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戲曲是我們的國粹,它離我們很近,但似乎又很遙遠,普通觀眾該怎麼欣賞一部戲曲呢?
6
回覆列表
  • 1 # 大獅

    普通觀眾若不是戲迷,對戲曲是無感的,特別是現在的小青年們,也就知道中國有京劇而已,至於京劇是什麼,根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京劇大師累死累活演一齣戲還不如“一人 我飲酒醉,醉把佳人成雙對”的網紅一天賺的多。

    所以普通觀眾沒有愛好的話,是幾乎不能接受京劇的,這不是說瞎話,我身邊同齡的朋友,除了一個哥們受我薰陶偶爾唱上幾句外,其他朋友完全不能接受京劇。這沒辦法,京劇這種傳統的好東西,對於有癮的人來說,如同陳釀,吸入鼻中,欲罷不能。但對於不喜歡京劇的大多數人,還不如一桶泔水好聞。

    最後結論,此問題無解,普通觀眾根本無法欣賞,除非你真愛戲曲,要麼別勉強自己受罪。

  • 2 # 冰至蘭心

    戲曲藝術博大精深,唱、念、坐、打、手、眼、身、法、步每個都是真功夫/瞭解劇中故事,懂得人物內心,由演員表演出來,經典劇目都是每個演員、劇組成員精心合作提練出來的精華!演技經典戲曲給人以賞心悅目,陶治情操,忘卻煩惱…,

  • 3 # 老張243339961

    我只是京劇的普通觀眾,作為北京人看戲或聽主要是京劇,以前也看過幾出評劇,越劇和豫劇,感覺不是很深,唯有對京劇有感覺。

    我覺得欣賞京劇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確定自己喜歡的行當,京劇中的生,旦,淨,醜,總會在自己的心中有主次,各行當中各派也會有主次,本人比較喜歡老生戲和花臉戲,如《趙氏孤兒》,《二進宮》,《鍘美案》,《將相和》等。二、對自己喜歡的劇目要做到熟記故事內容,精彩的唱段中的詞記得住,平時還能沒事就唱上幾句,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時不時的就能將戲劇中的臺詞搬出來用用。如“臉紅什麼,精神煥發”,“這幾載誰為你做茶做飯,誰為你縫縫連連......,”,“我正在城樓觀山景”。這樣你才能和別人聊戲,能夠向別人介紹哪齣戲好,如在電視中經常看到有人唱京劇“《鎖麟囊》的“春秋亭”這段唱,很好聽,可是有多少人又知道“《鎖麟囊》這齣戲的故事內容呢?這齣戲告訴人們什麼哲理。三、帶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經歷反覆觀看這些經典劇目,我們會有和以前觀戲時不一樣的感覺。經典劇目能夠長演不衰,一定做到了將人生百態刻畫的淋漓盡致,這些人物在我們現實都是真實存在的,也許我們現實的處境和劇中的某個人物相吻合。《野豬林》的高球,陸謙,《金玉奴》中的每個人,《鍘美案》中的太后,《海港》中的錢守為等等。這就是戲曲藝術的魅力,他是一面鏡子,正面照的是過去,反面照的是現在,戲如人生,人生如戲。

    作為京劇的普通觀眾我對京劇的曲牌還不能說的很清楚,現在的水平就是在看京劇的時候能夠入進去,看京劇現代戲的時候更是有一種親切感。

  • 4 # 青萌公益

    所謂戲曲絕活,是指中國戲曲劇種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些獨門功夫,多具有高難度,是傳統戲曲藝術表演的精粹。水袖功是中國戲曲表演基本功之一。戲曲服裝中的蟒袍、官衣、褶子、帔等多在袖口上縫有一段白綢,稱水袖。演員可以利用水袖的舞動以表現劇中人的感情和增加形象的美感,有時也用作對樂隊的示意和交待。水袖技巧的基本要領在於肩、臂、肘、腕、指等各個部位的協調配合,熟練掌握水袖的效能,運用時才能得心應手。有經驗的演員在水袖技巧上各有自己的創造,如程硯秋曾將水袖的技巧歸納為勾、挑、撐、衝、撥、揚、撣、甩、打、抖等10種,經過精心的設計和結合,可以表現人物的多種情緒。有些地方劇種的水袖長約3尺,舞動起來更具特色。

    清戲畫《三岔口》

    手絹功是戲曲表演身段特技,也是基本功的一種。源於二人轉,吉劇又有所發展。手絹是舞蹈道劇,有四角和八角兩種。耍法有裡外翻花、裡外挽花、抖花、轉絹、託絹、踢絹、拋絹、彈絹、指轉絹、頂轉絹等。近年來多用鑲亮片的雙層八角手絹發展出各種樣式的手絹出手,技藝高超,特色濃郁,起到烘托戲劇氣氛、刻畫人物感情的作用。

    帽翅功是戲曲表演身段特技,又叫耍紗帽翅。演員以頸部為軸心,帶動頭上的紗帽翅或上、下襬動,或左、右旋轉,或前、後繞圓圈。有時耍單翼,有時雙翼同時旋轉攪動。耍時帽翅欲停則停,欲動則動;或停或動,靈活自如。常用於表現劇中人物冥思苦想、內心矛盾鬥爭、猶豫不決或興奮喜悅等情緒。

    翎子功。翎子即舞動兩根插在盔頭(帽子)上的、長長的雉雞翎,翎子功俗稱“耍翎子”。耍翎子的技巧有:掏翎、銜翎、繞翎、涮翎、抖翎、甩翎、豎翎、旋翎等。翎子功各個行當都有使用,小生用得最多。有時用單手、有時用雙手操作,靠頭部的擺動,配合各種身段,表現人物的驚喜、憤恨、得意、輕佻等心理活動和性格特徵。

    甩髮功是戲曲表演基本功之一。生、淨、醜等角色在頭頂上扎束一綹長髮,稱“甩髮”;旦角在“大頭”右邊分出一綹頭髮,叫做“發綹”。甩髮分“通梢”、“倒栽”兩種。“通梢”的髮梢是尖的;“倒栽”的髮梢是齊的;一般長度以垂至腰間為宜,醜和窮生略短。演員可以透過舞動甩髮或發綹來表現人物的激動心情。男角色的甩髮又叫“梢子”,故又稱“梢子功”。以京劇常用的甩髮功為例,表現激憤的如《野豬林》的林沖,表現恐懼的如《滑油山》的劉青提,表現焦慮的如《鐵籠山》的姜維,表現掙扎的如《刺湯》的湯勤,表現絕望的如《煤山恨》的崇禎帝,等等。甩髮功一般包括甩、揚、帶、閃、盤、旋、衝等多種甩法,方向又有左、右、前、後和繞圓圈的不同。如《煤山恨》崇禎帝的甩髮,先在左右盤繞,然後直衝頂上,披落下來散為傘狀,遮住面部,屬特技。《蘆花河》“哭屍”一場的樊梨花,《戰宛城》“刺嬸”一場的鄒氏等,也都有複雜的甩髮技巧。

    清戲畫《下河東》

    清戲畫《五花洞》

    清戲畫《陳塘關》

    清戲畫《拾玉鐲》

    把子功。“把子”是戲曲舞臺上武器道具的統稱,也叫刀槍把子。把子亦引申為武打的同義語,所以用各種器械訓練武打技術的基本功也都叫把子功。演員只有掌握和運用把子技術,才能在舞臺上表現人物武打戰鬥的情景。把子功有很多套路,一般分作長(長兵刃,如大刀、大槍、叉棍等)、短(短小的兵刃,如單刀、雙刀、劍、柺子、匕首等)、徒手三類。每套把子均有專名,如小快槍、大快槍、小五套、大刀槍、雙刀槍、十八棍等。表演上又分作莊重把子和滑稽把子兩種。前者指透過嚴肅的武打,營造莊嚴威武的氣氛,表現劇中人物的性格,表示戲劇情節的發展變化;後者多用於帶有戲謔性的武打,其特點是詼諧滑稽,逗人發笑,表現劇中正面人物武藝高強,對其敵手的揶揄戲謔。兩種把子都要求打得有感情、有節奏、有層次、有章法。

    髯口功是戲曲表演身段特技,也是基本功的一種。演員藉助舞弄髯口的動作來展示人物心情。髯口功有摟、撩、挑、推、託、攤、捋、抄、撕、捻、甩、繞、抖、吹等多種技巧。有些是單項動作,有的可以組合連貫起來,要求與舞蹈身段密切配合,才能準確表達人物的情感,如:摟髯多用於昂首高望或低頭俯視;撩髯多表現思忖、自嘆;挑髯多表現觀看、瞭望;推髯多表現沉思、觀望;託髯、攤髯多表現深思、感嘆;捋髯多表現安閒、自得;抄髯、撕髯多表現氣憤、喜悅或觀看;捻髯多表現思考;甩髯多表現憤慨、激怒;繞髯多表現喜悅、得意;抖髯多表現驚怕、畏懼或氣惱、病弱;吹髯多表現生氣等等。

    清戲畫《通天河》

    摔殭屍又稱硬殭屍。演員雙腿併攏,慢慢向後下腰,抬頭、挑腰,上身向後傾,將落地時,猛然挺直腰部,像殭屍一樣摔落在地,往往用以表現人物的死亡或過於驚駭等。比如,在《白蛇傳》中,白娘子在端午節現出原形,許仙要摔殭屍表示受到了極度的驚嚇暈死過去。又如《烏盆記》劉世昌中毒後死去的動作。這時,演員必須迅速梗頭,以防震傷頭部,落地時則要屏住呼吸,使脊揹著地。現在,這樣的程式動作也被嘗試著進行創新式的運用,比如,在京劇版《王子復仇記》裡,摔殭屍被用於表現哈姆雷特的死亡。

    耍牙是一種表現人物身份、性格或情緒的技巧,是京劇表演的“十耍”之一。演員在臺上飾演神仙精怪或猛將勇夫等角色,口含四顆、八顆甚至十顆野豬獠牙,在口內時而快速彈吐,時而刺進鼻孔,時而上下左右歙動,或有兩顆刺出鼻孔,尤其是有兩顆牙始終藏於口內,仍要唱、念、做、打。它與川劇的“變臉”齊名,稱“西臉東牙”。它以強烈的藝術誇張烘托獨角龍的野性美,耍牙材料取200公斤以上的雄性肉豬下顎骨上的獠牙,長約二寸。演員含在口中,以舌為主要動力,齒、唇、氣為輔助,進行表演。它的程式分一咬、二舔、三吞、四吐,以側身龍步、轉身亮相、上下翻牙,變換表情等表演手法為陪襯,塑造角色的張狂與暴烈,展現高超的耍牙絕技。

  • 5 # 精選曲藝

    我是一個戲曲愛好者,我喜歡戲曲已經有五六年的時間了,這是我為數不多的一個愛好並堅持至今,我非常感謝自己遇到了戲曲,戲曲總是那麼美,那麼吸引人。中國的戲曲很雜,也很多。據官方資料統計,中國現存的曲藝形式有三百多種,其中有大家熟悉的國粹京劇,同時還有作為中國五大劇種的評劇,豫劇,黃梅戲,越劇,其表現方式也各不相同,在腔調,服裝,伴奏樂器,盔頭等方面也各不相同。那麼該如何去欣賞一部戲曲作品呢?我不是科班出身的,但是作為一個戲曲愛好者我有自己的一點感想,接下來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平時是如何去欣賞一部戲曲作品的。我認為欣賞戲曲要分為階段:

    第一階段,要了解戲曲的背景知識,包括作者的創作背景,故事發生的背景等。我每次看到一部新的作品,我都會做一點功課,蒐集一下相關的知識,我看歷史劇的時候也是這樣,好多朋友都說我有點傻,自己看看不就知道了嗎,幹嘛還要蒐集相關的知識呢?我的回答是這樣的,雖然比較麻煩一點,但是提前瞭解戲曲的背景知識有助於我觀看戲曲,同時加深印象。說實在話,第一遍的觀看談不上欣賞,只能說是粗略的瞭解劇情,瞭解故事,我好多戲劇作品都是反覆看了好幾遍,有的都看了一二十遍,經典就是經典,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我覺得如果要是喜歡戲曲的話,一定會要在觀看之前去多瞭解與戲曲相關的知識。

    第二階段分析演員的動作,神態,表情,唱腔等一系列的細節問題。細節往往能反映出一部戲曲作品的好壞,為啥大家一談到過去角時,內心都會由衷的誇獎,因為他們對每個動作,每個細節都下了很深的功夫,一個細節造就一個角,一個角成就一臺戲就是這個道理。比如常香玉大師的《穆桂英掛帥》,作為一個女子掛帥出征,要模仿穆桂英有男子氣概,誰說女子不如男的勁頭才行。戲曲裡面的很多動作,唱詞是有講究的,比如說《白蛇傳》有一段唱詞“白娘子見佛缽得得得得顫 戰兢兢玉體粉了面的焦黃”中的“白”字不能讀bai而是要讀bo,所有有些東西你只有多看多瞭解,才能更深層次的去欣賞,自己的欣賞能力才能提高。

    第三階段,瞭解戲曲的唱詞。戲曲中的唱詞沒有文學作品那樣詞句優美,相反戲曲裡面的唱詞多才採用生活中的語言,非常的平民化,這也是的戲曲更加靠近老百姓的生活,通俗易懂。不過反過來說,戲曲裡面的唱詞雖然非常普通,沒有華麗的詞藻,但是卻往往蘊含著深刻的哲理,這在很多作品中均有反映。我舉個列子你一看就會明白,這是《打金枝》裡面的唱段“老皇兄你且慢慢著些吧!喚聲親翁郭子儀,為此事怎能夠斬首級?郭曖兒年幼孩子氣,夫妻們爭吵可是常有的。自古道“清官難斷家務事”,你何必管他們少年夫妻?”。

    第四階段,要多看,重複地看,慢慢的,你的欣賞能力就會得到提高。不管是戲曲作品也好,還是影視作品也罷,均需要你去重複地觀看,不斷的分析,慢慢欣賞能力才會有所長進。

  • 6 # 飛的更高826

    中國的戲曲文化博大精深,背稱為國粹,現在大多數劇種都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戲曲魅力無限,要是一個不懂戲得人看戲那就比較枯燥了,因為節奏慢不符合現代年輕人的節奏。

    不懂戲的人看戲最多能看懂個劇情就不錯了。但是對於一個戲迷來說裡面可欣賞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首先看樂隊,文武場的各種樂器激情的結合一場戲,演奏出優美的旋律有高有低,有喜有悲,讓人陶醉。

    看演員看扮相,每個演員根據自己的角色穿上符合劇情的服裝,畫上精美漂亮的臉譜好不讓人喜歡。

    聽唱腔,每一個演員必須有一個硬性的自身條件那就是好嗓子,一個好嗓子是演員的鐵飯碗,現在臺下有時候聽一嗓子就讓你痴醉了,那聲音那唱腔餘音繞樑,回味無窮!

    現在戲曲演出還是很多的,而且看戲的人也不少。看戲需要坐在那裡,靜下心來跟著劇情聽著音樂唱腔一場場看下去,慢慢的你就融入其中了。

    希望有更多的人支援我們的傳統文化,喜歡上這門戲曲藝術!

  • 7 # 朱說

    戲曲是經典的傳統文化。欣賞戲曲,最好做一些準備功課,瞭解故事的歷史背景,這樣看起來更有趣,同時過程中欣賞演員坐念唱打的藝術魅力。當然,即使一點也不瞭解也沒關係,沉下心來看,依然會獲得美的享受。當初農村戲臺,底下老百姓團團圍坐,雖然很多文盲也是看的有滋有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荒野大鏢客2》會登陸PC平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