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月42

    二戰開始,德軍得坦克效能在攻擊力和防護力等方面並不突出,機動性和可靠性較為突出,在和蘇軍坦克比較時其通訊裝置考慮非常突出!在戰爭開始讓德軍所向披靡的最大因素是在一批優秀的軍事天才的推動下先進的軍事思想在的軍中貫徹實施――如:摩托化裝備部隊、裝甲叢集運用、空地一體作戰理念、特別兵種的建立和運用(傘降部隊)。隨著戰爭的進行正面對抗增多,原有的坦克無法有效對抗敵軍,並出現“被虐”現象。在此情況下借鑑蘇軍成功經驗,研製出來效能先進的坦克裝備部隊,此時德軍的坦克效能(虎、豹)可說是名列前茅,但是精益求精的工藝使其產量、裝備跟不上需求。戰後各國借鑑德國坦克的成功技術和經驗研發出新一代主站的坦克。

  • 2 # 迷彩派軍事

    二戰時期德國的坦克曾被盟軍戲稱“希特勒的動物園”但是儘管這樣稱呼,但是德軍的坦克在二戰期間,不論是在東線戰場還是西線戰場,都給對手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在這裡,簡要介紹幾款德軍在二戰時主流坦克的引數

    一、四號坦克

    四號坦克在整個二戰期間是被德軍部隊使用最多的一種坦克之一。其型號從早期的四號A型一直髮展到四號G型,並且四號還衍生出各種型別的車輛,例如突擊炮、自行反坦克炮、彈藥運送車、架橋坦克等。因為其可靠的效能和多種多樣的用途,因此四號坦克也被德軍親切的稱為“軍馬”。

    二、黑豹坦克

    黑豹坦克又被稱為五號坦克,它的誕生最早源自德軍在入侵蘇聯時遇到的T-34坦克危機。當時德軍裝備的不管是三號還是四號坦克,都不足以對T-34造成實質性威脅。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黑豹坦克孕育而生。它於之前所有德軍坦克不同的是,黑豹坦克採用了傾斜裝甲,裝甲厚度則由原來設計時的60毫米增加為80毫米。由於它採用強力的發動機,因此在機動越野方面的效能都非常優秀。在火力方面,由於採用了70倍口徑的75毫米火炮,其威力要遠遠大於蘇聯當時裝備的T-34-76和T-34-85型坦克。正因為黑豹坦克有如此優秀的效能,因此包括蘇聯在內的同盟國軍隊,也都在繳獲黑豹坦克之後進行裝備。蘇聯甚至還有俄文版的黑豹坦克說明書。

    三、虎式坦克

    作為二戰中最著名的坦克和人氣最高的坦克之一。它憑藉著強大的火力、超群的防禦力,一度在整個二戰期間成為同盟國部隊的噩夢。同時它在整個二戰期間也成就了魏德曼、卡爾尤斯等一大批坦克王牌。但是由於虎式坦克自重達到了56噸,儘管使用的發動機效能良好,但是由於虎式坦克自重太大,因此在越野機動方面效能不佳。另外虎式坦克像一件藝術品那樣太過於精細,因此導致其在戰場上故障率很高,出勤率很低。並且虎式坦克製作工藝費時且成本高昂,所以虎式坦克產量很低,因此它的出現並沒有根本扭轉戰場態勢。

    總體說來,德軍在二戰時期的坦克相較於同盟國的坦克在效能方面都是出眾的。但是像黑豹、虎式這樣的坦克產量坦克在戰爭期間不過幾千輛,不論與蘇聯的T-34還是美軍的謝爾曼相比產量都實在太少,因此無法根本扭轉德軍在戰場上失敗的局面。

  • 3 # 戰略論

    在整個二戰中德軍真正取得了坦克上的技術優勢並不是在德軍迅猛進展的前期,反而是在中後期才取得了一定的技術優勢。而德軍之所以前期取得如此巨大的勝利,完全是得益於其先進的裝甲兵作戰理念。

    在波蘭和法國戰役中德軍的裝甲主力全是隻能當做訓練和偵查用的1號、2號坦克,這些坦克太輕了,裝甲也很薄,很容易被擊毀。而當時效能較好的三號、四號坦克又因為時間緊迫、產能不足都難以大量裝備部隊,即使法國戰役中,這些中型坦克也僅佔德軍全部坦克的不到三分之一。而與之對壘的法國坦克則裝甲極為厚重,連三號、四號坦克也只能在近距離將其擊毀,一號、二號則根本奈何不了。德軍能取得勝利得益於其大規模的集中使用坦克,對法國的裝甲部隊形成了區域性的數量優勢。

    之後的蘇德戰爭德軍坦克技術上的劣勢更加明顯,他們驚恐的發展即使他們最好的四號坦克也難以同蘇軍的T-34坦克抗衡,而那些少數的重型坦克KV-1、KV-2簡直是無敵的存在,即使是德軍正在研發的新型坦克“虎式”也不是其對手。最終德軍透過大幅度的增加虎式坦克的重量以提高其裝甲厚度和配備大口徑的坦克炮才勉強取得了一定的優勢,但卻付出了機動性這一效能。

    之後德軍研製出了二戰中最好的重型坦克之一的豹式坦克,其正面防護力堪比虎式坦克,火炮穿深也很高,其機動性也相當不錯,唯一的缺點就是太高了,不利於隱蔽。不過這些新型坦克的產量根本難以滿足前線的需求,所以即使到1944年德軍也沒有關閉四號坦克的生產線。這樣德軍的裝甲部隊呈現一種“高低搭配”的現象,即既有豹式坦克又有四號坦克,新型的豹式坦克一般負責正面的作戰任務,而已經過時的四號坦克也負責側翼的襲擊任務,儘量其裝甲防護較弱的缺點。

    反過來蘇軍也同樣列裝了堪比德軍虎式的重型坦克,即is系列坦克,這些坦克效能完全不輸於德軍的虎式豹式坦克,但低於德軍的虎王坦克。

    總得來說德軍裝甲部隊的坦克技術優勢在整個戰爭期間都不明顯,他們的優勢先進的坦克作戰理念和訓練有素的裝甲兵人員,這些因素促成了德軍裝甲部隊的強大。

  • 4 # 使用者5770541302

    在二戰中,德軍的坦克效能由於坦克的具體型號有很大的差別,不過整體上德軍坦克的效能相對於同時期的其他國家的坦克,還是比較不錯的。

    首先要說德軍的早期坦克。1號2號這些輕型坦克,火力貧弱,不過當時的其他國家的坦克主要也是輕型坦克,所以差距不大。而且這些坦克雖然效能不如後期的坦克,但是對訓練新生的德軍裝甲兵而言,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中期德軍裝備的主力是3號4號坦克,為戰爭初期的德軍立下了汗馬功勞,3號坦克只裝備有37毫米坦克炮,火力已經不如同期的蘇聯T34,法國B1等,後期即使是升級到了50毫米坦克炮依然效果不好,最終在戰爭中後期停產。

    而4號早期型號主要用於支援步兵作戰,反坦克效能不佳。在1942年開始生產換用75毫米長管坦克炮的四號F2型,而此時四號坦克雖然火力上來了,但是坦克的防護和機動受制於原始設計,依然不佳,面對後來越來越多的蘇軍T34-85、盟軍謝爾曼M4A3(76w)等也已經力不從心。

    而後來,德軍的坦克開始陷入一個發展的誤區,因此也是譭譽參半。德國坦克開始走向重型化,噸位不斷飆升,而且對火力、精度等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出現了虎式坦克、豹式坦克、獵虎坦克殲擊車、獵豹坦克殲擊車、虎王坦克、斐迪南坦克殲擊車等這些重型戰車,這也是最常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德軍戰車。但這些戰車本身效能不錯,但是實際上則是不合格的武器,其製造費時因而數量不足,而且故障率過高又進一步降低了出動能力,對於戰爭中後期迫切需要更多技術裝備的德軍而言,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 5 # 總說裝甲

    和英國、達國一樣,在第一輛德國坦克誕生之前,德國也有一段發展裝甲車的歷史。

    德華人最早研製成功的裝甲車是“埃爾哈特”裝甲車。1906年,德國的埃爾哈特公司製成了第一輛“埃爾哈特"BAK裝甲車。這是一種用來打氣球的裝甲車。因為在20世紀初,一些歐洲國家廣泛採用軍用氣球來偵察敵對國家的軍事部署,這樣,打氣球就成為軍方的一件大事。BAK,就是德文“防氣球炮”的縮寫。

    “埃爾哈特” BAK裝甲車的重量為3200kg,乘員5人,裝一門50mm速射炮。這種火炮安裝在車輛頂部的半裝甲、半敞開式的炮塔上,火炮的最大仰角可打到70",很適於打空中目標,也可用於打地面目標。不過,這種車僅製成樣車,未能投產。真正生產並用於實戰的是“埃爾哈特” B-V/4裝甲車。這種車於1915年製成樣車,不久就正式投產,它是一種4×4的輪式車輛,車重9500kg,乘員有8人,武器是3挺“馬克辛"7.92mm機槍,彈藥為3000發。動力裝置為一臺4缸水冷汽油機,最大功率85hp(62.5kW), 公路行駛速度達60km/h,最大行程為250km。這種裝甲車參加了德軍1916年中的一些戰鬥,特別是在羅馬尼亞的喀朗斯塔德

    戰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917年,埃爾哈特公司又為軍方提供了12輛裝甲車,定名為“埃爾哈特” 17式裝甲車。這些裝甲車被編成5個裝甲機槍排,每排編2輛裝甲車。1917年下半年,軍方又訂購了20輛,要求廠方於1918年交貨。由於廠方未能及時交貨,這批裝甲車未能參加戰鬥。大戰後,這批裝甲車都交給了新組建的德國軍隊。

    “埃爾哈特”裝甲車的問世和使用,為日後德國坦克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6 # 美好生活需要激情

    (四號F1型)

    二戰德國坦克的效能主要分為兩個時期

    二戰前期,德軍的主力坦克為三號A型,三號B型,四號F1型以及二號坦克和38t坦

    克,這些坦克雖然效能不如英法的坦克,但是,在德軍先進的戰術思想以及兵員素質的前提下,這些坦克發揮出了自己效能的極限,擊敗了英軍的瑪蒂爾達,丘吉爾,法軍的b1,索瑪s35。

    (三號M型)

    二戰前期由於德軍剛剛發動戰爭機器,武器研發實力沒有完全出來,所以前期的坦克並沒有盟軍的優秀。二戰後期,德軍的早期坦克已經改裝到最終版,例如三號M型,四號H型,新式的”豹”式坦克以及“虎”式坦克加上各種改型組成了大戰後期的德軍裝甲部隊,這些後期坦克最出名的戰績莫過於波卡基村之戰,魏特曼開著231號坦克(虎式)進入波卡基村,經過戰鬥,魏特曼及其戰友擊毀英軍坦克二十七輛和各式車輛,但是,盟軍的坦克也比之前強大了許多,裝備76.2mm的17磅炮的“螢火蟲”坦克就是專門研製來對抗“虎”式坦克的;而蘇軍的IS-2也是一種專門對抗“虎”式的重型坦克。

    (坦克王牌米歇爾魏特曼)

    綜上所述,德軍的坦克效能其實在二戰中處於中等偏上的情況,前期的劣勢可以用兵員素質和先進的戰術彌補,而後期,隨著兵員消耗,戰術被敵方找到反制的措施,德軍的優勢也隨之不復存在了。

  • 7 # 鐵血致命

    二戰時的德軍坦克有多強?德國最最出名的武器是坦克,精確來說只是坦克車的火炮和裝甲。豹式,虎式坦克的火炮設計是當時最先進的,(後來中國坦克模仿德國坦克火炮設計)。當時令德華人引以為豪的坦克-----虎式坦克-----其實是半成品,推動裝置存在瑕疵,並且因為技術水平限制使得坦克車內系統不時發生故障,有很多時候坦克車喪失機動效能而只能當做炮臺使用。德國坦克是德華人戰爭理念的產物,是德華人戰爭思想的縮影,但過於追求火力和裝假甲的厚度而忽略機動性暴露了德華人設計思想的短板,也暴露了德華人畸形的死板的戰爭理念,最終導致二戰後期德國設計的所有重型坦克,超重型坦克都不能投入生產和使用,空耗資源。

  • 8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其實德國坦克除了後期的5號豹式坦克坦克和6號虎式坦克效能比較好以外,其他的坦克效能相比同時期的其他坦克都很一般,特別是在西歐戰場上英法的重型坦克在效能上都能壓過德國的坦克,但為什麼在西歐戰場上德國坦克效能弱於的英法的坦克,德華人的裝甲部隊為何能勢如破竹打敗英法聯軍,主要還是德國的裝甲部隊的戰術遠高於英法,就諸如裝甲部隊的戰術穿插、空地聯合作戰等,這給了德國裝甲部隊在坦克效能落後於英法的情況下完虐英法的坦克部隊。

    而到了蘇德戰場上,德軍用同樣的戰法狂虐蘇聯,在4個月的時間裡攻陷蘇聯大片國土,並且也在蘇德戰爭次年推出著名的6號虎式坦克。這款重達57噸的坦克在今天仍然是主戰坦克的的重量,而在當年可以說是逆天的存在,特別是把56倍徑的88毫米坦克放到坦克上,這在那時可是非常逆天的,而且首上裝甲更是高達102毫米,在面對蘇聯的76.5毫米坦克炮的攻擊幾乎是免疫的。而自己88炮對二戰時期主戰坦克幾乎都能穿。

    而除了這些外在的去裝備以外還有一些內部的裝備同樣給德國坦克戰力提升非常大,第一個就是光學瞄準裝置,德國的卡爾·蔡司光學瞄準鏡是世界聞名的,它能保證德國的坦克在1.5公里甚至更遠的距離上首發命中,而蘇聯坦克的作戰距離是在800米內,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德國坦克可以少敵多的原因之一。而第二種就是車載通訊裝置,在開戰初期德國每輛車都裝備了車載無線電,這就使得德國裝甲部隊的戰場資訊非常透明,車與車、步坦協同配合得非常好,而開戰初期蘇聯的坦克只有車隊領車才有裝備,其他的都沒有,直到後來美國援助蘇聯之後蘇聯才有車載無線電裝備每一輛車。蘇聯援助中國的T-26坦克每一輛車都裝有車載無線電,而蘇聯連都沒這樣的配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一個30歲的男人條件一般,5線城市有兩房有車該怎麼談戀愛?主要情商低。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