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夜探曹營
-
2 # M座流星雨
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過去多年,人們已經逐漸淡忘了。軍事專家們對這場戰爭作了最全面最完整的總結,認為這場戰爭是最先進的戰爭,它集中了最先進的武器,打法可謂精準狠,沒讓伊拉克人多少反應,一個國家就這樣轟然倒塌。美國用極小的代價贏得了這場戰爭,贏得輝煌光榮,使得勝利者更驕橫霸道,不可一世,稱王稱霸的心態滿滿,後來盡興滅了利比亞,並用同樣手段,打了阿富汗,敘利亞。正是因為戰爭研究者的高度讚賞,作為最先進的經驗予以肯定,美華人云裡霧裡,所以飄飄然起來。自稱霸主,自認是世界警察。美國在反恐名義下,宣稱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繞開聯合國,悍然與盟國一起對其發動戰爭,結果令世界大失所望,既沒化學武器,也沒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美國的目的終於達到,因此不能證明美國是失敗的。歷數美國對他國的戰爭,哪場戰爭師出有名?北韓戰爭,越南戰爭等等,相對美國,戰爭是王道,是終極道理,真理在勝利者一方。阿拉伯世界服了,伊拉克也臣服了,他們都沒計較戰爭前追求的結果。今天重新審視這場戰爭,倒不認為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是如何現代化戰爭的典範,如何被人推崇,摸仿和效法。我自認為,伊拉克國家失去精神意志,失去了戰鬥血性,軍隊沒有靈瑰,民眾少了眾志成城,少了團結,多了分裂。簡單說,伊斯蘭兄弟中,什麼什葉派,遜尼派,不定什麼時候,滋生出很多派。派系重生,完全影響了伊拉克人的團結一致的戰鬥意志。這些,能不輸嗎?把贏的結果輕鬆送給了美國,讓美國自以為強大。其實,美華人精神意志是十分脆弱的,找著他的軟脅,不遣餘力地撕殺,無論多麼先進的武器,都挽救不回他們的精神崩潰。更讓人想不到的是伊拉克人連美華人都不如。當今,在美國的西點軍校裡,美軍制作的一部經典戰爭參考片教材,叫《上甘嶺戰役》,供美軍未來的軍官們學習參考。本來是兩座山頭的攻守戰鬥,美軍仗著絕對優勢,飛機坦克大炮,中國軍人裝備則以步槍機槍手榴彈,擲彈筒。沒想到,雙方的絞殺,慘烈上升至戰役的極別,在美軍萬發炮彈的轟擊下,兩個山頭上,浮土足有一米多深,從浮土中爬起來的中國軍人們繼續戰鬥,美華人震驚震呆,這就是軍人靈魂,無堅不摧的戰鬥意志,中華民族的精神。不知伊拉克人明白沒有?不知美華人明白沒有?唯獨這是戰爭法寶,中華民族精神是王道,是至尊道理,美國既怕又恨。
-
3 # 雄鷹展翅長空
在10多年前的海灣戰爭當中美國找各種藉口攻打伊拉克,其中最大的藉口是伊拉克擁有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結果戰後發現,伊拉克根本沒有什麼美國聲稱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赤果果地反映了強權政治和美國的霸權主義行徑,也就是所謂的弱肉強食,欲加之罪、何患無詞吧。伊拉克戰爭已經結束了,我們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待當年美國出兵伊拉克之後美伊雙方的得與失吧。
小布什在位期間,美國智庫在戰前制定伊拉克戰爭欲達成的目標的有兩個:
第一是推翻薩達姆政權。這已經達到了。
第二是伊拉克重建。讓伊拉克成為美國改造中東的模板,如果伊拉克重建成功,人民生活幸福,感受到所謂西方民主和自由的幸福,那美國在中東就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只要兵鋒所指,就可以瓦解中東任何一國政權。
那麼美國第二點的戰略目標是否已經達成?下面我們來進行分析:
我們先看看伊拉克的重建吧。
1,我們先看看經濟方面:伊拉克GDP在1990年就達到了將近1800億美元,戰後的2004年,被美國打得只剩下300多億了,戰後十年的2014年,伊拉克GDP為2346.48億美元。僅從GDP指標上看:到目前為止伊拉克的經濟重建還遠遠談不上成功。
2,社會治安方面。
薩達姆在位期間,政治體制是專制甚至獨裁,在當時的高壓政策之下其鎮壓內部的反對派和北方的庫爾德人手段比較血腥;但即便如此,社會依然大致穩定來源。在伊拉克戰爭中以及戰後的7年時間內已經導致235萬伊拉克平民死亡,超過40萬的伊拉克人被作為囚犯被監禁,其中包括6500名兒童和一萬多的婦女,約5500名學者被監禁或者遇害。美華人從伊拉克撤離,把爛攤子丟給現在的伊拉克親美政府,在這個政府嘗試把石油生產銷售的權利收歸國有以前,油田的掌控均為外國的石油公司所負責,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去滿足當地民眾的最低生活需求和重建基礎設施,伊拉克新政府對於當地治安的掌控能力持續保持在一個相當低下的水平上,目前伊拉克的治安情況比薩達姆在位期間要糟糕不少。當然,薩達姆時代的穩定是建立在打壓異己之上的,存在很大缺陷。可是話又說回來,這也總也比整天戰火紛飛,各派仇殺要好——被壓制至少還可以正常生存,現在這樣遍地狼煙,大家都只能整日生活在恐懼中,這實在不是什麼好的生存體驗。
從治安方面來看:伊拉克戰後的重建並不成功,可以算得上是失敗。
3,從政治的穩定性來看。
伊拉克存在什葉遜尼兩派派的教派衝突,以及阿拉伯、庫爾德兩族的民族衝突,這些衝突,將伊拉克內部分裂成什葉、遜尼、庫爾德三大勢力。三大勢力也各有勢力範圍:什葉派大多聚居在伊拉克東、南部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遜尼派則多在中、西部的阿拉伯高原;庫爾德則主要生活在北部山林。三派勢力範圍涇渭分明,在各家地盤都有很大的相對規模優勢,這種各佔一方的格局,將這三派的矛盾,染上了非常明顯的地緣衝突色彩。由於三大派別各據一方,鑑於各板塊的發展水平不一樣,所以不同地區的人們,其生活質量也會出現差別。而這種地區差異,又與民族、教派等文化因素相結合,這就使它的性質大變,演化成教派、族群矛盾。教派、族群矛盾遠比階級難消解。當然,要是三者中有一方擁有絕對優勢,那也可以依託自身強大實力壓制不滿,使弱勢方迫於無奈,放棄暴力抗爭——即便最終依然要打,強勢方也有能力迅速穩定局面。但這種絕對強者在伊拉克並不存在。三大派別中,庫爾德人相對弱小,倒也罷了。遜尼跟什葉兩派大實力差不多(什葉派佔總人口比例接近五成出頭、遜尼則接近四成),任何一方都沒有絕對優勢——這也就是說,伊拉克在內部社會結構上,不存在形成天然制衡的空間。 要麼一方憑藉絕對硬實力,壓迫弱者無法滋事,要麼大家混居在一起,不便以族群為標準大範圍組織發動。這兩個條件在伊拉克都不具備。既然如此,要讓國家保持秩序,就只有高度依靠政府威權,憑藉強大的國家機器,來壓制不滿,迫使各族群都只能政府劃定的有限範圍內生存——雖然這種劃定肯定會因為統治者自身的族群屬性而產生偏頗,但只要這種偏頗不誇張到一定程度,那麼起碼可以維護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正常運轉。而一旦貿然放開民主,各派互不相讓,頭上又缺乏政治強權仲裁,那鬧到最後,只能用武力解決,動亂也由此而生。
所以,對伊拉克這種內部社會矛盾極為明顯的國家而言,專制是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秩序正常運轉的最不壞的手段。從政治的穩定性來看:目前在美式民主改造之下的伊拉克不如專制時代的薩姆政權時期。
4,從民眾所獲得的政治權力來看。
薩達姆在位期間,由於是專制體制,官吏的任免方面民眾沒有什麼話語權。而現在的伊拉克普通的公民進行成年以後都有普選權。現在女性的權利相比於薩達姆時期有了相當大的提高:薩達姆時期伊拉克的女性一直是是蒙著面紗出現在世人面前的,但在2015年,伊拉克首次舉行了選美大賽,這是伊拉克的女孩們40年以來第一次公開脫下面紗,她們也為其他的伊斯蘭教國家做出了表率!
從民眾所獲得的政治權力來看,現在的伊拉克確實比薩達姆時期進步了不少。
5,從人口的變化來看:
伊拉克的人口在2001年的人口數量是23916733人,2018年是39518029人口,17年的時間內伊拉克的人口數量增長了一半以上。要知道人口數量一個國家的國力強弱根本因素之一。從人口增長數量來看,現在的伊拉克相比於薩達姆時期無疑是巨大的進步。
綜上所述,現在的伊拉克與薩達姆時期對比來看,社會與政治的穩定性方面無疑是倒退的;經濟上總體方面沒有多少進步;但包括女性在內普通民眾所獲得的政治權力普遍提高;人口數量獲得了巨大的增長。
我們從美國方面的得與失來看:
1,我們先看看美國的失:
伊拉克戰爭截至目前駐伊美軍死亡總數為4419人,另有約3.2萬人受傷。其他國家也有近250名軍人死亡,其中英軍死亡人數最多,達132人。
到目前為止海灣戰爭期間用於戰場上的費用以及維持美國戰後在伊拉克的駐軍費用來看,美國共計花費超過2.2萬億美元,僅是伊拉克戰爭打響的第一年美國就支出軍費高達7000多億,超過了美國平時全年軍費總和。
美國至今為止在中東也沒有達成海灣戰爭前制訂的伊拉克戰後會透過伊拉克模板獲得“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標,例如現在中東的伊朗仍然是反美國家。
伊拉克戰爭削弱了美國的國力,稱之為第二個削弱其國力的北韓戰爭也不為過。
2,那麼我們美國的收穫:
首先是美國徹底薩除了中東頭號反美的薩達姆政權,使得本來蘇俄傳統勢力範圍的伊拉克變成了親美政權,在美華人的眼中世界上又多了一個所謂的民主國家;美國在中東的威望大幅提高,迫於美國在海灣戰爭中的淫威,沙特、科威特、卡達等一票中東小國變成了徹底的親美政權,變成了唯美國馬首是瞻的親美應聲蟲國家,美國在中東石油市場的話語權無疑有了更加穩固的地位;中東的大多數國家都成了美國武器商的忠實客戶,美國的武器生產商在這場戰爭中應該是獲益最大的即得利益集團。
但從總體上來看: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是得不償失的,可以稱得上是失敗的。
回覆列表
首先不能撇開中東局勢而孤立的去看待美軍在伊拉克的戰爭。整個中東地區,也包括北非的泛阿拉伯世界國家,教派眾多,紛爭之斷。他們弱小的民族在飽受外部勢力的欺辱,其本身內部也矛盾重重。內憂外患導致貝都因人註定是個馬背上流浪的民族。早期的英法等國介入整個阿拉伯世界,輸入文明的同時也帶來了掠奪和殺戳。他們利用軍事上的優勢,企圖控制阿拉伯世界的政治與經濟。在西方列強眼裡,整個阿拉伯世界不過是一群喝著駱駝奶的野蠻人。隨著二戰結束,整個中東地區重新迴歸阿拉伯人的懷抱,英法不得不灰頭土臉的退出非洲殖民地及中東地區。蘇伊士運河的歸屬問題英國遲遲不肯放棄,也顯示老牌帝國在非洲仍然有些影響力。法國在查德,剛果等國仍有軍事存在,一時半會兒也不會煙消雲散,若有合適的政治氣候,那些外籍軍團又會死灰復燃。英國在埃及和沙特均介入很深,可以說西奈半島都曾是大英帝國的領地,表面上退出軍事存在,實際上卻為阿拉伯國家埋下了戰爭的伏筆。從以色列復國開始,整個阿拉伯便永無寧日。這是純宗教和信仰之戰,伊斯蘭教徒們稱之為聖戰。戰火紛飛了四十年,以色列列也征戰了四十年。從六五戰爭到空襲貝卡谷地,再到戈蘭高地的隆隆炮聲,群誅之下的猶太民族卻是浴火重生,越戰越強。戰爭是雙刃劍,連年的征戰讓以色列確立了中東軍事霸主的地位,當然與美國的側供給是分不開的。當然以色列的崛起對阿拉伯世界無疑是場噩夢,那些伊斯蘭的教徒們無時無刻不想去之而後快。伊拉克是阿拉伯聯盟的新盟主,軍事上一騎絕塵。又為阿拉伯兄弟在兩伊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所以薩達姆對其它阿拉伯國家有些優越感,態度上也有些頤指氣使的感覺。入侵科威特,只是為了科伊邊界的偷採石油,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伊拉克有吞併科威科的企圖。於是美國介入了,海灣戰爭爆發了。因為薩達姆的魯莽與自大,導致蓄謀已久的美國找到出兵的藉口,粉墨登場了。如果中東真是撒哈拉沙漠,美國不會千里迢迢來到這裡,中東沙漠下面是石油的海洋,控制這裡,就扼住了世界能源的龍頭,這才是最關鍵的問題,戰爭貌似正義,實際上是有巨大的利益驅使的。兩次海灣戰爭,消滅了巴格達,也掃除了中東地區的唯一障礙,薩達姆和卡扎菲都是阿拉伯世界的鬥士,美國的政策是去掉最強大的對手,剩下的弱小就不在話下了。看看現在的中東局勢,和海灣戰爭前別無二致,甚至在經濟上還有些退步,阿拉伯世界並未迎來他們所要的民主與和平。宗教矛盾,地源衝突,西奈半島的戰火仍舊如火如荼。現在又是伊朗問題敘利亞問題,總之,美國一直在尋找中東地區最佳的代理人,至於阿拉伯世界的和平與未來,它不太在意,只要有威脅到美華人利益的新勢力出現,就要翦滅之,以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害的原則下,至於阿拉伯世界的人民和整個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美國在出兵前的豪言壯語判若兩人,阿拉伯世界人民所期待的一切只是美利堅微笑外表下的一紙空文,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