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風華正茂

    我個人覺得這個可能性不大,首先劉備也是漢室宗親,孝景皇帝玄孫,如果劉備光復了大漢,也不可能侍奉漢獻帝了,每個人都是有野心的,誰不想坐擁天下,誰不想當皇帝,劉備在三國早期時候就提出光復漢室,但是並沒有提出是他當皇帝還是奉立漢室皇帝,所以從那時候就可能發現劉備是有野心的,另一個方面如果劉備真心就是光復漢室,奉立獻帝,諸葛亮等人讓他繼承皇帝位,他可以完全拒絕,等著光復漢室後,再迎立獻帝,自己做一個輔政大臣,然後他並沒有這麼做。從上面綜合觀點來看就算劉備光復中原,也不會侍奉獻帝的。個人意見,歡迎補充。

  • 2 # 紅色星河

    諸葛亮於公元228年春開始北伐時,劉協早已經於公元220年將帝位“禪讓”給了曹丕,劉協已經失去了帝位,而劉備、劉禪是劉邦後裔,有實力、有資格、有能力繼任漢朝帝位,並且在劉協下臺後已經相繼繼承漢朝帝位,廟號分別為“漢烈祖”、“漢仁宗”,是漢朝合法的皇帝。

    蜀漢政權的國號就是“漢”,認為自己就是對漢朝的合法繼承,洛陽才是自己的正式首都,成都只是臨時首都,只是由於實力強大的非法政權曹魏竊據中原,漢朝不得不臨時收縮在蜀地。

    諸葛亮北伐的目的就是以蜀地為根據地,率領漢朝王師,力圖“克復中原、還於舊都”,即剿滅曹魏、收復中原、重新統一天下,並且讓“漢仁宗”劉禪回到洛陽當皇帝,恢復劉氏漢室對天下的掌控。如果北伐成功,收復了中原,當然是現任漢朝皇帝劉禪繼續擔任皇帝。

    劉協已經下臺,成了廢帝,諸葛亮沒有依據、沒有權力、更沒有必要為了一個廢帝劉協而強行逼迫合法的現任漢朝皇帝劉禪下臺。除非劉禪自願並且自己把帝位強力“禪讓”給劉協,這一點劉禪肯定不願意,功勳大臣們也不願意。

    “恢復漢室”,意指恢復劉邦後裔劉氏的帝位,並不是恢復劉協的帝位。劉備、劉禪本身就是劉邦後裔,是漢室的一份子,其相繼稱帝后,在諸葛亮看來實際上漢室已經恢復,只是王業不偏安,不能長期偏居蜀地,必須發動北伐,消滅曹魏等非法政權,從而收復中原,還於洛陽舊都,重新號令天下!

  • 3 # 簿君

    想多了,只有光看《三國演義》的人才會有這種想法。有這種想法的人一般還沉浸在羅貫中那尊劉抑曹的文筆中,還是比較天真的。

    第一

    怎麼說呢,"克服中原,恢復漢室",《隆中對》中的這句話確實挺有氣概。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一個人——劉備。

    第二

    這句話是諸葛亮對劉備說的,而劉備乃是中山靖王的後代,是帝王之胄,讓劉備當皇帝,自然也是"恢復漢室"。

    第三

    況且劉備這人真的比較虛偽,若是此戰略真的成功,那麼劉備也一定想辦法讓獻帝"很主動地"禪讓於他。

  • 4 # 源點1光年

    不妨假設一下,如果諸葛亮北伐成功,諸葛亮會扶持漢獻帝的可能不大,自己一旦這樣做了,自己就成了不忠不義的人。何況漢獻帝與自己無甚親近之處。

    再從操作層面看,自己跟隨劉備奪得天下,自然也是後漢的天下,劉備貴為漢室宗親,高祖曾說過,漢家天下姓劉,所以恢復漢朝,天下在劉姓的人手裡那就是正宗了。劉備如果能夠自己打出個天下來,你說還會還給獻帝嗎,顯然獻帝也只能以退位的皇帝來看待這位自己曾親切的稱呼為皇叔的人為皇帝,因為是他重新讓天下回到了漢家的天下。

    作為諸葛亮自然也是追隨劉備,自己也落得個功臣的結局,何樂而不為。是否還記得陳平當年剷除呂氏族人讓漢家天下得以傳承,同樣還記得光武中興的劉秀,都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重新讓漢朝得以太平,這才是帝王還有謀士想幹的大事,而不是讓天下重歸動亂。

  • 5 # 亭殿閣

    隆中對策無疑為顛沛流離的劉備集團指出了一條明路,可是“想法很美好,現實很殘酷”,隆中對最終還是因為種種原因未能讓劉備集團“興復漢室”。那這是為什麼呢?接下來稍微分析一下,到底是因為隆中對本身的漏洞,還是因為執行上出了問題。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隆中對】

    然而劉備實際上只佔有荊州的一部分,並沒有佔有全部荊州。而本來是有機會的,只可惜劉備婦人之仁。

    【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駐馬呼琮,琮懼不能起。——三國志】

    【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義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三國志】

    就這樣失去了全佔荊州的最好機會。實際上諸葛亮的計劃是可信的。劉備當時是完全可以賺開襄陽城門然後誅殺劉琮。假傳劉表遺書,挾劉琦以令荊州,傳檄各郡,全據荊州。劉備要是能夠有他先祖劉邦那種“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的精神,早就可以佔據整個荊州了!哪裡還有曹操佔襄陽的機會!而要不是龐統給劉備講了一番逆取順受的道理,張松被暴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劉備還不一定能忍心奪取益州呢!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隆中對】

    實際上跨有荊益與外結孫權是相互矛盾的,因為早在隆中對提出之前,魯肅就提出了佔有荊州的塌上策。

    【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塌上策】

    荊州對於劉備集團很重要,對於孫權集團同樣重要,所以孫權寧可背叛盟友也要奪取荊州。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隆中對】

    很多人都說關羽已經“將荊州之軍以向宛若”,最終卻失敗了是因為隆中對的錯誤,但是實際上關羽發動樊襄之戰時,北方的曹操實力依舊強大,也沒有發生什麼能夠動盪北方的變術。而劉備剛剛奪取漢中,軍民疲弊,暫時無力北上出秦川。關羽根本沒有嚴格執行真的的隆中對策,未待天下有變,就貿然單獨出兵,以至於當關羽敗走麥城之時,劉備甚至來不及救援。

    不得不承認,對於顛沛流離的劉備集團來說,當時沒有比隆中對更好的戰略規劃了。但是時世日移,天下大勢一直處於變動之中,隆中對的戰略規劃也應該隨機應變。其實諸葛亮為了調和“東和孫權”與“跨有荊益”之間的矛盾已經做出了對孫權集團的讓步。所以有了“湘水劃界”(分荊州的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屬於孫權,分荊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屬於劉備)然而湘水劃界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孫權和劉備的矛盾,最終在隆中對策幾乎要成功的時候功虧一簣。

    【然後先帝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然後吳更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曹丕稱帝。——後出師表】

    以上帝視角來看荊州之爭,我想解決這個分歧的唯一辦法,只有關隴戰略:“讓荊以聯東吳,取涼後圖天下”。讓出荊州以鞏固和東吳的聯盟,奪取涼州地區,以獲得隴右地區的戰馬主建騎兵部隊然後“待天下有變”,等到北方出現動盪,再自西向東蠶食曹魏。實際上在關羽失荊州以後到劉備兵敗夷陵之前這個新戰略還是有希望實現的。可惜的是軍事才能比諸葛亮更強的謀主法正英年早逝,劉備又被仇恨衝昏了頭腦。沒有選擇放棄荊州去奪取涼州,才讓新戰略失去了最好的實機。若法正不亡,若劉備主力仍存,奪取隴右不成問題,真是可惜啊!

    實際上諸葛亮北伐曹魏,也是在執行調整後的新戰略。也就是說先奪取魏國的隴右地區,再步步為營的蠶食魏國。只可惜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諸葛亮畢其一生都沒能實現他的新戰略。

    【若亮跨渭登原,連兵北山,隔絕隴道,搖盪民、夷,此非國之利也。——三國志】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隆中對》

    諸葛亮《出師表》、《後出師表》

    魯肅《塌上策》

  • 6 # 蘑菇頭

    首先,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因為如果諸葛亮的《隆中對》的戰略決戰能夠成功,他也不會是奉漢獻帝。如果更殘忍的還有可能隨便找個藉口把漢獻帝給殺了呢!

    因為對於漢獻帝存在,有可能會是成為反對現在的統治的復辟勢力所擁護的一個藉口。搞不好還會弄出個什麼清君側之類的口號來,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對漢獻帝好好的安頓,就像劉備安頓劉章那樣!讓他去當個小小的縣令就行了,然後再封個虛假的名號給他就行了。

    對於劉備和諸葛亮來說只是他們老是說興復漢室,這只是為自己安個名正言順的一個口號,希望以此來博得那些還對漢朝還有留念的人民群眾的支援。

    再者就是,你為自己本身也是漢室後裔。只不過是因緣關係離的太遠了點。不過這個影響也不大,因為他們都是劉邦的後裔,所以百姓門對他的議義也是不大的。

  • 7 # 看遍山川

    諸葛亮耕耕地,下下棋,搖搖扇,足不出隆中,就能預定天下三分的大事,讓後人佩服得五體投地,《隆中對》也讓後世廣大莘莘學子多了一篇背誦課文。

    說來也奇怪,當年不是說在草廬裡劉備在熱烈友好的氣氛中單獨會見了諸葛亮麼,身邊也沒帶秘書筆記,關張二人那時還對諸葛亮不感冒,基本上他們談什麼也懶得聽,事後更沒有現代的新聞釋出會。

    既然《三國志》和《資治通鑑》正牌史書收錄了,哪怕是諸葛亮和劉皇叔事後覆盤記錄摘要,也叫人膜拜至今,但它的橫空出世的確就像天上的北斗導航,給劉備集團指明瞭方向。

    三顧茅廬那時丟擲的《隆中對》策略那肯定是正確的,讓劉備有了之前的奮鬥都是瞎折騰的感覺。把不要主動惹曹操(他惹你沒辦法,你只能正當防衛,就像赤壁之戰),不要和孫權搶地盤的原則攤在桌面上講清楚,講到這裡估計劉備心裡會咯噔一下。當初他在袁紹那裡,自己還領兵去給曹操搗亂,在江東劉親戚那裡還鼓動親戚趁曹操離開老窩去猛戳他一槓子。

    那些個都是那拿別人家底和地盤去打架,砸了別人的鍋碗瓢盆不心疼。在頭號檔案《隆中對》的指導下,劉備才知道自已眼下奮鬥的目標在荊益,沿著聯吳抗曹的既定路線排除萬難堅決走下去。

    在赤壁之戰後,為了堅持《隆中對》的幾項基本原則,是借是賴,是偷是搶,反正吃定了這塊地方,哪怕沒有全部吞下,反正能咬下多少算多少。

    再後來,四川總算到手,劉皇叔從居無定所一租房客混到了兩室半,接著又蓋了別墅當了漢中王,從開張時的七八條槍到擁有五虎上將,割據一方,三分天下已定。

    本來日子一天天就這麼過了,沒承想有一天二兄弟關羽在荊州玩得風生水起,居然包了曹仁餃子,圍了襄樊。曹操趕緊派人去解圍,結果關羽來個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把從小就嚇大的曹操嚇得嚷嚷著要遷都避禍。

    這種戰役級別的軍機大事關老爺有沒有事先和高層領導溝通,估計沒有,當然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問題是在襄樊前線關羽連連告捷時,諸葛丞相和劉備在想啥,是不是隻有心動而為啥沒有行動呢。想當年頭號檔案《隆中對》裡說好的,將來當有一上將出荊州之兵,總部大本營就得出川響應,老百姓會手捧杜康外加米飯夾道歡迎的麼。

    是劉備剛剛當了漢中王師老兵疲,還是屁股還沒座熱不想動,既定方針都扔廢紙簍裡了麼,坐看關羽失江陵被抄了後路,丟了荊州再走麥城。咱好事者也揣摩一下劉備集團的心態,現在傾巢出動沒把握被人一腳揣回四川不說,就算成功上位,推翻了曹操,漢獻帝咋辦,劉皇叔可是高舉“興復漢室”的大旗。

    三分天下足夠了,至少暫時是這樣,蜀漢君臣上下一條心達成默契,這是政治家的想法,而關老爺僅僅是個軍事家。即便過幾年曹操死了,曹丕繼位把漢獻帝趕下臺,劉備自己趕忙稱帝,蜀漢也沒有實力和曹魏掰腕子。至於以後諸葛亮出祁山主動挑事,那是沒辦法的辦法,明知不可為而為,以攻代守而已。

    早在建安五年,江東魯肅的“榻上策”裡明確指出“漢室不可復興”,在孫權面前講講無所謂,若干年後諸葛亮在《隆中對》時有沒有這種想法,估計在劉皇叔面前,哪怕有也是說不出口的。

    看到這裡,您還會認為劉備集團會克復中原,恢復漢室,侍奉漢獻帝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裡能學習無土栽培技術?