處理將會得到更好的效果、更高的能效比。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蘋果的“神經網路引擎”和華為的 NPU 是同樣的功能,只不過開始之除,華為搭載寒武紀 NPU,被更多人關注到而已,而蘋果加入的都是自家的東西,很少拿出來說。“神經網路引擎”和 NPU 承擔的功能大致相似,在影象方面的能力大大增強,華為 NPU 多表現在相機方面,而蘋果相對來講,更多表現在人臉識別,到現在為止,蘋果手機的人臉識別功能是最好用的,原因即在此。其中對於 iPhone X 的“面容 ID”,面容 ID 功能會投射 30000 多個肉眼不可見的紅外光點,然後將得到的紅外影象和點陣圖案傳輸給神經網路,建立臉部的數學模型,再將這些資料傳送至安全隔區,以確認資料是否匹配。如果樣貌隨著時間而改變,它也能隨之進行調整適應。

    從兩大巨頭的驚豔表現來看,AI 越來越成為未來手機的一大趨勢,也逐漸將成為未來智慧手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另外,需要補充的是,A12 的單個 GPU 核心面積相比 A11 減少了 37%,顯然,新的 7nm 工藝的加持下,使得 A12 能夠在面積進一步縮小的同時,能夠額外增加一顆 GPU 核心。神經網路單元面積增加 3.16 倍,效能暴漲,A13 是 A12 基礎上的升級,效能當然更為強大。蘋果和華為的大 PK

    接下來當然到了最重要的一部分,蘋果 A13 和麒麟 990 到底誰能更勝一籌呢?一向只談使用者體驗的蘋果在釋出會上首次開啟跑分,並且跟友商進行對比,這是不是意味從此手機進入跑分時代了,還是說一向高傲的蘋果終於“創新不夠跑分湊”了?

    在著名 CPU 跑分網站 Geekbench 上流出了 iPhone11 的跑分記錄,單核成績 5415 分,多核成績 11294 分,這為筆者的比較計劃提供了重要參考。在麒麟 990 釋出會上,公佈出來的資料都是以高通驍龍 855 為基準的:相比驍龍 855,麒麟 990 單核效能高 10%,多核效能高9%,圖形處理效能高6%,筆者在業內比較權威的跑分網站 Geekbenchmark 查詢得到:三星 S10+ 的單核成績為 4461 分,多核成績為 10003 分,在 Android 陣營,三星 S10+ 的效能表現是有目共睹的,根據華為公佈的效能提升佔比,換算可得麒麟 990 的得分為:單核 4907 分,多核 10901 分,按照此標準粗略對比,麒麟 990 負於蘋果 A13,但是差距並不是十分大。根據以上推斷大致可以得出:1. 蘋果 A13 晶片效能優於麒麟 990;2. 蘋果 A13 和麒麟 990 之間的距離並不是十分巨大,事實並非網路流傳的“蘋果有效能,華為有基帶”,在效能上來講,二者差距並沒有拉開差距;3. 麒麟 990 採用 A76 架構對於效能的影響有限,工藝進入 5nm 之後,下一代麒麟晶片有很大的追趕空間。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對比並不具有十分嚴密的科學性,在跑分換算上的求值有一定的誤差,只能得到一個大致的結論。另外,同一款晶片,在不同的機器上面也會有不同的效能表現,二者具體表現還要等華為 Mate30 Pro 釋出之後再作實際對比。

  • 5 # tenchunt

    華為手機沒有用過 安卓機用過vivo 魅族 三星等

    蘋果手機只用過6,多年經驗,安卓機沒有超過一年的幾乎是一年一換,幾乎到了一年差不多就開始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雷神之錘應該很重才對,為什麼《雷神3》中碎了之後如同廢鐵一樣,沒看出什麼特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