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喉歌
-
2 # 歷史百謎
這個問法有些問題,準確來說,滿清並不是亡於袁世凱,而是亡於辛亥革命。
滿清未能亡於太平天國運動,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太平天國作為農民起義組織性,紀律性和理念性嚴重不足,按主流觀點來說就是農民階級存在嚴重侷限性。農民不可能領導華人葬送封建制度,這一點從定都天京後的太平天國目光短淺,爭權奪利,自相殘殺,驕奢腐敗中便暴露無遺。再加上1851年-1864年的清政府國力還足以鎮壓地方農民起義的,太平天國迅速發展其實得益於清廷急於應對英法二次鴉片戰爭無暇西顧有關。後來到1860年滿清與英法講和,太平天國很快便被消滅,這是遲早的事!
正所謂,時移世易,到20世紀初的滿清,用風雨飄搖形容一點不為過,先有《辛丑條約》委身與夷,鉅額賠款,國力重創;後有鎮壓維新,皇族內閣,盡失民心;再有革新呼聲,革命浪潮,救亡圖存,風起雲湧;再有地方政府,各懷鬼胎,尾大不掉,排程不靈。因此此時的清政府已經大勢已去,滅亡只是遲早的事!
此時的清政府手中唯一的籌碼便是北洋新軍,這隻軍隊的戰鬥力是毋庸置疑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詳細瞭解下,在此不多說。而這支軍隊是袁世凱培養起來的,袁世凱成功的將一隻國家軍隊培養成私人武裝,這一點不得不佩服袁世凱的能耐。這裡頭有一個因素是因為時間有限,清政府只能依賴袁世凱及其親信在全國推廣軍隊建設經驗,給袁世凱諸多節制的權力,卻沒想到給了袁世凱專軍權的機會,尤其是新軍主力的權力,這才有了後來其逼宮的資本。等清廷發現袁世凱專權嚴重時,想要向袁世凱動刀,但慈禧太后已死,清廷已經沒有一個人能駕馭了整個權力機構了,滿漢官僚互相排擠,軍權也自然分成了漢人集團和滿人集團。因此袁世凱不需太多努力就得到漢人為主的新軍集團的支援。清朝,也不出意外地成為了袁世凱撈取政治資本的籌碼,什麼時候逼宮,只看袁世凱對未來政治資本的胃口大小了了。
-
3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堡壘總是比較容易被從內部攻破!清朝的最終結局也是這樣的。其實它是被“自己人"推倒的!為什麼呢?
1,失去人心!這一方面是因為當年滿清入關取天下時,利用中原混亂不安的形勢,過度地"巧″詐結合,招降納叛,對不從者盡行屠殺之能事。取天下時造此大惡,坐天下時又大興文字獄,鉗制思想!使中國在整個清代基本上不僅沒有發展,反而倒退了,與世界脫節了!這種情況令有識之士與清廷離心!
2,形勢不同!太平天國,侷限於一隅。只要他們不能北伐,那就不可能威脅到清廷腹心!況且清廷為取得外國的支援,對外出賣了大量經濟、政治等方面的權益!與洋人在利益方面是捆綁在一起的!有外華人的支援,因此在清末想用武力推倒清朝並不容易!
3,袁世凱的野心!袁世凱自加入北洋系後,一直在苦心孤詣地因勢力導的佈局!最後在李鴻章、榮祿、張之洞和慈禧太后這些清廷未年最後的"穩定器″一一死去之後,早己掌握北洋軍權的袁世凱就具備了左右朝局的實力了!
4,清廷貴胄們對袁世凱的打壓和迫害,令其對清廷徹底失望!最後在辛亥革命後,南北議和之際,袁接受了南方的利誘!迫使清廷認清形勢丟掉幻想並接受優待條件,以退位詔書的形式,與民國完成了和平過渡!!
-
4 # 不明真相的旁觀者
任何一個事物都有產生,成長、壯大、衰退、死亡的過程,清政府也不例外,太平天國時期是尚未到死亡時期,而袁世凱則是已到,他只不過是在適當的時候出現的適應的人而已
-
5 # 谷力半淖
清廷能夠鎮壓太平天國,主要是無論咸豐還是慈禧政治才能還能夠掌控大局,而且表現出的政治智慧也很不俗,大力提報曾國藩、左宗棠等一大批漢臣,體現了超凡的睿智。而慈禧死後,清皇室已經沒有在出色的人才,溥儀的老子更是沒有一點作為領導人的本事,奴大欺主也就不足為奇了,只能說大清期數以盡,天意使然。
-
6 # 錢品聚
洪秀全和太平天國是很猛,剛開始打的清廷綠營和湘軍節節敗退,但擋不住後期從內部開始崩潰,軍隊戰鬥力也跟著一瀉千里。
咱們說個很簡單的道理,一個政權即使再強大,把外界所有的敵人都打敗了,但內部卻充滿漏洞,那麼失敗只是早晚的事情。
尤其是洪秀全開始退居幕後,主要事務都交給東王楊秀清,這哥們兒大權在握,就開始想著篡位,先是把自己的“九千歲”稱號改成“萬歲”,其意義不言而喻,接著引起了其他幾王的不滿,北王韋昌輝親自找到洪秀全,說東王要造反,應該馬上剷除這個禍患,誰知天王不願意,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沒有確鑿證據,緊接著麾下大將陳昌容找到天王,不僅告發了東王楊秀清的全部計劃,順帶還提供了書信等證物,洪秀全這才授意北王韋昌輝聯合燕王等人剷除楊秀清。
這是著名的“天京事變”的開端,事變之前,楊秀清剛剛率軍解了天京被圍三年的僵局,而事變之後,權慾薰心的楊秀清連同一家老小皆被剷除,順帶還有他的所屬部隊兩萬多人也全部被誅殺。
試問如此大的政治內鬥,怎麼可能不讓太平天華人心渙散,起碼之前和東王走的近的將軍們,這下肯定會起異心,整天得提心吊膽,生怕自己受到牽連,或者乾脆謀求出路。
而接下來的一系列變故,堪稱太平天國垮臺的開始:
翼王石達開回到天京後,斥責北王韋昌輝濫殺人命,這又引起韋昌輝的不滿,之前兩人有過意見衝突,韋昌輝便打算把翼王一同剷除,雖然石達開受到密報,當夜逃出了天京,但他留在府中的家屬卻盡數被殺。
這事兒在當時引起太平天國內部極大的民憤,更因為石達開的支持者眾多,對北王的討伐聲音不斷湧現,然後時局越來越亂,翼王石達開為報仇雪恨,密信請求天王洪秀全誅殺北王韋昌輝,洪秀全為穩定局勢,只得點頭同意。
而成為眾矢之的的韋昌輝狗急跳牆,打算先發制人弄死洪秀全,然後就把天王府給圍了,之後戰鬥兩日,韋昌輝被擒,洪秀全當場下令將其斬殺,雖然事態被平息,太平天國內部的權力架構卻因此崩潰,之前所封的五位王有三位被殺,而對石達開產生疑心的洪秀全不肯授其軍師職務,對石達開更處處防範,逐漸起了謀害之心,石達開在察覺到危險氣息後,便迅速離開天京。
可見一場天京事變,不僅讓太平天國內部損失慘重,更使得人心渙散,主要戰鬥力也幾乎損傷殆盡,三位王的身死,打破了太平天國最初組建的權力構架,軍心也因此不凝。
就算後來與清軍的作戰時有勝利,但與最初的太平天國已經有天壤之別,很快就被左宗棠和李鴻章左右圍困,直到天京淪陷沒多久,盛極一時的太平天國也隨之宣告垮臺。
所以我個人認為,並非清朝能“躲得過”太平天國,實際是因為太平天國內部的崩潰,而讓清軍有了可趁之機。
如果沒有天京事變,五位王齊心協力,由軍事才能非凡的石達開為統帥,揮師北上,攻入京城是遲早的事情,也不至於第一次北伐在天津被困,更不會落得被左宗棠等人合力圍剿的結局。
從這個基礎上,再說袁世凱逼宮,到袁世凱手握大權的時候,清廷內部已經脆弱到極點了,袁世凱不過是藉著辛亥革命的大勢,順勢而為。
起初隨著光緒帝和慈禧的相繼離世,清朝皇室的權力也呈現出崩潰局面,就算攝政王載灃接過大權,可當時的清廷已經腐爛到頭了,又經過武昌起義之後,各方反清勢力同時揭竿而起,以前可能是太平天國一股勢力,現如今是遍佈天下,再加上南方各省相繼宣佈脫離清廷,大清朝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
而唯一能抵抗起義的力量,也只有北洋軍,但最初北洋軍,乃至整個北洋集團的直屬領導是袁世凱,可載灃為了反對袁世凱的新政,聯合滿清貴族勢力把袁世凱的官職罷免,後續任命的陸軍大臣蔭昌根本就控掌握不了北洋軍,說句難聽的,北洋軍內部幾乎就沒人聽蔭昌的命令,於是清廷就開始慌了,與此同時各方人馬也認為,只有袁世凱能力挽狂瀾,載灃就趕緊把袁世凱請回來主持大局,而袁世凱重新擔任北洋集團首腦人物後,一邊安撫清廷的慌亂情緒,一邊又去跟中央臨時政府談判議和。
不議和,清廷殘存勢力只有死路一條,中央臨時政府成立後,各地紛紛響應,支援擁護中華民國。
而整個北方最大的勢力幾乎只有北洋軍,可以說清廷已經成了垂死掙扎的螞蚱,是死是活,就看袁世凱有多忠誠。
如果不忠誠,直接率軍衝進皇宮,把溥儀和載灃綁了獻給中央臨時政府,而袁世凱後期對於清廷的處置,總得來說還算顧及清廷皇室的情緒。
大局勢上來看,清廷垮臺在武昌起義後,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所以滿清皇室殘餘勢力為了能存活,或者說盡可能謀求垮臺後的最大利益,只好寄希望於袁世凱與中央臨時政府之間的博弈。
最後袁世凱為了結束南北對立的局面,出於對整個中國局勢,以及儘快對抗列強入侵的考慮,參與了一系列的談判,與中央臨時政府進行數個回合的博弈後,最終同意了“共和”,另一方面,袁世凱按照此前談判議和的約定,回到北京逼清帝溥儀退位,隆裕太后無奈之下,只能接受袁世凱的“優待”條件,以清朝皇室政權的名義,下詔袁世凱組建中華民國,而後末代皇帝溥儀等人,就被袁世凱趕出了紫禁城,清廷政權宣告滅亡。
總結來說,太平天國和袁世凱所處的階段不同,太平天國起義時,清廷政權尚且有一戰之力,再加上藉助洋人的力量,以及上述太平天國內部的矛盾,清廷還能喘口氣兒。
但常年出兵壓制太平天國,雖然最終取得了勝利,卻使得清廷內耗嚴重,等到第二次鴉片戰爭打完,清廷基本上就沒多少兵力能阻抗外來列強,更無暇顧及全國上下紛紛出現的反清勢力,所以袁世凱接手的清廷,是個爛攤子,距離滅亡可謂只差一步。
袁世凱只是順應革命大勢,做出了最正確的選擇,就算他不逼宮,南京臨時政府起兵北伐,清廷滅亡也只是時間問題,畢竟已經爛到頭了,想對抗革命大潮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然而當時內憂外患,西方列強對分裂的中國虎視眈眈,袁世凱也不想看著整個國家陷入過度的分裂局面,所以儘快完成“共和”,是綜合考慮過後的最佳選擇。
最後再補充一點,革命黨起初的口號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把滿清驅逐到關外。“
如果最後革命黨遵照口號達成目的,成功將滿清殘餘驅趕到關外,那麼從法理上來說,中國將失去東北、內蒙古、西藏、新疆和青海等大片土地,而中華民國的疆域,就恢復成宋朝時期相當的版圖,大片的領土將失去控制。
而袁世凱能夠說服隆裕太后,從而把政權移交給北洋政府,實際上正是為了把關外以及新疆等地轉交中華民國接管,這也使得國家避免了分裂的局面。
所以在促進中國統一這個角度來看,袁世凱也是有一定貢獻,但之後的復辟行為,那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
-
7 # 笑談趣史五千年
太平天國能被鎮壓是因為清朝重用了漢朝。經過兩次鴉片戰爭,清朝士兵已經幾乎失去了打勝仗的能力。面對太平天國來勢洶洶佔據了半壁江山,咸豐皇帝急得焦頭爛額。如果太平天國一旦揮師北上,大清帝國瞬間灰飛煙滅。還好鹹豐皇帝不是個昏君,危機時刻重用漢臣,下令漢臣如果能剿滅太平天國就可以封王。我們都知道大清帝國入主中原後就規定漢臣不能封王,咸豐願意封漢臣為王說明咸豐皇帝還是非常明智的,雖然違背了祖制,但非常時期也只能這樣。
太平天國時期被壓制了兩百多年的漢臣們在軍事上終於得到了發揮的機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曾國藩和李鴻章這師徒二人了,太平天國基本就是這兩個人打下來的,還有左宗棠的功勞也不可小覷。但在打敗太平天國後,清廷沒有兌現承諾,反而把湘軍解散了,到頭來漢臣們什麼好處也沒撈著。主要是咸豐死後,掌權的慈禧不肯兌現承諾。
但是到了慈禧死後,局面又完全不一樣了。太平天國的漢臣們早已相繼死去,裕隆太后沒有慈禧那樣的政治經驗,在朝中也威望不足。攝政王載灃表面上實行君主立憲,實際上依然不肯放棄皇權,君主立憲成了一句空話,導致全國不滿。
而清朝唯一能打仗的新軍大權則在袁世凱手裡,除了他基本沒有人能調動的了。所以主動權在袁世凱手裡,清廷無奈只能再次請他出山。辛亥革命爆發後,袁世凱也覺得大清已經沒什麼希望了,他不可能把賭注壓在毫無希望的政權上面。更何況他與革命黨商量好了,只要清廷下臺,他就是中華民國的總統。面對這樣的香饃饃,袁世凱不可能不動心。只要他動心了,清廷就得完蛋。
回覆列表
明槍易躲暗簡難防!袁世凱是連哄帶騙,小皇帝孤兒寡母,身邊也無人可用,而且清朝到這時也透支了太多的人心,而袁世凱在沒有牽制的情形下,個人慾望讓他出賣了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