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檸檬愛跑步
-
2 # 不跑步就長肉
當今世界的經濟格局已經由過去的歐美國家為中心逐漸轉向亞太國家為中心,從地理上看,過去世界經濟的重心是跨大西洋兩岸的歐洲和北美,而現在世界經濟的中心是跨太平洋的亞洲和北美。就區域經濟來看,當前世界不論是經濟總量,貿易量還是生產能力,三大重心都是西歐,北美和東北亞。
過去半個多世紀世界經濟格局的最大變化就是亞洲經濟的崛起。二戰以後,經濟上首先崛起的是日本,近期隨後是亞洲四小龍,最後是重頭戲,中國的經濟崛起。東亞經濟的崛起實際上改變了整個世界經濟的格局。
說清楚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之後,就可以回答題主的問題了。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對全世界的影響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政治的影響。經濟實力是政治影響力的物質基礎,任何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提升,對其政治實力的提升都有實質性的、直接的影響,就拿我們中國來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實力的提升使我們國家的政治實力,外交影響力在全世界大大的提高了。第二,經濟格局變化影像貿易話語權。一國或一個地區經濟實力增強,在全球貿易中的佔比提高,意味著在雙邊貿易談判,多邊貿易組織,以及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的話語權提高。第三,經濟格局變化影響文化影響力。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經濟實力提升,意味著這個國家的產品會銷售到更多的地區,而它也會進口更多的其他地區的產品,這種進出口貿易也包括文化產品的輸出和輸入,無疑地會提高這個國家或地區在全球的文化影響力。
-
3 # 散戶嫩韭菜
2018年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十週年,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調整,世界經濟形勢正在發生複雜而深刻的變化。事實上,國際金融危機給各國帶來的重創並不能短期平復,目前仍留有經濟低增長、利率低水平、債務和赤字規模巨大等“後遺症”,財政、貨幣等經濟政策的空間已被壓縮到最小,宏觀經濟和財政執行均具有較高的脆弱性。
因此,各國紛紛調整內外策略,對內,要鞏固經濟復甦成果,不能長期依靠擴張性的經濟政策,而必須將著力點從宏觀轉向微觀,而發揮微觀經濟主體在經濟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迫切需要尋求最佳化營商環境之道;對外,要在新的世界經濟格局中佔據有利地位,在新一輪全球範圍內的資源配置中獲取更大的權益,儘可能地爭取外部資源。
當前正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發展最好的時期,受到當年金融海嘯席捲的國家已經走出低谷,並開始著眼於未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正視,目前世界經濟仍主要靠不斷升級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支撐。因此,當前各國必須做三件事:
一是根治經濟增長對擴張性宏觀經濟政策的依賴,建立起內生式發展的新機制;二是恢復宏觀經濟政策的韌性,掌握好收緊節奏,拓展政策空間;三是加速推進結構性改革,鞏固經濟復甦成果。
經濟策略從宏觀到微觀轉換的大環境
1.基本狀態判斷:新老架構之間的調整與轉換
十年來,世界經濟走出危機的漩渦並形成了一種不可持續的相對平衡狀態,如果將世界經濟比喻成一座房子,現在支撐起房子的架構是受力已經接近極限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下一陣風雨來臨之前,必須對架構進行加固。
2.可行性評估:架構轉換中經濟的承受能力
在架構轉換之前,先要對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總體情況加以評估。
目前,對世界經濟發展狀況最權威的判斷與評估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十週年之際,IMF發表了新一期的《世界經濟展望》,認為目前正是一個全球國際關係框架和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增加的時期”,與此同時,IMF普遍下調了全球和國別(地區)的經濟增長預測。
綜合分析,IMF做出這樣的判斷和評估,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第一,世界經濟在貿易、製造業和投資領域的加速復甦遭遇瓶頸。
第二,世界經濟的脆弱性顯著增加。一是發達國家應對危機所使用的非常規貨幣政策正在退出,使得全球資金流動性收緊,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受資本外流等影響;二是發達國家在收緊貨幣政策的同時,進一步放鬆財政政策,以對沖貨幣政策收緊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但事實上是順週期操作,其中蘊含著對自身和世界經濟的巨大風險。
3.內在聯動性分析:新老架構之間的關係及其內在構造
新老架構轉換即便可行,但仍需慎重,需要全面瞭解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內在機理。從源頭梳理可知,為了應對危機,各國最大限度地放鬆貨幣政策,為市場注入大量的流動性,相應地融資成本也較低,新興和發展中國家把握了這一時機,進行大規模債務融資。目前隨著經濟復甦,貨幣政策開始收緊,各國經濟發展環境隨之發生改變,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
首先,以美國加息為起點,一系列連鎖反應隨之產生。從美國自身來看,隨著國內利率升高、美元升值,投資、消費、出口構成總需求的各部分均受到影響。從對外界的影響來看,加息導致市場流動性收縮,資本市場震盪,新興和發展中國家貨幣貶值,資金迅速從這些國家流出,並大多流入利率高、幣值升的美國,使得美債收益率曲線趨平,降低美國收緊貨幣政策的效果,這可能阻礙美國經濟增長程序,甚至讓美國重新走入衰退。
其次,貿易領域的緊張空氣正向外擴散。新興和發展中國家貨幣貶值,對這些國家出口有利,而美元升值對美國出口不利,最終造成貿易保護主義大行其道。由於國際貿易是全球價值鏈的載體,貿易保護主義破壞了全球價值鏈,會對投資、製造業發展、創新產生一系列不利影響。
最後,架構轉換的落腳點是促進微觀經濟發展。宏觀經濟增長的最強有力的支撐實際是微觀經濟發展,而促進微觀經濟發展是內生式發展的核心要義,所以,將內生式發展機制作為經濟增長新架構的堅固性遠遠高於宏觀經濟政策。
要促進微觀經濟發展,需提高生產率和就業水平,關鍵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為微觀經濟主體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既要破除壟斷、鼓勵創新,又要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在此前提下,需要向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借力,政策著力點從宏觀轉向微觀。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成為營商環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發展需求分析:形成合力
國際金融危機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危機,走出危機是各國政策協調一致共同努力的結果,目前鞏固復甦成果、走向穩定增長仍需要各國目標一致和步調協調,從總體上謀劃,避免單方面行動造成滿盤皆輸的後果。
以貨幣政策調整為例,在危機中,各國紛紛實行非常規貨幣政策,經歷了資產負債表的大規模“擴表”,經濟復甦後,貨幣政策正常化的過程也是資產負債表“縮表”的過程,這一過程要持續多年。為避免類似美國加息對世界經濟造成的動盪,各國需公開自身的貨幣政策調整計劃,在給市場明確預期的基礎上,加強溝通協調,把握好調整節奏和力度,即小幅漸進式調整。
主要國家和地區:經濟策略從宏觀到微觀轉換的基礎
從第三季度資料看,美國經濟表現仍然突出,但增長勢頭已經放緩;歐洲經濟進一步下滑;日本經濟復甦進展緩慢;新興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面臨較大的外部風險。從國家和地區的層面看,經濟發展策略從宏觀向微觀的轉變是必要且緊迫的。
1.美國經濟增長趨緩,加息和貿易政策效果顯現。
美國經濟在二季度展現出高增長、高就業的強勁擴張趨勢,經濟增速達4.2%,通貨膨脹壓力較大,三季度增速回落至3.5%,經濟過熱的隱憂有所平復但仍不能消除。美國財政政策取向是內鬆外緊,然而,對外趨緊的部分並不能抵消對內放鬆的部分,導致出現了巨大的財政風險。由此可見,在美國,架構轉換的風險點較脆弱,風險較高。
2.歐洲經濟增速逐季勻速下降,主要源於“內環境”不佳。
2018年歐元區經濟增長逐季下降且不及預期。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率逐季下降0.4個百分點,目前已降至1.7%,低於預期0.1個百分點。
經濟持續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受貿易保護主義以及能源、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外部因素影響外,主要受多方面內部不利因素影響:一是財政形勢緊張;二是歐洲製造業的景氣程度不斷下滑;三是就業形勢雖然改善但也存在結構性問題,德法等國家技術勞動力相對短缺正在制約著經濟增長;四是貨幣政策收緊,對銀行業和實體經濟產生比例影響。除此之外,德國政局和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土耳其的貨幣危機,均是歐洲經濟增長不利的內因。
3.日本經濟呈不穩定復甦,下行壓力與上行張力並存。
繼一季度同比下滑0.6%、環比下滑0.2%,二季度同比增長1.9%、環比增長0.5%之後,三季度日本經濟又出現了下行壓力。但從長期看,日本經濟已具有復甦的內在張力。三季度日本核心CPI保持逐月增長0.1個百分點的態勢,9月升至1%,但仍遠低於2%的通脹目標。因此,日本也開始了宏觀政策由松到緊的調整期。政策由松到緊的調整必然會減緩經濟增長步伐,迫於內外形勢壓力日本的架構轉換隻能走緩慢調整之路。
4.新興和發展中國家經濟陷入困境,外部衝擊與內部脆弱疊加。
三季度,新興和發展中國家仍然面臨較大的貨幣貶值和資本外流風險。貨幣貶值對這些國家經濟的衝擊巨大。在資本外流方面,國際金融協會(IIF)的監測顯示,自2016年第四季度以來,2018年第三季度新興市場資金首次淨流出。
為了降低發達國家收緊貨幣政策所帶來的外部衝擊,新興和發展中國家也紛紛收緊宏觀經濟政策,以減少貨幣貶值和資本外流的損失。然而,這些措施均是緊縮性經濟政策,帶來的結果將是經濟增長速度放慢,而對於已經出現負增長的國家來說,結果將是經濟加速下滑。當前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仍較高,基礎較好,應把握時機儘快推動架構轉換,將經濟政策著力點由宏觀轉至微觀。
最佳化營商環境:經濟策略從宏觀到微觀轉換的必然要求
從當前現狀來看,由於經濟發展基礎較好,發達國家更注重把原有的宏觀經濟政策搭建的架構撤下來,而沒有意識到在撤的同時還要把新的內生式發展機制架構搭起來。
而新興和發展中國家面臨著外部衝擊,更加註重從內到外的加固,並且與發達國家的寬鬆宏觀經濟政策已用到極限不同,這些國家的經濟政策還有空間,這恰是危機十年這些國家獲得的新的發展機會。對於新興和發展中國家來說,關鍵是要在宏觀經濟政策架構的支撐下,培育內生式發展機制,與宏觀經濟政策形成雙框架,共同發力,必將抵禦住更大的風險,支撐起更高質量的發展。
內生式發展機制的核心是推動微觀經濟主體的發展。因為微觀經濟主體是經濟增長的源泉——企業成長帶來投資繁榮,並推動供給增加;自然人的發展帶來消費擴張並引致投資擴大,並帶動需求增加,這有助於實現宏觀與微觀經濟的相互促進、良性發展。
中國正處於這種形勢之中。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後步入經濟新常態,要在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穩定經濟增長,需要雄厚的財力支撐。與此同時,還要在國際資源配置中維護國家權益並儘可能地爭取主動。當下必須最佳化營商環境,讓微觀經濟主體發展壯大,以夯實基礎,保證經濟穩定執行在合理區間,並保證各項改革取得預期成果。
-
4 # 會飛的常青樹
摘 要:隨著全球經濟的相互聯絡和發展,實現了經濟全球化,也同時使得世界經濟朝著多極化的方向發展。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網際網路資訊科技的持續發展,新興的經濟體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支援下獲得了迅速的發展,但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不斷演變,不僅為中國的發展增加了挑戰,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為實現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對中國的發展戰略進行調整。本文首先闡述當今中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情況,再具體論述目前中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下需要應對的挑戰和機遇,最後主要針對
回覆列表
當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經濟特點是政治上多極化(一超多強),經濟上全球化。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國家的文化體現出來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響力。一個國家軟實力有三個主要源泉:“文化(在能對他中國產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價值觀(當這個國家在國內外努力實踐這些價值觀時)及外交政策(當政策需被認為合法且具有道德威信時)。包括文化、價值觀念、道德準則、社會制度、發展模式的國際影響力與感召力. 科技文化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核心要素和重要支撐。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