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朱元璋和朱棣的成就和歷史貢獻誰更大?
11
回覆列表
  • 1 # 天涯看點歷史號

    朱棣在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小一號的朱元璋,唯獨一能力遠超父親。

    明太祖朱元璋從乞丐、和尚起家,最終成為一代開國君主,其各方面的能力自然已經得到了歷史的認可,而明成祖朱棣雖然也是明朝著名的皇帝,但是在各方面的能力均比朱元璋稍差一點,可以說是小一號的朱元璋。

    朱棣

    軍事能力,朱元璋從紅巾軍起家,東據張士誠,西滅陳友諒,掃平南方,再揮師北伐,將元朝趕出中國,成為中國唯一一個由南而北統一中國的帝王,是一個百年一遇的帥才。

    而朱棣則身先士卒,率軍深入大漠消滅北元,靖難之役中擊敗實力佔優的建文帝大軍,是不可多得的將帥之才,但是從大局觀、謀略各方面還是稍遜朱元璋一籌。

    政務能力,朱元璋消滅了中國傳承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將大權置於一人之手,在位三十餘年,每日堅持朝會,而且批閱大量奏摺,可謂是累不死的勞模,而朱棣也繼承了他父親的這一特點,勤於朝政,但是朱棣成立了內閣,讓人幫他分擔日常的政務,所以政務能力或者勤奮度上也略遜於朱元璋。

    朱元璋

    殘忍程度,朱元璋對於功臣毫不手軟,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除了早死的基本都死於非命,明初的胡惟庸案、空印案、藍玉案中,上萬人頭落地,朱棣在靖難之役後對於忠於建文帝的臣子們也是大開殺戒,方孝孺被滅十族,齊泰、黃子澄等被滅三族,但是要論殺的人,恐怕朱棣趕不上朱元璋。

    雖然在各方面朱棣都比朱元璋要差一些,但是在看人的眼光上,朱棣要遠超過他的父親,特別是在選擇皇位繼承人和為繼承人選定的智囊團方面。

    朱元璋一開始選定的繼承人是太子朱標,其實這是一個比較合適的人選,朱標為人仁厚,雖然軍事和謀略不如朱棣,但是是一個很好的候選人,他可以很好的彌補朱元璋殺氣過重的特點,讓朝廷和國家休養生息,恢復元氣,這是經歷過大動盪的明朝需要的。

    但是不幸太子朱標先於朱元璋去世,無奈之下,朱元璋選了皇孫朱允炆做繼承人,雖然朱允炆也是仁義之人,但是畢竟是晚輩,他很難壓住那些手握兵權的皇叔藩王們,結果,朱允炆在削藩失敗之後被朱棣奪了皇位。

    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失敗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朱元璋給他配的智囊團太差了,朱允炆的智囊團主要有三位——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三個人都是飽學之士,但是基本都是書呆子,都是理想主義者,沒有一個實用主義者,沒有一個陰謀家,最終導致靖難之役中建文帝失敗,丟掉了皇位。而三位最終也落得個身死族滅的下場。

    方孝孺

    反觀朱棣對於繼承人和繼承人智囊團的選擇,就不得不佩服朱棣的看人眼光了。

    朱棣的兒子中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是長子朱高熾和次子朱高煦,長子雖然身有殘疾(是個瘸子且很胖),但是他勝在仁厚,且是長子,天生就佔據著優勢,而次子朱高煦則是朱棣的翻版,非常英勇,在靖難之役中有多次的精彩發揮,朱棣一直在二人之中徘徊,不知道選哪一個做接班人比較好。

    最終在參考了大臣們的建議之後,一次對話讓朱棣下定了決心,朱棣徵詢大才子解縉的看法,解縉道出了一個關鍵點——“好聖孫”,意思是朱高熾有個好兒子朱瞻基(就是後來的明宣宗),就是這一點讓朱棣下定決心立朱高熾為太子。

    朱高熾

    事實證明朱棣的選擇十分正確,朱高熾和朱瞻基父子二人雖然在位時間不長,加起來只有十一年,但是他們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盛世之一——仁宣之治,而且還平定了朱高煦的叛亂。

    而朱棣配備給兒子和孫子的智囊團也是三個人,但是這三個人比建文帝的三個智囊團成員可強多了,他們就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三楊”——楊士奇、楊榮和楊溥,三人歷經四朝,是內閣重臣,在他們的領導之下,朱高熾順利的保住了自己的太子之位,登上皇位,朱瞻基則在三楊的輔助下整頓吏治,發展經濟,將明朝帶上了高速發展的道路。

    朱元璋一生很成功,做對了很多事情,各方面能力超群,唯獨在接班人選擇上眼光稍有遜色,而朱棣雖然在各方面都比不上他的父親,但是唯獨在看人的眼光方面強於朱元璋,保證了明帝國初期的穩定和高速發展。

  • 2 # 小慶聽歌

    小良為您解答。

    朱元璋和朱棣的功績

    朱元璋:1.開國皇帝,先統一南方,後北伐滅元,推翻蒙元統治,恢復華夏政權,建立大一統的明朝;2.發展經濟,恢復生產,開創洪武之治;3.加強中央集權,澄清吏治。朱棣:1.開創永樂盛世,浚通大運河;2.平定交趾,五徵漠北;3.公元1422年遷都北京,修永樂大典。

    小良以為單純成就來說很難定奪。朱元璋是開國皇帝,他所做的一切都影響了明朝的後來,比如加強中央集權,廢除丞相,後代無不遵從,大一統的環境也讓後面的發展有了一個穩定的基礎。而朱棣,在繼承了前兩任(一任)皇帝的發展,在外交治民上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比如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遷都北京,對強化明朝統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在描述上來講,朱元璋開創洪武之治:他面對的是戰後的爛攤子,百廢待興,所有的規章制度必須有所調整,讓百姓生息,安居樂業;同時他又必須鞏固他新建立的皇朝,一切都是新的,萬事開頭難啊。而朱棣開創永樂盛世,顯然盛世必須建立在一個基礎上,那就是他老爹的洪武之治。

  • 3 # 汾陽傳奇網

    朱元璋和朱棣不可同時而語。朱元璋的天下是一兵一卒一城一池打下來的,可以說是以一介布衣平天下。當然是朱元璋大,他推翻了蒙古韃子的統治而燕王只是撿了個大便宜。

    而燕王朱棣就不同,他出生沒幾年就是燕王,長大後就是一方諸侯。並且有自己的軍隊。他打天下就只要打到南京就可以了,趕走朱允炆就可以坐擁天下。得來毫不費工夫。

    朱元璋的天下是歷經艱辛萬苦打下來。而朱棣就要輕鬆多了,還有些想從龍之功之人一拍即合。朱棣的天下是半買半送的(還不是明惠帝那些迂腐的大儒們幫倒忙,天下沒坐穩,削什麼鬼潘,狗咬急了還要跳牆呢!)

  • 4 # 梅兵1992

    論成就,毫無疑問是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具體成就我就不多說了,大家也應該明白。

    論個人能力,朱棣絲毫不遜於他老子朱元璋。30歲智擒乃兒不花,39歲領800人起兵(其實和開國帝王也差不多,二次開國),42歲奪位登基。當了皇帝后他也沒有享受榮華富貴,把工作放到了第一位。在東北、西南及西北設立了諸多都司衛所;設立內閣;著《永樂大典》;遣鄭和出使西洋;五徵漠北;疏浚大運河……

    他(朱棣)生於戰火,死於征途,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帝王。

  • 5 # 這些歷史要讀

    朱棣的成就更大,因為朱棣的成就是站在了自己的父皇——朱元璋的肩膀上取得的。

    朱元璋從一介布衣,一路狂飆,最終成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大明開國皇帝,如此豐功偉績,實在是居功至偉啊。此後,朱元璋進一步北伐翦除殘元,收復丟失四百年之久的燕雲故地,攻克雲南,鞏固了新生的明王朝。

    在內政上,朱元璋雖然有濫殺功臣的汙點,但對百姓卻相當好。朱元璋鐵腕反貪,頒佈《大誥》,首開民告官之先河。經過朱元璋三十年的苦心經營,明王朝日益強盛。但是真正將明王朝推向頂峰的,卻是朱棣。

    朱棣透過靖難之役,從建文帝的手上奪得帝位,正式開啟了大明王朝的永樂時代。永樂時代,是一段無比燦爛和輝煌的盛世,朱棣在位期間所取得的各項文治武功,其實已經超越了自己的父皇。

    朱棣在位期間,遷都北京,鞏固明朝對北境的統治;五徵蒙古,進一步維護了明朝邊境的安全;派鄭和下西洋,不僅宣揚了國威,還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一大壯舉;設立奴兒干都司,經營遼闊的東北;南征安南,讓越南併入明朝領土。此外,朱棣還修撰《永樂大典》,實現萬國來朝,這些都是朱棣值得稱頌的成就。

    永樂年間的明朝,是其國力的巔峰時期。那時的明王朝在世界範圍內留下了十分輝煌的印記。比如永樂通寶,就曾在世界許多地方得以流傳。典型的國家如日本,其國內就在很長時間內流通永樂通寶,有不少諸侯,比如著名的織田信長直接就將永樂通寶作為自己的家徽。

    這都是朱棣時代強盛國力的一個縮印。常言道:“創業容易守業難”,朱棣從建文帝手中接掌了帝國,然後在其父皇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帝國推向頂峰。如此豐功偉績,其實就證明了他已經超越了自己的父皇。

  • 6 # 思庇屋

    朱棣的成就更大,三方面:

    一方面:七下西洋,不僅打造了一支無敵艦隊,而且還與其它國建立外交關係,傳播中華文明,讓世界更瞭解東方,造船術也傳到西歐,才有了後來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和英國“皇家海軍”,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

    第二方面:打造宏偉皇都“北京”使之成為世界之都,成為中華民族最寶貴的文化遺產,對中國乃至世界都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第三方面:組織全國文化精英編寫“永樂大典”又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的遺產。

    就這三個方面就足以比過他父親,甚至中國乃至世界上的任何偉人。但歷史就是那麼殘酷,像這樣的人都沒有被人所瞭解,

  • 7 # 談古論金

    要問朱棣自己,他肯定不敢說自己的成就和歷史貢獻比敬愛的重八爹地大。

    要按照一般的歷史評價,朱棣當然也比不上“治隆唐宋(康熙帝語)”的朱元璋。

    (出演過朱元璋和朱棣的唐國強老師)

    但是,注意啊,但是,話鋒一轉——

    朱棣心目中的偶像不是重八爹地,而是忽必烈。他追求的成就不是朱元璋那種。

    朱棣的得位方式和之後的治理策略選擇與唐太宗李世民很相似——經骨肉相殘而得位、篡奪皇位的不合法陰影,以及用試圖用蓋世的文治武功為自己的合法性做背書,所以後世史家多認為他是唐太宗的仰慕者和學習者(朱棣的廟號在嘉靖之前就是太宗)。

    但是日本歷史學家宮崎市定與檀上寬認為,至少有三個理由表明朱棣的君主夢是以元世祖忽必烈為效仿物件:

    首先,元明之間具有時間上的因緣性和制度上的連續性;

    其次,蒙元之前,中國還不是一個世界性的帝國;蒙元之後,中國已是一個世界性的帝國。這個歷史遺產,更替後的王朝不得不去面對、處置。從這個意義上,唐代與明代存在本質上的時代差異;

    最後,朱棣個人欲建立超邁其父的功業,希望像忽必烈那般讓“四夷來朝”。

    (朱元璋劇照 胡軍飾演)

    (忽必烈劇照,老婆,出來看胡軍呀)

    具體來說,宮崎市定是這麼認為的:

    在對外政策上,永樂帝明顯與其父矛盾。太祖在最初的遠征失利後,固守長城一線,保護漢族人的居住地,滿足於民族國家,並在鎖國的前提下與外國交往。然而,這項政策卻是與時勢背道而馳的。……為了結束這種狀態,有必要再次建立元王朝那樣的世界帝國。……永樂帝的北伐,正是基於這樣的理想和要求而展開的,只是沒能像元王朝那樣取得成功。然而,從永樂帝為此目的而奠都元大都一事中,亦可看出他的理想。他並非只想做太祖的忠實後繼者,而是想成為元世祖再世,只是其理想沒有完全實現。因為太祖的鎖國主義是儼然不可更改的祖法,其後的明朝諸帝受其束縛卻無法變更,直到滅亡都不得不苦於這一政策帶來的惡果。

    追求建立新的華夷秩序,力圖成為“世界性”新中華的天子,是朱棣畢生的君主夢,他的目標是要趕上並超越忽必烈。

    但是,朱棣對新秩序新帝國的追求,是建立在朱元璋已經用祖制和成法固定化的“內斂型帝國”(黃仁宇語)基礎上的,正如人無法提著自己的頭髮離開地面,朱棣不得不用竭澤而漁的超經濟壓榨來為自己的夢想搜刮資源,他的君主夢也自然遭到從各個層面生髮出來的反彈和反轉。

    《明史·西域傳》記載:

    自成祖以武定天下,欲威制萬方,遣使四出招徠。由是西域大小諸國,莫不稽顙稱臣,獻琛恐後;又北窮沙漠,南極溟海,東西抵日出日沒之處,凡舟車可至者,無所不屆。

    這種盛況中有多少乾貨多少水分,以及其本身的價效比,或許是經不起推敲的。

  • 8 # Jenny的天空

    傳統觀點肯定開國最大,太祖開國太宗治國,成就不一樣,都是明朝很厲害的帝王,一個從南打到北,統一中國五百多年的分裂狀態,一個被逼以八百護衛起兵打敗朝廷幾十萬大軍,唯一的一個藩王造反成功的皇帝,繼續開疆拓土,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遷都北京,奠定今日中國版圖基礎,對今天我們來說,影響力是無人能跟太宗比的。但是以太宗對太祖的尊重來說,他本人肯定更認同太祖,不會跟跟自己的父親爭什麼。

  • 9 # 打雜小組第一副組長

    這對鐵血父子我敢說在中國帝王史上絕對是數一數二的 大凡開國都是要經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但是明朝不一樣 剛開始就達到頂峰。真正的老子英雄兒好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今夏的自由球員組成一隊,會不會成為超越勇士王朝,打破勝場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