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辯證哲學論

    自從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中原地區的很多皇帝都深受儒家“仁政”思想的薰陶,而五代十國時期,後梁朱溫,是黃巢的大將,投降唐朝,土匪出身,淫亂暴虐。“生子當如李亞子”的後唐李存勖是沙陀人,會打仗,但是搞政治不行。後晉石敬瑭靠契丹人奪得天下自稱“兒皇帝”,中華歷史上的恥辱,後漢劉知遠也是沙陀人,從小生活貧寒,當皇帝后也沒做太過分的事情,後周郭威與柴榮算得上明君,至於其他幾個小國,南唐後主識人不明,也沒什麼暴政。這個時期,沙陀人南征北戰統治時間較長,但是對儒家仁政思想多不理會,私慾心過重。

  • 2 # 人民之友阿飛

    首先這個時期朝代更新快且多,皇帝也多。打天下的皇帝生在這個亂世自然需要些手段上位,而後繼者接手時對於局勢也未必駕馭的住,所以打壓異己是必要的!不是所有的後繼者都有雄才大略,在打壓過程中往往事與願違,使得反聲四起,在這種情況下後朝往往會把前朝皇描述的十惡不赦!

  • 3 # 這些歷史要讀

    因為五代十國是一個“武人亂政”的時代!

    不論是梁唐晉漢周這五個中原小王朝,還是吳越、楊吳、南唐、前後蜀、馬楚、南北漢等割據政權,它們的開國君主無不例外都是過去唐末以來崛起並割據一方的蕃鎮軍閥。因此,五代十國實際上就是唐末蕃鎮割據的一種延續。

    這些五代十國政權的君主們,他們基本上原先就是擁兵自重的一方軍閥;他們都是在唐末亂世中,透過殺伐和征戰,透過不斷背叛、謀權奪位等方式積攢勢力,進而一步步爬到稱王稱帝的位置上。

    因此,在這一路上,他們耳濡目染的都是征伐殺戮,背叛謀逆。他們要麼是自己背叛故主,謀位奪權而稱帝自立;要麼是被手下的背叛,進而身死國滅。

    所以,便造成他們過度崇尚武力,而不屑於文治。使得這一時期的大部分君主變得十分殘暴,荒淫無度,並且疑心重重,稍有不順就肆意殺戮。

    事實上,我們不難看出,整個五代十國時期,除了後周的郭威、柴榮能稱得上明君以外,其他的君王基本上不是暴戾,就是昏庸。

    也正因為看到武人亂整對天下造成的危害,對百姓造成的創傷,後來透過黃袍加身而當上皇帝的趙匡胤,才會推行重文輕武之策,極力倡導文治。趙匡胤透過杯酒釋兵權這種溫和的方式,最終化解了自唐末以來的蕃鎮割據局面。

    雖然過度的重文輕武,最終導致北宋軍事的孱弱,但卻開創了北宋繁榮的政治經濟文化,讓中華文明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昌盛……

  • 4 # 秦桑之

    現在我們普遍說起朝代就是“唐宋元明清”,其實在唐朝和宋朝之間還有五十多年是群雄割據,十分混亂的朝代,我們稱它為“五代十國”。包括很多電影都是以五代十國為背景的,比如張藝謀的《夜宴》,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媚者無疆》等,先來捋捋五代十國,唐朝滅亡以後,各個藩鎮也就都獨立成一個一個的國家,誰有能力佔領中原誰就有可能成為中國的領袖,中原這個政治中心輪番換了五個國家,為了區分同名朝代,我們稱他們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除了中原這塊兒,周邊也有勢力在蠢蠢欲動,大大小小十個國家,我們稱他們為十國。唐朝滅亡之後的第一個建立政權的是朱溫的後梁,剛開始挺勵精圖治,可後來就開始放縱,荒淫無度,皇位傳給兒子以後,除了繼承父親的禽獸行徑別的啥也不會,終於被李存勛滅掉,建立後唐,可惜敗給了自己的女人劉皇后,後來李嗣源上臺,幾個兒子搶皇位打來打去,被女婿漁翁得利,還幹了件特屈辱的事兒,不僅給契丹燕雲十六州,還管人家叫爸爸,這就是後晉。再就是後漢了,名叫劉知遠,怕自己的大將郭威造反,把把人家家人全殺了,然後郭威就造反了,建立後周。更替朝代之快,是幾千年的歷史中很少見的,其中不乏昏君和暴君,以我個人的觀點,主要是因為時局混亂,文明的社會才能長久的發展壯大,文化得不到發展,以致於各個君王只致力於自己的政權和霸主的地位,武力得到發展,文明卻一落千丈,治國之道沒有進步,更別提以民為主的治國方針了,導致暴君橫行,百姓民不聊生!

  • 5 # 歷史中簡堂趙犨

    這個問題問的好,動亂時,別說沒有文臣的約束,就是當時有天才宰相出現,在那刀光劍影打政權時期,也未必有人能聽的進你的仁義道德,因為你隨時都有可能被另一大一點的勢力吃掉,當時映射出來是是一個君主的本性,所以要先立國,再立本,這一點只有郭威做的最好。

  • 6 # 吳抒文

    這個過程很短,混亂過程很長。說是昏君其實不如說好多人都試過各種方法,系統設定都失敗了。失敗以後歷史是後面的人寫的,一定不會寫正面的話題,寫的都是負面話題,總結就一下就是昏庸無道。另外國家機器當時也面臨一下幾個問題:

    1. 大唐空前繁榮昌盛以後,應該說各種貴族和思想都躍躍欲試,諸侯割據,政權更迭。文官奪權無以拒敵,武官奪權以後沒有很好的國家系統來管理。暴露的問題很多,處理問題複雜化很高,看上去就像人有毛病。這個過程就像春秋和戰國,不過更短一點,老百姓就選擇了平靜和統一,中央集權。

    2.這些上臺試試的各個貴族都嚐遍了功敗垂成自己和子孫的悲慘遭遇。也選擇了退而求其次。

    3.西北部少數民族不斷騷擾西北邊界,國土安全也成為一個生死存亡的重要話題。

    最後,所有的力量暗湧,就出現了陳橋兵變,推了趙匡胤這樣文治武功,人品居中的漢人當皇帝,結束了五代十國。

  • 7 # 西府趙王爺

    一群武夫坐天下,總得出點兒事兒!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繼三國兩晉南北朝之後的又一大亂世,處在唐宋之間,是對那一時期出現的國家和割據政權的統稱。

    其中五代指的是“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他們的勢力範圍主要在中原,且相繼出現。而十國則是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這十個存在於中原之外的割據政權,他們有的是相繼出現,有的是並存而立。

    而這些政權國家都有一個通病,基本都是武將立國,其方式嘛,都不太光彩,有篡權的,有造反的,有自立的,反正得國都不正。

    而這些武夫出身的皇帝們,一般都是性格乖張你的照片為人暴戾。

    比如朱溫,這個終結了唐朝的男人。在媳婦兒死了以後就開始放飛自我,與諸子媳婦私通,這灰扒的,簡直無敵了。而他的那些兒子們也是奇葩,不僅毫無羞恥,竟然利用妻子爭寵,博取歡心,爭奪儲位,真是曠古醜聞!

    還有那南漢國主劉龑,名字倒是不錯,飛龍在天,可這人整個一昏庸殘暴的變態。

    他設定了割舌,肢解,炮烙,烹煮等殘酷的刑罰他還設定了一些特殊的刑罰,比如用動物處死人,或者放毒蛇將人咬死。

    而由於諸國林立,戰爭不斷,兵役負擔沉重,動不動就抓壯丁。

    後梁太祖攻打青州王師範時,甚至把徵發來堆積攻城土山的民丁、牛驢一起掩埋在土山中。劉仁恭在幽燕徵發十五歲以上、七十歲以下的男子自備軍糧從軍,共得二十萬人。北漢規定十七歲以上的男子皆入兵籍為兵。南唐曾強令老弱以外的人全部從軍。吳越錢俶“盡括國中丁民”為兵。湖南馬希萼調發朗州全部丁壯為鄉兵。閩國後期發民為兵,力役無節。

    與此同時,長期的戰亂導致各國民生凋敝,苛捐雜稅不斷,百姓怨聲載道。如此國情,你作為統治者,不是暴君是什麼?

    而且他們中有些帝王確實做過分,大部分帝王在坐上皇位龍椅之後,窮兵黷武不說,還好大喜功,貪圖享樂,大興土木。

    後唐莊宗盛暑修建營樓,“日役萬人”。荊南修理江陵外郭,驅兵民萬餘人從役。閩主建築寺觀宮殿,“百役繁興”。

    從本質來講,這還是禮制法度無序的緣故,就好比東周時期的禮樂崩壞!

    要知道“臣弒其君,子弒其父”,父子兄弟相殘在五代很普遍。如此宗法無度,違背了人性倫理,再在混亂的戰爭背景之下,暴君昏君頻出也就不奇怪了。

  • 8 # zhxhrzs

    因為五代十國是徹底的亂世,而在亂世,人性惡的一面有機會完全釋放,漢末、隋末、宋末、明末無不如此,翻開史書,滿滿寫的都是吃人。

    五代十國之前,唐末藩鎮的特殊軍、政、經情況甲,我之前的回答裡詳細寫過,這裡不再贅述。

  • 9 # 歷史慢話

    五代十國之所以有這麼多昏君主要是以下幾點。

    一 唐朝藩鎮割據的影響。

    唐朝的藩鎮割據問題一直存在,安史之亂之後湯中央對藩鎮割的控制力越來越弱,加上宦官外戚干政,文武黨爭,致使局面越來越糟,唐朝末年,各地藩鎮實際上已脫離中央控制,黃巢起義更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各地諸侯按兵不動見死不救或者趁機擴大勢力爭奪地盤(代表人物 李克用和朱溫)才有了朱溫滅唐。朱溫不過做了大家心中想做的事。朱溫滅唐建梁,各地藩鎮站在道德制高點紛紛或討伐或獨立,五代十國由此開始。

    各地諸侯都是藩鎮之前平起平坐,現在有人稱帝有人進王,本來就有矛盾,羨慕嫉妒恨加上利益糾紛於是互相攻伐征戰不休,當了皇帝的人肯定要削藩,藩鎮不會束手就擒,要打仗當然要有軍隊,當然要派人鎮守四方,於是再設立藩鎮,打仗還要什麼?糧草金錢,糧草從哪裡來?當時天下大亂,人口銳減,連年戰亂田地荒蕪,哪有那麼多糧食?沒有糧食怎麼辦?去搶,搶完老百姓搶別的藩鎮。錢呢?加稅和直接強搶,有錢有糧的才能坐穩藩鎮,才能做好皇位,名聲?不重要,在那個時代,生存才是王道。互相爭鬥過程中他們設立的藩鎮也開始做大,於是野心滋生,當時信奉皇帝輪流做,今天到我家,弒君作亂的藩鎮層出不窮,天下大亂。五代君主也有想要解決這一問題的比如李從珂等提出的移鎮即調換藩鎮都遭到反抗而失敗。

    二 開國皇帝壽命短

    五代開國皇帝大多是從藩鎮起來的,一路拼殺出來等做了皇帝年紀已經不小了,椅子還沒坐熱就去世了,另一方面,藩鎮大佬們一般都要親自四方征戰,哪有時間教育孩子,所以一般都由宦官後宮教育,他們能教育的好?有人說,不是有文臣嘛?當時的文臣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輔助幼主,等君主一死手下驕兵悍將無人能制,紛紛擁兵自重,繼承人當然不會同意,於是每一個繼承人都要同自己人打還要面臨外敵攻擊,一個不小心就被踩了下去。石敬瑭公元936年勾結契丹後推翻後唐登基,在位7年後鬱鬱而終,為什麼鬱悶,父皇帝嫌棄兒皇帝侍奉不到位,勾結外族出賣幽雲十六州,天下不服。

    後漢高祖劉知遠在位不足一年,天下還沒穩就病重去世,各地藩鎮不服隱弟劉承佑,紛紛割據自立。

    郭威就是帶兵南下推翻後漢後登基為帝,在位三年後病死,後繼者柴榮在位6年留下孤兒寡母又給了趙匡胤機會。

    三 開國皇帝沒文化 權臣當道

    五代十國開國皇帝一般都是武夫,哪懂什麼治國的道理,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那麼交給誰?當然文臣咯,五代素有鐵打的文臣,流水的皇帝之稱,就是說皇帝輪流換,權臣一般沒事還可以再創輝煌,出名的有四朝十帝宰相馮道。當時的情況就是皇帝聽我的就能當,不聽我的我找別人來當,這就是五代特有的文臣勸進,文臣市場剛需大。

    四 小兵的影響

    有人會問小兵能影響誰當皇帝?五代十國,能!

    在五代十國當兵是最有前途的職業,種田經商?做夢,戰亂頻繁只有當兵才有活路,當兵的自然希望自己的主公能當皇帝自己跟著雞犬升天,所以五代十國經常出現兵變,很多藩鎮被趕鴨子上架,成功的有李嗣源,李從珂,郭威等,失敗的更多。這些士兵也流行勸進,裂旗披身,黃袍加身,大家有樣學樣,一場豪賭。

    五 契丹的干預

    契丹時不時的騷擾和內外勾結致使朝代更迭頻繁。

    石敬瑭稱兒皇帝借兵推翻後唐,石重貴硬剛身死國滅,劉知遠先是投降示好後又硬幹,郭威柴榮也是多次打敗契丹才穩定下來。

    六 繼承人問題

    當時流行養子,一般被收做養子的要麼文武兼備要麼戰功赫赫,偏偏對於親兒子來說養子是個威脅,不得不除,養子也不會束手就擒,內亂不休,出名的有李嗣源奪權,李從珂與李從厚,徐知誥等,當時流行的拳頭硬才是道理,奪嫡成功的也不會對兄弟叔伯心慈手軟,所以會顯得殘暴。

    五代十國不是沒有明君,郭威,柴榮,楊行密甚至李嗣源劉知遠等都可以算一代明君,但要麼由於在位太短要麼藩鎮割據積弊難消要麼契丹其他割據勢力虎視眈眈,很難有一個可以施政改革的環境,直到郭威柴榮強勢改革才得以轉變。

    因此綜上五代十國有那麼多昏君暴君是因為環境導致,不論是藩鎮等外部環境還是君主,繼承人,文臣,士兵等外部環境,在那個時代,拳頭硬才是王道,仁義道德沒有市場,這與南北朝不一樣,南北朝的皇帝是真的昏庸,南朝宋,北齊,陳等,南北朝才是最黑暗的時代

  • 10 # 武安軍留後

    因為數十年間,君主太多了,每個君主的執政表現都不一樣,所以才會覺得五代十國這麼多昏君和暴君,當天下只有一個君主的時候,只要這一個人賢明,就體現不出來了。(認真的回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相親後感覺女生不錯,但是年齡比自己大,心裡比較介意,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