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貓阿笨愛吃u

    近日,新城控股原董事長王振華涉嫌猥褻女童案引發社會高度關注,而更多的性侵幼童案件因為性侵者身份普通、受害兒童身份普通,而沒得到太多關注。預防和處理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在立法和實踐中依然面臨很多嚴峻問題。性侵幼童案首先面臨“立案難”問題:受觀念影響,再加上缺乏證據,很多強姦和猥褻未成年人案件都沒有進入司法程式。

    據美國國家失蹤及受虐兒童中心統計:美國有1/5的女孩和1/10的男孩在18歲之前遭受過性侵犯。可能你不相信,但這是真的。

    從近期性侵兒童的報道來看:除父母監護缺失外,很大的原因是父母,老師不會和孩子談論這個話題,所以孩子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甚至遭受性侵時,他們往往不敢說。一些年輕的父母在外打工或者忙於工作,認為孩子那麼小,不會遭受性方面的侵害,所以沒有提防,更沒有對孩子進行任何防侵害方面的教育。

    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有極其重大的責任:

    1.儘量不把孩子交給他人照看,對照看孩子的人要絕對的瞭解:

    2.無論多忙,都細心留意孩子的異常反應:變得膽小,愛哭,容易驚醒;忽然不喜歡上學;忽然害怕和父母親熱等等。出現異常反應時,媽媽應在給孩子洗澡時不露聲色地檢查孩子的下身,內衣褲。

    3.幼童是最容易被性侵的群體,防性侵教育也應從2歲時做起。不要擔心他們聽不懂,2歲左右是孩子認知世界的黃金年齡,他們能明白並且記住的東西遠遠超過家長的想象。

    4.防性侵教育是持續性的。正如你不會只講一遍交通安全須知,你會反覆講很多次,還要時不時考考他們。

    事實上,性侵害孩子的人,大多不是陌生人。通常是孩子熟悉,信任,尊重,親近和依賴的人,親人,鄰居,老師,父母的朋友等。對性侵兒童案件進行統計發現,超過70%的性侵兒童案件為熟人所為。因此,父母,老師要告訴孩子,不論年齡,性別,職業,任何人都可能性侵害兒童。性侵者不一定會使用暴力,有時候他們會利用賄賂,誘惑,關愛等作為手段。因此,家長可以對孩子說,無論別人威脅你還是給你買東西,如果他接觸了你的隱私部位,一定要及時告訴爸爸媽媽或者其他家人。

    孩子有可能被性侵害的10個訊號

    1.突然出現帶有性特徵的行為;

    突然出現想要觸控自己或者其他孩子,成年人身體的慾望。這種行為常常是為了試圖使他們曾經的受虐正常化,也可能是孩子曾經接觸色情資料的訊號。

    2.身體出現非理性不舒服狀態

    莫名其妙哆嗦;喜歡捂著肚子;高燒不退;喜歡尖叫等。男童被侵害後,還可能會出現大便帶血,乾燥等現象。

    3.突然出現恐懼感

    害怕來訪的某個人或者害怕參加他們通常期望參加的一項定期活動強烈不願被人打擾,不願與人交朋友,也不願意被某人關注。

    4.性格突然發生變化

    從特別安靜到非常好鬥或者從喜歡外出到變得孤獨,僻靜。

    5.在行為上,明顯表現出對他人的憤怒和侵犯

    年紀較小的孩子可能會在玩玩具或與同伴玩耍時,突然變成欺凌弱小者。年紀大點的孩子會將這種憤怒表現為對某種物質的濫用,尤其是酒。

    6.睡眠失調

    7.縱火或突然喜歡玩火

    8.畫特別的畫

    如果孩子在他們的繪畫中展現很強有力的人物,自己很弱小,就可能說明遭受了性侵害。年紀很小的孩子畫有火的畫,或者可能在畫畫時使用很多紅色。

    9.飲食突然沒有規律

    如吃得過多或太少。頻繁受到性侵害的少女會產生厭食症,或迅速發胖,她們希望自己對施虐者不在具有吸引力。

    10.留意任何性侵害造成的生理上的變化

    例如孩子身上有無法解釋的傷口或擦傷,不尋常的痕跡。

    針對近年來日益增加侵害兒童案件的頻發,國家,社會家庭和孩子都應該加強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的意識的形成。

    國家:針對未成年人的性侵害,中國刑法規定如下罪名:強姦罪,猥褻兒童罪。《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條規定,犯強姦婦女罪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或者致人重傷,死亡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社會或者家庭:對孩子進行防性侵犯教育要比其他教育困難得多。因為要讓他們意識到防性侵的重要性,瞭解性暴力事件的嚴重性,又要避免給他們造成心理陰影。

    幼兒園階段:家長不用說太多,也不用去嚇唬孩子,需要告訴孩子:“如果有人摸了你的背心和褲衩覆蓋的地方,你要回來告訴爸爸媽媽。”

    小學階段:1.告訴孩子什麼是隱私部位 告訴孩子背心,褲衩覆蓋的部位就是隱私部位,不可以隨便讓人看和碰。2.告訴孩子要勇敢拒絕 你可以在洗澡的時候告訴他們,身體的哪些部位不能讓別人隨便碰。不是因為它骯髒或者忌諱,而是因為的私密性。 3.告訴孩子如何安全保護自己 讓醫生做體檢或者診療,要在家長,老師,護士等其他人陪護下。這個前提不可或缺。

    兒童教育:1.身體是我們的好朋友,因此我們要照顧和保護它。2.身體由很多個部位組成,有些部位可以露在外面給人看,比如眼睛,嘴巴,胳膊;有些則是隱私部位,不能給人看或者摸。3.善意的觸碰,會讓我們感覺自然,溫暖和安全,是友好的接觸。其他接觸,我們有權利拒絕。4.當有人摸你的背心,短褲遮住的地方,要勇敢的拒絕!別人讓你摸它的這些隱私部位,要勇敢拒絕!5.當有人讓你看有人脫光衣服的書籍,影片,電影,要勇敢拒絕!5.如果別人觸碰,摸你的身體,只要讓你感到不舒服,害怕或者疼痛,或者你的家長知道會因此不高興,就要拒絕。即使是老師或者其他有權威的人,也要勇敢說“不”!6.獨自在家,注意關好門窗,不讓陌生人進屋。兒童應避免單獨和他人(非親人)在安靜,封閉的環境中。7.外出時應瞭解環境,儘量結伴而行,在安全路線行走,避開荒僻和陌生的地方。8.不要搭乘陌生人的便車,不隨便吃喝陌生人給的食品或者飲料。

    生命最珍貴

  • 2 # 育知知也

    保護孩子的最重要是要孩子知道自己身體有哪些重點保護的部位,而且!一定要告訴孩子男女有別!

    第一,先讓孩子瞭解身體有些構造,要清晰的認識。所以推薦繪本《身體的秘密》,可以透過3D視覺讓孩子瞭解小男生小女生。順便可以講那些身體部位是需要重點保護的。

    第二,讓孩子能夠知道別人怎麼樣對自己是不可以的,那些身體部位是要重點保護的,推薦繪本《不要隨便摸我》一系列繪本。圖文並茂,最好可以由異性的父母帶領,比如女兒是由爸爸讀,並且告訴女兒爸爸以後也不會隨意碰你的。(家長要懂得避嫌)

    第三,透過一些教育影片可以讓孩子瞭解,我這個影片無法插入,建議在愛奇藝搜尋《美國兒童防性侵教育影片!》有專門的影片教孩子這麼叫“語言警報”什麼叫身體警報”畢竟有些性侵不一定是身體,有些語言也是一種侵犯。

    接下來看一看家長如何保護自己的孩子。

    第一,不要隨意把孩子交給別人,性侵的案子80%都是熟人作案。

    第二,孩子有清楚的安全意識記住自己父母的手機號以及報警電話。

    第三,不是女孩子就會遭到男人性侵而男孩子就會遭到女人性侵,請看前一段時間內蒙古男幼兒教師猥褻男童案子,當下社會,清楚的知道性別是為了保護自己,而不是因為你和我是同一性別就可以放鬆警惕!

    孩子被遭毒手會有那些表現,主要觀察兒童的行為,是否會無意識碰自己的隱私部位,有沒有情緒不佳的情況,有沒有食慾不振等情況。這個每個幼兒都有個體差異的表現,所以最重要的是做好預防準備,保護好自己的孩子!

  • 3 # 小昭讀閒書

    重視家庭性教育:

    1. 告訴孩子隱私部位永遠不能被別人摸

    在一部關於女童性侵的講述記錄中,有個女孩說,她在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參加了一個夏令營。有天晚上她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這時候宿舍裡進來一位男老師,她有些害怕,趕緊躺好裝睡。

    她感覺到自己的衣服被掀開,胸部被老師摸了很久,她害怕得一直裝睡,等老師走後才敢翻身。

    她說,挺難過的是,身體不能被別人摸這件事,就沒有人告訴我!

    在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時,除了教他們認識自己的身體之外,我們還要明確向孩子說明:

    對男孩而言,他的生殖器和屁股是隱私部位,而對於女孩而言,她的乳房、生殖器官和屁股是隱私部位。

    只有爸爸媽媽或其他養育者才可以觸碰他的隱私部位,前提是在洗澡或隱私部位受傷的情況下。

    我們可以給孩子列一個養育者名單,告訴孩子如果名單之外的人觸摸了隱私部位,一定要告訴父母。

    如果是醫生要求檢查身體,一定要有父母在場陪同,這真不是小題大做,大家還記得2017年紅黃藍性侵事件嗎?受害的孩子說,爺爺醫生和叔叔醫生給脫光了檢查身體!這種可以避免的悲劇,希望再也不要發生。

    有些老人喜歡給孩子穿開襠褲,我們要告訴老人保護孩子隱私的重要性,平時多給老人說說此類新聞,提高警惕。

    2.告訴孩子那些行為是不良觸碰

    在被性侵的採訪者中,有個女孩回憶她三年級的時候,晚上睡覺被表哥胸部,還給她看生殖器,並讓她用手碰。她說當時被嚇到了,但是並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只是懵懵懂懂地讓他這樣做了。

    所以,我們要教會孩子分辨什麼是好的觸碰,什麼是不良觸碰非常有必要。

    好的觸控是孩子喜歡的,如父母的擁抱,小朋友之間的友善接觸。

    不良觸控是孩子想停止的觸控,如打、拍、踢或觸控兒童的隱私部位;不知道是好還是壞的觸控,是讓孩子感到迷惑或不舒服的觸控。

    我們要告訴孩子,在遭遇不良觸碰時,如果周圍有很多人,比如在公交車上,一定要大聲喊叫:“我不認識你,不要碰我!”

    如果周圍沒有人,要教孩子學會說:“我沒滿14歲,你想坐牢嗎?”

    可千萬別小瞧這句話,這是公益組織“女童保護”分析了大量案例後發現,那些施侵者正是吃準了孩子不敢說不敢反抗,而“你想坐牢嗎?”這句話其實代表著孩子是受過教育或訓練的,犯罪分子就會知難而退。

    3.熟人也有可能是壞人,可以跟壞人撒謊

    有個上中學的女孩子,每天晚上回家奶奶都在樓下接她。有天奶奶生病了沒有去接,後來發現小女孩被殺了。

    後來經過調查,女孩回家在經過二樓樓道的時候,被二樓的一個大哥哥被拽進屋裡強姦了,女孩臨出門的時候說:“我一定要告訴警察!”犯罪嫌疑人因害怕事情暴露,乾脆殺了女孩。

    根據公益組織“女童保護”的資料統計,2018年曝光的性侵兒童案例共有317起,熟人作案210起,佔比66.25%。在這210起熟人作案中,其中師生關係佔比33.8%,比例最高;網友關係佔比18.57%,鄰里關係佔比14.76%,親屬關係佔比11.9%,其他生活接觸的熟人如門衛、校工佔比15.23%!

    因此,我們要告訴孩子壞人不一定長得很兇惡,有些壞人看起來還挺和藹,或許還會隨身帶著很多好吃的零食,我們身邊的熟人中也有可能有潛伏的壞人,可能是父母的朋友、同事,可能是鄰居,甚至可能是學校裡的老師,要求孩子時刻注意他人的行為,加強防範意識。

    在熟人性侵案例中,大多數施害者都要求孩子保密,不可以對別人說,或者每次用錢或者零食加以誘惑,甚至是威脅恐嚇。

    我們一定要告訴孩子,當壞人要求你保密時,你可以當面答應下來,等離開壞人時,再第一時間向爸爸媽媽求助。

    警惕!孩子遭遇性侵的暗示

    性侵預防與援助專案“春風計劃”創始人隋雙戈提到,一個6歲的小女孩被幼兒園保安多次性侵,她變得特別黏人,特別膽小。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異常行為,父母一定要警惕:

    1. 性格反常。原本安靜內向的孩子,突然變得狂躁易怒;原本活潑好動的孩子,突然變得沉默寡言,甚至把自己鎖在房間裡。

    2. 不斷做噩夢。孩子經常從噩夢中哭醒,可能還會莫名其妙哆嗦,動不動就尖叫,控制不住自己的身體。

    3. 害怕和迴避。如果孩子突然對某個人表現出害怕或迴避,父母要格外留心此人。

    4. 心理學專家研究發現,如果孩子突然喜歡玩火,有可能是受到了一些很嚴重的傷害;另外,孩子在受到強烈刺激後,會透過圖形展現出來,比如會畫出成年人的生殖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武則天迫害王皇后蕭淑妃,李治為何不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