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暴力張駕駛培訓事務所

    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氣數已盡,突出強調一個個體,推出任何人做救世主都僅僅是救得了一時,最終是苟延殘喘而已。

  • 2 # 瀟瀟讀書人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最重要的是看袁崇煥將軍的功績和對晚明政權的影響。崇禎二年(1629年),皇太極採用了高鴻中的建議,率領大軍,繞過袁崇煥駐防的遼東,直抵北京城下。袁公知後,兩晝夜急馳三百餘里,以九千士兵與皇太極10多萬大軍對陣於廣渠門外,親披甲冑,臨陣督戰,戰士無不以一當十,奮力殺敵,終於擊退清兵,保住京師。可歷史是這樣的無情,崇禎帝多疑輕信的性格,無疑把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折斷,忠臣蒙冤,令後人扼腕嘆息。但我們理性地分析,就算袁崇煥能夠得到皇帝的信任和支援,他真的能扭轉乾坤麼?在那個裡憂外患的晚明,局勢動盪不定,恐怕誰都不敢妄下定論。讀歷史就是這樣,讓人浮想聯翩。

  • 3 # 甬城阿斌

    崇禎若是信任袁崇煥,大明決不會亡得這麼快!

    一、袁在,清兵入不了關,只會被遏止在關外,偷越薊門的事也只能幹一次,沒有笫二次!

    二、以袁的威望,毛文龍尚且不敢反抗,只能引頸就戮,孔有德之流更不敢鬧兵變,把火炮技術獻給清軍。以廣渠門之戰的經驗來看,只要再一、二年,關寧騎兵就會擴充套件一倍左右,然後再向葡萄人購買一些更先進的火炮,完全可以反攻遼陽,甚至拿下瀋陽,後金只能逃向白山、黑水之間去當流寇散匪,女真各部會再次分裂,恢復到李成梁時代的狀態;

    三、有老袁擋住清兵,洪承疇、孫傳庭、盧象升等可以專力剿寇,闖、獻二賊絕對成不了大氣候!

    但是袁崇煥只是一個將才,他無力解決明末種種社會問題,打個比方,他只能控制火勢,但不能撲滅大火,徹底消除隱患,這得靠一個張居正式的治國良相才行!

  • 4 # 沉沉相殷

    一派胡言,袁崇煥防不住清妖,也防不住李自成張獻忠,還防不住太監,防不住東林黨,防不住崇禎,有他在,明朝也亡。

  • 5 # 花開時節思春秋
    袁崇煥的功與過

    袁崇煥對於明朝無疑是有功的,比如袁崇煥練出關寧精兵,建立了遼西防禦體系,取得了寧遠大捷、寧錦大捷等。但這種功往往因為政治目的被誇大了,而且其功績往往與重大過失和損失關聯在一起,引偏了明朝的遼東戰略和損耗了的人力和物力。

    個人認為,袁崇煥最大的功績和作用是用實戰證明了“憑堅城、用大炮”的正確策略。寧遠之戰、寧錦之戰的真正意義在於,用實戰檢驗了一個等式:明軍“憑堅城、用大炮”,可以用一萬多兵力防禦和對抗數萬後金(清)軍。按照這樣的策略調整遼東戰略可能就是正確的、有效的、符合明朝實際的(寧錦之戰後,已經證明孫承宗的遼東戰略是有問題的,也是明朝財力軍力所無法承擔的)。

    第一個方案:整個遼西防線只要在寧遠-覺華島建立一個穩固的軍鎮(吸取覺華島被破的教訓),用二三萬守城軍力(以步兵為主)就可以了。錦州則可以放棄,也不必花重金去建註定是送糧送物資的小城堡,節省下來的軍力、糧餉則可以去支援東江鎮、薊州鎮等,同時在關內建立騎兵野戰部隊,用於機動增援山海關和薊州鎮一線或者其他用途。

    第二個方案:按照王在晉的防禦策略,盡撤遼西走廊軍民,在山海關建重城重牆,重點打造山海關防線。這樣可以騰出更大的力量去增強其他方面的防禦。

    第三個方案:如果有條件,第一個方案與第二個方案同時實施。

    但非常遺憾的是,寧遠之戰、寧錦之戰的意義被用偏了。袁崇煥和朝廷被所謂的寧遠大捷、寧錦大捷搞飄了,沒有認清薩爾滸戰役之後的明清之間實力變化和明朝日趨嚴重的財政問題,只是在意於收復失地,著急於平遼復遼。這為袁崇煥起復後以削弱薊州鎮等的力量為代價集重兵於寧錦,以及採取資敵、議和、殺帥等一系列行為舉措埋下了伏筆,並最終導致“己巳之變”的發生和袁崇煥的被殺。

    “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徵決矣”和“袁崇煥不死,大明不滅”只是妄言,袁崇煥還沒有那個影響力足以決定明朝的滅亡。袁崇煥的死對明亡有一定的影響和推動作用,但這種影響和作用十分有限,而且更多的還是間接的。明朝既沒有因為袁崇煥領導下取得的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並未削弱後金力量)而興,也沒有因為袁崇煥間接導致、無力解決的“己巳之變”而亡。但是,袁崇煥引偏了明朝的遼東戰略,花重金打造遼西防線,加上資敵、殺帥,客觀上造成顧此失彼,削弱了東江鎮、薊州鎮的力量,拖延了農民起義問題的解決,還導致崇禎皇帝對大臣將領的猜疑加深,這些影響在他死後仍然持續發揮作用。

    綜合起來分析,其實袁崇煥的過要遠遠大於功。

    明朝後期的興與亡

    明朝在進入萬曆時期後是一個重要轉折點。這當然是因為張居正主導的“萬曆新政”和“萬曆三大徵”的勝利,顯現出中興之象。但是,萬曆時期可以說是集興亡於一體的時期,萬曆皇帝是集興亡於一身的皇帝。明朝滅亡的最關鍵兩個禍害都發軔於此,爆發於此,一是建州女真,一是黨爭問題。

    明清相爭超過半個世紀,發生了大大小小無數次戰役。暫且不說南明時期持續了將近二十年的戰爭,1644年北京和山海關鉅變之前的薩爾滸戰役和松錦之戰才是決定明清前途和命運的關鍵兩次決戰。袁崇煥領導下取得的所謂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只是明清戰略相持階段的兩次一般戰役而已。

    表面上看,明朝始亡於順,終滅於清。但這只是直接結果,而不是內在原因。

    從根本上說,明朝的滅亡,決定於固化、腐朽的領導和利益階層無法在制度上、財政上和軍事力量上解決在小冰河期背景下的內憂外患,是制度、黨爭、財政、天災等因素疊加效應和綜合作用的結果。在明朝從中興走向衰敗的過程中,萬曆和崇禎的不作為和亂作為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 6 # 小南讀

    對於這句話個人有另外的看法,大體是贊同這句話的,但是這不是從袁崇煥的方向去理解,而是從崇禎帝的方面去研究。

    袁崇煥在天啟年間就立了許多大功,聲望極高,又得孫承宗賞識,可以說風頭無兩,但袁崇煥本人比較驕橫,與不少戍邊大將關係很差,比如滿桂,比如王之臣。明廷在協調這些大將之間的關係也是頭疼,有大的戰略調動方面總是需要考慮大將之間的關係,害怕誤了大事。天啟七年明廷甚至調回了王之臣,不再設立經略,而袁崇煥也因此掌握了遼東大權。

    而之後袁崇煥也因為魏忠賢重用獎賞與之有矛盾的滿桂和趙率教等人,自己在寧錦之戰立下大功卻只得了官升一級的獎賞,憤而辭官。

    之後魏忠賢被崇禎弄死,與魏忠賢一黨有矛盾的袁崇煥開始被重用,而袁崇煥也對崇禎立下五年平遼的豪言壯語。當然僅僅過了幾年,也就是崇禎三年的八月,袁崇煥被處死。這個過程我們現在沒必要去研究和解讀。

    在明史的記載之中我們可以看出袁崇煥在遼東的作用其實非常大,但也不是說作用就大到一人支撐整個大明王朝,明末其實還是有很多名將的,比如進去貳臣傳的洪承疇,祖大壽,比如滿桂等等。我們無需去可以拔高袁崇煥,但是袁崇煥的能力和功勞其實還是很值得肯定的。

    崇煥不死,大明不亡這話說的不對但也有對的地方,但不是因為袁崇煥死了,大明王朝沒了袁崇煥的支撐就亡了。而是從袁崇煥的死之中我們可以看出,崇禎皇帝是個比較刻薄寡恩的人,崇禎自開了袁崇煥的葷之後,殺人的刀怎麼都放不下,攔都攔不住,自其登基到自縊,崇禎光殺掉的總督就有七個,另外還有十一個巡撫,換掉了超過五十個內閣大學士,尚書更是不計其數。估計崇禎自縊的白綾都寫不下這些人。

    而在李自成攻入北京之時,其根本沒受到像樣的抵抗,可見崇禎帝也因其苛待下屬也使得其離心離德。也正是崇禎的刻薄寡恩以及急功,才給千瘡百孔的大明砍下了最後一刀,雖有些不公,但生在亂世,大明的滅亡崇禎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7 # 光芒萬丈34957

    殺功臣是“朱家”的傳統,一百個袁崇煥都不夠“朱家”殺的。

    “朱家”靠許諾能人得天下,靠殺能人坐天下,靠用小人享受天下榮華富貴。

    所以殺功臣是“朱家”的傳統,崇禎皇帝如果不殺袁崇煥對不起“朱家”列祖列宗。

    劉邦也是朱元璋似的人物,可劉家後代懂得改過,漢武帝就很會用能人,才將匈奴打的懷疑人生,從此不敢輕視漢人。

    朱家卻是將漢人當做家奴使喚,要讓全天下漢人供養“朱家”,稍有不從,特務機關就找上門,用最殘忍的手段對付漢人。

    朱元璋立下規距,只要是“朱家”子孫,都能享受到國家的供養,成為獨立於朝庭的第二個政府,根本不把人民疾苦放在眼裡。

    個人最討厭討讀明史,清史,都是將百姓當奴才使用,還要請人歌功頌德,不知羞恥。

  • 8 # 李育增暱稱古華胥

    袁崇煥和岳飛、文天祥一樣,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由於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和歷史的原因,岳飛、文天祥過去歷史教科書中均有記載。袁崇煥卻未編入教課書,歷史事蹟鮮為人知。今天重溫這段歷史,就是要給民族英雄袁崇煥一個公正的評價。

    評價歷史人物,不能離開人物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不能用現代人的眼光苛求歷史人物。對“袁崇煥不死,大明不滅”,這段話應著重從精神意義上理解。如若過多的對歷史人物評頭品足,反而有損人物的光輝形象,也有悖於宣傳弘揚英雄人物本身的意義。

    現代英雄人物黃繼光、邱少雲只是普通一兵,他們的英雄行為雖然扭轉不了整個戰局,但這種英雄事蹟所煥發的精神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華人民志願軍就是依靠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戰勝了武裝到牙齒的十五國聯合國軍的軍事進攻,取得了北韓戰爭的偉大勝利。

    袁崇煥是歷史人物,當然和現代英雄人物另相別論。

    袁崇煥處於明朝末年,明王朝內外交困,民族矛盾表現極為突出的關鍵時刻。遼東女貞後金政權日益強大,對中原虎視眈眈,燒殺搶掠無所不為,明軍萎靡不振節節敗退。朝中重臣、文武百官明哲保身談敵色變,抗清禦敵畏縮不前,深怕到遼東任職。

    袁崇煥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挺身而出毛遂自薦,小小七品縣令請纓赴遼抗清。不怕山高林密路遠豺狼虎豹出沒,單人獨騎考察地形,深夜馳騁赴任。和士兵同甘苦共患難,浴血奮戰英勇抗敵。為表示和韃擄誓死奮戰到底的堅強決心,置親屬幾十口人于軍中。終於在前沿陣地建成金池湯城,並組建了一支唯一能與清軍抗衡的生力軍,取得寧遠、寧錦大捷。奴爾哈赤險些被炮火擊中喪命,迅速扭轉了屢戰屢敗的戰局,開闢了抗擊民族侵略的新局面,極大的鼓舞了明軍計程車氣。

    袁崇煥因此也完成了從文官到武將的轉變。由一個普通的縣令成長為馳騁沙場久經慣戰獨當一面,使敵聞風喪膽的著名將軍。

    皇太極正面進攻不能取勝,釆用迂迴戰術繞過崇煥防線圍困北京。袁崇煥聞訊率領九千將士星夜馳騁救援,與十幾萬清軍大戰於北京城下,以一當十以十當百奮勇殺敵,解了京城之圍。此役足以見證袁崇煥的治軍方略,及軍隊頑強的戰鬥力,和袁崇煥胸懷大志忠心報國的堅強決心。

    將善將兵,王卻不善政。崇禎皇帝昏庸無道,生性多疑,剛愎自用,輕信讒言自毀長城。大敵當前中敵人挑撥離間計,臨陣斬殺大將,令親者痛仇者快。將袁崇煥誘捕入獄,以通敵叛國罪處以極刑,不明真象群眾把袁崇煥屍肉生而啖之。手段之殘忍,世界史上絕無,中國歷史上僅有。極大地挫傷了軍民鬥志,葬送了袁崇煥親手培育的抗清生力軍。從此以後明軍再沒有打過勝仗,明王朝在清軍和農民起義軍的雙重打擊下迅速土崩瓦解。

    袁崇煥被捕入獄後臨危不懼,無怨無悔。臨刑前想到的不是家人和個人安危,而是擄患未除國家社稷不寧,表現了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大無畏的英雄主義精神。

    可悲的是袁崇煥英雄事蹟,在明代一直沒有得到人們的認可。主要原因是袁崇煥死後明王朝迅速滅亡,還沒有等得及時間的檢驗。直到清乾隆年間,乾隆帝惜前朝英烈,對袁崇煥“忠於所事”,“以致身罹重闢”深表“憐惻”。直到今天還有人認為袁崇煥是叛徒,是個很有爭議的人物,不能不叫人寒心!

    袁崇煥時代明王朝已病入膏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即便袁崇煥不死也只能延緩時日,挽救不了徹底滅亡的命運。因為在那個時代正義得不到申張,邪惡受不到應有的懲罰,精神的力量被忽視,榜樣作用被踐踏。

    袁崇煥的死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

  • 9 # 雲淼100666656

    謝謝邀請!個人覺得“袁崇煥不死,大明不滅”這個說法有點誇大,其實崇禎皇帝殺袁崇煥時,明朝已經無可救藥了。袁崇煥死或不死區別不是太大。明朝一定會亡。當然袁崇煥如果不死大概就不會有清朝,這點可以保證,袁崇煥如果不死吳三桂就不敢投降,滿清也就會被擋在關外,但明朝一樣要亡,最後坐天下的是不是李自成很難說。

  • 10 # 靜夜思160519196

    老袁不死,遼西軍閥就無法專權,關寧鐵騎也不會變成吳大漢奸的私軍。哪怕李自成破了京城,滅了大明,老袁也不會放滿清入關,他會交代好一切事情後自殺,然後李自成完全接手山海關。

  • 11 # 龍龍哥18

    從軍事講:

    大明首先要解決兩線作戰的問題。

    皇太極時期,可以說是“蜜月期”。皇太極多次丟擲橄欖枝,要求“議和”,當然是緩兵之計,大家心照不宣。如果崇禎抓住機會,適時“議和”,騰出手來全力圍剿李自成,徹底消滅農民軍,緩解兩線作戰的壓力。然後,和清朝拼消耗。清耗不起,只要堅守不決戰拼消耗,清沒機會!

    但是,大明太有“骨氣”了,不納貢、不和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其實,北宋每年交歲幣,雖然名聲不好,但歲幣這點錢遠遠低於戰爭。失去幽雲十六州的北宋,“先天不足”。如果,崇禎效仿北宋的澶淵之盟,就有機會避免兩線作戰。那麼袁督師的關寧錦防線,清是破不了的。

  • 12 # 阿拙哥

    當今有人可以附會出袁崇煥百種罪狀和千般不是,但由清人編寫的明史卻自己承認:"崇煥死,明亡徵決矣"!也就是千真萬確的崇煥不死,明朝不亡的另一種說法。具體可客觀公正的參照史籍,不多贄述。

  • 13 # 東龍45

    不可能的,大明不缺名將,袁後還有洪承疇等等,只是離心大明,大明自己作死,氣數將盡,早晚要亡。大明自萬曆多少年不上朝,天啟木匠也不上朝,宦官把持朝政,學會糊弄皇帝,至崇禎己不可挽回了,當時大明有外患,更有內憂,大災後饑民大造反,聲勢浩大,皇帝也不知道,軍隊到處撲火也不落好,。大明滅亡己是必然的。

  • 14 # 野草的沉思

    袁崇煥不死,大明不滅。我贊成這個說法。

    當時,明朝已發展至末期。按歷史朝代發展的規律及明朝自萬曆以來的腐敗情況,明朝已不可能長久存在。但袁崇煥不死,清軍很難打進關來。明政權專門解決國內問題,有可能使明朝還能延續下去若干代。

    明朝和清軍打了許多仗,都失敗了。只有袁崇煥取得了寧遠大捷,並且擊傷了努爾哈赤,讓努爾哈赤感嘆,這是他起兵二十五年來唯一的慘敗。

    由於關錦防線牢不可破,皇太極才繞道蒙古,從喜峰口偷襲入關。袁崇煥得訊後,立即採取各種應急措施,並且親自率兵急赴北京抗敵。在城外浴血奮戰,身中數箭,因裹甲而未穿透,終將敵軍擊退,挽救了王朝。就是這樣一位為國拼命的英雄,競被崇禎皇帝聽信讒言,處以極刑。崇禎自毀長城,純純粹粹是作死。他後來吊死煤山,一點也不冤。

    有人說袁崇煥只會吹牛?袁崇煥說五年平遼。他剛上任一年多,就把關錦防線建得鐵桶一般,令清軍無可奈何。怎麼算是吹牛呢?之前的寧遠大捷又豈是吹出來的。

    有人責備袁崇煥殺毛文龍。在這件事上,袁崇煥是有錯誤,但也事出有因。一是毛文龍不服從命令,幾項命令他一件也不執行,而袁崇煥要破敵,首先第一要部下統一行動。其二,袁崇煥有上方寶劍,崇禎賦予他先斬後奏,便宜行事的權力。崇禎以此事罪袁崇煥,是出爾反爾。

    至於通敵一事,更是欲加之罪,完全是中了敵方的反間計。關於皇太極施反間計,清朝後來也已承認。確實無誤。

    袁崇煥死,已宣告了明朝的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伊拉克並沒有美國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否證明美國這場戰爭失敗了?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