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電影基本法

    《寒戰》是關於香港命運的政治寓言。

    作為寒戰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寒戰2》除了格局更為宏觀外,還細緻的刻畫了一場政治野心家的心理戰。

    幕後BOSS終於出場,居然是前任警務處長蔡元祺,連見慣大場面的李文斌都沒想到。

    更令李文斌意外的是,蔡元祺不但玩弄警方於股掌之間,更是實際控制了香港管理層的半壁江山。其中幾個甚至級別比蔡在任警務處長時還高。

    此刻,他們卻對蔡言聽計從,彷彿是蔡手中的棋子,任其擺佈。

    李文斌很快就明白了為什麼,所以才會說出那句:“特首都敢選,你們背後一定還有人。”

    他很快就明白,這局面已經是連他這個級別都控制不了的。所以,他才會語重心長的讓李家俊走的越遠越好。

    影片格局很大,可以想象,《寒戰3》必會出現更高級別的爭鬥,連前任處長都被趕走了,下一步劉傑輝將面對什麼樣的對手,我們似乎已經可以想象。

    《寒戰2》透過高層政治鬥爭展現了一場野心家們的權力遊戲。

    《寒戰2》中幾個中心人物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些變化對整個故事產生了極大的反轉和影響。同時也將影片最大的問題暴露出來。

    後半段明顯張力不足,幾條故事主線牽扯到的人物之多,已經有點混亂,雖然用了各種手段來混淆情節和邏輯上的瑣碎,但電影還是變的虎頭蛇尾,有些細節經不起推敲。

    但是瑕不掩瑜,《寒戰2》最成功的一點是它更具有一種啟發性。

    究竟什麼才是體現法治精神的社會?

    總而言之,《寒戰2》在整個系列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真正的高潮與精彩會在第三部。

    《寒戰》系列絕對是繼《無間道》之後香港最優秀的警匪劇,沒有之一。

  • 2 # 影視控

    首先直接表達觀點,寒戰2是我個人為數不多認為看了2還想看3的電影。

    我是一個一直比較不太喜歡看續集的人,因為一直覺得續集大多數拍的是不如第一部的,多拍多死,也是慣例,代入感是個很要命的東西,當時也是實在沒有電影看,才選擇了看寒戰2,沒想到看了以後,竟然有種強烈的意猶未盡,想立馬看3的感覺。

    回到問題本身,從幾個角度評價下寒戰2和寒戰1的區別和相對較好的地方。

    第一,演員陣容,除了第一部已經有的幾個老戲骨以外,寒戰2請來了發哥,當然也還有其他明星,在此就不一一表述了,發哥的演技那是毋庸質疑的,加上扮演的大狀角色,配上的眼鏡裝扮,發哥這個年齡特有的魅力,以及片中略顯張狂的傲骨,讓這個角色熠熠生輝,也為片子增色不少

    第二,滿足了我們一些對香港三司十三局一直保持極度好奇心的年輕人的胃口,寒戰2基本闡述了香港的大體行政架構,以及中間的一些也許現實中也存在的灰色交易,而在李子雄這些老戲骨的演繹下,看起來則是十分的過癮,尤其各個大佬匯聚的那一場戲,爆點十足,值得反覆多看幾次。

    第三,就是郭富城的演技和梁家輝的演技,也許是個人感覺問題,我覺得第二部戲中,郭富城的演技有了明顯的提升,而梁家輝則是一如既往的駕輕就熟,彭于晏被擊斃的那一刻,演技炸裂,而梁家輝為了更重要的任務,那種隱忍則表演的恰到好處。

    最後寒戰2透露的更多細節以及闡述手法,讓人不由自主的對三有了十足的期待。個人認為寒戰2是為數不多的拍續集很成功的影片,某種程度上甚至還超越了第一部。

  • 3 # 幽默麻辣拌

    《寒戰2》 :升級權力的遊戲

    4年前,梁樂民和陸劍青聯合導演的處女作《寒戰》上映,電影的創作靈感正是來源於美國大選,劇中人物間的對決也有政客式的尖銳和隱忍。故事以一輛衝鋒車和五名警員的失蹤為切口,牽扯出香港警隊的高層角力。在當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上,《寒戰》獨攬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在內的9項大獎,被譽為《無間道》之後最好的香港警匪片。

    《寒戰》讓梁樂民和陸劍青一戰成名,同時壓力倍增,以至於《寒戰2》一拖就是四年。在《寒戰2》之前,他們共同指導了另一部警匪片《赤道》。電影講的還是他們擅長的權力制衡、高層鬥智的戲碼,主演請到張學友、張家輝和張震,電影結尾埋下了大懸念,看起來也是一個“未完待續”的故事。演員陣容的強大和製作投入的增加並未帶來相應的成績,《赤道》的票房和口碑都沒達到《寒戰》的高度。

    《赤道》之後,梁樂民和陸劍青回到《寒戰2》的創作中。“手頭一直有幾個專案在做,《寒戰2》的進展最慢。”梁樂民說,他們對待《寒戰》尤為慎重,上一部的劇本寫了9稿,續集也絲毫不敢大意,他們花了很長時間才捋清故事線,劇本寫了半年,之後又修改了很多次。

    貫穿電影始終的“寒戰”是“衝鋒車失蹤案”的行動代號。香港警隊有根據不同行動設定代號的傳統,電影中的“寒戰”被設定為在戰爭預警時才能啟用的高級別代號。和上一部侷限於警隊內鬥的劇情相比,《寒戰2》中的高層鬥爭更配得上這個代號。“怎樣把鬥爭升級?怎樣讓香港這個亞洲最安全的城市更加危機重重?我們很自然地把電影中的制衡關係上升到了政治層面。”梁樂民說,“政治鬥爭的片子歐美人很喜歡拍,觀眾也願意看,但我們很少有,不如試一試。”

    在這樣的構思下,電影從警匪片向政治驚悚片過渡,梁樂民和陸劍青把律政司司長、前警務處處長、大律師等勢力引入現有衝突,把警隊內鬥上升為影響更為深遠的政治鬥爭。

    《寒戰》結尾,劫匪致電已升級為警務處處長的劉傑輝,以綁架妻女為籌碼,要求釋放已被關押的李家俊。《寒戰2》從這個情節開始,看起來像是早就設計好的。“拍第一部時,我們沒想太多,對於後面的劇情只有一個大致的方向和輪廓,要用哪些細節去拆解留下的懸念,都是後來填充上去的。”梁樂民說。

    在新的權力鬥爭中,郭富城飾演的劉傑輝依然是維護法紀的正義一方,而梁家輝飾演的李文彬在行為和心理上都更為複雜,對梁樂民和陸劍青來說,這個角色也是《寒戰2》中最難把握的。第一部結尾,李文彬為警隊利益大義滅親,親手將兒子繩之以法。而在第二部中,他的形象亦正亦邪,受親情和權利的誘惑,漸漸走向前警務處長蔡元祺陣營,企圖與劉傑輝爭奪警務處長的位置。

    “他轉變的心理過程要合理。”梁樂民說,電影成片後又經過幾次剪輯,除對節奏進行調整外,最重要的改動就是李文彬的戲份,他們希望給這個人物以足夠的動因和情緒,以促成他的轉變。

    除劉傑輝和李文彬外,《寒戰2》中周潤發飾演的大律師簡奧偉是一個全新的角色,他取代了第一部中李治廷飾演的廉政公署調查主任張國標,與劉傑輝和李文彬形成新的三足鼎立。“寫劇本時我們就在想,有誰可以在氣勢上壓得住郭富城、梁家輝?想來想去,也只有發哥了。”梁樂民說,他們把劇本交給老闆江志強,江志強又親自把劇本送到周潤發家裡,周潤發看了劇本,很快就答應了。“他一看就覺得,那個角色是寫給他的。”

    因為涉及政治層面,揭露的問題又頗為深刻,梁樂民和陸劍青一度擔心電影沒法透過老闆江志強那一關。江志強是他們的電影投資方安樂影業的Quattroporte,正是在他的支援下,兩人才順利找到演員和投資,完成了自己的導演處女作。“沒想到的是,老闆對劇本很滿意,電影在內地的上映審查中也順利透過,這大概是種進步吧。”陸劍青說。

    //三影帝飈戲//

    經歷了《寒戰》和《赤道》的磨練,梁樂民和陸劍青的導演經驗更豐富了。“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我們知道兩個小時以內的電影能放多少東西了,之前怕剪輯時素材不夠,多拍了很多東西,現在就更懂得取捨。”梁樂民說。

    所有續集電影都要面對同樣的難題:如何保留上一部作品的優點和特色,同時在劇情和製作上有所提升。梁樂民和陸劍青沿用了第一部時的“笨方法”。他們在劇本創作時進行了大量文獻研究和採訪調查,從而使涉及警隊規則的劇情更合情合理。

    為了給李文彬找到休假後重回警隊的可能性,他們先是查閱了相關資料,又諮詢了警隊朋友,得到“他可以回來”的結論後,才繼續推進劇情。《寒戰2》中,周潤發飾演的大律師首次出場,對兩位導演來說,律師和他們所代表的司法、立法部門也需要重新瞭解。“司法界對警界的問責需要立法會啟動一個條例,這個條例在立法會的歷史上也只啟動過20次,我們從第一次條例透過開始看,如何啟動、需要哪些人參與、啟動時的文案是什麼、過程是怎樣的,我們要把這些東西做得很實在,這樣故事出來才真實。”陸劍青接受採訪時說。

    故事角度好、電影節奏緊湊、細節寫實、文戲突出,這些特色是《寒戰》在眾多警匪片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寒戰2》企圖延續這些優勢,在電影節奏和文戲設計上反覆推敲,儘可能不失上一部的水準。

    第一部中的經典橋段也在第二部中被沿用。劉傑輝與李文彬面對面卻各說各話的激烈對峙是《寒戰》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場面。在《寒戰2》中,兩位導演設定了類似的爭執:劉傑輝站在警隊立場槍擊李家俊,李文彬指責劉傑輝未信守承諾,沒能保全李家俊。

    對於擅長拍武戲的陸劍青來說,《寒戰》因為製作經費問題留下很多遺憾。“更多劇情在辦公室展開,槍戰場面只有一兩場,規模還很小。”《寒戰2》裡,他們設計了多起廢車場爆炸,也增加了隧道槍戰、地鐵引爆炸彈等大場面。《寒戰》一戰成名之後,梁樂民和陸劍青再也不用為錢發愁,在創作上擁有了更大空間。

    “我們是第一個在地鐵裡拍攝爆炸場面的劇組。”梁樂民說,這樣的設計不是噱頭,而是電影真實性和現場感的需要,“地鐵是香港人最熟悉的生活場景,在這樣的空間裡拍攝危險場面,會增強電影與觀眾的互動。”在香港的公共場所拍攝並非易事,需要經過複雜的審批流程,尤其是地鐵這樣人流量超大的空間,擠出幾個小時的拍攝時間都很困難。

    “江老闆親自去談的,提前三個月開始申請。”經過幾輪溝通,老闆為電影申請到10天的拍攝時間,凌晨1點半開始允許拍攝,4點前就要收工。“每天有兩三百個群眾演員在現場,架好機器,打好光,安置完演員,拍四個鏡頭就收工,這樣拍了10天,剪輯出幾分鐘的鏡頭。”陸劍青說。

    對於觀眾來說,《寒戰2》最大的看點是郭富城、梁家輝和周潤發的三大影帝飈戲。而對於兩位年輕導演來說,三位演員不僅為電影貢獻了精彩的表演,他們也在各自的人物塑造上提供了很多想法,為劇本增色不少。

    李文彬最重要的道具“眼鏡”就是梁家輝的設計。電影中有一場戲,李文彬與李家俊、前上司蔡元祺在餐廳相遇,臨別時,李家俊送給李文彬一副新眼鏡。回家後,他換上新眼鏡,立場也隨之改變。在之後的聆訊中,他邊擦拭眼鏡,邊用不負責任的口吻回答律師提問,這一小細節與之前的換眼鏡相呼應,把李文彬對兒子的情感、立場的不堅定和心理的轉變都表現出來了。“我們需要找一個方式來視覺化李文彬的心理變化,以這個方式呈現明顯好於原劇本。”梁樂民說。

    另外一場重要戲份也是梁家輝的設計。作為行動的總指揮,李文彬與被警察圍困在便利店的原下屬隔著玻璃相見,這場戲既是對峙也是告別。李文彬站在落地窗外,企圖阻止下屬自殺,但最終還是親眼目睹對方死在狙擊手的槍下。兩分鐘的戲,人物情感卻尤為複雜。梁樂民感激梁家輝的靈光乍現:“我們原本設計了臺詞,但梁家輝說,‘導演,我們試試一句話不說演出來’。試過之後就知道,這樣的效果果然最好。”

    陸劍青喜歡斯皮爾伯格的風格,堅信每個人物都要有一個浪漫的出場。在《寒戰2》中,他讓周潤發的出場充滿懸念:舒緩的音樂中,鏡頭從考究的袖口移動到手中的相機,最後才把焦點落在周潤發的臉上。“簡律師是上一代人,受英式教育的大律師,身上有很多老派的作風,還有他手裡的相機,那是他的愛好,也是後來拍到重要證據的道具,這樣一個開場就把這些元素都照顧到了。”陸劍青解釋。

    周潤發酷愛攝影,圈內人都知道,電影中有幾場暗房戲,周潤發把他自己的暗房裝置都搬到了拍攝現場,拍照、顯影、定影……暗房操作的各個流程他都駕輕就熟,這些戲碼完全不需要導演操心。

    電影結尾,梁樂民和陸劍青又留下了一個大懸念,這種“挖坑”的手法已經成了他們電影的一大特色。至於接下來如何填坑,他們也尚未明瞭。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楊毅認為快船的實力比湖人強,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